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皇帝他姐 >

第20部分

皇帝他姐-第20部分

小说: 皇帝他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的扬眉吐气,反倒要比从前奉承吴川王时更加辛苦、更加地小心翼翼;朝中大臣们并不像戏文里传唱得那么贤明,反倒在危难尚未临头的时候就乱了阵脚,甚至不如她一个没读过书的女人来得冷静;明明吴川王已经谋逆,局势已在风雨飘摇,玉藻宫里的宫人们却还因为她的一次出风头而欢欣鼓舞着,争相向前道贺……
    从南乡到元都,从村姑变公主,刘颐原以为自己已迎来了飞黄腾达的造化,如今却陡然发现,一切其实都没有过什么改变,皇宫、前朝、百官大臣……不过都是换了张文雅面皮的村人们罢了。
    她心里似乎有所了悟,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明白。那念头隐隐约约地从心里掠过,又倏忽间消失不见。刘颐吐了口气,把自家阿弟抱了起来。
    青杳正说着自己的看法,劝刘颐先去派人禀告刘盼,免得发生什么事情不好收场,便看见了她的举动,骇了一跳:“殿下!”
    巧嘴刚刚捧茶进来,也是魂飞魄散:“殿下!殿下快快放下皇子!嗳哟,这要是摔了可怎么办!”
    青杳立时瞪了她一眼,巧嘴便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讪讪地低下了头。刘颐道:“不妨事。”她轻松地举起刘颉,在自己瘦棱棱的臂间颠了颠,微笑起来:“阿颉最近可是饿得瘦了,去阿母那里用餐的时候,可要吃一顿饱的才行。”
    刘颉茫然:“阿颉每餐都吃得很饱!”
    青杳与巧嘴两人看得心惊肉跳,只觉得刘颉那胖墩墩的小身子在刘颉瘦得只有一把骨头的手臂间格外危险,却又拿不准刘颐的力气,不知道该不该阻拦。而刘颐举了一会儿,胳膊也有些酸了,便将阿弟又放了下来:“吃得饱还不行,你得吃得让阿母心疼,知道了么?”
    刘颉向来聪颖,听见阿姐的话,便明白了她的意思,顿时高兴地道:“阿母只要瞧见我香喷喷地吃东西,就会足够心疼了,阿姐放心便是!”
    刘颐满意地点了点头。刘徐氏向来有个怪癖,让刘颐迄今都觉得无法理解。她与刘盼定亲有数年,嫁进刘家来也有一年,膝下既无儿女、也未曾有过孕信,却能将刘颉视作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仿佛刘颉未来必定会与她所出儿女争夺家产一般。刘颉穿的每一尺布、吃的每一粒米,都能让她心疼个半天,总像是他如今使用的这些东西,都是属于以后她自己儿子的一般。这种可笑的思维,也不知道究竟是从何而来……莫说是只要有刘颉在,刘徐氏子女未来所得的必定有限,便是刘徐氏丧心病狂地想对刘颉下手,可也得先问问她这个做阿姐的同不同意呢!
    刘颐可不知道刘徐氏在未嫁前就蓄谋着要把她早早的嫁出去,只是因为刘盼的几番推诿才没有成功;就算是知道了,那也没有什么,横竖她立志要做守灶女,便是如今成了公主,不看着自家阿弟安安稳稳地长大,不看着阿父含笑合上双眼,她也是不会安心嫁人的!
    ——游魂阿弟不也说了么,她是因为嫁了人,才会不要他的……呸呸!什么不要他?阿颉是她放在心尖上疼宠的阿弟,一辈子都是这样,她又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见不着影子的所谓夫婿不见他?……总之,阿弟做了皇帝,安安稳稳地活到了七十岁,这在刘颐看来,便是比什么都重要。
    刘徐氏乐意蹦跶多就蹦跶多久,再蠢也没有关系——因为她蹦跶再久,也终究只是个失败者!
    青杳告辞回了太极宫,刘颐想了想,便命巧嘴跟上,带着阿弟去了仅有一墙之隔的椒房殿。椒房殿却不愧为皇后的居所,虽只占了个“颠”名,却比有着宫名的玉藻宫大上了不知多少倍,也华丽了不知多少倍。宫人四处走动,人烟不歇,穿着、气色,也与别宫之人大不相同。她们大多没有姣好的相貌,气质却都十分出色,宛然一个又一个容色不佳的青杳,规矩素养可见一斑。
    刘颐心里羡慕,却不知道这些皇后宫里伺候的宫人都是曾在太极宫中侍候过、又因为种种原因被调出来的,才会拥有这般不凡的气质。表面上这宫里气氛十分平和,暗地里却是波涛诡谲,彼此心里都带着些不忿的心情。凭什么青杳等人便能一飞冲天,不但被先帝看重、还能被当今信任?凭什么她们就要被发配到这么个不知何时才会有正主儿的宫殿里,去侍候一个乡下来的无知妇人?
    这怨气累积多年,已是十分深重。到了如今,对待刘徐氏这般前途未卜的人,她们已是连面上的规矩都懒得做了。然而刘颐却十分不同,无论如何,她都是当今原配所出的嫡长女,在天家观念之中,本身便拥有着超凡的地位,今日里又在前朝大逞威风,颇有先前孟川公主的风范……
    大汉立国至今,嫡长公主所出不止两位,却只有太祖时的长公主与成帝时的长公主最为有名。成帝长公主便是孟川公主,她叱咤风云的时日距今不过六十多年,在道观中逝世也不过才三十年,名头之响亮,就连乡野小儿也偶有闻之。这些宫人对孟川公主的事迹自然不会陌生,心里头也暗暗崇拜着这位传奇的公主。闻说当今公主有当初孟川长公主的风范,刘颐在这些宫人心中的份量自然就重了几分,看着她的目光也浑然不似对刘徐氏那样隐隐不屑,而是带上了真真切切的恭敬之意。
    刘颐便顶着这样的目光下了轿辇,牵着阿弟的手向主殿行去。还未踏上台阶,她却就听见了一声殷切的呼唤:“阿囡!快些过来,阿母可是有些日子未曾见你了!”
    刘颐微微皱眉,抬起头来,恰好看到了迎出门来的刘徐氏……顿时险些没一个趔趄从台阶上栽倒下去。

  ☆、第三十六章

刘徐氏真真是整个人都变样了。入宫短短两日,她的气色便好了不知多少倍,白净红|润的脸颊上涂着名贵的脂粉,乌压压的头发上别着漂亮的金簪,这身上的衣服料子也是十足华贵,花团锦簇地一团,漂亮得不似人手工绣上去的,倒像是那些花花草草自园中被摘下来,紧密地贴在她裙幅上的。
    反观刘颐,和她却是大不相同。自出生起,刘颐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从五岁稚龄迄今,在女孩儿家最该受父母千娇万宠的年纪里整日下地干活、纺纱织布,身子骨熬得瘦棱棱的,皮肤又黑又粗,一双手疤痕密布、长满了暗黄的老茧;头发枯枯的,没有什么光泽,五官也像是没长开一样,虽然端端正正,看着还算顺眼,可是一双凌厉斜飞的狭长眼睛却令她总显得攻击性十足……
    无论是在什么事上,她都很有自己的一套主意,穿着打扮也不例外。她穿不惯绫罗绸缎,眼下|身着的一袭衣裙便是青杳费尽心思找出来为她改过的,一应里衣皆是贡棉,外衫则是麻质,印染裁剪虽然漂亮,却十分朴素低调,符合如今国丧的情势,也令刘颐穿起来感觉极其舒适。她发色很浓,颜色与常人有些迥异,寻常的假发压不住,一看便能看出端倪,是以如今只是简单地挽了个堕马髻,额前坠着枚素银嵌珠的华盛,与刘徐氏相较,自然是不如后者华丽。
    ——然而如今国丧期间,刘徐氏如此涂脂抹粉、华服丽饰,自然是十分不妥当的。椒房殿的宫女出于某种心态,竟也没有提醒过她,而是任由她取用椒房殿府库里的东西,把自己打扮得如花儿一般。
    这点倒不算什么,毕竟对自家继母的德性,刘颐还是清楚一二的……然而她却万万没想到,这一身美若天衣的华服、这一脸浓淡合宜的妆容、这一头华美耀眼的珠翠……搭配在刘徐氏身上,竟会有着如此惊人的效果!
    第一眼望上去时,刘颐险些没看出来那衣服里还有个人!活像是为了展示衣衫华丽、珠翠精致而摆出的傀儡架子,浑身上下只看得到衣裙饰物在闪闪发光,偏偏看不到刘徐氏本人在哪里!
    她几乎要愣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刘徐氏笑开了花儿的脸蛋看,好半天那混沌的脑袋才确认了这便是自家继母。瞧了一眼之后,她又忍不住再瞧三瞧,满眼稀奇地盯着刘徐氏打量,万万也想不到她竟会将娘娘做出如此花样来。
    刘颉在旁边也有样学样,盯着刘徐氏直瞧,满眼的陌生好奇。刘徐氏脸上却渐渐挂不住了,扬得高高的嘴角撇了下来:“……你们不赶紧上来,倒是在底下瞧着我作甚?”
    这一开口,便又险些让刘颐一个趔趄。南乡距元都虽近,口音上的差别却还是有的。因着□□出身隆山郡季川县,大汉所通行的官话便是季川话;然而季川话说起口音颇为野蛮,气从腔里出,许多贵族士人便觉得颇为不雅,便暗中推行着秦时便定下的官话元都话——如今在这宫中,宫人们大多也是说着元都话的。
    刘徐氏作为地主之女,本地的土话说得顺溜,官话也是学过的。可是这元都话,她却是直到见了瑶川夫人,才听见了第一句的。元都作为几朝的首都,说话的腔调也与众不同,讲究一个咬字清晰、话音清脆,恍如编钟铛铛般悦耳,更有一点尾音悠长,音从喉、鼻出,听上去便慢声细语、文雅非常。
    对于这种说话声调,刘颐自然也是羡慕的。然而她羡慕归羡慕,却很清楚自己积习难改,这种腔调一时间是学不来的,因此与阿父一样,说话时仍用着季川话。刘徐氏却好像以为元都话与万县话很有些相似,应当是不难说的,之前开口倒还正常,如今见刘颐姐弟盯着她敲,心里一急,便想着要拿出自己比刘颐强的证据来压一压她,不来个握手言和,也要先落个下马威,免得如今局面僵持下去,倒是让她自己有些下不来台了。
    谁知这么一开口,却是连她自己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腔调倒是拿捏得对了,可是这声音……为何怎么听,都觉得透着一股浓浓的土气呢?原本应当从咽鼻出来的婉转尾音,怎么就被直接咽进了嗓子里!
    这怪腔怪调、土里土气的声音已经惹得旁边宫女掩唇而笑了。刘颐更是满脸古怪,用着季川话慢吞吞地道:“阿母这是得了风寒?”
    刘徐氏脸色难看地瞪了宫女一眼,干脆转移了话题:“提这作甚,快些进来坐。阿母可是整治了好一顿筵席,专等着你过来呢!”
    刘颐牵着阿弟,慢吞吞地走了上去。刘徐氏亲热地拉住她的衣袖,仿佛刚才的尴尬从未发生过一般,一边打量着她,一边不住地道:“真是做了公主,大变样儿了,如今气色也好了许多,我瞧着你脸上也多了些肉呢!在家的时候,你是从未吃饱过,这两日在宫里,饭食可还合口味?这宫里厉行节俭,饭食反倒不如一些寻常富户,阿母这里不说什么山珍海味,肉还是管你吃个够的……”
    刘颐诧异地看了她一眼,淡淡道:“如今还是国丧期间,阿母慎言。”□□立下来的规矩,国丧未满四十九日,无论平民贵族,一律不准动荤酒、行饮宴,如今莫说是四十九日,头七才方过呢,刘徐氏在家时胡闹一番也就罢了,怎么如今到了元都,竟还是一点心眼也不长!
    身居高位,本就不能行差踏错半步。刘徐氏若还是那个南乡地主之女、奉川侯夫人,这种事情说大是大,说小却也好遮掩过去;然而如今她已然成了皇帝嫡妻,中宫娘娘,却仍然是这幅德性做派,除了穿衣打扮,内里丝毫没有长进,只看得见皇后的尊荣,却看不见皇后应当承担的职责……如今还没做成皇后,便已经流露出这番兆头,若是等她真做了皇后,酿成大祸又该怎么去收?
    从早晨随着阿父一并见了田、马二位丞相,到如今带着阿弟前来赴一向面上不和心里也不和的继母的邀请,刘颐的脑袋始终处于隐隐的晕眩之中,蜡黄的脸上浮现出些许晕红,只觉得头脑前所未有地清晰明白,却又在异于往常地兴奋跳跃。刘徐氏做上一个动作,她脑中便会忽然间展开这一个动作所会导致的十步后果……她隐隐间觉得这种状态有些不对,却又说不出究竟是哪里不对来,忽然间眼前一黑,不由得身子一晃,抬手捂住了眼睛。
    刘颉率先发现了阿姐的不对,紧抓着刘颐的手,连忙叫道:“阿姐!阿姐是怎么了?”
    刘颐晃了晃头,将手放了下来,恍惚道:“没事。”
    巧嘴识趣地上前来扶住她的手,让她能暂时借一把力。刘徐氏站在旁边,脸上带着虚情假意的笑:“阿囡这是怎么了?可是在宫里吃不饱,饿着了?怎么也不跟阿母说一声?阿母这里别的没有,饭食还是管饱的……”
    刘颐又是一阵头晕目眩,不由自主地呵斥道:“闭嘴!”
    刘徐氏拧着眉头,脸色不虞。刘颐的思绪已经开始混乱起来。她闭了闭眼睛,发觉自己已经无法顺利地想起刘徐氏上一句说了些什么了,以手覆额,额头也感觉有些滚烫……
    巧嘴又上来扶,担忧道:“殿下……”
    刘颐摆摆手:“不妨事。”她直起腰来,缓步前行:“阿母不是说,整治了一桌筵席?虽不是阿母亲手做的羹汤,却也好歹是一番心意,我是做阿女的,又怎么能辜负了阿母的心意呢?”
    刘徐氏听得十分舒泰,连忙道:“正是如此,我是你阿母,心里是想着你好的,只是以前方法不当,倒是惹了你的讨厌。今天听见你立了大功,就赶忙让人把你请过来了……”
    正说着,几人都踏进了侧殿,远远地便闻到了一股诱人香气,几案上摆满了菜肴。刘徐氏鼻翼耸动几下,心下狐疑,只觉得这菜味道与她前几日吃的不同。待到她行至案前,脸色就真正难看起来了——何止是气味不同!根本就是连菜肴的种类、品级都大不相同!
    刘徐氏虽然是地主的女儿,却从未出过万县,也未曾见到过多少好东西。初初进宫,她只觉得一切都好,宫女们又一意糊弄,她自然是分不清自己的待遇究竟真的比照了皇后、还是仅为宫女的。往日里伙食自然也是丰盛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饭食之香醇甜美,是刘徐氏从未吃过的好滋味。她本以为这就是皇后的品级,还颇为自满了一番,以为自己独自一人便能享受四菜一汤,刘颐姐弟两个加起来,想必也就是那么多的。孰料宫女们消息灵通,知道了刘颐的份量,不敢像对刘徐氏那样糊弄,这次是特地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