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长嫂如母 >

第70部分

穿越之长嫂如母-第70部分

小说: 穿越之长嫂如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郎教的那几个字,你学会了没?”季歌笑着问,调侃的道。“回头三郎问你,你答不出来,别又被打了手心。”
    一听这话阿水就打了个哆嗦,嗅了两下。“好香啊!光闻着香就好饿。”
    “那门整好了。”阿河走进厨房,打了盆水,净了手。
    余氏眉开眼笑的道。“那成,摆碗筷吃饭罢。给你们烙了一叠饼,还做了碗蘑菇肉酱,可劲的吃,够着呢。”
    “说戏文。”三朵笑的眉眼弯弯,漂亮的杏仁眼亮亮的看着阿河。
    阿河喝了口水,把三杯茶移到了矮柜上,搬着桌子搁屋中间。“行,讲戏文。这几天又听了桩好玩的。”
    今个饭桌格外的热闹欢喜,阿河说的是城北的富家公子在青楼里出的一桩丑事,对当事人来说是丑事,对他们平民百姓来说,却是件乐事儿,这些天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事。
    饭后,阿河他们仨人没留多久就准备走了。
    三朵听故事听的正起劲呢,有点儿不舍,眼巴巴的盯着阿河。
    “下回有好玩的事再讲给你听,还给你带冰糖葫芦。”阿河眼里堆着柔柔的笑,亲切的如同一个邻家大哥哥般,周身的痞气收敛的干干净净,很显温和。
    三朵眼睛顿时就亮了。“烤地瓜,阿桃喜欢吃。”
    “都带。”阿河麻利的应了,伸手摸了摸三朵的发顶。“进去吧,我记得过两天你们要到林氏绣坊交络子吧,到时候带你们去玩。”
    “好好好。”三朵高兴的直接蹦起来了,拉着阿桃的手,一个劲的笑着,比悬挂天空的太阳还要明媚好看。
    阿河的情绪被感染了,带着一脸的笑,和阿河柳安离开了猫儿胡同。
    “大嫂,余婶,阿河哥说带我们逛街。”三朵颠颠儿的跑进了堂屋,阿桃关好大门紧跟在后面。
    余氏和季歌正在说事呢,听着三朵的话,俩人对视一眼。季歌问。“什么时候啊?”
    “后天。”三朵应着,开开心心的坐到了竹塌上。
    “会跟你说声的,阿河做事老道周全。”余氏在旁边说着,又道。“你看,我刚刚的提意怎么样?”
    季歌想了想。“还得问问阿河阿水怎么想的。”
    她俩刚说的就是,大郎他们得来年才能回来,天寒地冻的,小杨胡同的院落空着也是空着,不如让阿河阿水进去住着,度过这个寒冬。另一个原因则是,这屋子得住着人才成,隔一段不住人,少了人气,再住进去就显冷清了,总觉的哪儿都别扭的紧。
    “也是,等他们过来问问。”相处了一个多月,冷眼旁观,余氏觉的这俩少年真的挺不错,一旦有了好感啊,就特别容易心软,尤其自家儿子和这俩少年也没差多少年岁。
    过了两天,依旧是个晴朗的好天气,阿河和阿水来了猫儿胡同,拎了只野鸡,也不知道是在山里抓的还是买的,倒是挺难得。吃饭的时候,余氏把自个的提意说了说,俩少年沉默了一会,竟是红了眼睛,没有说话却点了头,脸上的神情,看的余氏都有些心疼了,真是造孽啊,多好的两个孩子。
    阿河和阿水带着阿桃三朵到处逛着,又去了锦绣阁看望二朵和秀秀,把俩小姑娘惊喜的,都有些反应不过来了。又去了天青巷,花伯在隔壁,花大娘在屋里做绣活,见四个孩子过来了,高兴的都合不拢嘴,坐了小半个时辰,他们才笑嘻嘻的离开。还去了铁匠铺找柳安,顺道带了点吃的,把小吃吃完了,这会时辰差不多了,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拐去了葫芦巷,等着三郎散学,五个人一路叽叽喳喳的返回猫儿胡同。
    阿河和阿水住进小杨胡同后,有邻居诧异的问怎么回事。对外的说法是,把父母搬到了县城来过年,有些住不下,正好小杨胡同的院子一直空着怪可惜,就让这俩小伙住进去添添人气,顺道解决了这个难题。
    连续晴朗了好几天,忽的又飘起了小雪,气温立即就降了下来,越发的寒冷,一直到进十二月,都没有转晴,灰蒙蒙的天,窝在屋子里不怎么动弹,吃吃喝喝睡睡的,总觉的时间过的快,有些恍恍惚惚,分不清今夕是何夕了。
    “大郎媳妇你说,这个月会有信么?上个月的信里也没见提。”余氏碎碎念着。
    季歌不太确定,思索着道。“有的话,大娘会过来的。”说着,停了会。“余婶你说,花大哥都不能回家过年,咱们把大娘和大伯接过来住吧,还热闹些,离大康胡同也近,窜门方便不少。”进腊月了,就大娘和大伯俩个冷冷清清的,又要忧心出门在外的儿子,心里指定不好受,不知道有多煎熬呢。
    “这个好。我觉的行,今个没飘雪也没下雨,咱们去天青巷一趟?都初六了,正好买些熬腊八粥的食材。”人越多越好越热闹,余氏喜滋滋的想。
    “好。”季歌二话没说就应了。
    正当她们四个要出门时,大门外响起了一朵的喊门声。
    “大哥大嫂。”季歌打开大门,略有些意外。“里边坐。”
    一朵看着季歌的肚子。“咦,你这肚子都跟我的一般大了,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觉的难受,不会是怀了双胞胎吧?”
    “这几天我正琢磨着这事呢,家里不是有个三郎三朵么,我估摸着大郎媳妇八成怀了两个。”余氏乐呵呵的接话。
    “感觉怎么样?头胎就怀俩个,会有些累的,大郎来信了,说什么时候回来没?”一朵急急的问。
    余氏关紧了大门,回着季大仓的话。“这粮食搁杂物间的粮仓里吧。”
    “好。”季大仓扛着一袋粮往杂物间走。
    这边,季歌回着一朵的话。“倒是没觉的累,能吃能喝能睡,你呢?大郎那边来信了,商队的管事突然决定要去更远的地方,不让他们回来,得来年开春那会才能归家。”
    “怎么这样啊!”一朵顿时就挑了眉。“你这怀着孩子呢,大郎怎么能不在身边,现在月份还小没什么,往后月份大了,不知道得有多辛苦,尤其你又怀了两个。”
    余氏叹着气。“这也是没法的事,谁知道会变成这样。唉!”
    “这可不行,这可不行。”一朵急的都在原地打转了,拧紧着眉头。“要不,阿杏,要不我别回家了,我在这边呆着,也好顾着你。”
    “妞妞怎么办?再说你也怀着孩子呢。”季歌瞪圆了眼睛。
    余氏也不赞同。“就是!一朵你别担忧,别自个吓自个,我还在这边呢,还有啊,我们刚刚商量着,把花伯和花大娘接过来住。”
    “真的?”有花大娘在身边的话,一朵就放心了。
    “嗯,正想着过去天青巷呢,你们就敲门了。”季歌边说着话边打开了攒盒。“大嫂你看看喜欢啥,酸甜苦辣都有呢。”
    一朵瞅一眼就明白了。“你啥味都沾点啊?”
    “对。一会想吃酸一会想吃辣,没个准。”季歌不好意思的笑。
    “能吃就好,住在县城也方便,想吃点什么就买着。那糕点摊还摆着没?你挺着肚子就别摆了,再说,这天气也不好。”一朵拿了两个果脯吃着。
    余氏端茶进来时,季大仓从杂物间出来。
    “来,喝茶。”余氏笑着递茶。
    季歌答道。“没摆了,进了十一月就没摆了,一直在家里窝着呢,好在有余婶在,屋里屋外有她张罗着。”
    “余婶真是麻烦你了。”一朵一脸的感激。
    三个女人坐着唠家常,季大仓一个大男人默默的窝在一角,三朵和阿桃打络子做绣活。
    说着说着,不知怎地说到了上回季母和季有粮夫妇过来县城,季歌顺嘴就问了句。“大嫂,二嫂和娘在家里可还好?”
    “还行吧。”一朵沉默了会才应。
    季歌犹豫了下,还是没忍住,比较委婉的说道。“二嫂和娘说话的时候,你别在旁边站着。”娘那脾气,没得把火气洒一朵身上,换谁无缘无故的挨了说,都会心生怨气,日积月累的,也会间接的影响到刘家,剪不断理还乱,跟团乱麻似的,怎么都搅不清了。
    “我知。”一朵低低的应着,话说的清楚缓慢。“娘心里也知,她和二嫂处的不痛快,不会寻我麻烦,就是有些阴阳怪气,家里的气氛不太好。阿杏放心罢,有了二弟妹,我日子过的还要轻省些呢,我不会掺和到她们之间去,二嫂也找我说过两回话,我都没怎么搭她的腔,她看出来了,也就散了那股热情劲。”
    季歌见一朵心里是清楚了,有些欣慰。“那二哥对二嫂是怎么回事?”
    “还好。”一朵听出来了,想了想,解释的更详细的些。“二哥笑笑嘻嘻的,不太会掺和到娘和二弟妹中间,躲不过去了,也会左右和稀泥。二弟脑子灵活着呢,看着不着调,心里门儿清。”
    听到这里,季歌松了口气。“二朵做给妞妞的衣服,你给她试大小没?合不合身?二朵特意卷了边的,万一小了,可以放一放。”当日本来想给妞妞试一试,谁知道娘他们走的那么急。
    “合身,做的很合身,妞妞很喜欢。”一朵笑的乐不可支,打心眼里高兴着。“你给的香脂也好用,妞妞的脸蛋嫩滑了不少。”又道。“娘把她那盒也给我了。”
    咦。这倒让季歌惊讶了。
    “我当时也愣住了呢。”一朵笑着说。
    余氏插了句。“八成是有你二弟妹在前对比着,觉出你的好来了。”
    这话说的,三个女人都哈哈的笑了起来。
    这回的交流很是愉快,季大仓夫妻俩住了一晚,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就离开了。
    已是初七,时间有些急,季歌和余氏没有多耽搁,赶紧去了天青巷,花大娘听了她俩的提意,很是心动,当时就把在隔壁的花伯找了过来。当天在阿河阿水的帮助下,花伯夫妻搬进了刘家院落。

☆、96|096

有话常说,家有一宝如有一老。多了两个老人,当真有着大区别。慈祥的老者,周身的气息透着岁月沉淀出的柔和,像黄昏的灯光,晕染出浓浓的暖意,和阳光不一样,它能沁进心底直达灵魂深处。原本院落里的氛围就很温馨,如今却是愈发的宁静安详。
    尤其屋外寒风吹刮,时有雪雨飘落,屋内炭火足,热热乎乎的,桌子上摆着攒盒,暖瓶,茶杯,竹榻里垫着厚厚的毯子,舒舒服服的靠躺在上边,或做绣活或纳鞋子,累了说说话嚼嚼小吃,困了也能窝着眯会儿。都道山中无岁月,眼下这日子过的,还真是有些不知岁月几何,带了点世外桃源的意味。
    初八学堂就闭馆了,来年二月初再开馆,堂屋还算大,白日里三郎就在一角看书温习练字,家里的妇孺细声细气的唠家常时,就当是对他的毅力考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阿河阿水隔三差五的过来时,就会去西厢的屋里,交他们识字习文。别看三郎年纪小,绷起小脸面露严肃,还真有点模样呢,也是阿河阿水没把他当孩子,而是当夫子待着,一心一意的跟着学。
    季歌怕三郎整日浸在书本里,会变成书呆子,就托着阿河阿水适当的带着他出门逛逛,见见外面的世道也好,所见所闻皆有所思,这样才能把书里的知识溶进心里去。阿河阿水是乞丐,饱受人情冷暖,对于季歌的想法很是赞同,并很认真的保证,会好好的带着三郎在县城里走动走动。阿水有些大大咧咧,阿河却老道稳重,得了这承诺,季歌很放心。
    于是等阿河阿水过来刘家院落时,学一个时辰的知识,然后,会带着三郎走街窜巷的逛着,有时候柳安也会过来,便会把三朵阿桃也带上,每当这时,花大娘就喊上花伯,让花伯领着几个孩子出门。在外面走动的多了,满眼的繁华,遇着的各种事儿也多,回家后,三朵和阿桃会兴奋的说出来,小小的院落,天天都洋溢着热闹喜庆。
    二朵和秀秀回家住时,每每听着三朵和阿桃讲逛街遇着的事儿,好玩的有趣的当然也有不开心的,听的这俩孩子眼馋的不行,可惜,锦绣阁得过了小年才会休息,她俩再怎么眼馋也没法子,住一晚后,还是要蔫蔫的回锦绣阁去,因心思在这上面,这几趟回家时,都没顾上绣活,吧啦吧啦的全在说话上了,那股子活泼劲,看的家里的大人直乐呵。也就没有提醒她们,年岁都不算大,放松放松也好。
    自花伯花大娘搬来猫儿胡同后,花莹就成这边的常客了,时不时的要过来溜一圈,天冷不好带亮亮出来,季歌她们几个便三不五时的去大康胡同坐坐,逗亮亮玩,亮亮没什么玩伴,最喜欢的就是三朵了,三朵娇娇憨憨的,俩人差着年岁,也能玩到一块去,那场面总能把大伙逗的哈哈笑。前提得是好天气,出不出太阳倒无所谓,主要是不能飘雪落雨,地湿路滑的季歌挺着肚子也不好走动。
    走动的勤了,几家关系也处的越来越好,花大娘和白大娘更是亲密的如同姐妹,正巧花伯和白伯都爱看别人下棋,看的多了,就手痒痒,俩个新手凑一块,沉浸在棋盘里不亦乐乎,别提有多欢喜。亲家做到这亲密份上的,当真是少见了。最开心的就属花莹,幸福的都快冒泡了。
    日子过的舒心,睡眠足,精神劲头好,面色红润,吃嘛嘛香,等着过了年,寒意渐渐消退,墙角有小草冒出头,太阳出来的天气,风里夹了微微暖意,换下了厚袄子,大伙才忽的发现,猫了一个冬天,都长瞟了!好在大的大,小的小,长瞟就长瞟呗,瞧着还圆润好看些。
    二月初,三郎收拾藤箱要进学堂读书,秀秀和二朵也要收收跑野的心,乖乖的到锦绣阁做事。过了小年回家后,这俩孩子就央着阿河阿水带着出门玩,正逢过年,外面各种热闹,人来人往很是拥挤,阿河本是不太愿意的,就他俩得看五个人,一个没留神走丢了怎么办?人贩子多着呢。
    后来啊,柳安过来了,原来他也休息,再加上花伯还有白伯,这下子就齐活了,一伙人浩浩荡荡的出门各种玩,整整疯玩了三天,才觉出有些累,在家里歇了两天,年二十九那晚,刘余白三家,全家都出动,没往热闹的地方凑,就在边边角角处,观望了些场景,不过也是相当的激动震撼了。
    年后,趁着还有时间,几个孩子也时常出门遛遛,心早就玩野了,这会要进锦绣阁做事,两人愁眉苦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