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朱门锦绣之宠妃至上 >

第26部分

朱门锦绣之宠妃至上-第26部分

小说: 朱门锦绣之宠妃至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她看萧索苍黄的秋色亦有生机勃勃的迷人之态,是因为她心中满含雀跃欢愉。这一次,她赢了,又拣回了一条命,是唐二蛋救了她。

    她曾对自己说,如果唐二蛋再救她一次,她就嫁给他。不计较他呆傻,不在乎他贫贱低微,不再痴怨前世,找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平安度此生。

    那是她濒临危难时的想法,现在她已度过困境,她的想法没有变。

    “姑娘,文妈妈让人来传话,说姑娘醒了,她就回兰若寺给太太报信了。”

    她轻哼一声,没说什么,心里别扭起来。她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她的亲娘周氏都没来看看她。她的奶娘倒是来了,听说她醒了,面也不露,就回去了。还有她的亲爹,都五天了,肯定知道了祭拜现场发生的事,也对她不闻不问。

    他们都是什么人呢?曾几何时,汶锦感觉自己特别需要亲情的慰藉。

    白粥、青菜、素饺、菌汤,饭菜以清淡为主,花样却不少,色香味俱全,可汶锦却没什么食欲。她强忍心里的委屈,勉强吃了一些,又倒在床上,蒙头睡觉。

    她沉入水中的画面又侵入她的脑海,她回忆每一个细节,又一下子坐起来。

    她半昏半醒时,唐二蛋紧紧抱着她,叫着她的小名,说对不起她,今生再也不辜负她之类的话。彼时,他的神情、他的目光,他的姿势,都是在深情告白。

    她回想得越清楚,心里就越迷糊。

    之前,唐二蛋曾送给她一个亲手雕刻的玉石人像,那上面雕的是程汶锦。这倒没什么,因为程汶锦是名满江东的才女,诗会择婿场面盛大,远远见过她的男子不少。唐二蛋没受伤变傻的时候,肯定是程汶锦的仰慕者之一。

    唐二蛋在水中说的那番话,绝不是傻乎乎胡说,而是他已经恢复了记忆。可汶锦接收了海四姑娘的全部记忆,却想不起以前与这个现在叫唐二蛋的神秘男子有什么交集。再说她还不满十三岁,又是沉闷的性子,根本不可能与外男交往。

    恢复记忆的唐二蛋向已被汶锦占了身体的海四姑娘告白,这令她倍感迷糊。

    荷风悄悄进来,轻声道:“姑娘没睡呀?那先把药喝了吧!”

    汶锦长吁一口气,接过药碗,捏着鼻子,一口气就把一碗酸苦的药汁灌进了肚子,连蜜饯都不吃,咂着舌头问:“我很勇敢、很厉害吧?”

    “比起姑娘要用自己换下那些孩童时慷慨的神情,喝药算什么?”荷风见汶锦听得认真,又说:“姑娘舍己救人的事迹别说在罗州,就是在朱州府都传得家喻户晓了。范大说要上表西南省总督乃至朝廷,要为姑娘求恩赐表彰呢。”

    “范大人来祭拜现场了?”

    “来了,姑娘入水不到半个时辰,范大人就同老爷一起赶来了。文妈妈先带人来的,她带来的人要下水救姑娘,被洛氏一族的人阻挠,都打起来了。范大人和老爷到了,才阻止了他们,老爷亲自带人营救姑娘。范大人把秦大人和洛氏族长狠狠骂了一顿,还说让秦大人先别就任,他要把这件事上报朝廷,等候裁决。”

    汶锦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记得唐二蛋下水救我了。”

    “是老爷和文妈妈带人把姑娘救上来的,奴婢没听说唐二蛋救你。”荷风愣了一下,又说:“那晚,姑娘让奴婢去给唐二蛋传话,他没在家,怎么会……”

    “别说了。”

    就算亲眼看到唐二蛋救了她,海诚也不会承认。事关她的名誉,文妈妈跟海诚定是一样的想法。他们把唐二蛋救她的事实抹去了,对外说起肯定只字不提。

    他们可以抹杀事实,但抹不掉汶锦的记忆,那动情的画面反而欲加清晰了。

    许久,汶锦轻叹一声,问:“那些孩童呢?”

    “冯大娘把他们都安排在庄子里了,说是等姑娘醒了再安置他们。姑娘是没看到,他们最小的五岁,最大的八岁,被当祭品时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真是可怜,让冯大娘多费费心,善待他们。”

    荷风点头应声,又恨恨说:“那洛氏族长一把年纪,可真不是东西。姑娘被救上来之后,他又想要回这些孩童,还说就是不当祭品,当奴才也好。范大人狠狠训斥了他,还说要带他去见清平王,他这才老实了一些,看样子还是不服。”

    因为这次的事,她跟洛氏一族结怨,多了不少敌人,以后还要小心才是。范成白有求于她,倒是可以倚仗,只是不知他和洛家是否彼此买账。

    “姑娘,奴婢听文妈妈说……”荷风欲言又止。

    “说什么?”

    荷风犹豫了一下,低声说:“奴婢听到文妈妈悄悄跟冯大娘说,太太想借姑娘的事告洛家一状,把事情闹大,跟清平王府叫叫板,免得洛家以后报复。”

    汶锦沉思半晌,“太太的做法有道理,与其千方百计预防被人私下算计,还不如把事情闹到大面上,这样一来,洛家就不敢阴谋作耗了。我是时候到兰若寺去看看太太了,我两次差点没命,她都不说来看我,我去看她,谁让她是娘呢。”

    “太太被老太太发配到兰若寺修行,怎么也要做做样子吧!听冯大娘说太太是有勇有谋的人,她要把洛家告上公堂,肯定会牵出好多事,姑娘……”

    “荷风。”汶锦打断荷风的话,愣了片刻,说:“你去看看唐二蛋,问他这几天是不是按时吃药了。跟他说我想吃山里的野果子了,让他去摘一些给我送来。”

    “是,姑娘。”

    汶锦躺到床上,翻来覆去,又绞尽脑汁,若想唐二蛋以前的事。

    她正睡得昏昏迷迷,听到荷风与小丫头说话,她赶紧起来,让荷风来回话。

    “姑娘,奴婢没见到唐二蛋,也没见到老唐头。听李哥说,前天老唐头带唐二蛋上山伐木采药,晚上没回来。第二天,有人在山谷里发现了他们,说是他们都受伤了,唐二蛋伤了头,他们父子都被送到镇子上的医馆了。”

    “怎么伤的?”

    “李哥说他也不知道。”

    唐二蛋武功很高,几十个普通人都不是他的对手,除非他被高手袭击。他为救她伤了洛家的人,周氏跟洛家叫板也需要证人,他很可能被洛家报复了。

    想到这些,汶锦顿时坐立不安。

第四十九章 明辨是非

    汶锦很担心唐二蛋的处境。

    受人恩惠,理当报答。何况唐二蛋对她是救命之恩,而且还是两次,帮她也有好几次了。若真计较起来,这辈子以身相许,下辈子再以身相许,都不为过。

    以身相许报恩只是她心里想想,不能轻易与人言,做起来更没那么简单。

    她想帮唐二蛋度过难关,可又不知该如何着手相助。

    “荷风,准备五十两银子。”

    荷风犹豫了一下,点头应声,起身去取银子。竹修带小丫头进来,伺候汶锦洗漱梳妆。收拾完毕,汶锦在窗前愣了片刻,决定亲自去医馆看唐二蛋。

    镇子离庄子有十几里的路程,现在刚进午时,马上出发,天黑前还能赶回来。

    汶锦吩咐婆子去准备马车,她同几个丫头带着吃食衣物到大门等候。马车刚停到大门口,冯大娘婆媳就追出来拦住她们,又斥责丫头婆子们伺候不周。

    “嬷嬷,我想去镇子上走走,很快就回来。”汶锦见冯大娘婆媳追过来不是询问,而是阻拦,就表示冯大娘知道她要去看唐二蛋,阻拦的意思就很明确了。

    “姑娘落水着凉,病还没好利落,先别出去走动,老奴陪你到门房里说说话。”

    汶锦心中不悦,但还是跟冯大娘进了门房。冯大娘一家都是周氏的心腹,不仅对她忠心,跟她也很贴心。再说,她确实有事需要冯大娘转告周氏。

    “我这几天想寻个时间到兰若寺看太太,还请嬷嬷安排好庄子的事务,陪我一起去。”汶锦率先开口,说出她的打算,在谈话中占据了主动。

    “好,明天老奴派人往兰若寺送信,问太太有没有时间?”

    “太太很忙吗?这几年天天抄经礼佛,可别忙坏了身体,让神佛愧疚。”汶锦的语气带出明显的嘲讽意味。她不知道周氏在忙些什么,冯大娘肯定知道。

    想到周氏,她心里就会涌起成堆的疑问,堵在心底,令她很不舒服。

    冯大娘讪讪一笑,“正巧明日老奴派人给太太送东西,顺便替姑娘带个话儿。”

    “有劳嬷嬷。”汶锦笑了笑,说:“听说老唐头父子受了重伤,正在镇子里的医馆治疗,我要去看看他们,送些钱物吃食,以示感谢。嬷嬷应该知道我这次大难不死,又是唐二蛋舍命救了我,于情于理,我都该重谢他才是。”

    “哦,老奴也听说他们父子受了伤,还伤得不轻,可是……”冯大娘愣了一下,“姑娘这次被沉入水中,是老爷和文妈妈带人把姑娘救上来的。”

    汶锦轻哼一声,“我都落水快半个时辰了,文妈妈才带人赶来,老爷来得更晚。要是等他们救我,估计他们就要到阴曹地府求十殿阎罗替我改生死簿了。冯嬷嬷,我们明人不说暗话,有些事我不清楚,还请冯嬷嬷多加指点。”

    冯大娘也是聪明人,听汶锦这么说,有些事该怎么做,她心里也有谱儿了。

    她犹豫片刻,轻声说:“老爷已经赏过老唐头银子了,太太又是赏银子,又是赏药,都没亏负了他们。姑娘就别记挂了,老奴不让姑娘去,也是为姑娘好。”

    “这也是老爷和太太的意思吧?”

    难得海诚和周氏反目好几年了,还能因她的事统一意见、达成共识。

    他们拿财物封了老唐头父子的口,把唐二蛋救她的事抹杀了,这确实是为她好。女儿家的名声很重要,他们作为父母,为她的闺誉考虑无可厚非。

    汶锦能理解他们,可这一世的她认为性命比名声重要。若是没了命,还有一个好名声供人们传颂,那岂不是又回到了她前世的老路?

    还有,她想见见唐二蛋,看他是不是恢复了记忆,她还有一个谜团等待解答。

    父母和她的考虑及想法发生了冲突,她会选择退步,这是对父母的尊重。

    汶锦深吸一口气,说:“那我就不去了,我准备了一些衣物银两,烦请嬷嬷让冯管事抽时间送到医馆。不管怎么遮掩抹杀,唐二蛋毕竟对我有救命之恩。”

    “姑娘最懂老爷和太太的心,老奴会替姑娘把衣物银两送过去,姑娘尽管放心。”冯大娘愣了一下,问:“姑娘,你救下的那些孩童该怎么安置?”

    “先让他们在庄子里住下,我正要去看他们,嬷嬷和我一起去吧!”

    那十四名孩童住庄子后面一个偏僻的院子里,冯大娘安排了两个婆子照顾他们。他们刚被安顿到庄子里,就病了七八个,请医求药,又是一番折腾。

    听说汶锦来了,婆子把孩童们都叫过来,让他们给汶锦谢恩请安。

    这些孩童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在庄子吃的住的都周全,也安定了。虽说他们之中有一半病着,劫后的余生还很长,他们看上去精气神都不错。

    汶锦让他们自报姓名、年龄、家乡,就有两个年纪稍大的女孩能完整地回答出来。另外十二个有的回答得不全,有的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五个闭口不答。

    拒不回答问题的孩童大的七岁、小的五岁,皮肤很黑,身材也更为瘦小。他们的眼睛很亮,眼底满含警惕,看向汶锦这救命恩人的目光隐含敌意。

    “若我所猜不错,你们应该是乌什寨的人,为什么会被弄来做祭品?”汶锦笑意吟吟打量着这两男三女五个孩童,对他们的仇怨警戒视而不见。

    乌什寨原是西南省的苗人在前朝末年建立的国家,位于西南省的南部,距离罗州城有四五百里。盛月皇朝开国,他们因拒绝归顺新朝而被灭国。为一雪灭国之耻,乌什国的残余力量屡次起事,与官府冲突不断。

    朝廷不胜其烦,改由安抚为主,把乌什国改成乌什寨,让他们自冶。乌什国后人渐渐被汉人同化,但他们同汉人之间始终未完全消除与生俱来的隔阂。

    “我们是乌什寨的人又怎么样?我们被弄到这里,还不是因为你们汉人阴险狠毒。”一个年纪偏大的男孩恶狠狠盯着汶锦,好像在看仇人一般。

    洛家竟然把乌什寨的人弄来当祭品,若他们真闹起来,官府和朝廷都会有麻烦。而对于汶锦来说,她救下的这五个孩童此时也就成了烫手的山药。

第五十章 听闻喜讯

    汶锦耸肩一笑,不再理会乌什寨的男孩,转过头与其他人说话。

    除了那五名乌什寨的孩童,另外九名都是汉人,听他们的口音,应该都是西南省人氏。或是穷人家的孩子,被亲人卖的,或是被人贩子拐卖出来的。

    “你们九人若是想回家,我可以给你们盘缠,或让人送你们回去。要是不想回去,或者不知道家乡在何地,就留到庄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养活自己。”

    “姑娘不会再把我们卖了吧?”大一些的女孩很胆怯地询问。

    汶锦微笑说:“不会,你们留在庄子里做工,跟着冯大娘学习规矩。若是不能再回家跟亲人团聚,也可以留下来,将来在庄子管事,还能在主子身边伺候。”

    “多谢姑娘。”大一些的女孩带其他孩童给汶锦下跪行礼。

    “那我们呢?你是不是想把我们卖了?”乌什寨的男孩狠呆呆询问。

    “我这个阴险狠毒的汉人倒是想卖掉你们,那要有人敢买才行。”汶锦满脸微笑,语气却很冷淡,“洛家不知道你们是乌什寨的人,才敢买你们当祭品。否则,洛家就是后台再坚实,清平王府就是再有根基,也不会自找麻烦惹乌什寨。”

    “什么意思?你到底想怎么安置我们?”

    汶锦微微摇头,“就你对救命恩人这种态度,我也不能善待你们了,反正都会被你反咬一口。我会先把你们关到这里,然后报到官府,你们等候官府安置吧!”

    乌什寨的男孩刚要说话,被一个女孩拦住,瞪了一眼,他立马就老实了。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