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228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228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荒川将军,你也太涨他人志气了。”海上自卫队的木村小次郎上将终于忍不住了。

见到将领又要吵起来,小林光一立即说道:“不管是不是涨他人志气,只有了解敌人才能战胜敌人,木村将军,你认为呢?”

首相都这么说了,木村小次郎也只能压住火气。

“荒川将军,请继续。”

荒川太郎勉强笑了笑,说道:“因此,我认为,空中战场将决定最后的胜败。我们即将获得六十架经过改进的先进战斗机,而中国的J…20还不到四十架,在大规模电磁战的环境中我们拥有非常宝贵的兵力优势,只要我们能够夺得制空权,驱逐中国的战斗机,就能迫使中国舰队后撤。不管是继续打下去、还是见好就收,我们都能掌握主动权,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小林光一点了点头,似乎认同了荒川太郎的观点。

虽然小林光一不懂军事,但是他知道,日本能在这场冲突中获得的最好结局就是在战争规模扩大之前取胜,用最小的代价迫使中国放弃用军事行动夺回钓鱼岛的希望,从而体面的维持现有局面。

只是,有这么容易吗?

“首相,我也承认,我们必须尽量控制交战规模,毕竟我们的军事实力不如中国,在战争动员等方面也比不上中国。如果战局对我们不利,美国又见势撤退,我们将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输掉这场战争。”木村小次郎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但是,我并不赞同荒川将军的观点,即我们不大可能在付出有限代价的情况下击败中国,更不可能使中国放弃用武力夺回尖阁列岛的企图。”

“是吗?”

“在决定制海权的因素中,除了空中力量,还有海面舰队与潜艇。非常可惜的是,在这两防线,我们都不占优势。”

“木村将军,你这么没信心?”荒川太郎抓住机会反唇相讥。

“不是我没有信心,而是事实。与中国海军的战舰相比,我们的大型战舰在制海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比如没有足够先进的反舰导弹。潜艇方面,我们更加无法与中国海军相提并论,不但没有攻击核潜艇,在常规潜艇的数量与性能上也没有优势。”木村小次郎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更加遗憾的是,即便是我们的空中力量,也缺乏足够的反舰能力,从美国引进的反舰导弹只能解燃眉之急,不大可能对中国舰队构成致命威胁,更不可能歼灭中国舰队。”

“木村将军……”

“两位,你们说得非常清楚了。”小林光一可不想再让会议失控,“局势很明显,我们能够争取的只是有限胜利,所以必须尽力控制冲突规模,不能给中国任何扩大战争规模的理由与借口。我相信,在我们积极应对的情况下,肯定能让中国当局认识到,需要付出足够大的代价才能击败我们,从而让中国打消通过武力夺取尖阁列岛的企图。只是,在做出最后的决策之前,我需要跟喜田君做最后的商量,所以请各位到外面稍事等候,商讨之后,我会让秘书请你们进来。”

不管怎么说,小林光一控制住了局面。

只是,接下来该怎么做,小林光一心里完全没底。

说得不客气一些,连那些看上去信心满满的将军也没有多少底气,毕竟日本要单独面对刚刚在朝鲜击败了美国的中国。

如果说第二次朝鲜战争是中国必须迈过去的坎,那么东海冲突就是日本迈向世界大国的第一道门槛。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军队有近三十年没有上过战场了。

现在,日本的情况更加糟糕,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了前些年参与的海外维和与打击恐怖组织的非战斗性军事行动之外,日本有半个多世纪没有经历过战火考验,仍然冠以“自卫队”头衔的日本军队更是没有实战经验。

迈过这道坎,日本的前景将无限光明。

迈不过去的话,日本在今后数十年之内,不得不为地区强国的头衔拼搏,根本别想成为全球性大国

第四十四章 开战在即

第四十四章 开战在即

小林光一与喜田多一郎是文官,所以得挑选一名军事指挥官。

按照小林光一的意思,一名少将足以。不管怎么说,这不是全面战争,只是一场规模有限的局部冲突。日本不会进行战争动员,没有必要把冲突上升到国家高度,没有理由在人事任命上花太多精力。

只是,落到实际上,小林光一却不得不花一些精力。

原因无二,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卷入的第一场战争。

虽然防卫省内部弥漫着悲观氛围,连三位军种司令都不大看好,但是任何一名职业军人都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不管输赢,指挥自卫队作战的将领肯定能获得好处,而且是难以言喻的好处。

这下,人事任命成了大事。

热门人选,正是三位司令官,即斋藤实、荒川太郎与木村小次郎。

两人首先排除了斋藤实,因为东海冲突与陆上自卫队没有什么关系,即便围绕着钓鱼岛展开争夺,陆上自卫队也很难充当主力。

在荒川太郎与木村小次郎中,小林光一很难做出选择。

从根本上讲,东海冲突以空中战场为主,而且小林光一坚持主张控制冲突规模,也就得尽量限制交战范围。在没有绝对必要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海上交战,毕竟海战的损失与代价远远超过空战。

如此一来,空中自卫队司令荒川太郎就是头号人选。

问题是,中国会控制交战范围吗?

不管小林光一如果看待中国的态度,中国海军的东海舰队已经出港,南海舰队与北海舰队正在集结,连陆军也在积极备战。中国不但要夺回钓鱼岛,还很有可能趁此机会完成统一大业。

打起来后,战争规模就不由日本决定。

如果以海战为主,木村小次郎才是理想人选。

小林光一不得不在两者间做出选择,而且他知道,这个选择将决定日本在这场冲突中的基本军事方针。

这也正是让小林光一感到为难的地方。

如果只是选择军事指挥官,还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跟美国学了几十年,空自与海自的将领都懂得协同作战。

以何为重,才是关键。

最终,还是喜田多一郎帮小林光一下定了决心。

中国来势汹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从长远考虑的话,应该由木村小次郎担任军事指挥官,只是在冲突初期,双方将集中力量争夺制空权,所以得让荒川太郎统筹指挥空中自卫队与海上自卫队的空中力量。

在人事任命上,木村小次郎为舰队司令,在舰队参战后统一指挥作战行动,荒川太郎为航空司令,专门负责空中作战。

做出这个安排后,小林光一让喜田多一郎把其他人叫了进来。

此时,离牧浩洋确定的开战时间还有不到四十个小时。

确定军事指挥官,只是日本进行战争准备的第一步,此后还得调集兵力、制订作战计划与协调支援力量。

所幸的是,一些准备工作早已开始。

木村小次郎与荒川太郎走马上任时,海上自卫队的两支护卫群已经到达冲绳、第三支护卫群也已动员,空中自卫队在冲绳部署了一百二十架作战飞机,并且着手拓展邻近岛屿上的野战机场。

一切顺利的话,五月的最后一天,日本就能投入三支护卫群与近两百架作战飞机。

行动最迅速的不是战斗机,而是潜藏在海面下的潜艇。

事态恶化的时候,海上自卫队的两支潜水队群就进入战备状态,随后除四艘正在进行例行维护的潜艇之外,其余十四艘潜艇在二十四小时之内陆续出港。到五月二十八日,已经有六艘潜艇进入东海,八艘潜艇在冲绳以东的菲律宾海活动,维护的四艘潜艇也能在六月一日之前出港。

也就是说,此时已经有六艘潜艇进入交战海域。

虽然这六艘潜艇没有越过东海中线,甚至没有进入有争议的海域,只是按照海上自卫队的部署,执行前进警戒任务,但是不等于不会遇到麻烦,因为中国海军的潜艇也早已进入东海,也在执行类似的任务。

海面下,没有看得见的战线。

在潜艇的直接对抗中,随时有可能擦枪走火。

别忘了,引发这场冲突的,正是双方潜艇在东海遭到袭击。有了前车之鉴,不管是日本艇长、还是中国艇长,在遇到可疑目标的时候,都会积极果断的掌握主动权,而不是重蹈覆辙。

当时,在东海活动的潜艇中,有六艘041型,其中一艘就是修复后的“海龙”号。

指挥“海龙”号的,仍然是萨非墨,只不过他现在已经是上校了。

这个军衔,与他的职位显然不大相称。

按照传统,常规潜艇的艇长一般是上尉,即便是新式潜艇的艇长,也最多是少校,攻击核潜艇的艇长为少校或者中校,只有战略核潜艇的艇长才是上校。如果在常规潜艇部队混到上校,多半是某支潜艇分队的指挥官了。

只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军衔与职务不相称的事情并不罕见。

战争结束后,萨非墨有机会“上岸”、或者去核潜艇部队服役,比如与他同时晋升为上校的汪誉涵就上了岸,在南海舰队担任潜艇兵参谋长,还有两名稍晚一点晋升的艇长在进修两年登上了核潜艇。萨非墨没有高就,也没有转行,而是留在了潜艇部队,负责041型的改进工作。

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只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他不去,就会有另外一名参加过战争、而且取得过重大战果的艇长去负责这件事。

原因很简单,041型的改进工作直接关系到了中国常规潜艇的未来。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中国海军对潜艇部队的发展方向做出重大调整,常规潜艇的地位大大降低。根据由徐褶涛制订的发展规划,在未来二十年内,中国海军至少要建成三十艘攻击核潜艇,代价是不再发展常规潜艇。

按照这份计划,在未来二十年之内,海军中的常规潜艇将陆续退役。

问题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从长远发展来看,核潜艇确实是理想选择,特别是在海军步入远洋时代后,只有核潜艇能够伴随舰队作战,而性能不尽人意的常规潜艇很难在远洋活动,甚至无力到达数千海里外的交战海域。

只是,短期内,常规潜艇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次朝鲜战争中的几场海战也证明,在近岸浅水区域,常规潜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至少在未来二十年之内,中国海军仍然是一支需要依托岸基航空兵的近岸海军。

更重要的是,建造什么潜艇,不但要考虑海军的需要,还得照顾国际市场,特别是那些希望从中国采购潜艇的盟友的需求。

要知道,第二次朝鲜战争,已经证明了中国潜艇的先进性能。

在战争结束的第二年,巴基斯坦就提出采购计划,希望通过采购与引进的方式,购买多艘041型常规潜艇。

出售潜艇不是问题,只是出售给巴基斯坦的潜艇肯定得做一些改进。

比如在动力系统上,巴基斯坦军港缺乏基础设施,所以前两艘041型没有配备AIP系统,从第三艘开始才安装AIP系统,计划在中期大修时,为前两艘加装AIP系统。此外还得改进空调系统,适应在低纬度的热带海域作战;增添巴基斯坦海军的通信指挥系统,以便更好的使用。

这些外来需求,直接推动了041型的改进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巴基斯坦,以及随后订购041型的伊朗、委内瑞拉、埃及与阿联酋等国的外来需求,为中国海军提供了改进041型所需的经费,并且让中国海军决定研制更加先进的常规潜艇。

外销的潜艇肯定与海军自己的有所差别。

比如在所有外销的041型潜艇上,都没有配备电磁战武器,直到十年后,中国才以军火贸易的方式,向巴基斯坦出售了潜艇用的电磁武器,并且为巴基斯坦装备的八艘041型修改了火控系统。

当时,中国海军在041型上做的最大的改进就是配备电磁武器。

作为实战经验最丰富的潜艇艇长,萨非墨担任了041型改进工作的战术顾问,负责为造船厂与潜艇设计所的工程师提供战术意见。

在这件事上,萨非墨花了两年时间。

虽然第一艘接受改进的041型,也就是由他指挥的“海龙”号重新服役时,他已经是潜艇兵上校了,但是部队里的好位置已经所剩无几,萨非墨拒绝了周渝生的邀请,没有担任东海舰队的潜艇兵参谋长,而是回到潜艇上,再次出任“海龙”号的艇长,并且继续在东海舰队服役。

回到基层部队是萨非墨自己的选择,周渝生没有强迫他。

当时,也需要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艇长来发现改进后的041型有多强的战斗力,能够执行什么样的作战任务。

按照周渝生的部署,“海龙”号担任的是前进反潜任务。

也就是说,“海龙”号没有留在预定的舰队作战海域,而是前出到冲绳群岛附近,监视过往舰艇,特别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

这个任务既万分危险,又充满了机会。

只要萨非墨坚决果断,很有可能打响这场战争的第一枪。

第四十五章 深海猛龙

第四十五章 深海猛龙

作为极富传奇色彩的潜艇艇长,萨非墨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善于寻找与把握机会。

也许水面战舰的舰长不需要这个能力,可是作为潜艇艇长,这个能力直接决定了所能取得的战果。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萨非墨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在伏击第72特混舰队的战斗中,如果没有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他就不可能一举击沉“华盛顿”号。

只是,这个能力,往往得承担更大的风险。

“海龙”号在五月初出港,最初几天在舟山群岛以东活动,随后前往济州岛附近,监视美韩联军的联合演习。在此期间,萨非墨让“海龙”号进行了几次“模拟攻击”,检验潜艇使用电磁武器的战术。也就在这个时候,中日潜艇在东海遇袭,东海争端急剧升温,萨非墨奉命率领“海龙”号南下。

按照计划,他应该前往冲绳岛附近,监视进出那霸港的舰艇。

因为周渝生随后调动了更多的潜艇,另外一艘041型先一步到达,所以萨非墨临时改变了行程,让“海龙”号留在了大隅海峡西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