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446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446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八月十九日,冲绳岛上的战斗基本结束。

虽然日军向冲绳岛增派了一万余名官兵,但是与冲绳岛上的守军一样,增派部队的健康状况也非常糟糕。当时,日军缺乏的不是粮食等生活物资,而是抗辐射药物,以及减轻辐射病症的药物。即便日军官兵能够填饱肚皮,在严重辐射病的影响下,也没有力气拿起武器与中国军人作战。

随着冲绳岛沦陷,这场战争也进入收尾阶段。

不管中岛康次等军国主义份子如何叫嚣,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都不得不承认,日本已经丧失了继续打下去的资本。别说用一千一百万军队守卫本土,就算把一亿两千万日本人全部武装起来也无济于事。

更重要的是,这一天,中美在应对自然灾害的问题上达成了第一项实质性协议。

第五十九章 与时间赛跑

第五十九章 与时间赛跑

八月二十一日,在联合欧盟与俄罗斯之后,中美共同发表了第一份灾难应对行动方案。

不可否认,这是一份由强国主导的国际行动方案。

按照中美提出的基本原则,将对近地轨道空间的使用权进行明确划分,标准则是各国在清理太空垃圾的行动中做出的贡献。说得直接一点,中国与美国将主导清理工作,其他国家协助参与,最终根据各个国家参与的程度,来划分有限的近地轨道资源,准确的说是利用外层空间的权利。

毫无疑问,四个核心成员控制了绝大部分近地轨道资源。

中国以提供小型可控聚变核反应堆,获得了近地轨道空间百分之三十三的使用权。美国通过提供强大的发射能力,以及制造垃圾捕获卫星,获得与中国同等的使用权,欧盟与俄罗斯则通过参与卫星制造工作与发射工作,各获得百分之一十四与百分之一十一的使用权,剩下的百分之九的使用权,由其他参与国,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等具有一定宇航能力的国家分享。

毫无疑问,这项由超级大国主导的外层空间利用协议,从根本上明确了国际秩序。

要知道,在未来,人类的发展希望肯定在外层空间,而近地轨道是进入外层空间的起始站。

别的不说,在可控聚变核能领域,就得把重点放在月球上。

在可控聚变核能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之前,主要原料是氦3,而地球上的氦3资源非常有限,月球上才有可以大规模开采的氦3。早在二零三零年之前,中国、美国、俄罗斯与欧盟就各自提出了登月计划,以及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的宇航计划,而且均在中日战争爆发前有所行动。

当然,这份协议不仅仅是在分配近地轨道资源,也对各个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作为做出了明确规定。

比如,中国将在二零三五年底制造出第一台小型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在二零三六年三月底之前制造出第一颗强电磁卫星,在二零三六年底之前完成一百二十颗卫星的制造工作;美国则将在二零三五年四月十日之前发射第一颗强电磁卫星,在二零三七年一月十日之前完成全部发射任务,并且在二零三六年六月三十日之前发射四十颗垃圾捕获卫星;欧盟将在二零三五年底向中国支付十万亿欧元,用于制造强电磁卫星,并且承担四十颗垃圾捕获卫星的制造工作;俄罗斯主要承担发射工作,即在二零三六年底之前,发射四十颗强电磁卫星与四十颗垃圾捕获卫星。

按照这个时间表,到二零三七年六月,近地轨道就能恢复正常。

这只是应对自然灾害的众多工作之一。

当时,中美还在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协议,即利用已经获取的数据,在二零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各自完成对粒子风暴后继影响的评估工作,在二零三六年一月份协商灾害应对措施。

毫无疑问,中国手里的数据更加全面。

主要就是,中国科学家知道粒子风暴的起因,掌握着更加精确的太阳模型,也就能够更加准确的评估粒子风暴产生的影响。

为了方便科学家工作,在二零三五年底之前,中美将在科学领域进行高度合作。

准确的说,在各自主导的领域与地区,尽可能的为对方的科学家提供便利,方便科学家搜集进行评估的必要数据。

最重要的就是全球气温变化数据。

为了准确测量气温变化,中国与美国各动员了上万名科学家,上百艘船只与数百架气象飞机,在全球各地,特别是四大洋上进行测量。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交的报告,在九月底之前就将在四大洋里投放一万多件水温探测仪,在五大洲安放两千多套气温探测仪,并且在各主要火山带上探测地心温度的变化情况。

只有科学界统一了观点,各国政府才能对灾难应对行动做出最终决策。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连科学家都对即将发生的自然灾难存在严重分歧,那么政治家就没有理由说服本国民众。

要知道,如果真要采取行动的话,那绝对是全球性的行动。

说得严重一些,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任何人都得放弃个人利益,任何国家都得放弃国家利益,联合一致的采取行动,以最高效的方式来保护人类文明,共同应付最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在此之前,就得让所有国家的民众相信,人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因此,也就得让科学家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至于灾难过后会是个什么样子,那就不是由科学家决定了。以中美在八月份达成的几项协议来看,国家与民族矛盾并不会因为这场灾难而消失,最多只是暂时掩盖住了,在灾难过去之后,国家与民族矛盾,仍然是人类文明的主要问题。

当然,这个时候,牧浩洋还没有参加应对灾难的行动。

八月底,冲绳岛上的局面有所改观。虽然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平民死亡,但是陆战队基本上控制住了局面。

九月一日,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提上日程安排。

按照之前制订的作战计划,除了四个常备陆战师之外,四个预备陆战师均已动员,此外还有四个陆军集团军接到了作战命令。在后勤保障工作准备到位之后,陆战队最快将于九月五日登陆九州岛。

在牧浩洋积极准备登陆作战的时候,黎平寇通过美国,向中岛康次发出了最后通牒。

当然,主要还是向美国表明立场。

按照黎平寇的说法,如果日本没有在九月五日之前投降,鉴于日本首先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中国不排除在登陆日本本土的战斗中使用核武器,或者在接下来的地面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如果日本投降,中国将及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帮助日本渡过难关。

当时,黎平寇明确提到,中国愿意承担日本的善后工作。

这个时候,美国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一是日本已经战败,拖下去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伤亡,不管是使用核武器、还是使用常规武器,结局都差不多。二是美国绝对不愿意承担日本的善后工作,因为美国也在粒子风暴中损失惨重,既然中国愿意善后,就没有理由与中国争功。三是在全球性自然灾害面前,日本的问题根本不值一提,如果因为战争拖延了应对灾难的行动,美国也是受害者,而不可能从中获益。

只是,在政治上,美国仍然坚持中国不应该使用核武器。

到了九月三日,美国的态度再次出现转变,美国总统亲自照会日本战时首相,要求日本在九月五日之前宣布无条件投降。

原因很简单,全球气温变化的第一份调查报告在九月二日送到了美国总统手上。

虽然美国科学家仍然相对乐观,但是调查结果证明了中国科学家的预测,即全球气温正在急剧升高。

在过去的一个半月内,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大约两度,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了三度。

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要知道,八月份是北半球最炎热的季节,而九月份气温应该下降,而是升高。如果与往年数据相比,九月一日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将近四度,北极冰盖的消融速度是二零三四年的三倍

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北大西洋暖流已经严重减弱。

按照中国科学家预测,二零三五年冬季,北极冰盖很难恢复到正常情况,将有三分之一的冰水融入大西洋,导致在二零三六年夏季,北大西洋暖流消失,最快在二零三六年底、最迟在二零三七年初,北半球北部地区将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寒的冬天,到二零三七年底全球气温将降低五度以上。

也就是说,到二零三七年冬天,小冰河期就将到来。

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中国科学家已经做出预测,而美国科学家暂时还找不到反驳的证据。

如此一来,如果不能在二零三六年春季到来之前采取行动,灾难就无法避免。

最大的麻烦是,要到二零三五年底,科学家才能得出最终结论,也才能提出应对全球气温急剧变化的措施。

也就是说,中日战争必须在年内结束,中国才会全力应对全球性自然灾害。

美国总统非常清楚,如果没有中国,仅凭美国等西方国家,肯定无法渡过难关,因为中国掌握着应对灾难的最重要的几项尖端技术,比如可控核聚变技术,以及通过强子对撞机获得的新理论。

正是如此,美国总统才在九月三日向日本战时首相施压。

必须承认,美国总统非常清楚,人类文明正在跟时间赛跑,而中国是这场比赛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与人类存亡比起来,日本的那点利益根本算不上什么。

为了促使日本投降,美国总统还明确提到,美国不会阻止中国使用核武器,而且中国极有可能为了降低战争伤亡,在登陆日本本土之前,用核武器摧毁日本的所有大中城市,彻底瓦解日本的抵抗能力。

如果所有民族注定要灭亡,大和民族将是第一个。

第六十章 振作

第六十章 振作

二零三五年九月四日夜间,东京时间九点三十分,在征求了天皇的意见后,中岛康次在首相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向中国投降。

九月五日,日本开放了所有港口。

按照中国提出的要求,所有日本军队返回军营,民兵与地方武装力量全部解散,在中国军队进驻之后,移交防务与治安工作。

这一天,牧浩洋接到命令,他将代表中国军方,率领舰队进入东京湾,在九月九日与日本签署停战协议,接受日本投降。

对任何一名军人来说,这都是莫大的荣誉。

在牧浩洋之前,只有一个人获得了如此殊荣,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代表盟军接受日本投降的麦克阿瑟。

可是在牧浩洋看来,这根本不是荣誉。

冲绳岛上的情况,让他认识到,日本本土不会好到哪里去,是他亲手把一亿二千万日本人送入地狱,还很有可能导致全人类灭亡。如果说这是荣誉的话,那也是刽子手的荣誉,而不是军人的荣誉。

可以说,牧浩洋背负着比任何人都要沉重的精神负担。

在受降仪式上,牧浩洋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机械般的签署了停战协议,接过了日本陆军司令上缴的佩枪与佩刀。在上千名记者面前,他只在“黄河”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呆了不到五分钟。

当天下午,牧浩洋就乘专机返回北京。

日本的善后工作由腾耀辉另外安排,与牧浩洋没有多大关系。

大概腾耀辉也知道,牧浩洋的精神状况不大好,毕竟在目睹了亲手导致的灾难后,普通人早就崩溃了。

回到北京,牧浩洋单独呆了三天。

他没有去总参谋部汇报工作情况,腾耀辉也没有来打扰他,只是让马明涛与周渝生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陪在他身边。在腾耀辉看来,如果牧浩洋经受不住打击,很有可能以极端方式了结一切。

因为担心牧浩洋走极端,所以腾耀辉还把陆雯召了回来。

在这个时候,牧浩洋最需要的就是家人。

“我知道你的感受,在这件事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这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陆雯尽量让语气温柔一些,“浩洋,你不要过于自责,我知道你非常不好受,可是……”

“如果不是我坚持,就不会有这场灾难。”

“不是你引发了这场灾难……”

“是我……是我亲手……”

“浩洋”陆雯抓住牧浩洋的手,说道,“你要知道,就算没有你,再过几年,也会有人做同样的事。”

牧浩洋没有开口,因为陆雯没有说错。

针对太阳的研究,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中国在搞,美国也在搞,连日本都有类似的秘密计划。根据二部在日本防卫省获得的绝密资料,早在东海战争之后,日本就启动了“太阳武器项目”,还一度把该项目当成核武器计划的替代品。只是日本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过于薄弱,研究进展并不顺利,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前大概一年,终止了该项目,全力研制核武器。

至于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

比如在中国发射了第一枚太阳火箭之后,美国也发射了一枚太阳火箭,着手搜集太阳的活动数据。虽然二部没有提供确切情报,但是有理由相信,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会比中国差多少。

“浩洋,现在绝对不是自责的时候。”陆雯长出口气,说道,“钱老走之前,让我把文件交给你,就是希望你能站出来,拯救我们、拯救所有人。你是最了解情况的将领,也是最有能力的将领。”

“我能做什么?”

“什么都能做。如果你要自责,那就用行动来改变一切,而不是一个人躲在家里。如果灾难变成现实,所有人都要遭殃。你不为别人想,也应该为我、为我们的孩子想想。”陆雯没再那么客气,“就算是为了我们,你也应该振作起来。如果你还爱我、爱这个家,你就不能躲起来。”

牧浩洋颤抖了几下,目不转睛的盯着陆雯。

“我知道,你很内疚,但是你是军人,把内疚变成动力,不要连女人都比不上”

“我……”

“明天,我陪你去总参谋部。”陆雯叹了口气,说道,“不过,我不能一直陪着你,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趁现在还不是太晚,振作起来,抓住最后的机会,让这个家还能延续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