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抗日之雪耻 >

第74部分

抗日之雪耻-第74部分

小说: 抗日之雪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同一时间,迁安县吴永江也顺应李定国的邀请,在迁安发动大起义,迁安城内伪保安队800多人向起义军进攻。被吴永江于赵店子设伏彻底打垮了来犯之敌,生俘其保安团长张永年以下200余人,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6挺、步枪600余支。一晚上连续三次大起义都取得了很辉煌的战果,首战告捷,军民异常振奋,敌伪统治动摇,很快掀起参军热潮。

随后高小安同志率千余人在曾家湾进行抗日起义,并且也取得了成功,该部迅速扩编为一个拥有1600人的独立大队。紧接着吴绍舟同志率领一干骨干战士在司各庄举行起义军,并且于22日同高小安部会和了,两人商定于27日攻击乐亭县城。与此同时阎达开、黎巨峰、杨振华、岳泽普、田自修、张其羽等同志也在乐亭、昌黎县起义,乐亭沿海的盐警也在地下党的同志的说服下进行起义后,并且打下了伪政府重兵把守的汤家河据点,部队迅速扩大到了5000多人。最让李运昌等人瞠目结舌的是,从韩云华部调拨的那两个骑兵旅在征得李运昌的同意后,竟然在一天之内连下大卧铺、连三、七桥庄、等是一个鬼子据点和青龙县县城。

此外,在滦县的李玉玺成立一个独立大队、在渤海滨的渔民石占山和乐亭的王静安起义后也发展到第二独立大队(以后扩编为特务第二、第三团),另外在滦县南部还有曹致福成立的独立总队等。总计到8月初,我党在路南昌、滦、乐地区以五总队为主力组织的抗日联军约3万余人。

冀东地区起义不断,在高小安等人的带头下,从17日凌晨起,到22日共有27个地区爆发了抗日起义。起义的范围波及整个冀东地区,涉及敌占区人口二百多万。

冀东局势突然变得失控了,这下殷汝耕和寺内寿一都急了,冀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冀东都被八路军占领了,那么他们两个可就不是丢官免灾就能行的。寺内寿一和殷汝耕都知道,如果冀东不保,那么他们两个不只是手中的权利将会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就连项上人头也很难保得住。

冀东事变发生后,殷汝耕急忙坐飞机从北平赶回秦皇岛,调集手中仅有的两个军的伪军,向乐亭、昌黎的起义军发动攻击。同时驻守秦皇岛日军竹岛联队紧急南下平乱,驻守山海关的平田联队则奉命入关驻守秦皇岛。

起义军的人数虽多,部队发展的速度也是没的说,但是这些人大多数是农民和小产业者,参军时几乎没有受过任何的军事训练,所以由这样一群人组成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打打平时欺压他们的伪警察和当地的恶霸乡绅还行,但是要和正规军作战,这些人还是远远不行的,就算是同战斗力几乎为零的伪军也不行。如果说伪军不入流,他们的战斗力是零的话,那么起义军的战斗力那就是负的,因为这样一群人根本就不是或者不能称之为军队。既然不是军队又怎么能和正规军打仗呢,所以一时间沿海地区的起义军被日伪军打的节节败退。

不过,日军的好运也没有维持几天,邓华和宋时轮率领四纵进驻迁安县,并且一路向东打来,部队所过之处,敌人望风披靡。而此时韩云华辖下的那两个机动性特好的那两个骑兵旅也出现在了冀东东部的沿海地区,并且还对秦皇岛发动了一次偷袭,尽管最后功亏一篑,没能够得手。

但是,骑兵旅的出现,大大震慑了日伪军以及其身后的大小汉奸日寇,日军的进攻也没前两天那样猖獗了。

寺内寿一大将现在都要抓狂了,原本大好的形势怎么突然间就直转急下,现在就连大日本帝国经营了五年之久的冀东也遭到了严重威胁,这种威胁是致命的。大日本帝国在冀东的投资有多少寺内寿一大将比任何人都清楚,就连他自己在秦皇岛也有两个货运码头以及一座不算大的煤矿。而整个大日本帝国在冀东的投资并不亚于满洲国,如果这些企业遭到支那军队的破坏的话,就算大日本政府和军部都不追究他的失职,但是日本国内的那些财阀集团也不会放过他的。

第123章:偷天(一)

冀东事变发生的太过于突然,虽然事先日军也受到一些消息,但是由于当时日军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韩云华所部了,所以也就相对的放松了对冀东其他放抗势力的监视。

况且就算日军有心整治冀东的治安,那时也是有心无力,冀东最大的驻军编制已经被调到隆化阻击韩云华所部去了,剩下的只有伪军和规模只是中队编制的鬼子了,如果八路军铁了心和他们打游击,那些鬼子伪军还真派不上什么用处。

鬼子对付八路军游击战的方式永远只有一种,那就是大军围剿,以优势兵力迫使八路军向外转移或突围,如果鬼子兵力充裕的话,还会在外围设置几条封锁线。现在冀东的鬼子只有那么十几个分散在各地的中队,人数最多的也就是驻守唐山和秦皇岛的两个不满员的联队了,兵力捉襟见肘到了这种程度,自保尚且不足,何谈平乱一说。

冀东事变骤然爆发,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遭到了大本营的严厉斥责。就连远在满洲国的关东军总司令以植田大将及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也受到了大本营的点名批评,尤其是曾经担任察哈尔派遣军团司令官的东条英机中将更是被大本营指着鼻子骂愚蠢,这在东条英机的军事生涯中还是第一次。

不过东条英机还是很理解大本营那些老将们的,谁也没有想到,当时那个只有一个被打残了的支那八路军小团,人数只有不到四百人,枪不过百余支的小部队竟然发展成了现在这样的庞然大物,而且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说这是一个军事奇迹也不为过。

况且,华北方面军对这个以韩云华为首的支那部队的围剿一直都没有断过,他们怎么能在大日本皇军数十万部队的眼皮子底下发展到了十多万人,着实让人费解。但是事实摆在眼前,数万帝国精锐竟然连韩云华部的一支“小”部队驻守的小城都攻不下来,由此可见韩云华部现在的势力到底有多大了。

这也多亏了特高科的精英们的帮助,不然寺内寿一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摸清”韩云华的真正的家底。现在不管是华北方面军的寺内寿一还是大本营的那些人都初步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盘踞在察哈尔地区的韩云华部现在气候已成,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消灭。而且该部机动作战能力极强,尽管华北方面军辖下的数个师团近十万人连续半个多月的围剿战果卓著,不但几乎全部收复察哈尔全境,甚至连韩云华的总部老巢也遭到了帝国勇士们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韩云华部主力东进扰乱了冀东地区的正常秩序,冀东事变中到处活跃着韩云华部的影子,而且韩云华部的骑兵部队已经出现在了秦皇岛外围,并且还发动了对秦皇岛的偷袭。冀东的局势已经处于失控的边缘,短短四五天就有超过五十多个地方发生暴动,这些暴徒们将帝国下放的官员残忍地杀死,将帝国公民的在华投资全部抢光,甚至还公然攻击县城据点以及海港码头。

为此,华北方面军不得不调整其作战计划。寺内寿一大将亲自发布命令,谷寿夫、后官淳、鹫津松平全力突破当面之敌,不要管韩云华部的主力逃跑的问题,这三路大军务必要于28日前突入冀东腹地平叛。随后,寺内寿一又命令109师团加大对冀南、晋东南地区八路军的进攻力度,同时又给109师团就近调拨了一个旅团的援兵。

当然了,日军战略发生了调整早在韩云华的预料之中,随即韩云华给李大勇、沈玉泉发报,命令他们于7月24日发动对呼包二市的偷袭,务必要在短时间内全歼这两座城市的日伪守军,全面控制住那里的局势,作战代号“偷天”。

同时韩云华命令杨成武部完成集结后,立即向兴和县转移,并且发动对兴和县境内的鬼子的攻击。而杨瑞华接到的命令是短时间内恢复部队的战斗力,整编部队的编制,然后发动对周边鬼子的反攻,最后于沈玉泉、李大勇、杨成武部汇合。

韩云华的命令下达后,察哈尔刚刚平静了不到一个星期的局势又开始变的错综复杂起来。不过现在无论是寺内寿一还是韩云华都已经顾不上这边了,因为冀东的战事达到了最高潮。

7月第一总队的沿途袭击,在占领沽源留下一个加强大队守卫县城后,全军以急行军的速度连破补充第一总队四道阻击线,一路向南直奔隆化而来,同时后官淳所部也在丰宁和韩云华部死磕上了。

韩云华对第26师团很了解,从他率领新一团进驻兴和县开始,他韩云华便和后官淳成了死对手,可以说内蒙古军区是在他后官淳中将的打击下长大的。说实话,韩云华对后官淳这个日本军中的老将很不屑,第26师团少说也有一万八千人,但是每次和韩云华对决,吃亏的总是后官淳。这么庞大的一支力量在后官淳手里简直就是摆设,起不了丝毫作用。

为此,韩云华将第一补充总队二团、三团、第二补充总队四团、突击二旅炮营、火力支援团三营全部调到了丰宁到承德沿线。从补充第一总队一团开始,依托有利地形顽强阻击第26师团,阵地丢了后立刻向东撤到下一支部队的阻击阵地,然后与下一支部队汇合在进行阻击,目的只有一个,阻击鬼子进入冀东。

韩云华的战术还是很管用的,刚开始后官淳还没发觉有什么不同,攻击丰宁西的五道营时他只派了一个大队的士兵用于进攻,虽然有一定的伤亡,但是却还能让人接受,区区一个中队的伤亡相对于一个师团数个旅团而言还是微不足道的。在攻打丰宁县城时,后官淳出动了两个整编联队一个炮兵联队的兵力,在付出了一个大队外加两个中队的惨重伤亡后终于拿下了丰宁县城。不过稍稍让后官淳感到欣慰的是,支那部队伤亡也是很大的,在城里他们一共发现了未来的及掩埋的八路军尸体就有八百多具,按照伤亡比例1:5来算,那么可以推断出支那军队此战的损失应该在四千人以上,甚至更多。

但是随后事情的发展就远远出乎了后官淳的预料,在进攻丰宁东骆驼安西南山时,他出动了一个整编旅团和一个野战炮兵联队外加一个野战重炮中队的庞大兵力打了整整一天一夜才将这座下山头攻下来,而且还让守山的支那八路军从容的撤走了。此后的几场战役更是如此,日军需要投入的部队一次比一次多,部队的伤亡一次比一次大。直到第26师团到达距离滦平县城不到三十公里的波罗诺时,疲惫不堪的第26师团已经无法再前进一步了,在波罗诺第26师团遭到了韩云华部五个团三个加强营的联手阻击。

此外,进军最顺利的要数第二十一师团的鹫津松平中将了,第二十一旅团协同第三混成旅团坐汽车回到张家口后,立即换座火车赶往北平,准备从北平出平谷,直奔遵化城,然后进入冀东腹地。

随然想法很好,但是实行起来却很难,部队刚出张北县城,鹫津松平中将就接到前锋部队来报,说通往张家口的公路铁路全部被支那游击队炸毁了,有些盘山路甚至是连山体一起炸毁的。别说汽车了,就算士兵徒步前行也不一定能成。

无奈之下,鹫津松平中将只好和所有的军官一起下车,徒步赶往张家口。虽然一路上几乎没有受到游击队的骚扰,但是才张北到张家口这短短的路程,第二十一师团硬是走了四天四夜,而且一些大的火炮也丢的差不多了。

第124章:偷天(二)

第二十一师团才赶到北平城,然后马不停蹄坐上火车便往遵化赶。但是部队刚出城不久便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次因为八路军在北平的势力很弱小,所以对交通的破坏还不算太大,被炸毁的铁路只是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就修理好了。

火车开动继续前行,但是随着离北平越来越远,铁路被毁的频率也越来越多,直至在平谷外围的三河桥被炸断后,二十一师团彻底失去了乘坐的交通工具。

但是冀东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了,已经容不得第二十一师团再在这里耽误下去了,所以第二十一师团只好徒步前进。尽管如此,但是比起第六师团和第26师团来,第二十一师团所遇到的问题明显不够档次。

回头再说沈玉泉和李大勇,内蒙古军区和日军在中国北方展开殊死大战的时候,他们两个接到韩云华的命令却是隐蔽待命,这下可把这两个人憋坏了。不过他们两都是军中的老人了,知道韩云华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尽管两个人确实是很想和鬼子明刀明枪地干一场,但是为了配合韩云华的北方战略,两个人还是命令部队潜伏在预定的区域,等待韩云华的进一步命令。

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爆发后,沈玉泉敏锐地察觉到他们这两支隐蔽的奇兵要配上用场了,所以早早地和李大勇通过气,并且做好了随时可以投入战场的准备。

韩云华的命令下达后,沈玉泉和李大勇部暂时编组为西路突击总队,沈玉泉任总队长兼归绥方面军总指挥,李大勇任包头方面军指挥官。为了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沈玉泉和李大勇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7月20日晚八点,李大勇率领内蒙古军区塞北军分区第二支队、土默特第一支队、和林格尔支队、武川支队悄然完成了对包头之敌的包围。同时与当晚九点发动了对包头的突袭,这段时间塞北军分区一直都憋着一口气,上至司令员李大勇下至普通士兵对鬼子都是满腔恨意,但是为了大局着想,所以都尽量克制自己。现在战斗命令一下达,所有的士兵都像出了笼子的猛虎,打的包头的鬼子溃不成军。

包头的守军除了一个大队的鬼子步兵外,还有一个骑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以及大批的伪军。同时还有隶属于“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的大批伪警察。单以兵力的数量来说还是很可观的,但是其质量却糟糕之极,名义上包头的守军堪堪达到了上万人,然而真正有战斗力的却只有日军的那两个步兵和骑兵联队,至于那个炮兵联队到时候起到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不一定,毕竟鬼子在厉害也不能给大炮上刺刀啊。近距离作战,炮兵一个联队还不如步兵的一个中队。但是鬼子的两个有战斗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