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国策 >

第26部分

国策-第26部分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度准备发动第二轮导弹突击?”穆沙塔走了过来,开始还洋溢在他脸上的春风般的笑容已经不见了踪影。

“对!”项铤辉面色严峻的点了点头。“印度已经获得美国提供的情报,不但知道我们的前沿空军基地没被摧毁,还发现了我们的导弹阵地。如果我是印度空军司令,就将立即发动第二轮导弹突击。”

“印度有那么多导弹吗?”穆沙塔拿出了香烟,先递给了项铤辉一根。

“对不起,我不抽烟。”项铤辉晃了晃手,说道:“印度至少有二百五十枚‘普里维特’,在西北地区部署了一百五十枚。印度还有数百枚‘烈火’弹道导弹,有足够的能力发动第二次导弹突击。”

“‘烈火’的射程最少都有七百公里,在我们的战术弹道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外,除非我们动用……”

“没有必要,没有迹象表明印度会使用‘烈火’。”项铤辉拿起了一支激光指示器,指明了大屏幕上几个用黄色线条圈起来的地点。“从阵地位置来看,部署在这些阵地上的很有可能是‘普里维特-3’型弹道导弹。这种采用了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导弹在发射前只需要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必须启动紧急预案,对这些导弹阵地进行压制性导弹突击。”

“情报足以准确吗?”

“我们没有时间证实情报的准确性。”

穆沙塔知道项铤辉的意思。即便不考虑指挥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导弹从点火起飞,到击中目标,至少需要十五分钟。印度的导弹也只要十五分钟就能升空,因此必须在印度的导弹发射车进入阵地前发射导弹。

想到这,穆沙塔朝谢里夫投去了征询意见的目光。

“上校,你有把握吗?”谢里夫也有点拿不定主意。

“也许有,也许没有。”稍微迟疑了一下,项铤辉又说道,“总统阁下,外面正在进行的不是军事演习,而是战争。”

谢里夫微微一惊,立即说道:“启动紧急预案吧。”

穆沙塔点了点头,对项铤辉说道:“我立即下达命令……”

“将军,我需要最高授权。”

“什么?”穆沙塔很是震惊。如果给项铤辉最高授权,就将由中国上校指挥巴基斯坦导弹部队。

“侦察卫星发现导弹发射车后,会立即把照片发给我,我的手下能在二分钟之内完成定位工作。如果按照常规方式下达命令,我们的导弹不可能在印度导弹升空之前到达。只有由我直接向导弹部队下达指令,缩短反应时间,才能保证在印度的导弹升空之前,摧毁印度的导弹阵地。”

穆沙塔仍然有点犹豫,他不想交出指挥权。

谢里夫拉了下空军上将的胳膊,走到了前面。“上校,你能保证摧毁印度导弹吗?”

“你给我授权,我给你保证。”

谢里夫点了点头,说道:“你去做吧,我支持你。”

项铤辉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统帅办公室。

留给他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五分钟后,侦察卫星发来了最新的战场照片。

之前确定的八个导弹发射阵地上出现了导弹发射车,还有五个备用导弹发射阵地上出现了导弹发射车。

“上校,已完成定位,是‘普里维特-3’型导弹。”

判断导弹型号是一件技术活。所有物体在数字卫星照片上都由像素组成,不同物体所占据的像素数量,以及像素分布情况都不一样。比如T-90型坦克在照片占据三加五乘二、共十三个像素,BMP-2型步兵战车则是十一个像素。分辨未升空的导弹,只能通过导弹发射车的型号做出判断。“普里维特-1”型导弹发射车占据了八乘三、共二十四个像素,“普里维特-3”型导弹发射车则占据了九乘三、共二十七个像素。

项铤辉向负责情报分析的军官点了点头。“为各战术单位分配打击目标。”

信息通过地下光纤传递到了数百公里外的导弹部队,各导弹连的指挥官立即将收到的坐标输入“阿布达利-2”型战术弹道导弹,其他官兵则开始检查导弹与发射车的状态。按照紧急作战模式,将在导弹发射车离开掩体前为导弹装定目标数据,完成发射前的检查工作。进入阵地之后,只需要五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起竖与发射工作。这比普通战术节约了五分钟。此时此刻,五分钟足以决定生死,决定胜负。

第二副照片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已能隐约分辨出部分导弹发射车上的导弹完成了起竖工作,正在做最后准备。十五分钟内,这些导弹就将升空。为了提高导弹突击的密度,每支导弹部队的导弹将在同一时间升空,不会分成前后几批发射。

稍微迟疑了一下,项铤辉朝前来协助他的巴基斯坦空军少校点了点头。

此时,参加作战行动的巴基斯坦导弹部队已经进入阵地,固定好了导弹发射车,正在等待开火命令。

几乎同时,三十三处导弹发射阵地上的一百三十二部导弹发射车开始竖起导弹。

不到五分钟,一百三十二枚“阿布达利-2”型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流星般的射入了天空。

完成发射工作后,导弹发射车立即转移。

即便没有遭到威胁,按照作战条令,发射导弹之后,导弹发射车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转移阵地,或者返回掩体,装填下一枚导弹,为下一次发射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这是规避敌方报复打击的最有效办法。

项铤辉仍然耐心的等待着每隔五分钟发回一张的卫星侦察照片。

十五分钟,只需要十五分钟。

第三张照片上,有七处导弹阵地上的导弹发射车完成了起竖工作,另外六处导弹阵地上的导弹发射车也有一半以上完成了起竖工作。

第四张照片上,有三处导弹阵地上的发射车变换了位置,表明已经发射了导弹。

第五张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项铤辉长出了口气,擦掉了额头上上的汗水。

第二轮导弹突击收效甚大,十三处导弹阵地全被摧毁,至少有七处导弹阵地上的导弹发射车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对付导弹发射阵地,战术弹道导弹使用的是子母弹头。

“上校,导弹预警警报。三十一枚‘普里维特-3’升空,目标分别是……”

“发出警报,密切监视所有导弹。”

对于即将到来的打击,项铤辉也无能为力。巴基斯坦连防空系统都不完善,更没有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现在只能指望“普里维特-3”型导弹高达一百五十米的圆周误差,以及运气。

对付战术目标,如果导弹的圆周误差超过一百米,就完全失去了实战意义。

通信参谋万分焦急的联系遭到报复性打击的四处前沿空军基地的时候,项铤辉走下了指挥岗位。

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至少能向谢里夫交差。

想到穆沙塔不情愿的样子,还有谢里夫的政客嘴脸,项铤辉觉得留在“雄师”大队的日子更舒坦,至少他不用劳心费神的应付政客。

十五分钟后,四处空军基地发来损伤报告,项铤辉终于松了口气。

印度导弹的表现仍然不尽人意,或者说,印度使用战术弹道导弹的战术有很大的问题。如果集中力量突击一座,或者两座空军基地,效果肯定好得多。

只是,战争没有后悔药吃。

导弹部队被打残之后,除非印度使用作为战略威胁武器的“烈火”导弹,不然印度空军只能依靠航空兵。

第21章 一剑封喉

乔戈里峰东面,边境线以北五十公里的中国领空。

一架背上顶一只大圆盘,垂直尾翼上涂着鲜亮的中国空军标志的“空警2000”型预警机正在八千五百米的高空翱翔。随着电子扫描天线以每五秒一周的速度运转,每隔五秒钟,十二台战术显示器的下半截屏幕上就会出现密密麻麻的光点,其中一个光点非常的明亮,也非常的醒目。

那是一个“同胞”:印度空军的A-50I型预警机。

与“空警2000”一样,印度空军的A-50I也采用了伊尔-76型运输机作为雷达载机。不同的是,A-50I配备了以色列为“费尔康”预警机研制的大型相控阵雷达,而不是印度自行研制的雷达。“空警2000”型的固态电子扫描雷达与“费尔康”雷达的性能在伯仲之间,对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都超过了五百五十公里,能够同时探测到数百个目标,并且跟踪其中数十个目标,为十二架战斗机提供战术引导信息。两者也有共同的缺点:对崎岖地形上空的超低空目标的探测性能不够理想。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空警2000”型在机腹安装了一部大型有源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专门用来探测超低空飞行的目标,还能用来测绘地形地貌。

相反,缺乏自研能力的印度空军无法为A-50I提供类似的设备。

毫无疑问,印度空军的预警机也发现了北面的“同行”。

只是中国没有参战,并且在中国领空活动,印度空军只能望空兴叹。

同样的,印度空军不能阻止中国预警机向巴基斯坦的战斗机提供战术情报。

其实,巴基斯坦空军也派遣了一架从瑞典采购的“萨伯-2000”型预警机在伊斯兰堡东面巡逻,跟踪与监视印度空军的作战飞机。问题是,“萨伯-2000”上的“爱立眼”雷达的探测距离仅有可怜的三百公里,“看”不到四百五十公里外的印度预警机。

要想干掉印度预警机,就得依靠中国空军提供的战术情报。只不过,这还不够。

斯利纳加以北,印巴停火线北面,一万八公里高空,“兀鹫”无人侦察机正以每小时三百二十公里的速度,悠然的翱翔着。

此时,“兀鹫”在同时执行两个任务。一是充当战术通信中转站,将“空警2000”搜集到的战术情报传送给执行作战任务的巴基斯坦“雷霆”战斗机。二是用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测绘地形,为巴基斯坦战机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

西南方向上,四架“雷霆”战斗机正在山谷中穿梭前行。

最前面的那架“雷霆”战斗机上,哈迪夫少校竭尽所能,才勉强控制住如同脱缰野马般的战机。

三十五分钟前,哈迪夫少校驾驶着挂了三具大型副油箱、六枚中程空对空导弹、二枚格斗导弹的“雷霆”战斗机,与三架僚机从拉瓦尔品第空军基地紧急起飞。刚刚飞离机场,四架战机就将飞行高度降低到了五十米。

半年前,哈迪夫少校就与另外三名飞行员开始进行超低空飞行训练。

当时,他还以为这是为了在战争中执行纵深打击任务。毕竟,超低空飞行是突破防空网的最有效手段。

现在哈迪夫却不这么想了,他们执行的不是对地任务,而是对空任务。

战机上携带的全是对空弹药,总不可能让巴基斯坦空军最昂贵的战斗机用机关炮扫射地面目标吧。

三十五分钟之内,四架战机先后抛掉了机翼内侧挂架下的副油箱。

按照通过战术数据链发来的航线,四架战机在三十五分钟之内调整了十一次航向,几乎每三分钟就要转向一次。

渐渐的,哈迪夫少校发现,他们一直在山谷中飞行!

让他想不明白的是,那些战术导航数据是从哪里来的。

最初的时候,他以为是地面指挥中心,或者预警机提供的。进入克什米尔印控区上空后,哈迪夫就不这么想了。

地面指挥中心不可能知道前方的情况,“萨伯-2000”型预警机上的雷达也探测不到这边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两者都无法为战机提供精确到米的导航信息。

肯定其他某支力量在后面提供支援。

哈迪夫能够想到的只有中国空军。

飞越一处隘口后,战机再次转向。飞行高度已经降低到了五十米以下,战机右翼翼尖距离峭壁不到二十米。即便是技艺高超的特技飞行员,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有掉以轻心。如果操纵失误,只需要零点一秒,飞行速度超过了每小时一千公里的战机就将撞上右侧的悬崖!

飞越下一处隘口的时候,哈迪夫咬紧了牙关。

前方全是陡峭的山壁,正面主显示器上的航线如同扭曲的蚯蚓,几乎每过几公里就要调整一次航向。每次都必须非常准确,稍有差池,就将机毁人亡。

半年的艰苦训练,五千多个小时的飞行经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哈迪夫在巴基斯坦空军服役了二十一年,飞过六种飞机,其中四种为战斗机。他在“雷霆”战斗机上的飞行时间超过了一千五百个小时。另外三名飞行员的技术并不比哈迪夫差,甚至还要好一点。让哈迪夫担任长机,主要是他的军衔更高,而且参加过八年前的克什米尔冲突,有实战经验。

进入最后航线前,哈迪夫抛掉了战机腹部的副油箱。

“雷霆”战斗机的内部油箱内装着二千四百千克燃油,足以让战机飞行二千四百公里,足够他们返回基地。

少了副油箱的干扰,战机的变得更加灵敏,也更容易控制。

又飞了几分钟,主显示器上方的红色指示灯亮了起来。哈迪夫迅速扫了一眼屏幕,上面出现了一幅垂直航线图,并且在五百米相对高度的标高处附有发射导弹的图标。

这是什么指令?

哈迪夫没有多想,立即拉起战机,同时完成了为导弹充电、将刚刚接收到的中段惯性制导信息输入导弹制导系统的操作,最后打开导弹保险,掀开操纵杆顶部导弹发射按钮上的护罩。

刚到发射高度,哈迪夫摁下了导弹发射按钮。

不到五秒钟,挂在两侧机翼下的四枚中程空对空导弹全部射出。

看到导弹拉出的尾烟,哈迪夫立即压下操纵杆,按照战术导航信息提供的新航线,将飞行高度降低到了一百米以下。

此时,屏幕上出现了一组倒数计时的数据。

凭多年的经验,哈迪夫知道,这是导弹击中目标,准确的说,是导弹进入自导阶段的时间。

仅仅过了几秒钟,屏幕上出现了新的提示信息。

到此,哈迪夫才明白了整个战术过程。

四架战斗机发射的十六枚中程空对空导弹都将以惯性制导的方式,沿着设定好的飞行路线接近目标。导弹进入自导阶段前大概十五秒,才需要战机用火控雷达照射目标。接收到目标发射的雷达波之后,导弹进入自导状态,在自导控制系统的引导下主动攻击目标,直到击中目标。

很先进,很超常的战术。

哈迪夫不得不佩服想出这套战术的飞行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