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国策 >

第478部分

国策-第478部分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岛战争后,趁第二次军事改革的机会,王元庆以国家副元首的身份让项铤辉安排总参特种部队前往藏南地区进行实地勘测。名义上,勘测的主要任务是绘制战术地图(虽然可以通过卫星绘制地图,但是受地形、地貌与植被影响,卫星无法绘制精准的战术地图,必须进行地面测绘);实际上,王元庆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为今后建设通往孟加拉湾的铁路做好准备。

由此可见,王元庆的战略眼光不比纪佑国差。

第四次印巴战争后,纪佑国全力促成中巴合资修建从咯什到伊斯兰堡的铁路(共和国出资75%),为的是从西面围剁印度。王元庆积极向孟加拉湾方向拓展,为的是从东面围剿印度。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算印度再厉害,也逃不出共和国的五指山。

甚至可以说,只要把铁路修到吉大港,就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也必须收复藏南地区!

大国间博弈肯定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共和国不能像对付日本一样对付印度,还得把印度看成地区大国,花上数十年时间,用几代领导人的精力完成对印度的战略包围,代价不算太大。

落实到行动上,收复藏南地区的难度不是很大。

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裴承毅充分征询了项铤辉的意见。不是裴承毅不知道该怎么打,而是不能擅自决策。

王元庆的意图很明显,战争只是引发国内叛乱的导火索,只要叛乱平息,战争就会结束。问题是,应该放弃唾手可得的机会吗?裴承毅很清楚项铤辉的想法,只要有机会,就得尽全力收复藏南地区。

如此一来,作战行动必须迅猛果断。也就是说,要在国内叛乱平息之前,也就是元首下达停止作战行动的命令之前,完成收复藏南地区的作战行动。

裴承毅误打误撞,正好迎合了王元庆的胃口。

在决定单独采取行动之后,军事行动的快捷性成为关键因素。

项铤辉也在这个时候下定决心,既然元首准备做戏,还不如假戏真做。只要军事行动顺利,元首最终肯定会承认既成事实。再说了,元首没有要求不能收复藏南地区,也就不存在违抗最高统帅命令的嫌疑。

按照这一目的,裴承毅对战役计划做了全面调整。

1个空降军,5个联队的300余架战斗机与数十架支援飞机,加上支援航空兵的上百架运输机,兵力不算很多,但是在懂得用兵的人手里,足够了。

因为各项作战计划早已拟定,所以王元庆还未回到元首府,作战任务就以部署完毕!

第32章 大杀器

项铤辉来到作战指挥中心的时候,裴承毅正在与两名参谋商讨事情。

见到总参谋长,裴承毅支走了参谋。

“怎么样,有把握吗?”

“这次我可不会立军令状。”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说实话,兵力不算充足,勉强够用。只要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战斗就会比较顺利。”

项铤辉没有责备裴承毅,因为兵力确实不算充足。

“不幸中的万幸是,各参战部队的情况非常理想,后勤准备也很到位。”

“既然如此,就没有打不赢的道理。”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跟总参谋长抬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与15年前相比,共和国仍然没有兵力优势,却有足够强大的后勤保障优势。

15年来,共和国在军事收复藏南地区方面做得最多的就是建立起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

后勤保障有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两套。

看得见的是修建到墨脱的高速公路与高原铁路,特别是高原铁路。

为了修建从通麦(川藏公路与川藏铁路的途径地)到墨脱的高原铁路,15年间,先后有5支工程部队进藏,约15000名工程兵用鲜血与汗水、甚至生命创造了无数个人类铁路修建史上的奇迹。据总参谋部的相关文献记录,15年间,总共有72名工程兵在修建通墨铁路时遇难。为了打通“南伽巴瓦3号隧道”(总长度126公里,平均挖掘海拔高度4400米,世界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隧道),就有29名工程兵献出了生命。因为地形极为恶劣,所以通墨铁路完全就是一条在隧道中穿行的铁路,428公里的总里程中,有22条隧道,隧道总长度388公里!受物资运输困难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通墨铁路是世界上修建成本最为高昂的铁路,其总造价甚至超过了“港澳大桥”。按照2030年的币值计算,共和国为这条铁路支付了4327亿元,平均每米超过100万元,是普通铁路的50倍以上!

如果说这是一项惠及20万(2030年数据)墨脱百姓的“民生工程”,恐怕没人会相信。

将4327亿元平均分给墨脱百姓,每人能拿到200多万元。墨脱2030年的经济产值不到30亿,4327亿相当于墨脱150年的经济产值。

这就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军事工程”。

按照通墨铁路的设计运输能力,通车之后,每年能向墨脱运送1500万吨物资。毫无疑问,如此巨大的物资运送量远远超过了墨脱的需要。

当初,共和国决定修建通墨铁路的时候,印度政府就表达了强烈不安。

除了铁路,还有从波密到墨脱的高速公路。如果说铁路是运送物资的主要通道,那么高速公路就是军队进出的大动脉。

这两项“基础工程”,足以改变藏南地区的军事平衡。

有了交通,还得有配套军事设施。

作为“军事工程”,通墨铁路与波墨公路在修建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军事用途。

通墨铁路沿线设置了好处军事设施,包括临时军营、物资仓库、物资转运中心、电力供应中心(通墨铁路为电气化铁路)、设备检修中心等等。最重要的是,军事设施全都建在地下。为此,工程兵还沿着铁路线修建了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隧道网与基础公路网(这也是通墨铁路造价高昂的主要原因之一),平整了数十块足以供直升机与倾斜旋转翼飞机起降的台地(使用之前,需要铺设由复合材料制成的预制组件)。也就是说,战争期间,通墨铁路不但是主要物资运输通道,还是军事基地网络的主干线。

波墨高速公路沿线设置了36处军事设施,除了军营等之外,还有8处野战机场。与专门供直升机与倾斜旋转翼飞机起降的山区台地一样,所有野战机场都是经过平整的土地,除了提前建好的地下配套设施之外,必须在使用之前铺设预制组件。8处野战机场主要为战术运输机提供支持,无法支援战术战斗机。

不管是铁路与公路,还是沿线的军事设施,都有同样的作用:兵力与物资投送。

这也是收复藏南地区最大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的那场边境反击战。共和国投入的兵力并不多,而且主要是步兵,基本上没有动用炮兵,更没有出动空军。原因就是物资运送过于困难,为了让1名战士在前线作战,需要5名战士在后方运送物资!

即便进入21世纪,兵力与物资投送仍然是越过喜马拉雅山的最大难题。

军队的战斗力再强,无法将部队及时送到作战地点,无法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都不可能击败敌人。当初,共和国在取得反击胜利之后,主动后撤,甚至在撤退到实际控制线之后还撤退了20公里,就是为了避免过度消耗。

现代战争,消耗肯定少不到哪里去。

即便是对物资需求最低的空降兵、即便共和国已经实现了装备电动化、即便空投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巨大的战争消耗仍然需要强大的物资投送能力。

有了基础,还得有装备。

对共和国军队来说,装备的问题就小得多了。

全面实现大型装备电动化之后,共和国军事投送力量增强了好几倍。”2031国际安全多国联合军事演习”中,共和国海军电动直升机与电动倾斜旋转翼飞机用行动证明了全电动飞机的优越性,只是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与采用涡轮发动机的飞机相比,电动飞机更适合在维护困难的高原地区作战。

升限方面,因为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不受空气密度影响,所以在同等情况下,电动直升机与电动倾斜旋转翼飞机的垂直升限比采用涡轮发动机的同类飞机高出20%到35%,即便在满载的情况下也能轻易飞越海拔3000多米的雅鲁藏布江河谷,而采用涡轮发动机的直升机,比如以高原性能出色闻名的“黑鹰”最多只能在轻载、甚至空载的情况下才能飞越雅鲁藏布江河谷。

高原作战,有效动力升限的意义非常显著。简单的说,“爬”不上去,其他性能再好也无用武之地。

维护方面,电动飞机更有优越性。受高原恶劣环境的影响,作战装备很难在高原地区得到足够的维护保障,其可维护性直接决定了作战装备的持续作战能力。如果飞几个架次就需要返回后方进行全面维护,要想达到同样的战斗力,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作战部队,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需要支付更多的战争费用,还得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动员,不但无法做到保密,战斗力也会大大降低。

即便是电动运输机,也比普通运输机更能适应高原环境。

如果算上其他性能上的差距,比如电动飞机不需要大量吸入空气、可以在扬尘比较大的环境下正常使用(涡轮飞机必须安装防尘罩),电动飞机不消耗航空燃油(涡轮飞机在执行运输任务的时候,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运载能力用于自身燃油消耗),电动飞机受气温影响较。(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涡轮飞机必须对发动机预热),电动飞机的机舱容积更大(不受油箱与输油管路限制,电动飞机能够针对所需任务更加灵活的设置机舱)等等,电动飞机的优越性将更加明显。

正是如此,日本战争之前,大部分西方国家认为共和国加快电动飞机的列装速度,就是为了对付印度。日本战争之后,共和国在大幅度削减军费开支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电动飞机(特别是支援航空兵与陆军航空兵)的换装速度,更让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西方国家坚信共和国即将对印开战。

10多年的磨砺,造就了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

除了坚固的“剑身”之外,还需要锋利的“剑刃”。

共和国“利刃”的“剑刃”就是空军。

与陆军基地尽量向前配置不同,空军基地主要集中在后方。

虽然共和国空军拥有大量轰炸机与作战半径在1000公里以上的战斗机,但是只有缩短作战半径才能提高作战效率,提升战斗力。为此,在陆军大搞建设的时候,空军也在大搞建设。到2030年底,空军在西藏东南地区的墨竹工卡、曲水、桑日、林芝、然乌等地修建了5处空军基地,足以为5支战术战斗机联队提供支持。

正是如此,总参谋部才决定派遣5支战术战斗机联队参战。

在“空天一体化”时代正式到来之前,空军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主要打击力量。不管陆军能够在战争中发挥多大的作用,没有空军支持,陆军打不了胜仗。60多年前,共和国没有在边境冲突中出动空军,主要为了平息冲突,避免冲突扩大。现在,共和国没有任何理由不在战争中使用空军。

唯一没有分到战斗任务的大概就是海军了。

如果是全面战争,项铤辉会毫不迟疑的让海军亮相。只是元首说的很清楚,这是一场必须得到控制、能够说停就停的局部冲突,也就不能用上海军这个“大杀器”。真要出动海军,恐怕谁也收不了场。

第33章 各有所需

北京时间,2月8日凌晨1点30分,梅乐弛来到然乌空军基地作战指挥中心。

召集联队所有飞行员开了战前会议,传达了总参谋部的作战命令之后,梅乐弛就让各级军官分头去准备。

几天来,在这个鸟不拉屎的鬼地方,梅乐弛的心情一直很低沉。

与作战行动无关,而是与他的一份申请有关。

日本战争结束之后,贾宝国与林岱珏先后被获得晋升、调回空军司令部任职。很多人都认为,几年之后,贾宝国最有可能从章忠宪上将手上接过空军司令的大权,至少也会成为空军参谋长:林岱珏不是成为空军参谋长,就是空军后勤装备处处长或者作战处处长:两人都前程似锦。梅乐弛在林岱珏离开之后获得晋升,“如愿以偿”的成为上校联队长,即将迈入将领行列。

对梅乐弛来说,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按照共和国空军的制度,只要梅乐弛再次获得晋升,就将离开作战部队。

海航也有类似规定,粱国翔与朱荣辉先后晋升准将,也先后离开作战部队。朱荣辉的日子还好过点,至少能够在航母战斗群内担任指挥要职。粱国翔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晋升之后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就连与他搭档了几十年的狄泊清都不清楚他去了哪,有人说粱国翔退役了、有人说粱国翔被派去执行秘密任务、还有人说粱国翔已经因公殉职。梅乐弛不想与粱国翔一样,默默无闻的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部队。

几年来,梅乐弛一直在找出路。

跟着贾宝国与林岱珏回空军司令部,不是不可能,只是没有前途。像梅乐弛这样的上校,在空军司令部根本没有地位。就算梅乐弛是空军头号空战王牌,在不论战绩论能力的空军司令部,梅乐弛只能靠边站。更重要的是,贾宝国回到空军司令部之后都没能立即坐上作战处处长的位置,梅乐弛回去之后,多半只能“赋闲”。对于已经40多岁的梅乐弛来说,如果“赋闲”几年,结局就是在晋升之前“光荣退役”。

梅乐弛不想离开部队,更不想离开战斗部队。

去年年底,在空军的“元旦文娱晚会”上,梅乐弛见到了武洋浩上校、也就是空军二号空战王牌,才知道这个曾经的对手已经离开作战部队,在2028年底成立的“代号000部队”、也就是空军第二支“假想敌部队”担任空战教官,扮演“假想敌”,教训那些翅膀还没长硬的“雏鸟”。

得知这一消息,梅乐弛立即打了报告,要求调往“代号000部队”。

武洋浩能在“假想敌部队”耀武扬威,以梅乐弛的能力经验,更能胜任空战教官。

报告交上去快2个月了,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根本没有回音。

部队转移之前,梅乐弛给贾宝国打了电话,询问调职的情况。得到的答复是,让他耐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