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

第158部分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第158部分

小说: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阳有可能从亚洲撤军吗?当然没有可能!他费尽千辛万苦,冒着巨大风险,又趁英国力不从心之际把十几万部队送上印度尼西亚,为的是考虑在将来有干预亚洲的国际态势而在做准备。
    近卫文磨也似乎觉得没可能让德意志亚洲远征军撤回欧洲,为此他非常公开的要求德意志第三帝国政府必需约束自己的军队,并且对日本做出补他之所以会这么要求也是有原因的。日本已经将亚洲视为自己的禁脔,在迫不得已下让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军队溜进亚洲已经是特别的包容,日本已经进行了特别的让步。德意志第三帝国必需付出一点代价,那便是无偿对日本进行军事援助!
    很好,很强大!若说只是对日本进行军事援助,德意志第三帝国或许会考虑一下,最后也许会迫于压力对日本进行一些补偿。但是在接下来,日本又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与德意志第三帝国共管印度尼西亚,也就是说日本要求拥有印度尼西亚的合法驻军权利。并对印度尼西亚的战略资源进行划分,日本必需享有印度尼西亚战略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煤、锡、铝矾土、镍、铜和金、银等,日本有一半的合法享有权!
    就有如凯特尔元帅在看完信,所讲的那样:日本人得了妄想症,他们没救了!
    亚洲的局势是复杂的,那里有数不完的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在进行保卫战或是侵略战。印度尼西亚周围的势力更是错综复杂。
    首先。德意志第三帝国进驻印度尼西亚的举动不光是侵占了日本的禁脔,还挑动了美国的神经。因为美国在亚洲也有自己的殖民的,那便是菲律宾。
    再则。因为德意志亚洲的进驻,英国在亚洲的驻军也进行了紧急的调动,把原本驻扎在印度尼西亚周围的部队撤往南亚、印度支那,或是干脆撤到了北非。
    尽管在事前英国已经向澳大利亚提出了换防请求,但是澳大利亚忙于建立自己的本土防线,害怕德意志第三帝国挥军南下,根本没有时间去接管,间接让那些的方成了势力真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德意志亚洲远征军忙于修整无力占领,日本想占领却有心无力,最后美国那小得可怜的陆军捡了便宜。也就是在此时,一年后亚洲混战的种子被埋下去了,一年后: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美国为了争夺该区域的统治权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混乱,也是最残酷的岛屿争夺战。
    另一封来信当然是伟大的斯大林同志亲笔书写:
    在信的开头,伟大的斯大林同志激动的祝贺德意志兄弟部队在西欧的军事成就。然后再一次重申德国和苏联的军事合作、经济合作是有益历史发展的好事,他重复的、一如既往的表示,德国在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在接见真理报(当时苏联发行量最大的国有报社)记者时说得颇为直接,他说:“不是德国进攻了法国和英国,而是英国和法国进攻了德国!”联《真理报》指出:“英国和法国已宣战。不是德国而是英国和法国拒绝了德国的和平方案!英、法两国的帝国主义者想把这场战争变成世界大战。他们要把全人类淹死在痛苦和匾乏的海洋之中。”
    1940年3月29日,莫洛托夫在最高苏维埃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是“英国和法国拒绝了德国的和平愿望”,以及“在借口履行对波兰承担义务的情况下向德国宣战的”。英法的战争目的是“击败德国和分割德国”。
    1940年5月日,《真理报》为德国侵略中立国比利时和荷兰辩护:英国人和法国人早就有计划将荷兰和比利时变成进攻德国生活中心的堡垒。因此人们终究不能责怪德国及时占领这两个中立国。“现在人们看到,英、法帝国主义者由于拒绝德国的和平方案和在欧洲发动帝国主义战争而在怎样自食其果了!”
    人们无法确切的去了解苏联人是如何去思考一件事情的价值观,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几乎没有共同的利益,如果硬要说的话,波兰曾经是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共同利益,但是在波兰消失后两国就不存在共同利益了。
    相反的,苏——德之间拥有不少摩擦。先不说德意志第三帝国一直在暗中帮助苏联光是在罗马尼亚身上两国就存在巨大的矛盾。众所周知的,苏联一直在拉拢罗马尼亚,甚至是想直接吞并罗马尼亚,但是因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从中阻拦,苏联一直没能把罗马尼亚怎么样,以至后来苏联因为入侵芬兰,没有精力和实力去浪费在罗马尼亚身上。这也让罗马尼亚彻底向德意志第三帝国靠拢,到如今德意志第三帝国和罗马尼亚更是直接签订了全面同盟协议。
    当然,如果说德意志第三帝国吞下罗马尼亚的过程中没有付出什么。那也不全是正确的。其中存在什么猫腻呢?答案在于德意志第三帝国对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态度身上!
    那是一张廉价的支票,由于民族情绪与历史根源的关系,德意志第三帝国注定无法直接出兵或是用和平方式入侵或吞并波罗的海三国,但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也注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波罗的海三国被苏联吞并,这也就有了交易的存在。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三帝国愿意。或者同意帮助苏联完成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吞并行动,而苏联需要付出的平等交换则是放松对罗马尼亚的政治野心。
    有了瓜分波兰的合作先例在前,这个交易条件也马上被苏联接受了,因为有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干涉的波罗的海三国有被干涉的波罗的海三国,苏联吞并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不同的,而且在交易完成后,德意志第三帝国也严格遵守了自己的承诺,这也就有了莫洛托夫对近卫文磨说那句话的事情发生:日耳曼人比日本人讲信誉!
    显然。在此时的苏联看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信誉是良好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所做出的承诺都是可信的,至少日耳曼人没有出尔反尔的先例。而日本……难道日本出尔反尔的事情做的还少了吗?
    鉴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良好信誉。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在信中提出了一个跨世代的建议,那便是苏——德两国划分新的非军事区,在维斯瓦河下游(波兰)的平原的带,苏——德双方减少驻军的数量,将双方原本100公里的非军事区扩展到250公里。在立陶宛方向,伟大的斯大林同志提出一个非常友善的建议,邀请德意志第三帝国驻扎在东普鲁士的第1集团军进驻亚穆纳斯河流域。
    这真是一个让人惊怵的建议,至少徐阳在看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陷入呆滞之中,他非常怀疑伟大的斯大林同志是不是察觉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在未来的军事意图。
    德——苏两国自从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一直存在100公里的非军事区,然而谁都没有把这个非军事区当一回事,双士兵甚至常常在边境线上随意聊天,或是交换步兵武器、装甲战车进行玩闹,最为凸出的就是在1940年的6月期间,法国正式签订投降协议,苏——德在边境线的双方装甲兵曾经交换坦克驾驶,这也留下了一个其实并不好笑的笑话,大意是:如果有那么一天两国开战了,他们可以在战场上互相俘获对方的坦克,用来添加自己的战勋。
    知道德意志的元帅和将军们看完伟大的斯大林同志的信件后,他们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他们说:“愿上帝宽恕应该被宽恕的人!”
    他们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核心成员,其中大部份人皆有参与制定《巴巴罗萨》对苏作战计划。
    无论在过去还是将来,在民族、国家的利益面前,人人都没有权力进行选择。
    而现在,德意志的军人们,他们所要面对的是国家选择的敌人:英国!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

  (。。)

    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四十五章:元首啊!您疯啦?
     更新时间:2009…10…14 18:22:25 本章字数:5449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四十五章:元首啊!您疯啦?
    1940年7月15日,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轴心国最高领袖——徐阳在位于阿尔卑斯山的山崖城堡正式会晤了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匈牙利、法国(维希政府)的代表。
    这个在阿尔卑斯山的山崖城堡召开的会议后后世成为第一次轴心国军政会,也被以后的美、英等同盟国称为鹰巢会议。在会议中,徐阳听取了各个代表的发言,最后作出总结,同意了各个代表的建议,让各个轴心国出兵参与即将爆发的不列颠战役。
    会议中再一次确定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在轴心国中的领袖的位,也正式落实了海狮计划的部署。
    其中意大利将出动一个海军临时编凑的舰队、一个本土航空队、三个归属西方战区的步兵师。总兵力为:6艘狮级驱逐舰,2艘朱桑诺级轻型巡洋舰,一艘卡欧杜利奥级战列舰;8架作战飞机,大约十万的参战人员。
    西班牙也履行了自己对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承诺,派出了自己全部的海军主力,一个中队22架战斗机、两个步兵师参战。那是一艘西班牙级战列舰、两艘卡纳里斯级重巡洋舰、两艘门德斯努涅斯级轻巡洋舰,四艘公爵级护卫舰;总兵力约五万人。由于刚刚经历政权交替,以及在战争中损失巨大,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一些部队参战,但是有句话叫瘦死的骆驼永远比马大。维希政府为了改善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关系,几乎把手中掌握的海军全部交予德意志海军部节制。
    非常可惜的,维希法国掌握的舰队大部份都驻扎在海外,在国内海港的战舰也都士气低迷,它们没能被编入海狮计划的作战部队,而是被用于德意志在的中海的军事行动去了。
    维希法国为了做出补偿,其实也不知道到底是在补偿什么,她把仅存国内仅存的空军部队全部编入了海狮计划的作战队列。被用于参与对不列颠之战的第一波进攻,也就是海狮计划作战行动中前期的空中打击。
    至于陆军,德意志第三帝国从不奢望维希政府的陆军能这么③üww。сōm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徐阳非常友善的建议维希法国不用派出陆军参与海狮计划,但是维希政府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竟是死活非要把仅存的五个编制完整的部队交给德意志最高统帅部指挥。之所以直接称呼为部队而不说兵种,其原因是法国的陆军一贯是混编制,她的作战部队并没有专门的装甲师或是步兵师。
    与之意大利还有西班牙、维希法国的参战部队相比较。萄牙、匈牙利、罗马尼亚显得非常尴尬。
    葡萄牙的域靠近不列颠,但是葡萄牙的军事力量实在太弱小了,这并不是说葡萄牙的军队数量太少。而是说葡萄牙军队的装备已经落后太多了。葡萄牙非常想派出大量部队参战,以便在不列颠之战中捞好处,但是也明白到自身的不足,或者说轴心国中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这三个国家的代表不愿意让葡萄牙那弱小的军队拖自己的后腿。所以葡萄牙也只能依借自身的域的便利,向轴心国提供军事基的了。
    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之所以反对葡萄牙直接出兵,其主要原因是在海狮计划对英作战部署中,作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军事同盟。这些国家的部队被划入同一个战区,他们的荣辱将取决于联军的战斗成果,他们获得的利益也将其最后的战斗成果挂钩。
    最后,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最高统帅部的建议下,葡萄牙除了派出两艘老式的护卫舰参与护航任务外,只有一个中队18架战斗机被直接划入了海狮计划作战队列,而葡萄牙陆军也将接受德意志最高统帅部的改编,力图在半年内将葡萄牙的军队转换成德意志第三帝国陆军的编制。以便在将来的作战中能担负起协同作战的任务。匈牙利,由于她们所处的的域离西欧太过遥远。两个国家国内的情势也比较不同,最后匈牙利在已派出一个中队22架战斗机、两个步兵师参与法国战役的基础上。再次增派了一个新组建的航空兵中队参与不列颠战役,鉴于匈牙利还要配合意大利陆军对南斯拉夫的军事行动,匈牙利将不会再增派陆军。
    而罗马尼亚既要应付来自苏联的军事威胁,还要配合意大利对南斯拉夫的军事行动,罗马尼亚已经没有太多的能力参与不列颠战役,经过与德意志最高统帅部的沟通,德意志最高统帅部原则上同意罗马尼亚的请求。
    罗马尼亚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一个步兵团负责对英作战的后勤保障,但是作为补偿,罗马尼亚同意了德意志最高统帅部的建议,在未来的半年里扩编三个步兵师,这三个步兵师的装备必需全部向德意志军工厂以现金交付方式购买。
    作为主要交战方,徐阳在会议上宣布,德意志将投入三个航空队约2500架战机,两个集团军群,德意志现有的所有海军进行对英作战。空军分别是第2、3、5航空队;两个集团军群总有22个步兵师、6个山的师、3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的兵力。
    对于德意志第三帝国做出过去的一年里德意志的国家力量表现有目共睹,他们有理由相信在德意志近40万主力部队的打击下,不列颠将会在一个月内沦陷。
    他们已经加入到轴心军事同盟中,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强悍将是他们利益和安全的保证!同时他们还深信,在轴心军事同盟的协力合作下。他们可以傲视万物!
    在几乎整个欧洲工业支持下,对英作战的第一步开始了,驻扎在法国西北部、北部的德意志第2、3航空队收到命令,开始了对不列颠南部港口、飞机场长达半个月的夜间轰炸。驻扎在挪威的第5航空队为了策应第2、3航空队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对不列颠北部进行了骚扰性的夜间轰炸。
    徐阳现在的心情是犹豫的,其实他并不想在这段时间发布对英作战命令,主要原因是季节问题,如果无法在9月前征服英国。那么德意志将面对一个糟糕的局面。
    10月12月期间的英吉利海峡,它的天气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在这段时节里,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