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国宝迷踪之争:大漠伏龙 >

第30部分

国宝迷踪之争:大漠伏龙-第30部分

小说: 国宝迷踪之争:大漠伏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探险队的邀请来到中国新疆的鄯善迪坎尔村,他的身份是作为对新疆罗布泊进行考察的随行记者,英国《每日镜报》为了得到独家新闻和珍贵资料,不失时机地进行了特别赞助。

罗布泊是个充满神秘和纷争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的地下埋藏着宝物,而其身份的签定也牵动了无数专家的神经。1877年初,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及其考察队在南向西藏高原探险遭挫之后,曾对罗布泊地区进行了长达近两个月的考察浏览,他乘小船周游了罗布泊,走遍了湖岸的所有村庄,尽可能研究他们的习俗,并绘制了沿岸的地图。除此,还对湖区几个主要地点作了天文测定,搜集了一些鸟类标本,研究了候鸟迁徙情况。在他后来发表的考察报告里,他自信地认为,其所抵达的便是罗布泊。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报告发表后,在国际学术界很快引起不同反应。著名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托霍芬,也就是他最早使用“丝绸之路”这一名称的,他发现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所说的罗布泊比我国清末地图上绘制的罗布泊位置偏向西南,因而怀疑其所见恐非真正的罗布泊。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不服,著文进行反驳,认为除他所亲自踏勘并且记录的罗布泊之外,不存在另外一处罗布泊,而是中国地图记错了,由此在地理学界引起了关于罗布泊位置的争论。不久苏联地理学家克兹洛夫前往罗布泊考察归来,也支持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学说。l900年,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发现了楼兰古城遗址,于城北发现湖泊古道,认为中国地图没有错误,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也对,原因是罗布泊乃一“游移湖”。也就是说,形成于第三纪的罗布洼地,潴水成湖后,由于库鲁克塔格、北山和阿尔金山在新构造运动中不断抬升,湖面积逐渐缩小,同时向西移动,近代此湖泊已迫近古湖床西部,历史上,该湖不止一次变动于北纬40度线两侧,所以,我国地图上载录的是北罗布泊,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所见者为南罗布泊。斯文?赫定的“游移说”理论一锤定音,为人们所接受,并长期垄断着国际学术界。

劳伦期基是“游移说”的反对者,他决心用事实来推翻它,为此他想出了个前所未有的大胆计划,那就是乘坐热气球通过罗布泊所在的区域上空,并通过卡尔的相机记录一切。这个计划看上去好像很不错,但其实困难重重,因为热气球没有动力系统,在空中是随风而行的。虽然说由于风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方向和速度,驾驶员可以根据飞行需要的方向选择适当的高度,但在塔克拉玛干这样的大沙漠,天气说变就变,实际操作起来也就变得不可预测啦,而操纵热气球的正在是德国汉堡著名的登山高手维希?汉斯,他是劳伦期基的女婿,也是克洛泽众多朋友中的一个。

迪坎儿村,是通向库木塔格沙漠深处的最后一个村庄,在维吾尔语“迪坎尔”的意思就是“七个洞”。究竟七个洞是什么,位置在哪,就像一个谜停留在历史里。如果让记忆后退2000年,空前强大的汉唐盛世,湖泊边的迪坎尔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从这里可以通往神秘的罗布泊和绝美的库木塔格沙漠,更是汉代通往古楼兰国的捷径。这个村庄仍保留着古朴的居住形式,土坯围就低矮的房屋,房顶上落满厚厚的沙尘,若不是有梭梭柴的存在,你很难发现这个与沙漠一色的村庄存在。小村坐落在洼地间,海拔高度为零,又被人戏称为“零村庄”。这是一个深深裹进沙漠里的村庄,村子不大,看起来沧桑、古朴就好像一本遗落在沙漠中的桑皮书,它呈现出黄沙的颜色,单一而又凝重,沉寂却充满神秘。每一个来到此处的人,都忍不住想打开它,阅读它久远的故事,但却永远也无法读懂,除了村外散落的烽燧和早已坍塌的城垣。走进迪坎尔的一处古民居,在一间旧屋的墙面上有九个长方形的龛洞,发挥着壁柜的功能,零散的摆着些罐子。靠门右侧的一个龛洞上,放着一战古老的灯台,灯台高50厘米左右,底部是个“十字”型木座,长宽约10厘米,座中凿着凹槽。灯台中心位置是垂直插立的一根灯柱,在灯柱顶端靠下20厘米的位置,有个放置油灯的木台,大概15厘米长,极为简单,但非常实用。如果用现代美学观点看,将是简单、实用、造型美观的艺术品。

传说,迪坎尔村村民是古楼兰王国的一脉,他们在楼兰王国消亡时,迁居于此。这里的男人有着高大挺拔的身材,女人纤柔小巧,高耸的鼻梁,幽深的眼窝,透出一种精致的美。由此,你可以联想到3800年前楼兰美女的美丽与神秘。

迪坎尔原来是一片美丽的湖泊,芦苇茂密,水草丰美,是马鹿、野兔、狼等动物的生活栖息地,也是鲁克沁王养马的地方。王爷的马高大健硕,膘肥体壮,白天圈在蒙古台子(烽火台)里躲避蚊虫,傍晚被放出来吃草。苏普塔力其是王府的牧羊人,常在这里放羊。有一次鲁克沁王游玩经过,见牧羊人勤劳朴实,羊养的体肥毛亮,便夸奖苏普塔力其,并问他有什么愿望,苏普塔力其诚恳的请求王爷在这里挖一条坎儿井,允许他居住在此处。王爷当即准许,让他用木棍在地上划一条线,划线指出就是今天迪坎尔第一道坎儿井——苏普坎儿井。在坎儿井旁,有一处原始水闸。外形状如葫芦,古老、原始,用一整块木头制成。高1。2米左右,尽管是木制的,却能用十几年。溪水中,小孩在开心的戏水,绿荫之下,坎儿井水透着丝丝凉意,娴静的流淌。美丽的维吾尔族少女常常在这里洗头,姿态优雅。据当地人说,长期用桑树叶洗头能让头发永葆黑色。

置身于这古老之中,你仿佛可以挣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回归故里,不愿归来。

三、热气球(2)

劳伦期基的探险队分两队,一队由一辆运输车和两辆吉普车组成,另一队则由10头骆驼组成。

劳伦期基、汉斯、卡尔所在的车队较骆驼队晚3天出发,通过鄯善县的南戈壁,越过梧桐沟,全天行程达到100公里,基本是一路上坡,主要的地形为山岭和丘陵,如果车辆不是经过特别的改装,是很难在这无人的区域前进的。

直到第三天傍晚,他们才到达阿克布拉克山谷的入口。穿过阿克布拉克山谷时,他们有幸看到了野骆驼的脚印,非常清晰,并且看到几只黄羊,看来这里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这些让卡尔忙得不亦乐乎,他相信通过他的相机,可以让全世界再一次将目光注视到这一神秘的国土上。如果继续前进,通过一片雅丹地貌后,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只需要大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罗布泊的边缘。

第二天早上六点三十,他们就开始动手准备热气球,用了近一个多小时,一切就绪后,一个庞然大物便出现在众人面前,这个大家伙,最大直径15米,高19米,达到了近2000立方米,吊篮由藤条编制而成,着陆时能起到缓和冲击的作用。吊篮四角放置4个热气球专用液化气瓶,置计量器,吊篮内还装有温度表、高度表、升降表等飞行仪表,当然必不可少的食物和水也在其中。气球采用两层气囊,里面的气囊是一个氦气气球,两层气囊之间填充空气,下方安置燃烧器。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氦气气囊一直保持一定的浮力。除此之外,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光对两层气囊的空气进行加热,产生浮力;晚上再打开燃烧器加热空气。这样可以节省燃料,非常适合于长距离飞行。

这时是早上八点多点,太阳刚刚升起,一切显得风平浪静,燃烧器喷出的火焰有2…3米高,并发出了巨大的响声。热气球被四条粗绳固定着,但它好像随时会挣脱而去,劳伦期基、汉斯、卡尔已经进入吊篮,人们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工作。

卡尔突然发现约一公里处的阿克布拉克山谷一片尘土飞扬,他连忙拿起望远镜看,发现足有三四十匹马直奔他们而来,马上的人看样子都是维吾尔族或哈萨克族,手里不是明晃晃的弯刀就是猎枪。卡尔大叫一声:“不好,有强盗来了,快砍绳子。”正在地面上工作的几个人因为点焰的巨大声响,并没听清。卡尔跳出吊篮,向着阿克布拉克山谷指了指,大声地喊:“快上车,强盗来了!”说着从地上拿起斧头,砍断了一根绳子。人们这时才意识到了危险,立刻有人帮忙又砍断了两根绳子,卡尔连忙再次爬进吊篮,又一根绳子被砍断了。热气球开始缓缓升起。地面上的人连忙上了车,向着楼兰方向开去。

为了确保热气球的安全,地勤人员必须跟随飘飞的热气球,并预先到达降落点。因为从阿克布拉克山谷往前,车辆将很难继续前进了,劳伦期基才会安排另一队3天前就出发了。现在出现了强盗,地面上的人就显得很危险,他们尽管带有枪枝,但要几个人对付几十人,特别是在毫无凭借的沙漠,那是不可能的事。在沙漠中,遇到了强盗,只要不抵抗,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但那都是在有着大批宝物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此时,他们并没有什么可以让强盗们可开眼的东西,因此逃跑就成为了首选。

热气球离开地面约有十米高啦,汉斯望了望后面,发现有几匹马已开始接近了热气球,而长长的绳子还有一条还没有收上来,离着地面也不过3米。

一个强盗在飞驰的马背上站起了身,他试图要抓住绳子,但是没有抓住,他从身上摘下一条长鞭,用力向上一扬,长鞭立刻卷住了绳子,手腕一转,牢牢地将绳子缠住,用力向下拉,气球并没有被拉动,反而是长鞭一下便脱了。汉斯想调整一下方向,以促使气球飞得更高,然后不想气球反而降下了约一米,另一个强盗策马也跟了上来,他在马上一纵,双手抓住了绳子,立刻被悬空起来,被策马赶上来的一个强盗用双手抱住了双腿,然后热气球将两人和马缓缓拖行向前。热气球前进的速度并不快,如果再有人上前拉住绳子,热气球可能会被迫停下来。吊篮中的三个人十分着急,可一时偏偏找不到刀来割断绳子。汉斯俯下身子抓住绳子左右晃动,终于骑着马的那个人坚持不住,松开了双手,那个抓住绳子的强盗,居然还不肯放手,由于少了一个人,热气球又向上上升了近2米,汉斯连忙回到驾驶室,将火焰调大,火焰发出吱吱地尖锐的声音,但只是震动了一下,并没上升。劳伦期基气得直跺脚:“怎么一回事?气球为什么不上升?”汉斯大声地回答:“气流太小啦!恐怕一时没法上升。”三人向外热气球望去,又有十多匹马朝着热气球飞驰而来,而且只有十多米啦,而那个抓着绳子的强盗居然已攀爬到吊篮边,卡尔无可奈何,搬起一袋食物砸了下去,那个强盗一声惨叫,从近十米的空中摔了下去,卡尔连忙将绳子拉了上来,就差一点就要给赶上来的强盗抓住绳子啦,热气球又向上升起近2米,然后开始加速。

一个强盗从腰间掏出一把短枪,朝着卡尔就是一枪,正好打在卡尔的胸前,卡尔只觉得胸口被撞击了一下,有点发疼,但一摸,硬硬的一件东西挂在胸前,正是那副望远镜,如果不是因为钢制的缘故,卡尔恐怕也难逃一劫。没等那个强盗再开第二枪,劳伦期基已丢下一袋食物,正好砸在马的屁股上,那匹马长嘶一声,两只前蹄竖起,将那个强盗抛下马背。那个强盗身手敏捷,在地上侧身一滚,恰恰躲过随后而来的马蹄。那匹马刚四蹄落地,就被冲上来的一匹马撞了个正着,两匹马惨叫着,在沙砾上翻滚起来,马上的人也飞出三米远,在地上滚动了几圈后便不动了,也不知生死。在后面的强盗骑手纷纷用力拉住马的缰绳,并将马头向侧一带,从摔倒的两匹马旁边飞驰而过,然后向回圈,停下马,围住了同伴。

此时热气球向前并迅速上升,而在上升前,卡尔迅速在背包中掏出了徕卡135照相机,也顾不上调焦,对着吊篮下狂按相机快门。

汉斯不由地大怒:“现在都什么时候啦,你发什么疯?!”

那个手持短枪的强盗从地上爬起身,仰头望着吊篮的人,那一副满脸凶恶的神情让人不由得脊梁骨透出一丝丝的寒意。而卡尔则对着他不失时机地拍了一张特写:“先生们,我们很快就可以从茫茫人海中找到这个该死的强盗啦。如果上帝允许的话,最好是将他吊死在阿克布拉克山谷的大门口,要让所有强盗从此经此为戒。”

劳伦期基长长地松了口气,他摇摇头:“就凭一张相片?做梦吧,你知不知道,这该死的沙漠有多少可以藏身的地方?就算他坐在那里等你抓,你也得要先想办法要如何才能走进这沙漠才行。”

卡尔并不在意,相反,当烟尘消散时,他的目光立刻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远处是阿克布拉克山谷蜿蜒曲折,一轮红日升在空中,早上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风轻柔地从面前拂过。地面上几十匹马,马上的人竖立不动,就好像化石一般;灰黄色的砾石开始慢慢变成了成片成片的金黄的沙粒,然后汇集成无数的波浪,一望无际,将所有的一切淹没在这黄色的海洋中。

三、热气球(3)

感觉上,西北风在新疆大多数地方盛行,尤其是在冬季,站在空阔的大地上,当猛烈的西北风夹杂着黄沙,从你脸上掠过,如果你没有用布裹住脸,你的脸上很快就会被划出一道道细细的鲜红渗血的条纹来,干冷的空气中,你甚至会觉得那是刀子从脸上划过。然而事实上,最有经验的当地人也会感到极大的困惑,在广阔的沙漠中,他们可以不用任何的仪器,只用眼睛看,就能准确的判断出方向,只用鼻子嗅,就能从空气中的温度判断出水源会出现在哪。但是对于风,他们永远无法摸透,永远带着一股敬畏的心。他们认为天上的风是个脾气暴躁的神,他住在天山最顶的云端,他总是呼啸着向着一个方向狂奔,遇到阻挡,不是愤怒地一跃而过,就是折回头换个方向继续狂奔,从来没有目的,当他累的时候,他就会将身上缩成一团,悄然地躺在软软的沙地上。

新疆少数民族古老的传说形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