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穿越之平淡是富 >

第4部分

穿越之平淡是富-第4部分

小说: 穿越之平淡是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盆来。这种情况,令旁边很多人侧目。不一会儿从侧门出来一支手拿长矛的士兵,散开到两旁。后面跟着一队壮汉,推着一辆辆推车,陆陆续续从城里出来。推车上面放着两三个大大的木桶,每两个壮汉推着一辆推车,然后一行人停在了侧门旁边的空地上。那些手上拿着器具的难民马上拥到木桶前,一个领头士兵喝道:“排好队!”众人顿时安静下来慢慢排成两排。木桶被打开,里面一股粥的清香飘出来,周围“咕咕咕”的声音开始响起。青儿闻到食物的香味,摸了摸扁扁的肚子,感觉更饿了,从昨晚饼被抢以后,就没吃过东西了。她抬头看过去,见一大汉拿着一个木制大勺,给排队的难民一个个打了一勺吃的,然后旁边的一士兵递给一人一个杂面馍馍,周围还有支士兵在巡逻,维持次序。很多机灵的人也跟着拿起吃饭的家当跑过去排队。青儿急忙跑回去,告诉惠娘她们拿着家当排队去,又接着通知村里留下来的人赶紧排队领吃的。

  等青儿她们到的时候,前面已经排了上百人。等前一位一挪步,后面的人立马补到前面的位置,慢慢的后面的队伍也越来越长,看来她们一家还是早到的。惠娘背着包袱,和巧儿各拿了一个土碗排着队,青儿拿着竹筒,牵着果儿排在前面。人群移动得不慢,青儿还是觉得好难等。桶里浓浓的米汤香味越来越诱人,轮到青儿,她瞄到打给她的一勺粥还没装满竹筒,又把竹筒递过去说:“大哥,再给点吧,我弟弟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那位大汉顿了顿,又给青儿加了一勺。青儿拿着竹筒,到旁边领了一个还没手心大的馍馍,旁边果儿也学她的样子,踮着脚,伸出小手,眼巴巴的看着那位士兵,不肯走。那位负责发放馍馍的士兵倾身看了看果儿,犹豫了一下,递给果儿一个馍馍,果儿向他露出天真的微笑。 那位士兵似乎也笑了,说:“一天只施中午一餐。”青儿赶紧说谢谢,拉着果儿走出队伍,在一边侯着。一行人领了食物,回到空地上坐下来,惠娘看看青儿领了多出她们一倍的食物,难得笑了。大伙儿都好'TXT小说下载:。。'久没吃到热的食物了,虽然粥只见米汤,没见几颗米,也都喝得很香。
  一家四口把米汤喝了个底朝天。吃饱喝足后,青儿才慢慢说出那个给馍馍的士兵讲的话。惠娘急了:“你这孩子咋不早说呢,咱们可以省着点,留着晚上吃。”说完也没再责怪青儿,自个儿在那里发愣。青儿起身,心不在焉的在大路边徘徊,不觉走远了。

  突然她远远听到一个清亮的男音响起:“我先到城门啦!”只见几匹马冲了过来。领先的是一匹黑马,马上是一位十三四岁,身着锦袍的少年,正频频回头炫耀,刚才应该是他在叫喊。几个年纪稍大的男子紧跟其后喊到:“慢点慢点,你刚学会骑马呢。”远远的后面跟着几辆马车,青儿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豪华的阵容,不由顿足遥望,没注意到那位少年的马已冲出了路边,离她越来越近了。不知怎么的,那匹黑马惊到了,大声啼叫,四蹄飞扬,拼命摆动着身子,打着转。那位锦衣少年在马上开始惊慌,不知所措的乱舞着马鞭,后面几个人赶过来帮忙,顿时乱成一团。慌乱中马鞭飞了出来,青儿看着一惊,还没来得及跑,马鞭便猛烈甩到她的胳膊上,然后跌落在地。一阵剧烈疼痛,她不由抱着胳膊蹲下来,血开始从衣服里渗透出来摸着湿湿的,青儿觉得更疼了,疼得好像身子都分了家。

  那边的动静渐渐小下来。青儿抓起马鞭,咬牙站了起来,只见后面的马车也赶了过来。一群人都停在马路上,从马车上出来几个女眷,锦衣罗裙,穿金带银,正惊惊慌慌站在马车旁小声的说着什么,另有好几个人向那少年跑去,围着他问长问短。好一阵子了,看起来那边已无大碍,但是还是没人理会她。青儿捂着胳膊,站在那里冷冷的看着这一切。这时一位管事对旁边的仆人喝道:“少爷的宝贝鞭子呢,丢那里了,还不快去找。”

  青儿听到,拿着马鞭慢慢走过去,就见有人在喊:“鞭子被难民捡到了”,“你还赶紧送过来。”青儿不理会那些人,掉头朝马车旁那位衣着华丽,很是醒目的妇人走去,走近听到一位婆子在说:“小少爷已没事,只是受了些惊吓。坐骑冲出了大道,路面不平,马崴到脚了,才失控了,幸好后面几位爷拦的及时。”众人发现出现了个陌生人,都望着她,几个奴仆过来驱赶她。青儿无视其他人,闪过去直视那位看起来像当家主妇的夫人说:“马鞭我捡到的,但是也别想那么便宜的拿回去。”旁边的婆子丫鬟都愣住了,没反应过来。那位妇人面无表情的看着她,没有答话。旁边一婆子回过神来大喝:“大胆,哪来的贱民,敢如此对夫人说话,还想欺下少爷的马鞭,还不来人,拖下去暴打一顿。”青儿冷哼“你们倒是恶人先告状,你们少爷惊了马,误伤了旁人,还挺理直气壮的,难道没有天理了吗?”那婆子挥了挥手说:“谁知道你是不是在讹人。”青儿气了:“瞎了你的狗眼,没看到我胳膊都在流血了吗?”“你全身黑漆漆的,那里看得出伤,再说怎么就说是我们少爷误伤的?”青儿猛的捞起胳膊,伸手到众人面前,一条狰狞的伤口露了出来,明显是新鲜鞭伤,伤口还在不停渗出血。这时有人突然出声:“贱民就是贱民,一个女孩子如此不懂礼数,随随便便就露出胳膊。”周遭的人也鄙视的看着她。青儿狠狠盯着这群人,慢慢收回手臂冷静下来,说:“命都没有了,要体面干什么。光天化日之下,误伤旁人,你们也不能不负责,得有个交代,是吧?”她顿了顿接着说:“马的主人受了惊吓还没缓过神,我只好找当家的说了。再说这也是在城门前,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你们也不能不认账。夫人是贵人,又是讲规矩的,犯不着跟小民一般计较。小女也是急了,现在这种情况下受了伤,可是要小女命的。”说完青儿又望了望城门口的守兵。那妇人看到,也看了城门一眼,然后朝那婆子使了个眼色。那婆子扔过来一小陀银子,喊道:“还不快把马鞭还来!”银子“噔”一声,掉在了地上,几个婆子站在一旁凶神恶煞的看着她,青儿把马鞭递过去,捡起地上的银陀,转身就走了。

  好些人在附近游荡看着热闹,见青儿从人群里走出来,就远远的跟着她。青儿赶紧向前跑,李贵远远迎过来,问道:“你去哪里了?二婶不见你,都开始着急了。”青儿回头看,跟着的那几个人停下了脚步,松了口气,拉了一下李贵的衣袖,说:“二哥,我们赶紧回去。”

  惠娘远远看见,跑过来拉起青儿捂着的手臂,疼得青儿嗷嗷直叫,吓得她直问怎么啦,怎么啦。青儿勉强笑了笑,说:“被人伤着了,赔了银子,咱们有银子进城了。”惠娘拉起青儿的衣袖,看到那条狰狞的伤口,吓得直哭,直喊“怎么办怎么办?”青儿见惠娘已经失了分寸,自个儿掏出怀里干净的棉布,递给李贵让他帮忙把伤口扎起来。然后悄悄敞开手心,问李贵:“这里是多少啊?”,李贵吃了一惊,说:估摸有四五两,要垫垫才知道。她接着问:“二哥,你手上现在有多少银子”“借给我娘半吊,还有一两。”青儿在心里琢磨:李木一家人口较多,留下了他和十几岁的孙子。路上李木对自家还不错,心里就有了计较。说:“二哥,你去叫木爷爷爷俩过来。我想找他们一起商量点事。”

  李木爷俩过来,青儿低声问:“木爷爷,你们还差多少银两。”李木一楞说:“还差八百文。”青儿又解说了一番后,看了看惠娘说:“加上我手上的银子,我们几个人进城应该足够了,赶紧收拾东西进城吧,刚才有几个人看到我手上有银子了,久了恐怕生变。”爷俩激动地连连道谢,平静下来,李木讪讪的说:恐怕一时两刻没得还。青儿笑着说:“那就把木爷爷借给我家的水囊抵给我们吧。”惠娘不知什么时候回过神,在旁边笑骂:“没大没小的。”一行人赶紧收拾好东西,和周围熟人打了声招呼,就向朝城门赶去。

  到了城门登记处,青儿才知道成人要一两银子,八到十四岁要交半吊钱,一到七岁要交一百文,一岁以下不用交。不过八岁以下都要成人陪同才允许进城。(1000文=1吊=1两银子,一文就是一个铜板。)交了钱,青儿手上还剩些,交给惠娘,惠娘不要让她自个儿收着。青儿犹了犹豫,收进了怀里。

  一行人踏入城内就感觉豁然开朗,和城外简直就是两重天。




  安置

  进入城门是一块弧形小广场,直径约有十来米,连接着一条笔直大道。小广场和道路都是夯土筑成,宽阔而平整。大道一眼望不到头,路面约三四米,比城外略窄些,但是胜在平坦。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徐徐往来,很是惬意。大路两边,一列列高高低低的楼阁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两旁,翘角飞檐,隐隐还能看到门墙上有一些说不出花样的雕饰。阁楼里不少人进进出出,气氛祥和,似乎没有受到外界的任何影响。

  青儿一行人走进侧门,来到前面弧形空地上左看看右看看。虽然城内气氛祥和,心情也轻松了很多,但是站久了,就明显感觉自己一行人人和里面的环境格格不入。一会儿,过来一个中年人,身着青衫,文质彬彬的说:“几位是从城外进来的外乡人吧?鄙人在这里当差,负责给你们引路,请跟我来。”一阵点头后,紧跟着那位中年人右转,进入一条小路,小路一两米左右宽。走了差不多两百米左右,停在了一座阁楼前。青儿抬头看了看,楼阁大门上方挂着一块扁,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仔细辨认,写的是繁体“弘阳外来人口临时管理处”,青儿心里一阵欢喜,心想:“终于不用担心成文盲了,好歹自己在现代也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要是在古代成了文盲,一下子真接受不了。”没想到后来才发现自己也是个半文盲,很多繁体字一样不认识,这是后话了。

  大伙儿跟着走了进去,发现里面有好几个同样穿的破破烂烂的人围在前面。三个身着白衫的官人,正坐在各自的木桌前办差,两旁还立着两个大汉在站岗。青衣人引导惠娘他们到旁边,那位官人要求出示户帖,只见惠娘从包袱里掏出油布包着的长方形物体,层层打开,里面躺着的是穿在一起的薄薄木片,每个木片约半张A4纸大小。青儿在一旁稀奇的看着古代的户口本。那位官人问:“进城的有几个人?”然后打量了一下,拿出一块木牌,在上面登好记,递给惠娘,就喊下一位。青儿央着惠娘要看那块木牌,惠娘倔不过她,由着她在旁边把玩。只见巴掌宽的长方形木牌顶上刻着黑字“弘阳暂住牌”。下面是那位官人写的:“李氏四人和德兴二十四年七月九日”,德兴二十四年七月九日位于最下方。李贵是分了家的,也是有户帖的,李木爷俩没有,应该在他家人那里。那官人看了李木一眼也没说什么,只是没发给他牌子。办完手续,那位青衣人领着他们出了门,说:沿着这条路去城西,自己找空地安置,说完转身向城门口方向走了。

  天色已不早,青儿一行人急急忙忙向前走,再无暇观赏周围的景色。小路两旁是高高低低的楼阁,也有围起来的院子。走到支路口右转,向西走去。往前走,两旁的房子开始变化,楼阁变成土石结构,渐渐地也出现了土屋小院,不再美轮美奂。路上偶尔有几个行人,穿得干净的都离一行人远远的,同样穿得破破烂烂的也没人互相搭话,都默默低头赶路。这时远处站着的两个小孩小跑着过来,大的十一二岁牵着个小的,有五六岁,拦着前面赶路的难民,说着什么,但是马上被挥手驱走了。两个孩子又跑到青儿一行人前面,讨好的说:“爷爷,婶婶,哥哥,姐姐,你们需不需要带路啊小子可以帮你们引路,助你们早点找到好住处。小子来这里很久了,对这里可熟了,只要两个铜板就行!”。然后眼巴巴的看着一行人,李木李贵两个一边低头议论后摆摆头,那个大的孩子急了说:“我还知道木牌可以免费领吃的,在什么地方领,怎么领,我都知道。还有我知道哪里有水卖,我知道很多的,你们就请我吧,好住处不多先到先得的。”青儿想了想,觉得请个向导很实用,再说手上还有铜板。就跟惠娘他们说:“……我们一行小孩太多,又不知道要在这里住上多久,有个好住处安全些,方便些……。”两个小孩高高高高兴兴的在前面领路,一边兴奋的给众人解说,在那里买水,多少钱,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领吃的,众人又是好一阵唏嘘。一路上,才知道这两个是兄弟俩,大的叫大壮,小的叫二壮,一家进城一个多月了。两个穿得也是破破烂烂的,只是小脸蛋干净些。

  一个月前进城只验户贴就行,不用交钱,后面难民越来越多,慢慢就开始收费了。两个小孩领着青儿他们进入西区。西区到处是破破烂烂的土屋,稍完整的有瓦的房子里早住满了人,刚来的人不熟悉这里的环境,真会一下子找不到方向。每个屋前大都闲闲的坐了好些人,不停打量着过路人。进入西区,就只是屋前的踩出来的羊肠小道,越往里走,房子越破,已经不见瓦屋,只有草屋,路两旁的房子里都住满了人,虽然好多房子有东墙没西墙的。路上还看到只有半边的土屋,只要有屋顶的就住了人。青儿感觉自己回到了现实,回到了当今社会底层,刚才美轮美奂的场景不复存在了。

  两个孩子领着众人拐弯再拐弯,然后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停了下来。大壮说:“就这儿了,没人,挺不错的。”只见前面带大门的土墙已经垮了半边,走进去,还有一间屋子,推开那扇木门,发现那间屋子倒是完好的。屋子里面还挺宽敞,屋顶比较高,也还亮敞。众人不由都点了点头,青儿数了两个铜板给两兄弟。两兄弟笑了,说:“我家就住在前面的屋子,有什么事可以去那里寻我。”青儿回忆,前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