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逼嫁良妻 >

第43部分

逼嫁良妻-第43部分

小说: 逼嫁良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段祺萍为“萍子”的,便是司马家的宕,因为和段祺萍同岁,少时一起读书,长大后一些朋友便拿着凉热说笑,而司马宕对祺萍私下里也颇是喜欢,从她回来后更是惊艳,每每见了面就笑眯眯缠上去——还是十里洋场富家少爷追女子的最高招数,或是鲜花如海,或是钻戒耀目,每每场景一出现就引起周围一片骚动,谁人不知司马二少正追段府大小姐如狂?

祺萍哭笑不得。对司马宕这样的富家子弟,她素来没什么好感,但两家交情不同,又是从小的玩伴,她也不能糊涂,心里对他半真半假极是夸张的阵仗,厌倦又避不过,无可奈何之下索性看到司马宕的人就一溜烟儿走。

许良辰哪里知道他们之间还有这些故事,心里只为段祺萍对江竟芜的突然亲近有些不解有些意外,也有些窃喜。祺萍是很优秀的女子,才貌双全,若和竟芜有缘,自己也能早放下心来——娶个这样的媳妇,廖姨和江姨丈也必定是乐意的,不过竟芜不喜欢女子出去做事,祺萍是有名的主笔,他会接受吗……胡思乱想着心事,许良辰回到西苑,一进门四夫人吴雯娟便迎了出来:“按老太太的嘱咐,东西都准备好了,大姐和我陪你回去孙市长府上,怎么样也得和老人家解释下,道声歉。”

许良辰连忙致谢,心里有些意外卢夫人竟亲自出马。收拾好了一起走出门前上车,吴雯娟若有所思看了她两眼,心中很是感慨。

段奕桀喜欢这个媳妇,大帅和卢夫人便也很是看重,这回老大去救灾之事孙孟林不可能不知道,但为了给亲家面子,卢夫人还是亲自压阵去解释原委……哎,被丈夫捧在手心的女人,婆家才会给你天大的面子,这位二小姐还真是好命。

卢夫人和他们两个做了一台车,另外两台车上拉着大帅府送出的礼物,许良辰在没有段奕桀陪同的情形下,新婚三日回门。

段奕桀带着兵去救灾,孙孟林特意和母亲说了,一家人也以为良辰今天大概不会回来,蔡凤岐便知是备了宴席请许美辰夫妻,略作祝贺。哪里料到卢夫人亲自陪着许良辰回来看望老人并致歉意,礼物不薄脸面更大,孙孟林和许美辰算是彻底放下心来,段家上下对良辰很是看重啊。

尽管新郎官不在,毕竟是三朝回门礼,卢夫人和吴雯娟硬是陪着孙老夫人用了午饭才携了许良辰回去,礼节周到态度和婉,连许良辰都有些困惑起来,段政勋夫妇给孙家这么大的面子,难道对大帅府来说,自己真的那么重要?

车子驶出孙府,许良辰无意中侧脸,见那台自己来时就停在门口不远处的车子依旧没有离去,车子转完人影一闪,竟是异样的眼熟……她心中一动,不由回头多看了一眼。

吴雯娟若有所察地顺着她的目光看了看,有意无意问道:“我听说你和大小姐都要去灾区?”见许良辰点头,又对卢夫人道:“大姐,灾区安全吗,老大去就去了,好歹是男人,可这大帅府的少夫人和小姐也去,您和大帅真能放心?”

卢夫人似有若无地叹了口气微皱了眉头:“听说灾情很不乐观,大帅这几天晚上也辗转难眠。现在国内军阀各自为战,大多为了争权夺利,列强虎视眈眈无不想咬下块肥肉,想做大事就算有心也举步维艰。救灾毕竟是民生大计,若不是事出无奈,大帅也不会这样安排。良辰和祺萍能帮的上也是好的,而且不是还有奕桀在?就是我们,红十字会那里的募捐能做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好才是。”

不愧是陪丈夫打天下的奇女子,卢夫人一番话让许良辰不禁暗暗赞叹。这位大帅府的正印夫人素日话不多,府内的事看上去也很少斤斤计较,想不到却是难得的大事不糊涂,也难怪会养出段奕桀那样的儿子,段祺萍这样的女儿。

回到大帅府不久,段祺萍便找了过来,说梁于文安排良辰去试音和熟悉设备,小组准备好立即出发。

这是大事,虽然又要和江竟芜面对有些不大自然,许良辰不敢耽搁,当即和祺萍上车去了电台。谁知江竟芜没在,他手下的一个技术人员等在那里。

虽没有播音的经验,但许良辰本身的条件极好,外语流利嗓音柔美中略略清淡,就算经过了设备的变音依旧十分动听,差不多晚饭时分,所有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和祺萍回到大帅府陪着老夫人吃完晚饭,恶人换了一身普通的女兵装束,和小组人员会合后在夜色苍茫中上了车。

车子出了燕州一路南行,到了半夜减觉天色阴沉,是不是有小雨浙沥,虽然祺萍心疼许良辰这几日都罕有睡好,一直劝她歇着,无奈许良辰无困意,素手掩着嘴巴轻轻打了个哈欠,眼睛借着车子微弱的灯光看着外面。

直到凌晨三点钟,停车休息时江竟芜听段祺萍低声劝说许良辰,有意无意说了句“休息不好,嗓子会受影响”才短短眠了一会,天色微明便已醒转,接着微亮的天光,许良辰又向外看去。

车子正穿过一个叫做金堂的县城,城不大,周围断断续续有着以前遗留的明清旧城墙,显得古色古香别有韵味。因为天色尚早,走动的人不多,车子穿过城中主要的一条马路,背着书包的少年少女渐渐多起来,大概世上早课的学生。

车子再往前不久,便见到大门颇是壮观的国立金堂高小的牌子,看上去校舍高大宽敞,校容整洁,差不多可以说是这个小小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学校不远处,是一座用石头砌起来的低矮平房,破败不堪,有年久失修似乎随时都有倒塌的危 3ǔωω。cōm险,不得不用树桩支撑起来,再一看牌子竟然是堂堂县政府所在。

段祺萍爷醒了过来,晨曦中见许良辰认真而有困惑的深情,不由也向窗外看了看,一笑轻声说道:“从军政府成立以来,注重了三件公共事业。一是修路,便民外爷货物流通提供条件:二是一些城镇修了公园,算是西风东渐的新事物;三是注重教育,军政府不仅办了小学中学,还将国立燕州高等师范学校等几所大学合并,成立了国立燕州大学。”

成立之初段政勋自己任首任校长,之后又换成了段奕桀,很短期后,段奕桀聘请了留德的胡博士任校长,父子两人一前一后为燕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定地基石,之后更是明确强调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部规定:高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成了许多家境平寒的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好途径。

段家父子重视教育之说,许良辰以前也曾听说过,又一次在报纸上刊载段奕桀到燕州师范专科学校视察的新闻,他曾对学生们讲话说:你们将是未来的园丁,我们的国家需要你们,你们和你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国家额未来栋梁。燕州开西风东渐之先河,却也是国家委曲求全的象【炫|书|网】征,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为国家民族复兴尽一份力量。

为了表示对教育的重视,这位年轻的冷面少帅甚至曾放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到小学代课教书以为示范、听到这里,许良辰不由唇角微弯,她怎么也想不出这惯常冷面乳霜的家伙,教书做先生是何等摸样?而学生们,对着这样的老师,又是什么表情?

而段政勋兴办教育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曾有记者问为什么各地政府的房子都比学校的校舍破旧,某县长很理所当然地回答说:“大帅有令,如果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第一长官就地正法!”

在花花绿绿的十里洋场,在这样一个有枪就是王的年代,段家父子重视教育,甚至把非常紧张的经费相较于倾斜的做法,令许良辰不禁感慨,这对父子都不是什么学者,却单凭赤子之心勉力而为,从这一点来说,不管其人有多么霸道强横,也是教育史上温暖人心的记忆。

“大哥虽然没有没有正式区大学读书,却在几位父亲高薪聘请回来的洋顾问指导下,系统接受过西方的新式教育和军事理念,所以与旧军阀们顽固守旧、自私腐朽不同,他怀有强烈的强国强民只理想,并愿意为此做出各种努力尝试。”在段祺萍心里,大哥是有理想的青年,良辰也是有国家之念的女子,他们之间应该有共同语言,许良辰对这些感兴趣,她当然愿意讲给她听。

“军政府成立后,面临的局势很严峻。整个南地,出去燕州等繁华大都市,大多数的地区自然条件极为贫瘠,交通落后,山地民族杂居且民风彪悍,呜锣会众,千百为群,齐持枪械,舍命凶斗之事屡见不鲜。更要命的是,旧军阀系统崩溃之后,外来势力先后入境,自治军蜂起,各自称王称霸一团乌烟瘴气。”聊着聊着,段祺萍渐渐说起段家父子成立军政府的旧事。

这些事许良辰不仅有耳闻,少时也有所见,明白对普通民众来说,当年与战乱并立的,的确是不绝的匪患。政局失控、兵祸连年,不少人铤而走险而为匪,盗匪蜂起,市井每每成为废墟。逃亡的逃亡了,死去的死去了,剩下的不过是枯杨白骨,断井残恒……记得家里老人们说:司令满街走,统领多如狗。老百姓那里会有安全感?

但是,军政府成立几年之后,这种土匪横行、社会崩溃的局面就发生了改观。那时表哥曾在宦游日记中记录说:进入城镇,第一印象便是南地的大众似乎军人化了……除了妇孺老弱之外,男子穿着灰色、黑色的服装——军服,带着灰色或黑色的帽子——军帽,他们说笑着拥挤着,依然一番全民皆兵的景象。

后来许良辰才知道,这是段氏大力推行新民团制度的结果。

“军政府所辖全境,被分为二十个民团区,各区选择战略要地设立指挥行营,总部设在燕州,总指挥是大哥。”听许良辰问起来,祺萍笑着解释道。

各县一级,设立县民团司令部,县长兼任司令;县以下,村街设民团后备队,乡镇设民团后备队大队,区设民团后背对联队。民团的各级组织系统与行政系统紧密相连,负责人均为一人兼职。从上到下,形成网络组织,严密而有效地保证了军令的下达与执行。

新民团制度,不仅组织严密有效,还废弃了旧有的团兵雇佣制,而改为义务制——因为相比义务兵,雇佣兵成分复杂良莠不齐。军政府要求境内十八岁至四十五岁的男子,均有被征为团兵的义务,要求必须参加民团训练。这样一来,日常生活状态下的居民,大部分进入民团的网络中,宣告了南地全民皆兵时代的开始。

祺萍的解释很详细有条理,许良辰很快便明白了段奕桀如此看重民团建设的原因:办好民团对军政府来说可谓一举数得,既可以深入控制基层,清除匪患,又可以扩充军事力量,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军费。“更为重要的,用大哥的话来说,就是以民团之力,推动南地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等的全面发展。”祺萍做总结道。

“民团的训练内容包括军事、生产和政治三个主要方面,另外还包括识字训练,军政府尤其重视政治月文化训练,说民团不仅仅是维持乡村治安的工具,更要成为推动南地各方面建设事业之一种社会力量。在传统的军事训练项目之外,训练项目还包括农业技术、中国及世界大势、社会常识、科学常识等。”从昨晚一直在后排座位静默不语和睡觉的江竟芜突然开口说道。

当时,派人或转托人道德国请他回来的不仅有段家父子,江竟芜之所以义无反顾选择了南方军政府,就是因为,这股涉及整个南地、声势浩大又清新向上的时代风潮,不仅在历经战火劫难,几近绝望的普通百姓心中当起了波澜与热情,也激起了他科学救国的雄心。

古老的中国从清末以来只余被侮辱与被侵略的命运,江竟芜清楚记得,那是刚刚回国,他也常到公共体育场看民团操练。观看的普通民众很多,经常里三层外三层,在江竟芜看来,段家父子这番作为,使南地人心受到的鼓舞与希望,在国家民族被侮辱被觊觎的时候,尤为弥足珍贵。

不仅如此,民团更是建设公所学校,道路桥梁等的主要力量,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军费也大为节省。深谙新式军事理论的江竟芜当然明白,名为民团,实则这就是新式陆军的雏形,段奕桀眼界之高心思之深非寻常人可比。

看着东方天边厚厚的云层,他暗暗叹了口气,不管怎么样,自己不得不承认段家父子对南地的和平和建设是费了心血和有所作为的。可是,这不是自己人命地永远失去她的理由。

车子继续前行,越往前天色越是阴沉,一天都没有见过一丝阳光。临近傍晚,路上出现了令人震惊的景象。

只间道路两旁,本该枝繁叶茂的树木,都被剥光了树皮,树枝叶已经七零八落,只剩了高处的顶子,光秃秃晃在夜幕中,是不是见到逃难的流民,风尘仆仆脚步匆匆,死死盯着车队,恍如眼前是一块香甜的点心。

见大家心有戚戚总想让司机停车,梁于文叹了口气说道:“我们已经临近灾区,天色不早,要尽快赶路,灾民就凭我们这些人,做不到一个不遗漏地救援,我们奉的是军令,只能先和大部队汇合再说。”

大家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只好眼睁睁看着车子远去,能做的不过时把手边的可用之物送给灾民。梁于文看着已经暗下来的夜色接着道:“政府已经划拨了救援款项,同时开仓放粮,还设置了一些数量不多的临时医院救治伤员。来时听说闽江大坝这几日正岌岌可危,第一集团的总部便设在虞河镇,这些灾民很可能是奔那里去的。”

后来司机停下车,拦着一对带着两个小孩的夫妻问路,男子说:“闽江大坝已经有泄漏,现在连那里的人都急着往外跑,最惨的是我们这些奔着虞河有饭吃去外地人,饭没吃到又要逃水,运气真是衰。”

车子继续前行,天上开始飘下雨丝,而且越走越浓密,雨雾横扫天上连一丝星也没有。车子跌跌撞撞在路上爬行,放眼望去,车子微弱的灯光下,都是泛着亮光的水坑,大大小小无穷无尽。

轰隆隆——一声沉雷滚地而来,接着是一道晃眼的蓝色亮光一闪之后,浙沥沥的雨骤然变大,雨点噼里啪啦落在地上,激起水花四溅。

雨雾阻挡,车子越发行的慢,拉着军需和燃油的卡车恍如爬行的大龟,看的许良辰心情如雨夜的天空般沉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