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重返大隋 >

第115部分

重返大隋-第115部分

小说: 重返大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训练一开始还有些乱,但有操典下发,上面对练兵各项都有严格规定,各级的教官、教头们很快也就熟悉起来,练兵也就走入正轨。这样一来,易风除了偶尔去讲武堂上上课,便不需要怎么盯着练兵了。
各营团大练兵,易风也没有闲着,他这些天开始忙起边市的情况。
易风派出那些战俘在怀荒境内修路,把怀荒连城与下面的十三个城都给连通起来,将路面拓宽平整,同时还将十三城之间与相互联通起来,修建道路,又在这些路上,每隔百里新建一个巡检站,设立了邸店等补给站,并把各个警备队所在的寨子与诸城连通起来,最终以怀荒为中心,以十三分城为支点,再把各个巡检站、警备补给站为终端,用各条道路将他们全都串连起来,最后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大网。
现在每天只要是踏入怀荒境内的商队,他们的信息都会第一时间通过这张四通八达的网络,迅速传回怀荒镇城中。
“易帅,二龙巡检司送来的快报,河北上谷孙家的商队已经出了关沟,往怀荒来了,他们有十顶货房子,整整一千六百头骆驼满载着不下六千石的货物。嗯,这是他们携带的货物清单,丝绸、茶叶、瓷器、香料、金银首饰,铜器等为主。”
“大商队啊!”易风看着上面的货物单,笑着道,“可惜没有粮食啊。”
魏征在一边笑着说道:“百里不贩薪,千里不贩粜,贩粮去塞外,路途遥远,运输艰难,成本太高,根本不划算,这些大商队才不会做这样亏本的买卖呢。”
“可咱们需要粮食啊,怀荒这地方,实在是不适合种粮,就算放牧,可也根本养不活如今这三十多万人。”怀荒是可以种粮的,但这里本就是农耕交错地带,种粮有个很不利的条件,缺少,除了些湖泊边上能种点粮,其它地方种粮根本没什么收获。何况,易风的计划中,怀荒是不会吃力的去种粮的,他打算在各城的周边适当的开垦一些土地,但是这些土地不会去种麦粟,而是会做一些蔬菜瓜果,以供应各城。毕竟粮食还能从外面运来,而新鲜的瓜果蔬菜去很难从远处运输供应而来。对于粮食,易风考虑的计划中,最终还是得靠外部输粮,主要还得从中原输送粮食过来。只要怀荒边市搞起来了,他有充足的信心能解决粮食问题。
“把孙家商队的货物清单拿去交易厅登记备案,添加到明天的商报上去。”
孙平带着孙家的商队连续经过四个巡检站后,终于远远望见了怀荒三连城如同三座山峰一般的矗立在坝上草原上。
“驼队先在城外等候,我先进城去打探下。”孙平谨慎小心,没有马上把驼队带入城去。这不是他舍不得掏那点进城费,而是情况不明之前,他不会贸然把这批货带进怀荒。
安排过后,孙平带着几名管事和数名护卫就骑马往怀荒城行去。在城门口,孙平他们因为没有携带货物,并没有被搜查就直接放行了。孙平过关卡后,还特别停下来观察了一下,发现入城的时候,只要是没有携带货物,那么就不要交货,也免于检查。不过如果携带了牲口,却被强制购买一个粪兜,每个五文钱,皮带和麻布编成,绑在马屁股上,据负责的人所说,这是为了保持怀荒城内卫生清洁,并告诉他们,城内严禁牲口排粪在街道上,如果违犯,一经发现,会被处以重罚。
携带货物入城是要缴费的,和巡检司的收费标准差不多,只按重量收费,不按货物价值,每石货物大约两文钱入城费,不过对于有些货物却又完全免收入城费,如入城的粮食蔬菜宰杀的牛羊等,还有薪炭这些也不收费。看到这些,孙平若有所思。
等手下给几个的马匹都在马屁股上系上一个粪兜子后,孙平等便往城里走去。
入城后孙平的第一印象是热闹,街道上摩肩擦踵,到处都是人流车马,不过大家都严格按照了入城时兵丁所交待一律向右走,车辆走中间的规矩。怀荒的街道真的很宽,足有二十步宽,更加让孙平惊叹的还是这街道上的车辆人流。这条大街上的来往的人泾渭分明,都是按照往右边走的规则,这就使得来和往的人各占半边路,根本没有半点混乱,他甚至还看到路中间隔一段距离就能发现有一个兵丁在指挥路况。更让他惊奇的是这条二十步的大街,大街中间可以并行四车不说,两边居然还有稍高于中间大路的路牙子,各有约两步宽,骑民的人不能走这上面,只能是步行的人行走。
“这是人行道,骑马不得通行!”一个穿着橙色衣服的老头挡在了他们的面前,毫不客气的说道。
“这位老伯是?”孙平拱手问。
“我是怀荒镇环卫处的!”一身橙色的老头回道。
“环卫处?”孙平有些疑惑,环卫两个字听起来很大气,像是怀荒镇的什么军事衙门,再看这老头,一身橙衣橙帽也像是某种制服,而且这老头的模样气势,好像是个当过兵的。孙平一时有些搞不清楚这环卫处是什么衙门了,当下只好笑着上前,暗暗捏了一锭银子在手心往老头手中塞去。
老头看了眼那锭银子,轻笑一声,好像有些不屑,“这位公子不须如此,老头我其实只是个扫大街的,不过是提醒你们遵守怀荒城的交通规则,看你们也是初次进城,下次记住了,走路走右边,骑马不能上人行道。”说完老头就离开,走到一边商铺墙边,俯身拿起了一只扫把继续扫着大街。
“我靠,真的是扫大街的!”一个刚才被老头唬的不清的护卫,终于忍不住出声。
孙平摇摇头,“我倒觉得不错,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怀荒城处处透着新奇,透着热闹,果不简单。”
“这里真是热闹啊,你看这沿街道两边全是商铺,这得有多少家商铺?”孙平去过很多地方,包括大兴和洛阳,可是不管是京师还是地方县城,基本上都是里坊形制,城中有坊,坊中有里,市场是单独在城中一角,除了市场,坊与坊之间的街道两侧,全是高高的坊墙,除了官员住宅,根本不能在坊墙上开门窗,更别说开商铺了。
怀荒的这种临街遍立商铺,街上到处都是行人的繁华景况,真是让孙平赞叹。
正惊叹间,突然听到前面有孩童在大喊:“卖报,卖报,怀荒商报,今日头版头条,交易所明日第二次拍卖,本次拍卖有海量货物,淮荒雪盐、冰盐、雪、冰糖等也在拍卖清单之列了。。。”(未完待续。。)


第167章 难以相信

(谢谢头疼也不行兄弟的打赏!)
凌云手握着刚刚创刊发行的第一期《商报》,感受着报纸散发出来的油墨味道,深吸了口气,感叹道,“今天将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这是大隋的第一份报纸,也将是世界上的第一份报纸。办报纸并非是凌云的突发其想,事实上,对于办一份真正的报纸,他是反复考虑过许久的。实际上,报纸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是很强的。另一方面,他也看中了报纸的舆论功能。在这个时代,舆论是掌控在朝廷以及那些掌握着经学的士族手中的。而办一张报纸,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打破舆论垄断的办法,这让凌云能更好的把自己的一些观念传递给更多人。
要办一份报纸说简单也不简单,但说难也不难。不过凌云本身就是一个穿越者,因此本来很难的事情,在他这里就变得简单的多了。
报纸最关键的就是制版印刷技术,历史上,到唐朝才有了雕版印刷术,然后到了宋朝才有了活字印刷术,而现在,凌云的出现,让雕版和活字印刷术都提前出现了。有了活字印刷术后,办报纸的最大难题就解决了,剩下的不过是些小问题。不过这个时代的造纸技术很落后,导致纸张极贵,此时的书籍,基本上是按页算钱的,一般的书每页也在四五钱左右,如果纸张更好些的,一本书可能就要过千钱。此时的造纸术技术落后,主要就是稻杆等制造的土纸还有藤条制成的藤角纸。公文用纸皆用藤角纸。不过对于凌云来说,印刷术都能提档,造纸术当然也能升级。桑皮纸、竹纸、藤纸、牛皮纸、羊皮纸。槠皮纸以及芦苇、稻草等制成的草纸、宣纸等。凌云现在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这些本来得需要数百年时间积累起来的技术,在他手里飞快的出现了。在一口气建立了十几家造纸作坊后,易风特别给一家作坊下达了专生产草纸的任务。这种草纸只用最普通的草制浆造纸,用来书写或印刷都太差,造纸坊的工匠们都以为造纸失败。凌云却看着那制出来的一堆堆草纸差点流泪,心中长叹,终于告别厕筹了。以后再也不用削厕筹了。当易风宣布作坊以后全力生产这种草纸,而且这种草纸竟然是要用作如厕揩腚时,惊呆了所有造纸工匠们。
易帅居然要用纸擦屁股,太奢侈了!
不过大家用手摸着这柔软的草纸。也不由的有些心动。
印刷术有了。造纸术也升级了,凌云马上迫不急待的开始了办报纸。
凌云选了魏征为商报的总编,然后又选了一批读书人为编辑和记者。魏征在听了凌云对商报的解释之后,马上就兴奋起来,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进来。虽然凌云只是说这商报是为怀荒边市的商贸服务,可以魏征的聪明,却是马上听出了弦外之音。这商报的形式类似于邸报,可又完全不同。邸报是自汉以来就有的一种对朝廷要闻的传抄,内容毕竟单一。但这商报却不同。按凌云的话说,商报最主要的还是刊登各种商业信息,比如说怀荒新到的商队的商品信息,甚至是商铺出售、招租,住宅的租售,乃至于招聘工人伙计,商铺开业,二手物品转让等等,但除了这些主要内容,也还会刊登一些其它的内容,比如朝廷要闻,本地消息,或者是些各地风土人情等等。魏征是个读书人,这让他想到,其实如果商报办起来,那么其实商报大有可为,比如通过这商报宣扬儒家圣人教化,教化民众等。
魏征是聪明的,凌云只是把商报的定位,以及版面、排版布局等说了自己的想法后,魏征就带着自己的编辑部,很快就弄出了一份样刊上来。凌云又提了一些改进意见后,第一期商报也就已经似模像样了。
“将天下可传之事,通传于天下!”这是魏征亲笔书写的商报创刊词,刚从这句话,就看出魏征的野心勃勃,他并不真的甘愿只把商报当成是一份广告报。
《商报》采用的是四开张,共有八个版面。报头由凌云亲笔题写,创刊词由魏征题写,一句话点明了他想要议论时政的想法。不过易风倒不是很在意,报纸嘛,总会往这方面发展的,只要魏征不要做的太过线了,就没关系。
不过对于这份报纸的定位,易风是有很明确的要求的,那就是这份报纸是服务于怀荒的商贸的,对象是前来怀荒的商人和在怀荒经商的人为主,因此,这份报纸必须用直白的白话来书,而不能写的花团锦绣的骈四骊六,让人看不明白。对于这点,几个编辑一开始还是很抵触的,他们自认都是文人,让他们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写大白话,这也太丢人了。不过易风态度很坚决,连毙掉了他们多份稿件后,最终他们只得妥协了。在版面的安排上,易风也是一手拍板的,八个版面,有七个版面是各种商贸信息,然后是各种的招租招聘开业庆贺打折促销等广告,最后只给这些编辑们留了一个版面,让他们发一些历史通俗讲解,经典解析,诗词赏析等经学内容。
魏征看着易风拿着报纸不停点头称赞,脸上却没什么高兴的神色。他自听到易风谈起办商报后,就满腔激扬,可谁知道最后,易风却把这商报办成了整版整版的广告,连中缝都没放过。看着报纸上那些什么卖马售羊,什么木匠铺开业大酬宾,开业三天内所有家具九折优惠等等这样的内容,他不由的感觉一阵阵失落。
“商报不应当是这样的。。。”魏征幽幽的道。
“这样不是很好嘛,为商贸服务。也是为怀荒服务。”凌云笑着道。
魏征一想到自己一个读书人,经学士族出身的读书人,河汾门下的弟子。最后居然为一些商人动笔写文呟喝,就感觉十分的不痛快。
“慢慢来。”凌云很清楚魏征的心思,毕竟士农工商,商人在这个时代的地位还是极为低下的。“要知道曲高和寡,你一来就谈什么国朝大事,经学史集,老百姓们知道吗。懂吗?咱们得慢慢来,你先要把这份报纸办起来,只要报纸能够办起来。在百姓心中有了影响力,让百姓们有了读报纸的习惯,那么百姓在观看每天的各种柴盐油米酱醋茶的同时,也会渐渐的看些其它的内容。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这报纸十文钱一份。有几个百姓买的起,也就那些商人能买的起。”魏征叹口气。
十文钱一份的报纸,这价钱要说贵,也算不上,毕竟书籍一页都得四五文钱,而这是八版的大报。可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如今米价不断上涨,斗米已经从原来的五文涨到了二十文。可算起来,买份报纸的钱依然可以买上半斗米了。够一个五口之家一天的口粮。普通的百姓怎么舍的花这个奢侈钱,也就那些商人们有这闲钱了。
看看这上面的各种广告,广告这词也是易风告诉他的,创刊号第一期,易风成功的拉来了一百条广告,占满了商报七个版面。让魏征很是惊叹的是,易风通过卖这些广告位给商家们,报纸还没刊印出来时,他们就已经赚了一百贯钱了。这个结果让魏征暗自惊叹,他原本以为这个报纸得易风拿钱补贴,却没想到,居然还能赢利,而且很赚钱。有这一百贯钱,这报纸甚至免费发放,都已经赚大发了。
这些商贾真有钱!这是魏征的又一个感叹!
怀荒西城,孙平疑惑的看着那个少年扬着一叠写满字的纸张,在大声的喊叫:“卖报,卖报,《商报》今日创刊号发行喽,北方钱庄今日开业,把钱存进钱庄不但不要保管费,还有利息可得了。。。卖报,卖报,十文一份,一报在手,应有尽有。。。”
“这位郎君,要来一份报纸吗?”报童走到孙平面前扬了扬手中报纸。
孙平看着那纸上密密麻麻的字,奇道,“这是什么?”
“这是易帅编的报纸,看到没有,这上面的两个大字,就是易帅亲笔题写的。”
“给我来一份。”孙平掏出一粒银豆子,“多的赏你。”
“谢公子。”那银豆子起码能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