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366部分

蒙山军-第366部分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大寿沉声问,“你来的时候,锦西城在谁手里?”
报告说阵地尚未被突破,第六镇仍被拦阻着。
“好样的。兄弟。你回去报告盛旅长,请他收缩阵地,控制要点,将大路掌握在手里就行。我们马上就到。”
信使回去后,石大寿对程二虎说,“现在盛光防线随时可能被突破,赶至锦西尚有五十余里路程,我怕赶不及了。不如我们转向正东,直接突击段祺瑞的中路或者后路,打乱第六镇的部署。”
程二虎同意。石大寿当即命令骑兵通信兵飞马通知商凤春丢掉辎重。将八十四团带上来。一面整顿手里的部队,决定乘夜突击,打乱第六镇的部署,间接支援苦战中的盛光。
石大寿不知道。就在他与程二虎商定决死突击的时候。熊勋已经进入锦州城。发现是空城,不顾疲劳,带二十五旅追了上来。
石大寿与程二虎分带八十二、八十三团冲向高桥。一棒子打在了第六镇后卫部队头上,彻夜混战,因第六镇主力都集中在锦西攻击盛光的拦阻,第十师两个步兵团夺取了高桥镇,缴获甚重。次日黎明,八十二团发现锦州方向有一支部队冲过来了,以为是第六镇主力,遂迅速抢占阵地进行阻击,打到天光大亮才发现是自己人,追上来的是熊勋旅前锋团七十三团。石大寿大喜,当即命令合兵一处,朝南打下去。
8月24日清晨,明白自己陷入钳网的段祺瑞制止了部下反身救辎重后卫的要求,留下一个标顾及后路,集中主力猛攻盛光防线,学过炮兵的他亲自指挥炮兵猛烈轰击骑兵旅主阵地,打红了眼的段祺瑞叫喊道,“把炮弹全部打出去,一发不留了。”
上午十时,亲至一线指挥决战的盛光中炮阵亡。一块弹片划开了他的肚子,肠子淌出来,军医来不及处置,这位曾因反击李纯对郑家庄进剿腹部重伤而错过了勤王之役的猛将因失血过多死在了全国胜利的前夕。这是继山东段宝昌阵亡后蒙山军牺牲的又一名旅长,但盛光在蒙山军的地位比段宝昌高的多,盛光在根据地当了营长时,段宝昌在娘子关方才入伍。盛光如果活到建国后,其前途难以限量。
盛光性格有些像冯仑。藐视军纪,好色贪杯,但作战勇猛而不失机智,且对龙谦极为忠诚。随鲁山进军关外,盛光迷上了骑兵,最终成为了骑兵旅旅长,在北满剿匪中他的功绩最大。盛光是唯一娶了原蒙山寨妓女的军官,他的“原配”妻子为龙谦从孙德旺屠刀下救下来的七名妓女中最为貌美的黄玉,如今已是蒙山军著名的外科医生了。盛光后来耻辱黄玉的经历,夫妻感情事实上早已破裂。他在山东即秘密娶了一房小妾,担心龙谦追究,养在外地,育有一子。他到关外后,在吉林驻防时又纳了一个美貌的小寡妇,不过没有生育孩子。
1911年全军授衔,盛光被追授陆军中将军衔,入英烈祠永享祭祀。而同为旅长的段宝昌只追授少将,也没有享受入英烈祠的荣光。
盛光以他的果敢决绝赢得了锦州之战的胜利。段祺瑞逃掉的第六镇已是残兵,毫无战意了。盛光用他的牺牲为关外之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在关外的战绩,特别是锦西之战的功绩配得上龙谦给他的荣誉。
盛光是骑兵旅的主心骨,盛光的阵亡导致了骑兵旅防线的崩溃。段祺瑞率第六镇第十二协全部、第十一协一个标冲出了包围圈,朝山海关狂奔,连炮兵都丢弃了。熊勋、程二虎两旅衔尾直追,在追击的路上又将断后的十一协二十一标歼灭。但段祺瑞最终带不足一半兵马逃回了山海关,并未布防,而是不停步地朝京师狂奔。猛追上来的熊勋旅于8月26日晚占领山海关,日本因辛丑条约驻军山海关部队借口演习挡住了去路,未得命令,熊勋不愿与贸然与日军发生冲突,遂停下了追击的脚步。
是役,北方军第九、第十两师总计歼灭第六镇第十一协主力,以及第六镇炮标、工兵营及直属队大部,共计歼敌六千七百余人。北方军伤亡两千一百余人,其中一半为骑兵旅的损失。
锦州战役导致了清廷关外全部损失,且敞开了北方的大门。局势更加明朗了,即便山东军不发起对直隶的攻击,京师也无力守卫了。满清自建政起,就视满洲为自己的根本重地,由此派生出不准汉民出关的弊政。但随着满人的南迁及政治重心的南移,关东辽阔的土地处于一种“原始”状态,连政治体制都有异于关内十八行省。满清对于关东事实上的弃守导致了日俄对这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且物产丰饶的土地的强烈觊觎,自满洲铁路的修筑,使得关东局势更为恶化。现在终于出现了转机,一支植根于满洲的蒙山军部队崛起于关东,在彻底打消那些对于满清朝还抱有最后一丝希望的人们的幻想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的武力终于成为了主宰满洲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龙谦建国后,原北方军成为国防军一支势力强大的派别,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走向。在追溯后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时,必须从“白岭支队”的诞生讲起,方能探究其根本。(未完待续……)
ps:马上到月底了,请书友们把手里的月票投给阿龙吧。

第三十二节大势一
谭人凤与宋教仁急匆匆赶到武昌,已经是八月下旬了。
从日本回到上海,已经感受到了巨变的气氛。消息是进一步确实了,蒙山军三路同时发动,湖南、山东以及关外都打的热火朝天了。各种流言满天飞,报纸上连篇累牍地报道着大战的消息,但都是传言,没有什么肯定的战况,至少在山东,清军占了绝对的上风。
这是从未经历过的巨变,不管生死拼死的双方谁最后获胜,对于同盟会都是前所未有的良机。谭、宋两人一致认为,留在上海毫无作为,除非甘愿接受陶成章的领导。要想干一番大事,必须尽快到武昌去!
他们自认在长江中游,同盟会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俩人搭了一艘日本江轮,逆流而上赶往武昌。船过江宁,看见了挂着龙旗的满清海军正在逆流运兵,甲板上站满了军队,甚至还有战马。
谭人凤对宋教仁说,“看来第九镇调武昌了。”
宋教仁点点头,面色严峻。他现在算是认识到革命需要枪杆子了。如果能够早一些认识到这点,或者大力做江南新军的工作,或者下决心自建一军,现在的情况要好的多。但是,建军需要钱,从哪儿来钱呢?孙先生总是说有办法,这两年他东奔西走,越来越少拿到钱了……
这个一手掀起滔天巨浪的龙谦,怎么就积蓄了如此大的力量?望着浑浊的江流,宋教仁心潮起伏。
“钝初莫要泄气。”谭人凤低声说。“无论是文学社还是共进会,说起来都是我同盟会一脉。刘公、孙武他们在武昌新军中颇有基础,若是能借机起事,夺下三镇,未必没有与龙谦分庭抗礼的资本……”
“第九镇西调了……”宋教仁叹了口气,“不是听说第八镇已经南下长沙了吗?”。言外之意,谭人凤的主意怕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事在人为。此时再不奋起,将来更没有我们说话的余地了。”
“看来你还是看好龙谦啊……”
“山东打了好久了,每日都说大捷,却不说德州拿下了没有。如果袁世凯的大兵连个德州都拿不下。还有什么可说的!”
“蒙山军。蒙山军……”想到近年来与蒙山军的恩怨,宋教仁更觉心下茫然。
“假如我们手里有一支兵马该多好啊!”宋教仁长叹一口气。
他俩是8月22日抵达武昌的,上岸就听到一连串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消息:奉天事变,蒙山军关外大军兵不刃血占领奉天。第二十镇瓦解;荫昌在山东武定境内战败自杀。袁世凯进攻德州的部队已经开始撤军了;第八镇长沙起义。载涛、张彪逃回武昌,蒙山军放火烧城,百姓死伤逾万……
短短几天。局势竟变化至此!
谭、宋俩人面面相觑,彼此脸上掩饰不住震惊!
毫无疑问,满清完了!但我们怎么办?俩人彼此可以看懂对方的意思。
“先找到刘公再说。”谭人凤拽了把宋教仁,匆匆离开了人潮涌动的码头。
当晚,谭、宋二人在俄租界找到了共进会总理刘公。很快,刘公找来了会内负责军事工作的孙武。
刘、孙二人都是同盟会员,对谭、宋的到来很是高兴,但随即气沮起来,当然是因为第八镇回龙塘起义,导致共进会“损失”惨重。
“……张彪诸人已回武昌,逃回来的军队不足五千人。虽说徐绍桢部已至武昌,但完蛋了,他们已经守不住武昌了。”孙武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两湖局势,话语之间至为萧索。
“不必泄气。不是黎元洪部队里还有我们大批的同志吗?昔日赵声在第九镇任职时大力发展革命同志,至少可以肯定,第九镇不会给鞑子朝廷卖死命的!”宋教仁安慰孙武。
“问题已不是满清了……”孙武叹气。
很明显,同盟会目前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与满清了!当北方局势巨变,北洋军惨败于山东及关外两个战场,同盟会的敌人已经成了高歌猛进的蒙山军!
“仲文(刘公字),此番我等回来,为得是抓住最后的机会大干一场!”宋教仁对刘公说,“先不说第九镇了,他们毕竟是客军,黎宋卿的部队能不能拉出来?如果黎元洪混成协能够起义,加上第八镇逃回武昌的官兵,我们手里就有一支不俗的力量了,拿下武昌城,与龙谦谈判!”
宋教仁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刘公去看孙武,孙武想了想,“如果要打二十一协的主意,那就必须联合文学社的人。”
“闻听黎元洪有黎菩萨之名,他会不会站过来?”宋教仁追问。
“难说。”孙武摇摇头,他们这些人根本与新军高层没有交集,彼此的地位差太远了。
“时间紧迫,我们得抓紧行动。不然南方压过来,一切都晚了。”留了一把大胡子的谭人凤道,“原先你们两派之间存在什么不和,现在都不要提了!大家辛苦这么多年,为的什么?不把武汉三镇控制在手,南面那位是不会理会我们的!尽管他在广州对记者说的蛮好听!钝初的意见我完全同意,第八镇在长沙溃散,二十一协一定兵无斗志,将帅彷徨,此正是举事良机也。这样,我们分一下工,我来联络两湖会党,钝初与二位联络新军。你们看这么做行不行?”
刘公问,“你们从日本来,孙先生是什么意思?”
“别提他了!黄克强只是一味迁就,事情就坏在他们手里了!”谭人凤愤愤不平道,“我个人看来,中山本中国特出人物也。惜乎自负虽大而局量实小。立志虽坚而手段实劣。观其谋举事也,始终限于广州一隅,而未尝终筹全局。其用人也,仅胡汉民、汪精卫、黄克强三人。这如何能行?本月10号在日本商议国内局势,明知广东已为龙谦所有,彼仍存谋取广东之念,岂不可笑?龙谦之前如何做不必说了,现在他的军队成为推翻满清的主力军,如何还抱了昔日成见不放?大家商议不决,他竟要另组一党重新干起。局势发展如此迅捷。哪里有时间等他?我等已经商定,就在两湖干,两湖人做两湖事,谁的脸色都不看。”说完。谭人凤用力拍着桌子。显得很激动。
刘公和孙武愕然。同盟会分裂的消息他们显然并未听说。而谭人凤谭胡子对孙文的评价也有些过了。
“确实不能再等了。先干起来再说。这些年我们就是说的多做的少,只在国外嚷嚷有什么用?就这样定了!”宋教仁坚定地说,“我可以去见黎元洪。我料他不敢将我怎么样!”
刘公孙武是赞同举事的,现在确实不是争论党内是非的时候,等蒙山军攻取武昌,一切的机会都丧失了。
“那,我们先找蒋翊武,看他怎么办。蒋翊武在二十一协有些实力。”孙武道。
“好吧,我们就分头干吧。”
于是,以谭、宋为首的中部总会利用蒙山军几个战场连续获胜的形势,抓紧策划起武装起义来。
长沙,8月21日,蒙山军总司令部。突然生病的龙谦强撑病体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司徒均、封国柱、姜义柳、曹敏忠等人参加了会议,新设的副官处处长欧阳中担负记录。
“现在大局基本定了,鉴于第九镇西调武昌的情报已经证实,东南已经虚空,不必要派兵去了。我们就在武昌彻底解决清廷的最后一点力量吧。七旅正在南下,兵力是足够了。但还是要小心,再小心,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出岔子。我看国柱你有些轻敌,这个情绪可要不得。听说第一师彻夜狂欢,好几个团长喝得酩酊大醉?这个不行,要严肃处理。”龙谦脸色潮红,声音嘶哑。
他这个病来的蹊跷突然,前日还好好的,昨晚就开始发烧,紧急叫了齐尚明来,初步判断是疟疾,但症状又不十分的吻合。十几年来,大家从未见过龙谦生病,所以,不免对主帅的身体有些担心。
司徒均对龙谦的冷静十分的钦佩,觉得这才是一军主帅应有的头脑和气度。
林家桥及锦州大捷的消息再次激动了南方军将帅们,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蒙山军将主宰天下了!所以,消息传来,南方军一片欢腾,驻守长沙的第一师军官们开怀畅饮,彻夜狂欢。
“司令,处理我就可以了吧?下面就别处分了,”封国柱看着龙谦有些潮红的面色,赧颜道,“大家高兴嘛,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了今天。另外,司令身体不好,今天是不是就到这儿,没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我们就不要打扰司令歇息了。”说完拿眼去看总参谋长司徒均,知道能劝住龙谦的只有此人。
“封师长说的是。我看可以发一个内部通报,对军官们进行一下教育,现在还不是狂欢的时候。但情有可原,处分就不要了吧?”司徒均轻声说。
一向严苛的曹敏忠竟然也为封国柱说清,“是啊,大家听到山东军和北方军的大胜,情有可原。我同意参谋长的意见。”
“失败来自于轻敌,为山九仞,最后一步才是最难的。而且,你们只是看到军事上的胜利……”龙谦轻轻摇摇头,“好吧,总政发个通知,重申军纪,告诫大家不要过于乐观,前面的难题多着呢。”
或许是因为山东战役的胜利放下了龙谦一直悬着的心,或许是连日的酷暑高温,从昨晚开始龙谦就感到身体不适,十分的难受。
许思劝他休息,但龙谦还是抱病召集了现在这个军事会议。
“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