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458部分

蒙山军-第458部分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份备忘录吓坏了罗斯福,连忙追问海军的对日作战计划。海军总司令杜威上将却不敢做出令总统满意的肯定答复,学习着日本人的行文习惯,“在战列舰舰队驶离大西洋90天内,有足够的优势在东方支配海洋。”
罗斯福自然很不满意,下令海军部、海军总委员会及海军军事学院制定对日作战计划,最终在1911年拿出了著名的“橙色”计划。
美国对日的警惕性骤然增强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新中国一切有关造船方面的要求均给予满足,进而对新中国海军向美国的购舰及舰炮制造方面的技术购进也一路绿灯就有了合理的解释。美国人希望在东亚出现一个足以牵制日本的国家,这个国家只能是中国。
而日本则因为新中国的横空出世极大地改变了其国防战略。
大陆政策的确立使得中国成为日本蚕食或鲸吞的目标。绝大多数政治家基于这样一种假定,只要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中国就绝不是日本的对手,日本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实施他们的大陆战略,自朝鲜而满洲,然后逐步蚕食中国。所以日本一直扶持孙文的排满革命,不惜拿出资金和武器给予其支持,甚至帮助孙文实现南方的**以分裂中国。除了支持革命党的排满,日本还像一个老练的赌徒一样多方下注,对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甚至满清都加以扶持拉拢,以实现干涉、掌控中国内政的目的。
起初日本人对崛起于山东的蒙山军势力起初并未太注意,直到1906年底龙谦率第五镇主力南下湖湘镇压会党暴动,日本才关注起蒙山军的动向来,遂有卷入针对龙谦的广州行刺事件。但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蒙山军起兵后竟然摧枯拉朽地推翻了满清帝国,连日本曾认真评估过战力的北洋新军也被蒙山军打的一败涂地,不等日本拿出一个针对中国局势巨变的总体策略来,蒙山军已经定都北京,进而席卷神州,建立了一个日本所不愿看到的大一统的中央政权了。
新中华外交倒向了德美。那段时间里,新中华并未公开流露对日本的敌视,当然其间也出现了一些龌蹉,比如汉冶萍公司债务的争执,因间谍案驱逐外交官事件的发生。但两国关系基本是正常的,新中国承继了满清对日的负面资产,日本的在华利益并未受到公开的侵犯,特别是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仍被日本牢牢掌握在手里。随着新中华政治体制的建立,日本一部分元老甚至有拉拢中国的意图,而中国同意向日本出口原油(折抵庚子赔款)缓解了日本朝野对中国的敌意,对于1910年中俄因外蒙问题而爆发的军事冲突,日本就站在了中国一方,他们认为俄国对日本的威胁远大于中国。
但这种短暂的“和平共处”随着新中华经济军事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恶化了。日本人惊恐地发现,新中华并未出现日本政坛领袖所判断的内讧(桂太郎和西园寺公望便预言新中国效仿英美议会政治注定失败)。民主体制下包藏的是强人政治,一个以龙谦为核心的军事政治集团已经彻底掌控政局,满清、民党以及**于满清之外的北洋军事集团被次第扫平,中国已经没有可以抗衡龙谦集团的政治势力,更不用说是军事势力了。
一个日本不愿看到的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复苏速度令日本惊讶。在得到了美国和德国帮助后,在经济、军事方面以看得见的速度飞速发展,经济方面,以钢铁为例,早在1911年。中国沂州、汉阳两大钢铁基地的总产量就超过了30万吨!将日本彻底甩在了后面。据日本掌握的情报,1913年底,中国的钢产量超过了55万吨,而日本只有25万吨。尚不足中国的一半!石油方面。山东油田日产原油2500吨以上。日本基本是依赖进口。机械加工方面,中国在1910年~1913年的四年间,从德国和美国进口的机床超过了一万台。在济南、上海、武汉、南京、西安、太原、沈阳、长春、洛阳逐步建立了工业基地,可以生产汽车、纺机、自行车及普通机床等“高精尖”产品了,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小汽车早已超过了日本,他们甚至可以在美德技术的支撑下产生军用飞机!除此之外,医药、化工方面的成就也令日本感到惊恐,中国在火**领域已经超过了日本,而受益于瑞士斑马公司的技术支持,中国西药制造和研究也走在了日本前面。
新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东北的大豆在组建农垦兵团以及实施农业订单模式后产量逐年攀升,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产品之一,仅1912年就为中国创汇1900万美元。石油,有色金属的出口量逐年增加,江浙一带的纺织业发展迅速,使得日本传统的出口优势项目受到了挑战,中国在生丝、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步极为明显,正在抢夺日本的出口份额。他们在两广、琼州建立了橡胶基地,日本反而要向中国进口生胶和橡胶产品了。
交通方面的情况也令日本担忧。尤其是新中国铁路建设成就斐然,京沈新线的提前通车(1914年3月全线贯通,比计划提前了9个月)令日本开始担忧起南满的安全来。因为即便日本加强司令部设在天津的中国驻屯军(原清国驻屯军)的力量也无法阻挡中国内地向关外的增兵了。为此,日本开始增加南满的兵力,从一个以护路为主要目的的旅团增设为师团(不满员)。
最令日本感到担心的是中国的发展速度,据日本经济部门估算,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20%,照这样发展下去,领导亚洲的还会是日本吗?
这种局面的形成其实就是大国和小国的区别,中国有着丰富的物产和无尽的人力资源,一旦消除内乱,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中枢,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后,其爆发的潜力绝不是一个岛国所能比拟的。
经济的复苏必然导致军工的进步。1912年日本得到了中国自行研制的半自动步枪,认为已经超越了陆军列装的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枪,无论是备弹、射速还是杀伤力都超越了日制步枪,唯有精度稍差。中国在德国的全力帮助下已经可以生产150mm以下的火炮了,弹药的生产基本实现自产,不再依赖进口。
1913年,日本零星的情报经外交部汇总后递交军部,情报全面评估了中国的军事潜力,认为中国已经可以抗衡日本了。但这个结论并不为所有阁员所认可,尤其是参谋总部,认为日军一个联队足以击败中国的一个步兵旅,完全不接受陆军省的结论。关于中**事情报有一个附带的建议,因受制于国安总局越来越强大的反间谍能力,强烈要求建立专业的情报机构以加强对中国的情报收集。之前,日本是没有专门的情报机构的,这份报告虽未得到军部特别是陆军参谋总部的认可,但促使了日本国家情报院的成立,这是后话了。
回到正题。
在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一片欢腾。对日本朝野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井上馨公爵给日本陆军的灵魂人物山县有朋写信,认为欧洲发生的大战是对日本发展国运的佑护,日本应立即停止政争,和英法俄联手行动,确立日本在东亚的绝对领导地位。
井上馨元老给山县有朋的信里隐藏着多重意思。是时,日本内部问题重重。
首先是极度虚弱的经济。日俄战争后,为日俄战争而发行的外债本息已经超过了日本年度预算的二倍,达到10亿日元。因为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战争赔款,日本为了偿还外债还要再举外债。偏偏日本贸易又出了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在传统的出口项目上受到了中国的挤压,连年入超,经济陷入困境。这种情况下,军部还要继续增加军备投入,那就只能依靠增税了和削减财政支出了。其结果是内阁和大藏省极力抑制陆海两军的扩军预算,以至于海军和陆军为了争夺有限的预算资源发生激烈的争吵,总理桂太郎因此辞职。日本军部为了实现各自的拨款要求,不得不分别走向政治策动的道路,军部力量开始介入由政党和藩阀微妙平衡的政界,使其均衡导致了动摇。
其次是日本海陆军之间越来越深的矛盾。1913年“西门子”事件被曝光,海军因高层人员巨额受贿问题被披露而推到了风口浪尖。长期受海军压制的陆军总算有了出气的机会,当然不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了。1914年2月,东京民众在国会议事堂对面的日比谷公园因西门子丑闻发生骚乱,因沉重税负而不堪忍受的民众捣毁政友会本部和中央新闻社,并与警察发生冲突。事件导致山本权兵卫内阁总辞职,海军因此萎靡不振,与陆军的争斗第一次处于下风。
井上馨元老所说的停止政争主要是指海陆军之间不和引发了系统性矛盾。
日本陆军军令机关参谋本部虽然无视陆军省对于中国的军力评估,但也对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深为担忧。既然中国的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日本的安全,那么就要早些动手消除这种威胁。现在机会终于来了!陆军大臣冈市之助在决定日本参战的会议上抛出进攻青岛的计划,是参谋本部研究已久的方案之一。
打仗总要找一个借口,对外需要,对内更需要。既然宣战德国,攻击青岛就是最好的借口。当有阁员提出可能与中国发生冲突时,冈市之助肯定地说,陆军欢迎这种情况的出现!陆军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冈市之助进一步解释道,山东是龙谦集团的根本,济南是中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地,占领济南进而占领山东,完全符合大日本帝国的利益!比起满洲,山东是更好的目标。
冈市之助的计划令内阁砰然心动!光是山东油田就令日本垂涎三尺了。如果实现这个目标,将是一举数得之举。但8月8日的会议并未批准冈市之助的计划,内阁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最终也没有形成一个结论。主战及反战的阁员们展开了积极的活动,他们其实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日本的根本利益,在这一点上并无区别。(未完待续。。)

第九节实力对比
8月10日,国会在接受了就外交政策对总统的质询后,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龙谦提交的中立方案。尝到和平发展甜头的两院议员不愿意中国卷入欧战,欧洲太遥远了,就算中国跟德国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议员们也不愿意“莽撞”地投入到同盟国阵营。
但愿意跟德国并肩作战的议员还是有的。之前,参议院部分议员对德国开出的条件深感兴趣。为此,在8月9日晚,政务院总理方声远就交战各方的实力对参议院国防委员会成员做了一个秘密报告。方声远向委员们提交了一组绝密数据。
一、人口:
俄国:1。75亿。美国:0。97亿。德国:0。67亿。英国:0。46亿。奥匈:0。52亿。法国:0。39亿。意大利:0。35亿。中国:4。6亿。
二、人均工业化水平,以英国1900年为100相对比较。
美国:126。英国:115。德国:85。法国:59。奥匈:32。俄国:20。意大利:26。日本:20。中国:13。
三、钢产量
美国:3200万吨。英国:770万吨。德国:1760万吨。俄国:480万吨。法国:460万吨。奥匈:260万吨。意大利:93万吨。日本:25万吨。中国:55万吨。
四、战争爆发时各国陆海军总人数
俄国:135。2万。德国:89。1万。英国:53。2万。法国:91万。奥匈:44。4万。意大利:34。5万。日本:30。6万。美国:16。4万。中国:90万。
五、海军吨位
英国:271。4万吨。美国:98。5万吨。德国:130。5万吨。日本:65万吨。俄国:67。9万吨。意大利:49。8万吨。奥匈:37。2万吨。中国4。5万吨。
六、国民收入(美元)
美国:137亿。德国:120亿。英国110亿。俄国:70亿。法国:60亿。意大利:40亿。奥匈:30亿。日本:20亿。中国:42亿。
数据的截止时间为1913年底。
经中期选举而进入两院的议员们已经习惯于用数据分析了,但方总理提供的这组数据还是引起了参议院国防委员会成员的极大兴趣。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数据来自何方?第二,为何列入了美国,美国不是已经宣布中立了吗?是不是美国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态度?
很显然,美国是左右局势的关键力量。如果美国置身局外,敌对双方的实力有一拼,但如果美国加入其中一方,天平立即倾斜了。
方声远请参加会议的龙谦总统回答。
龙谦说,数字的来源比较复杂。大部分来自公开的出版物。少部分来自情报机关,需要严格保密。但数字是真实的,不需要怀疑。关于美国的动向,现在美国是中立的。但不等于美国将来也中立。将来美国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赢定了。
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委员们在做了对比后感到了中国和列强间差距,他们已经学会了计算人均,所以。对于总统随后提出了选择中立表示完全支持。
龙谦简要向委员们介绍了西欧战况,肯定地说,对于任何一方都难以实现速胜。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了,战争将趋向长期化。事实将无情地击碎那些希望速胜的念头。然后他对委员们说,我们的中立是为了乘机发展自己。中立不等于不备战,不等于不作为。欧战对于中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就我看来,一方速胜的可能性为零。这样,我们就获得了发展的机会,无论是军火还是其他物资都是双方急缺的,这样的发财机会不抓住简直没有天理。而且,必须加强国防建设,这既是我们火中取粟的前提,更是实现中立的保证。
委员们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当有委员提出中立国不能向交战国提供军火时,便有人反驳,那些国际法如果真的被执行,世界就不会爆发战争了。
会议在一种极为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参议院国防委员会的成员多少有军界背景,当龙谦最后提出一种假设,委员们立即愤怒了!
“绝不允许日本胡来!他敢开第一枪,我们奉陪到底!”出身民党系统的李烈钧大声叫道。
“谢谢李委员的爱国之情。国虽大,忘战必危!”龙谦严肃地说,“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为此,国防部将向国会提出一份秘密议案,增加1914年度军费预算的议案。请各位委员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予以支持。之所以要保密,原因大家已经清楚了。”
从1912年起,政府预算就需报国会批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