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回到天国当附马 >

第203部分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203部分

小说: 回到天国当附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主意;这下可好了;收不了场了吧;你说说;现在怎么办?”恭亲王真是恨铁不成钢。

    “老恭;我这也不是为了大清朝着想吗?”僧格林沁总算是搬来一个最堂而皇之的理由。

    “少来大清朝来搪塞我;你敢说;你就没有私心?”恭亲王的语气开始严厉起来。

    “我;我;我承认;我有那么一点私心;但大部分的心都是好的;不管怎么说,我做这些,那都是为了咱大清可以千秋万代;永世相传。”僧格林沁辩解道。

    “你这不是在帮大清;而是在亲手葬送大清的基业;你说说看;你做的这些都叫事吗?”如果换作是其他人;出了这样的事;恭亲王早就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了,幸好这人是僧格林沁,恭亲王还给他留了点面子。

    “老恭;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我现在后悔的要命;真的;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你的话;但是;大错已经铸成;再后悔也于事无补,现在我们必须想办法补救;老恭;你帮帮我;怎么办?我们还有办法可以补救吗?”僧格林沁态度非常的诚恳;对着恭亲王又是作揖;又是恳求;恣态放的要多低;那就有多低。

    恭亲王微微叹了口气;道: “老僧;叫我说你什么好呢;你这犟脾气;什么时候能改一改啊;你要明白;你是大清的统帅;大清的安危基本上都是系于你一身;而且;大清的实力也并不比从前了;大清已是日薄西山;江河日下了;再照你这样搞下去;不要说等太平军来攻;我们自己都不一定能顶得住。”

    说到这;恭亲王停了停;喝了一口水;又继续道: “我与你二人都是大清的皇族;深知祖宗们创下这份基业的不容易;如果真让它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将来我们百年之后;有什么面目去见大清的列祖列宗啊!”

    “老恭;你别说了;我真的知道错了;看在老祖宗的份上;你就再帮忙想一次办法;行不行?”僧格林沁脸上浓郁的恳求之色让恭亲王在心底发出一声叹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老僧;今日之局面;就是诸葛再世;子牙复生;想必都已是无能为力了。”恭亲王长叹一口气;轻轻地道。

    “那怎么办;那怎么办;老恭;老恭;你救救我;救救大军;也救救大清吧。”僧格林沁抓住恭亲王的手臂;言语急促;脸色焦急地道。

    “老僧;你真愿意听我的?”恭亲王认真地望着僧格林沁的眼睛道。

    “我愿意。”僧格林沁也是双眸相望;郑重地吐出几个字。

    “撤退吧。”恭亲王轻吁一口气;道。

    “你也是这个意思?”僧格林沁惊道。

    “嗯;听你的口气;还有人与我是一样的意思?”恭亲王没想到;竟然有人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是;郭文兵也提议先撤;只是合肥太重要;我担心一旦丢了之后;影响太大;所以;一直还在犹豫。”僧格林沁道。

    “这郭文兵竟然也能看到这一点;不错。”恭亲王点了点头;语气中隐然露出一丝赞叹之意。

    “老恭,我还想再说一句,如果我们撤了;那不等于是将合肥拱手让给太平军了吗?”僧格林沁仍不死心;他还存有守住合肥的幻想。

    “你觉得将咱们这支大军埋藏在这合肥就能改变合肥的局势吗?”恭亲王真恨不得敲烂僧格林沁这个榆木疙瘩。

    “不能。”僧格林沁想了想;道。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为这事纠结呢?”恭亲王又问。

    “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既然留下来没用;那还留下来做什么;做无谓的牺牲,有意义吗;老恭;你说是不是;有意义吗?”僧格林沁突然之间大彻大悟;象寻到了宝藏似的。

    恭亲王望着僧格林沁那洋溢着幸福之光的脸庞;他觉得这事还真有点滑稽;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这位哥不仅考虑了老半天;还纠结了这么久;真是让他有点无语。

    “老僧;别磨蹭了;快下命令吧;早一点决定;可以少死很多人。”恭亲王催促道。

    “那是;那是;但我们即使要撤;也不能如此匆忙;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计划;比如说;如何退;从何处退;由谁在前开路;又由谁殿后断路;如何迅速地脱离战场;如何摆脱太平军有可能的追击…等等;这一切;我们必须做好安排。”僧格林沁一谈起打仗;那精神就立即百倍。

    “行了;这些事;你自己安排;我不管;我只是希望你尽一切可能;马上将大军撤走。”恭亲王对这些详情没什么兴趣。他只管大军能不能安全地撤出去。剩下的事,僧格林沁理应搞定。。

    ‘行;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自会安排;不过;我还想问一下;我们撤走之后;下一站;在何处落脚;我们不会就这么退回京师去吧?”僧格林沁说到一半,又附带开了个玩笑道。

    “下一站;徐州。”恭亲王似乎早就想好了。

    僧格林沁还以为恭亲王想要逐城抵抗呢;没想他这一下就打算退到徐州;那等于是放弃了徐州前面的两座城池;蚌阜和宿州。这么做,僧格林沁又有点想不通了。

    既然想不通。他只能将自己的疑问讲出来。

    “丢了合肥之后;我们已经失去了地利;再往后一点。能够用来防守的地方。已经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多一处毫无意义的战斗;便会损失多一些兵力;而我们现在的兵力很宝贵;所以;我们只能做重点防守;放弃一些重要性不那么大的州府;对重点州府;做重点布防;你认为呢?”恭亲王这次很耐地做了解释。

    “有道理;有道理;我没意见。”僧格林沁连连点头道。

    “那好;赶紧安排撤退吧。”恭亲王明白时间的重要性。

    僧格林沁点点头;马上着手去安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

    战场风云,变化莫测,让人捉摸不定。

    曾国藩将自己的在大帐设在战场的最前端,亲自指挥太平军与清军作战。

    此次合肥之战,是曾国藩加入太平军以来,做为一军之统率,首次独自领军与清军作战,他在心生感概的同时,他更渴望用一场胜利来宣布自己成功地转型为太平将领。

    太平军首先遭遇的是被称为清军精锐的禁军,两位太平军的悍将,余一龙与段一虎;手持木棍;如天神一般;冲入清军阵中,左冲右突;纵马驰骋,棍起棍落之间,带起漫天的血雨。

    清军与楚军已经相持了很久;身心俱疲;突然之间面对太平军这股生力军的冲击;只能是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

    而被清军围攻已久的楚军见援军到来;霎时间爆发出一阵震天的吼声;立马象打了鸡血一样,重新精神抖擞地反攻禁军。

    由于太平军的突然加入;战场形势立马反转;由先前禁军围着楚军打,变成楚军与太平军合围禁军;一时之间;原先还占有优势的禁军;变得十分的被动;攻防之间;险象环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禁军的处境已是十分的危急;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改变;再继续下去;禁军将难逃被全歼的恶运。

    余一龙与段一虎经过一番砍杀;冲到了离楚军核心防区不远的地方,远远看到,两名血染征袍的楚军将领正护在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身前。不断地砍翻冲上前来的清军。

    余一龙与段一虎并不认识骆秉章,但根据曾国藩的描述,他们大概猜到,这书生模样的人,应该就是骆秉章。

    “请问哪位是骆先生?”余一龙与段一虎砍翻挡在自己面前的禁军,冲到骆秉章等人的面前,洪声问道。

    “两位是……”这书生模样之人正是骆秉章,他见余一龙与段一虎看起来比较眼生,不敢随便套关系,只是略显犹豫地道。

    “骆先生不用多心。我们是曾国藩大帅麾下将领。我叫余一龙,这位是我二弟段一虎,我们奉大帅将令,特来接应楚军的弟兄们。我们大帅正在前面。想请骆先生前去一聚。不知骆先生是否方方便?”余一龙举手抱拳,态度恭敬地对骆秉章道。

    “大帅已经到了吗?”骆秉章听说曾国藩亲自来了,心中大喜。连说话的声音都有点颤抖。

    “是的,大帅就在前面等骆先生。”余一龙笑道。

    “那好,我现在就跟二位去见大帅。”听说是曾国藩相请,骆秉章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先生,您…。。”江忠源挡在骆秉章的前面,分别看了一眼余一龙与段一虎,欲言又止。

    看江忠源的眼神,他似乎不太相信余一龙与段一虎之言。

    “忠源,没事,我去去就回,你与坤一两人在此指挥大军配合太平军的兄弟围歼清军,千万不可懈怠。”骆秉章摆了摆手,阻止江忠源再说下去。

    “是,先生。不过,我觉得,留下坤一在这里指挥就行了,我跟你去,万一有什么事,还可以互相照顾一下。”江忠源有点不放心骆秉章一个人前去。

    而且,他也有点不确定,这二位自称太平军的将军,是不是真的就是太平军的将领,会不会是其他人假扮的呢,江忠源有点担心。

    “忠源,不用,不用,我一个人就行了,你留下来,与坤一一起,将这里的事情给办好了,千万别出什么岔子。”骆秉章拒绝了江忠源的好意。

    他觉得没这个必要,他又不是去与人打架,而是去见曾国藩,不需要保镖,况且,有余一龙与段一虎保护着,江忠源没什么好担心的。

    “可是…。。”江忠源又瞟了瞟余一龙与段一虎,还想继续再说。”

    骆秉章却打断了他的话:“好了,忠源,不要再多说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骆秉章也是人精,他岂有不明白江忠源眼中含义的道理,但他不能说破,唯有出言阻止。试问,别人好心好意来救你,你却怀疑别人,这有点说不过去。

    江忠源见骆秉章如此,也不好再说,只能是叮嘱骆秉章小心,并且提醒余一龙与段一虎,让他们保护好骆秉章。

    余一龙与段一虎拍着胸脯保证,有他们俩在,骆秉章绝对安全。

    听到这话,江忠源也只能权且相信他们了。

    在江忠源依依不舍的目光注视下,余一龙与段一虎保护着骆秉章,朝曾国藩大营驻地而去。

    一路上,困难碰到不少,但有余一龙与段一虎在,全都迎刃而解,而且,骆秉章被围处与曾国藩的大营驻地离的也并没远,所以,没用多久,他们就安全地抵达了。

    余一龙与段一虎在将骆秉章交给曾国藩之后,便匆匆离开了,他们急着去指挥部属清剿清军。

    “大帅,要不是太平军来的快,属下差点就见不到大帅了,在这里,属下代表楚军的众兄弟,感谢大帅的救命之恩。”骆秉章见了曾国藩,行了参拜之礼,免不了还要说一些感激的话。

    “骆先生,快别多礼,咱们这才几日不见,听你之言词,似变得生份了许多,骆先生大可不必如此,先生仍可象从前一样,想说什么,你就说什么,但最好别提那个谢字,说谢就太见外了。”曾国藩笑着道。

    “是,大帅,属下谨遵大帅之言。”骆秉章恭敬地道。

    “楚军的伤亡情况怎么样?”一阵沉默之后,曾国藩又问道。

    “唉,大帅,自打我们从西北出发,来了这安庆前线,这期间跟随大帅经历大大小小多场战役,当初的几十万之众,到如今,已经只剩下不到五万人了,要谓是伤亡惨重。”在骆秉章看似平淡的语气下,隐藏的是他心中那份难以掩盖的伤痛。

    “是我曾国藩对不住楚军弟兄们,本帅让大家失望了。”听了骆秉章的话,曾国藩心中很不是滋味。

    曾国藩现在想想,都觉得很惭愧,他以前死抱着对清廷的愚忠不放,挖空心思想率湘楚军战败太平军,以致让湘楚军中无数的大好男儿枉自送了性命,十分的不值得。

    他是愧对这些死去的弟兄啊!如果他能早一天想清楚这其中的关键环节,早一天醒悟过来,他不用走那么多弯路,也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人员伤亡,更不用背负这份沉重的愧疚。

    “大帅不必太过于自责,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更何况,我们这些活着的,还有已经死去的兄弟,都是心甘情愿追随大帅的,我们无怨无悔。”骆秉章动情地道。

    “谢谢,谢谢弟兄们。”曾国藩觉得似有一股暖流淌过了全身的经脉,浑身上下说不出的清爽,舒畅。

    “大帅,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弟兄可受不起。”骆秉章谦让道。

    “骆先生,弟兄们的这份心意,本帅记下了,将来如有机会,一定加倍奉还给诸位。对了,本帅听三儿说,湘楚大军已经被清军压制在一块离城门较远的狭小地带,情况十分危急,但看现在的情况,与曾三所述,似乎有一些出入。”望着眼前的战场,曾国藩有颇多的疑问。

    “大帅,是这样的……”骆秉章将曾三走后的详细情况向曾国藩做了禀报。

    “原来是这样。”曾国藩听了骆秉章的叙述,不禁连连点头,唏嘘不已。

    仔细品味骆秉章的话,曾国藩不得不感叹这事世的无常,想当初,如果骆秉章与李鸿章能够再坚持一会,静等他率军来援,也就不会发生再次被围之事,湘军楚也不会再遭受这一波重创。再往前,如果两军之间配合的再紧密一些,从一开始,就集中力量,里应外合拿下城门,然后再合两军之力,一举荡平清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惜的是,这世上没有太多的如果,也没有可供选用的后悔药,只有冰冷的事实。

    曾国藩唯有发出一声叹息。(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 更深层次的战斗

    “骆先生,按照你的说法,湘军的遭遇与楚军相比,可能更差,是吗?”曾国藩感叹了一会,突然问道。

    “这也正是属下所担心的,当初,属下与军师商议,大军分四拨出城,虽然后来被围之后,导致信息不畅,大部分情况不明,但参照清军对楚军的作战布署来看,军师与罗将军率领的那拨人马可能会好一些,但胡将军与彭将军率领的那两批人马就有点难说了,据属下估计,胡彭二军是清军突破的重点,恐怕现在正陷入苦战之中。”骆秉章点了点头,脸上有一抹忧色涌现。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