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6部分

逆流伐清-第6部分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困难,窝窝囊囊地活到头白牙齿落。其实自己在江上慷慨发誓,所说的并不只是信口胡吹,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切呼唤。
“老伯——”朱永兴做出了决定,其实他早就本能地做出决定,只是没有想到思威会提起旧事,并又给他施加了一副担子,“猛山克族的兴旺,与我驱除腥膻、重复神州的愿望是有紧密联系的。但是,事情总要分个轻重缓急,兴旺猛山克族恐怕要等上一段时间。”
“多长时间。”思威的眼中shè出了精光。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苦笑道:“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或者我早就战死了,也就无法实现您的愿望了。”

第十二章 命运的安排
思威露出了无奈的笑容,说道:“殿下说话直爽,也好过巧言相欺。不象有些汉人,口是心非。我的祖上思轰便是相信汉官之言,苦战缅兵,却等不到汉兵援军,终于兵败身死。”
朱永兴点了点头,深表同情,然后望着思威说道:“那您看——”
“神使是不会轻易死的。”思威眯起了眼睛,“殿下必是信人,会全力帮助我族,达成吾等数十年的心愿。详细的事情,请殿下与大巫详谈。”
朱永兴眨了眨眼睛,很真诚地点了点头,说道:“好,只要我还有口气,就会为此奋斗到底。”
思威犹豫了一下,有些试探地问道:“殿下,您觉得阿珠如何?她是我的掌上明珠,也是寨子里最美丽的姑娘。”
“阿珠确实很漂亮。”朱永兴的思路还没转过来,光想着在这神州即将陆沉的时候,他下一步的计划。
“殿下可否带着她出缅入滇?”思威看出了朱永兴的敷衍,并不满意,话也说得直白了一些。
“带着阿珠?”朱永兴眨着眼睛,还有些迷惑,但隐约猜到了一些思威的意思,只是还不太确定,便也试探着反问道:“以后我的生活会很危险,可能被人出卖给清军,也可能被杀死。那个,阿珠留在寨子里是不是更安全?”
“神使是不会死的。”思威很执拗地重复了一遍,然后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缅派土司荒yín无耻,寨子里很多好姑娘都——”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我虽然一直有意将阿珠隐藏,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阿珠必须离开这里,才能免遭噩运。阿珠聪慧、贤淑,又精通汉学,定不会令殿下生厌,希望殿下亦不要凉薄无情,负心于她。”
朱永兴垂下了眼睑,虽然赞叹梦珠的美貌,但立刻谈到婚嫁,还是有些突然。再说,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生存、壮大、抗清,或者失败后如何跑路的事情,马上塞个美女过来,令他不太适应。
“那个,这还要看阿珠的意思?谁知道她愿不愿意跟我出生入死,飘泊颠沛呢?”朱永兴随口说道,想拖一拖,好容他仔细想想。
“阿珠咬了你,还很重,是?”思威听朱永兴没有反对的意思,不禁捋须微笑,目光扫过朱永兴的手腕,“女孩儿家的心思呀,她早就愿意了,可殿下却未赠送定情之物,想是不知道我族的习俗?”
“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咬手却是这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姑娘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咬手”定情后,男女青年便应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朱永兴眨巴着眼睛,对这种习俗感到十分怪异和有趣。半晌,他才咧嘴苦笑,也没再说什么,起身一躬,告辞而出。
他还需要时间清醒,需要时间认真考虑,而且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但他需要一股力量来起家,因为他是个不被人看重的宗室子弟。从永历帝率领重要人物坐船,而他却要走陆路便知道这点。就算他回到云南,那些手中有兵的将领,谁又肯听命于他。
虽然命运常常会使人遭遇到一些奇奇怪怪,谁也无法预料的事;命运也常常会使人落入某种又可悲又可笑的境遇中,使人根本没有、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命运更常常会使一些根本不可能不应该在一起的人相遇,而让一些不应该不可能分手的人离别。
只不过真正有勇气的人,是永远不会向命运屈服的。他们早已在困境中学会忍耐,在逆境中学会忍受,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挺起胸膛,继续挣扎奋斗。朱永兴绝不会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有勇气的人。
………………
河边小码头一派忙碌,也显得那么混乱不堪。河水里漂着明朝官员扔掉的各式各样的破旧东西,随着风势,载浮载沉,从天空向下望去,活象一块破烂不堪的花布。
永历帝坐在船舱里,透过窗户向外茫然地望着,眼睛没有焦点,也不知道他在看什么,或者是什么也没看。但他心里却在想着早点开船,离滇省越远越好,以免清兵追赶而来。
小朝廷上千文臣武将仓惶而逃,在缅关前自解武装,窜入缅境。三十日,行至河边(约为八莫,靠伊洛瓦底江)。二月初二日,缅甸国王派了四艘客船前来迎接。由于船只狭小,永历帝挑选随从官员六百四十六人扈从三宫由水道南下,其中有的官员还是自己出资雇买船只随行;剩下的九百多人由总兵潘世荣保护岷王世子等骑马先行,走陆路奔缅都阿瓦城。
永历帝已经被清军吓破苦胆,船只刚至,便在马吉翔、李国泰拥簇下登上缅甸客船,不仅随从文武官还有不少人船只没有着落,连太后和东宫都没人料理,永历帝便要坐船启锚开行。
太后见之大怒,骂道:“皇帝此时未至颠沛,即不顾亲娘耶?”朱由榔这才命令停船,暂在岸边停泊,焦急地等待水陆人员全部安排好,才好开船南下,继续亡命逃窜。
客船微微摇晃,永历帝茫然呆滞的目光才微微一转,显出些生气,问着旁边的太监:“去看看,让文武官员快些,这样缓慢,何时才能启程南下?”
还没等太监出去,船舱的帘子一挑,黔国公沐天波和宰辅马吉祥领着两名官员走了过来,行礼如仪,禀告道:“陛下,总兵潘世荣派通政使朱蕴金、中军姜成德前来启奏,岷王世子中途流入夷民山寨,不肯南行……”

第十三章 宗室留守
永历听完奏报,根本没当成什么重要之事,甚至连朱蕴金所详细描述的朱永兴庄严立誓,以及留恋美女也不感兴趣。痴人说梦,他给朱永兴的评价非常简短,只有这四个字。
“人各有志,不必勉强。他贪恋美色、滞留蛮寨也罢,入滇随晋王抗清也罢,随他去!”永历淡淡地说道:“各位爱卿,你们以为如何?”
沐天波在随驾的文武百官之中,算是比较有头脑的,刚至蛮莫时,他便和华亭侯王惟华、东宫典玺太监李崇实经过商议后曾共同提出建议:趁着还未深入缅地,将文武将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随永历帝入缅,以另一部分护着太子与晋王李定国所部会合。
这样,小朝廷在缅地也有外援可恃,即便缅人反复,皇帝和太子也不会让人一勺烩了。永历帝觉得这个建议有道理,可以考虑。可是,中宫王皇后却舍不得爱子远离身边,坚持不肯,此议终于作罢。可见,有时宠爱之心也会招致祸患的。
“陛下,臣以为世子殿下既有入滇抗清之意,不如——”沐天波自从建议被否决后,一直不死心,借着此故,又旧事重提,希望能将皇帝和太子分开,成为双保险。
永历听后连连摇头,说道:“皇后爱子心切,必不答应。沐爱卿,此事就不必再提了。”
沐天波无声地叹了口气,沉吟了一下,说道:“陛下,岷王世子有出缅入滇之请,却名不正言不顺,何以成事?”
永历想了想,敷衍道:“岷王失陷于乱兵,生死尚不可知,岷世子暂不便袭爵,却不知给他何种名义方合适。可不要使晋王生疑,以为朝廷有怪罪之意啊!”
可小不可大,可虚不可实,更不能沾军权,以免晋王李定国怀疑朝廷要分其权,夺其兵,永历的话中就是这样的意思。
“陛下,臣以为可授岷世子留守之名。”马吉翔突然插嘴,并且表示了和永历不同的意见,“侯爵以下,可便宜晋封,后由朝廷追认,以表彰抗清义士之功。”
永历皱紧了眉头,狐疑地看着马吉翔,心说:这个家伙,朕早想杀之,可他巧言媚惑了李定国,挟晋王之势要胁于朕,现在又掌锦衣卫,以后在缅地还要多依靠于他,倒不好厉声斥责。只是不知,他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
马吉翔淡淡一笑,开口说道:“陛下巡狩缅甸,然世人却诬陛下弃国,实可恨也!今下旨岷世子以宗室之尊、留守之名入滇,一可澄陛下入缅弃国之谣;二可慰抗清众将士之心;三不绝中外之望,不使清人有耻笑之柄。”
沐天波若有深意地看了马吉翔一眼,皱了皱眉,但嘴巴张了张,苦笑一下,把话咽了回去。
马吉翔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三个理由都无可指摘,可沐天波却知道第三个理由才是马吉翔内心所想。什么不绝中外之望,不使清人有耻笑之柄,根本是要推个靶子出去,好转移清军的视线,不使清军苦苦追赶。
监国,又称留守、居守,但实际上其间存在着区别。在朱元璋立国之初,就已经确立了皇帝出巡、太子监国的制度。当时还有宗室或重臣留守的习惯,但这两者之间的轻重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在正常情况下,对严格遵守嫡长继承制的明王朝来说,藩王很难染指皇权,故在居守或留守时不会授其以实际权力。
也就是说,留守是个看似尊崇的虚名。在马吉翔看来,不过是给推出去的靶子增加些政治分量,既不影响皇帝和朝廷的权威,又能转移清军的视线的小伎俩。
永历当然听出了马吉翔话中的真正含意,沉吟了一下,他轻轻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天子弃国,中兴无望,永历知不知道自己入缅逃跑是不对的,会对国内仍在抵抗清军的将士有十分不利的影响?他当然知道,可他已经吓破了胆,明知是错也不肯回头。现在下旨让岷世子入滇留守,或多或少也算是弥补了一下永历对抗清将士的惭愧。
至于给岷世子可授人侯爵以下的封赏,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权力。封官许愿,赐爵封侯,在这皇朝末世之时,本就不是稀罕事。南明将领中,公、侯、伯可是一抓一大把,个个身份“尊贵”。而且,出于岷世子的了解,从永历到沐天波和马吉翔,都不认为他是个兴王图霸的材料,更谈不上会对皇帝和朝廷构成什么威胁了。
商议已定,选好了传旨太监,沐天波和马吉翔等人陛辞而出,各自散去。谁也没有想到,旨意一下,却给了朱永兴大肆发挥的空间,成了日后令他们悔之不及的大错。
……………
“殿下——”太监翟国祯宣读完圣旨,赏赐完东西,见朱永兴没有什么反应,赶忙低声提醒。
啊,哦,朱永兴眨了眨眼睛,觉得应该有所表示,忙伸手去接圣旨,嘴里说道:“臣领旨谢恩!”
翟国祯表情有些怪异,手里的圣旨已经被朱永兴拿了过去,他咧嘴难看地笑了笑,却不想追究朱永兴的失仪。管他呢,这差事算是完了,赶紧回去,回去晚了,人可都开船走了,哪会有人等着他?
弄错了吗?还是电影电视里教错了?朱永兴抬头看了看翟国祯,翟国祯的老脸有些扭曲。管他呢,老子下跪已经是给了你天大的面子,还要怎么样?
“这是沐国公让杂家交给殿下的。”翟国祯又将一个小包裹交给了朱永兴,然后便急着告辞了。
火烧屁股嘛,还是怕被落下?朱永兴看着翟国祯远去的身影,鄙夷地撇了撇嘴,一屁股坐在藤椅上,把玩着圣旨,若有所思。
给个留守的名义,想让老子去顶缸,把清军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可惜,给不给这个名义,老子也得去当这个大头啊!朱永兴苦笑了一下,翻拣着赏赐,眼睛慢慢眯了起来。

第十四章 篡改圣旨?
随着失去原来生活的延续,迷茫和困惑逐渐消散,重获新生的念头也在步步深入朱永兴的头脑。他已经意识到不可能再拥有自己原来的那个世界,周围只留下了他目前生存于其中的陌生世界。不管他承不承认,一个全新的生活历程已经显现在他的面前,而他必须去思索,去奋斗,去打拼。
虽然圣旨给了留守之名算是个意外之喜,但朱永兴仔细思索之下,却觉得并不满意。十几道空白敕书和两颗印信应该是留给他授爵加封,收拢人心的,但他却认为可以大做文章,只要胆子够大。
永历和朝廷诸公当然不会想到朱永兴非朱雍兴,根本没有皇权至上,愚忠君父的封建思想。在旁人看来,伪造圣旨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连想都不敢想,但朱永兴却很自然地冒出了这个念头,而且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只是留守,无职无权,如何能让自己发挥能力?朱永兴摸着下巴,十分不满。当大头也就算了,起码让我当个有权力的大头啊!不行,大丈夫yù行大事,岂可无权,这圣旨得改,一定得改。什么,这是大罪,杀头的大罪。切,现在还管这个,与其听天由命,倒不如狠折腾一通。被治罪的概率,似乎也不比被清军抓住杀掉更大一些?
现在的朱永兴,仿佛一个拼命挣扎的落水之人,任何一根有可能救命的稻草都要抓在手中。更象一个濒临绝境的囚徒,不放过可能重见光明的任何一丝希望。
要改圣旨,自己是不成的,朱永兴看着繁体字有些头痛,眼前浮现了一张美丽清纯的脸庞。阿珠,是最合适的人选,昨晚她还拿着抄写的诗词让自己看呢,有那么几分才艺展示的味道,也是讨自己喜欢的小手段。嗯,那毛笔字写的真不赖,关键是比较靠得住。这件事情,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捅出去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确定了同谋犯,朱永兴又打开沐天波送来的那个小包袱,里面是几封书信,还有一副玉镯。朱永兴不禁笑了起来,随手揣在兜里。沐国公有心哪,这玉镯送来的太是时候了。不过,当他费力地把沐天波给他的信读完,脸色便郑重起来,陷入了沉思。
元江府土知府那嵩忠于明室,实力较强。永历帝退往缅甸时,路过元江,曾受到他的热情款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