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明枭 >

第149部分

明枭-第149部分

小说: 明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歼灭了数千清军啊,加上清军前两次攻城死伤的人手,这份战绩,就算是倾朝鲜全国之兵,也未必打得出来了。由于余风的刻意低调,这份战绩,只可能便宜了城中的两位朝鲜领袖,当然,其中得到实惠最大的,还是池长青,而崔阳浩就稍稍差了一点,不过,有这份战绩在,想必朝鲜小朝廷对他丢失了大片国土的问责,也没有那么严厉了。

当然,他们这份功绩尘埃落定,还得等到战斗结束,彻底打败城外的敌军以后。城内军民兴奋不已,但是城头的守军,却是没有那么轻松,他们紧紧的注视着敌人的方向,时刻警惕着。

城墙外面的敌营的反应,太奇怪了,就算是新败,这战场的主动权还是在他们的手里,他们是不甘失败纠集军兵前来扑城也好,还是派几个嗓门大的士兵,来到城下骂阵也好,有的是法子恶心一下城里的人,让城里的人们的喜悦冲淡一些。但是从白天,又到晚上,对方的军营里都一点反应都没有,宛如一片墓地。

到第二个白天来临的时候,城头上的守军,再也有些忍不住了,是人都看得出鞑子们有些古怪,虽然鞑子折损了不少人手,但是鞑子营中,至少还有万余人,这般沉寂,太不合常理了,甚至有人联想鞑子以前攻城的手段,直接怀疑鞑子们是在营中大肆挖掘地道,准备从地下攻入城中,或者是在附近的河道打主意,来个水淹平壤。

不管是不是真的,余风派人在四处埋下侦听的水缸,却是没有听到任何的动静,最后,他采取了尹胜的建议,决定派人出城去查看一番,不管是如何,他总得要了解一下敌人到底是什么打算,如今又在准备着什么。

这种侦探敌营的活计,自然是危险万分,余风也没有指望自己的士兵的觉悟是多么的高,已经准备来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了,但是,他还是低估了尹胜直接从小旗升至百户带来的影响,尹胜在斥候营里招呼一声,竟然从者如云,竟然是大多数人都愿意出城去,如果一次的冒险能够给自己带来锦绣前程的话,这些斥候们还是很愿意冒一冒这个险。

从报名的勇士中,挑选了十来人,从城头上把他们放了下去,很快,这些专业的斥候,就给余风带来了令他瞠目结舌的消息。

清军退了!

整个敌军的军营里,旗帜招展,营盘宛在,可就是看不到一个人,就连一个伤兵都看不到,而且从地上乱七八糟丢得到处都是凌乱东西、还有一些煮食用的灶具等等来看,这营中的敌军,离开的时间很可能不是一时半会了,按照时间推算,应该是敌军从西门溃退后,就开始着手撤退的事宜了,为了防止城内的军队追击他们,他们甚至不惜布下这么一个疑阵。而事实也证明,这个疑阵非常的有效,至少为他们争取到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余风并没有刻意去封锁城外的敌军已经退了的消息,很快的,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平壤城的大街小巷。这些鞑子骑兵的凶横残暴,屠灭城池时候的灭绝人寰,朝鲜人是感触最深的,恐慌、担忧甚至害怕的情绪,一直都在城中蔓延。而这个消息的传来,顿时把所有人的这种种负面情绪一扫而空,多日来的压抑的情感,顿时变成一个个自发的喜不自胜的举动,让平壤城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简直比过节还要热闹。

每个人都是兴高采烈,除了一个人,那就是余风。

多尔衮可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字号的人,余风可不相信他就这么偃旗息鼓了。而且,以这几次交手中多尔衮透露出的二愣子精神来看,这个家伙绝对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家伙,余风不清楚,自己这几仗干掉的他的有生力量,有没有到达多尔衮承受的底线,所以,他不敢有任何的掉以轻心。一个对于敌军的动向不明的统帅,决计不是一个好统帅的。

城里侦骑四出。往北方,往东方,甚至望着南边新城的方向,余风都大量派出了侦骑,他要搞清楚,多尔衮到底是打道回府去了盛京,还是去了东边,去找他的难兄难弟豪格,抑或干脆绕过了平壤,就像蒙古人南下弃襄阳不打,而是直奔腹地而去一样。

只有确定了对方的动向,余风才能真正的判定,对方是真的退了?还是去找帮手,找齐人了再来和自己死磕。

其实,余风的这一切担忧,都是白担忧了,因为多尔衮是真的撤兵了,朝着盛京撤兵了,没有任何的花样,没有任何的计谋。

他不撤不行,他再坚持在平壤城下蘑菇,而不尽快回到盛京的话,他可能就要成为大清立国以来,第一个死在沙场上的亲王了,军中的蒙古大夫的那点手段,可治不好他身上的枪伤,尽管他知道如果真的他不幸亡于此地,死后必定会极尽哀荣,但是,这个第一、这个哀荣,他是一丁点儿都不想要的。

多尔衮受伤了,伤的很重。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他自己的那个亲自率军入城的决定。漆黑的夜里,流弹纷飞,这些到处乱钻的弹丸,可不知道他们的目标,是王爷大将,还是小兵小卒,甚至只是一些不会说话的畜生。在那样的环境里,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例外。

尽管在身边的侍卫的团团保护下,一颗弹丸还是很俏皮的翻着跟斗,划着一道极其优美的弧线,从一个极其短暂的侍卫露出的缝隙中钻了进来,然后义无反顾的到达了他的目标———多尔衮的胸膛里。

说句实在话,这样的乱战中,死在流弹下的决计不是少数,放枪的火枪兵朝着人影就搂火,也无所谓什么瞄准不瞄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尔衮被击中了胸膛,而不是被击中脑袋当场毙命,就已经是他的老爹努尔哈赤的在天之灵在冥冥中保佑他的子孙了。

城外接应他的军队的将领,一见到他一身血糊糊的趴在马上,哪里还有心思提带人去救失陷在城里的人马的事情,就是现在失陷在城里的是他的亲娘亲爹,他也顾不得管了。这次冲城,多尔衮的心腹将领,精锐属下,那是一个都没有拉下,他被留在大营,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在军中,他本来就是一个不怎么受待见的家伙,如是多尔衮死在军中,那么就算他立刻将平壤拿了下来,他得到的最多也不过是一个从诛灭九族到夷灭三族的变化了,战败了,还死了一个亲王,这样的大事情,没有一个替罪羊出来背黑锅,那怎么可能?

还好,多尔衮在昏迷之前,给了他明确的指示:回盛京。而且他虽然不受待见,能力还是有一些的,很快,在天亮之前,他就做好了布置,然后悄悄的撤军了。

多尔衮受的是枪伤,要是不致命,挖出枪子儿,再敷上点伤药,基本上也就完事了,反正基本上在军中都是这么做的。可是,这样的手段,落在多尔衮的身上,就有些不太好办了。

受伤的部位是胸膛,弹丸打了进去,牢牢的嵌在骨头上,没有一个蒙古大夫敢大包大揽,将亲王殿下身上的弹丸取出来,而不会伤及他的性命。或许,要是普通的士兵,他们没准就这么做了,命硬的,身子强健的,说不得熬一熬就这么过去了。至于熬不过去的,那也怪不得他们,毕竟这事情得看各人的造化。

但是在多尔衮的面前,他们这样做,那就和无聊的时候将脖子套进绳套玩没有多大的区别,多尔衮熬不过去的话,他本人的确是不会怪他们的,死人是不会怪人的。但是,远在盛京的那一位一定会,而且,他不怪人,他直接杀人,运气好点的,还能殉葬落个全尸,运气不好,怕是立刻就要身首异处。本来他们可以推脱而保平安,若是因为他们插手,结果把自己给亲王殉了,那岂不是太冤枉之极了。

对于多尔衮来说,还有更不幸的事情,在大多是使用火枪的军兵还在用铁砂铁弹丸的时候,余风的先进理念,让他的火枪队,全部使用的是铅弹丸,而嵌入体内的铅丸,毫无疑问的会引起人体的铅中毒。所以,在蒙古大夫们束手无策的同时,多尔衮可是遭了老罪了,高烧,呓语,甚至还有不定时伴随发生的癫痫,还没到盛京,他这条命,十成里头就已经去了七成,就算他能及时赶到盛京,而且又有神医良药在那里伺候着,估计,不养上个三两年,他是没有可能再度出山的了。

第二百三十五章 说客潦倒 百户感恩

平壤民众对于风字营、尤其是教习营的热情,就像酝酿已久的火山中突然迸发出来的岩浆一样,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爆发出来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无论那些朝鲜籍的军兵如何吹嘘显摆,如何拼命的夸大自己在这次围城之战中的作用,平壤的老百姓显然对于他们的信心,要远远的低于对于风字营这支外来的军队,而这支军队的军纪,尤其在买卖公平,从不搅民这方面,更是彻底的征服了他们的民心。难怪后世的那位伟人,留下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至理名言。

你能忽悠老百姓一时,忽悠不了老百姓一辈子,谁是干活的,谁是偷懒的,老百姓心里清楚的很。

当日进入西城的鞑子兵们,除了被当场打死或俘虏的,还有部分散入了城中,不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他们,很不幸的发现,他们平日里觉得温顺如羔羊的朝鲜百姓们,一夜之间,就好像突然变成了灰太狼。

企图躲入民居的溃兵们,在手持棍棒扁担甚至擀面杖的百姓面前,他们只有两条出路:要么负隅顽抗被蜂拥而来的百姓们变成一具尸体,然后和他们早走一步的同袍们一样,一起被丢上收尸的大车;要么就是干净利索的束手就擒,被百姓们扭送到衙门里,看能不能换取一些赏钱。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选择了能够活下去的那一条出路。

沈群先就是这部分人里的一个。

他的出现,很富有戏剧性。

被扭送到衙门的他,鼓动如簧巧舌,让那些朝鲜衙门里的朝鲜差役,相信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汉军营的笔帖式,而且,他几乎就差不多就快要成功了。毕竟我们的沈大学士的朝鲜话说得那是相当的溜,而且,人也长得斯斯文文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当初他曾经见过或者说曾经见过他的人,基本上都是这风字营或平壤的头面人物,没人会来这琐事不断的衙门来关注一个小小的战俘的。按照他推测那些朝鲜差役的想法,既然自己识得字,或许还可以派到俘虏营里,做一些轻松的活儿。等到了那时候,自己再找机会逃出去,也未免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他的美梦。是的,当初他作为多尔衮的使者,接触的都是大人物,可里面偏偏还有一个不是大人物,却伪装成大人物的人。

尹胜!

刚刚升为百户的人尹胜,那叫是一个春风得意,日前更是在军务衙门领了实职,出任了余风亲自批准组建的精英营百户。这个精英营的编制,不会太大,最多也就一个百户的编制,至于人员,余风却是大方的很,这平壤城中,只要是尹胜看得上的,官比他小的,只要对方所在营的官长放人,这人就归精英营了。

余风这是彻底的将挑选人才的权利下放给了尹胜,以前他也没有任何建立特种作战单位的经验,不管是他前世,还是这一世,他也很期待,尹胜会给他选出一些什么样的人来,建立这个特种作战营。

所以,大胜过后,众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一摊子事情,而尹胜则是带着他新任的总旗多宝,两人满大街小巷的溜达,风字营的内务衙门,平壤朝鲜军的各处羁押人犯的地方,甚至连教习营他都试图进去掺和一番,反正就是哪里热闹,他就往哪里去,那里有刺头,他就出现在哪里,不管这刺头是朝鲜人,汉人,还是番人。只要他看上眼了,他就非得死皮赖脸的弄走不可。

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往朝鲜人的地方跑,他这身百户的将服,在风字营的将佐面前,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显摆的,风字营里能穿上这种衣服的,足足有好几十上百号人呢!但是,在朝鲜人面前,那就不同了,以前他一个小旗的时候,他在那些朝鲜人面前,感觉自己就像大爷一样,而如今穿上将服,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大人”了,那他还不显摆个够啊!

好死不死的,他一双贼兮兮的眼光到处乱瞟,一眼就看见沈群先了,沈群先正委委屈屈的跪在地下,和几个朝鲜差役说着什么,倒是没有看到他。

“沈先生,你还没死啊!”一个大巴掌拍了下来,沈群先条件反射般的跳了起来,一见到意气风发的尹胜,顿时张口结舌,一脸的不敢置信的样子。

“咱了,看到了我乐坏了吧!”尹胜笑嘻嘻的说道,见到这沈群先,他也感到有几分惊讶,那天晚上死了那么多人,这人一看就不是厮杀的里手行家,居然在乱军中活了下来,也算是一番好造化了,再看看自己身上的这身将服,若不是这沈群先的大力“配合”,怕是自己还没那么容易穿上,说起来,他还真的要好好感谢对方一番。尹胜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至少,他见到沈群先这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来帮他一把。

现在清军已经退了,也不存在助敌一说,了不得就是他对于一个俘虏好一点,也不会有什么人为此歪嘴的。

“有没有会说话的,告诉他们,这人我要了!”尹胜大大咧咧的对着衙门里的几个人说到。

这个会说话,当然是指的说大明官话,这种人才,在平壤的高层官吏里还能找得出几个来,但是在这些低级的衙役里面,就不见得有了,好在因为平壤城里大明士兵的陡然增多,这通译也就莫名其妙的多了起来,但凡会几句大明官话的,都敢大着舌头和风字营官兵套近乎,他这番话,倒是有人能听明白。

一个天朝的将军,开口讨要一个微不足道的俘虏,朝鲜人哪里还有什么意见,说实话,就是尹胜和他们说话,他们都可以回去得瑟几天了,这是天朝将军呢!

尹胜的要求自然是立刻就得到了满足,更是有殷勤的朝鲜差役,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套衣帽,让沈群先给换上,跟在天朝将军身边,太过于邋遢了,那也太不成体统了。要是天朝将军觉得丢面子了,倒时候怪罪下来,衙门里的人吃这些挂落,那就不值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