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越沧海 >

第260部分

越沧海-第260部分

小说: 越沧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吴越人没有做出什么敌对举动,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那些智利印加人连比划带喊,总算是明白了相互之间没有恶意,然后采用各自离开百步,把要交易的物资放在中间,然后另一方拿走之后再在中间放好东西,退开等另一方取走。至于那些金银货币的使用,在这里自然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那些印加人居然很随意就把金银当作普通没实用价值的玩物而已,面对瓷器、丝绸也只是拿粮食作物或者牲畜交换。至于吴越人带来的水稻小麦这些种子的巨大价值,印加人是完全不懂得的,连茶叶都当作毫无价值的干树叶那般处理。

“啊,这是《农政全书》上说的玉米!这就是玉米啊,有脱粒了的,也有带棒子的。着玩意儿就是大王说了一定要找到的五类东西之一吧?真是恭喜提督旗开得胜,第一次登岸就找到了其中一种!”

“何止一种,这个便该是红薯了吧?看来印加人把玉米和红薯当作主要粮食来吃了,这里好像稻子麦子完全找不到,只能吃这些。”

“这个该是‘烟草’吧?恰才咱用茶叶和他们换,他们看了之后就丢了,表示这玩意儿不值钱,还有人拿出这种叶子,演示着可以嚼也可以烧了之后吸烟气。不过农政全书上对烟草介绍不详,也不重视,便不好确认了。”

“忙啥!所有的东西先全部用海水河水反复清洗,一定要确保没有虫子!一会儿再慢慢辨识!”

在陈诲的断喝之下,一伙经办的商人忙不迭拿着登陆首日的地瓜玉米烟草火鸡草泥马前去洗刷净化了。全然没有人意识到后面的路会越来越难走。

。。。

。。。


第385章 物种红利



陈诲在美洲登陆的第一天就发现了地瓜玉米这两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有两种有价值的家畜,外加烟草南瓜等奢侈品、蔬菜。不过总的来说,略微探查了几天之后便发现这块地方还是比较贫瘠的,其实哪怕连烟草都不是这里当地出产的,而是来自于北方的一些以物易物的原始贸易。根据连比划带叽里呱啦地交流,吴越国众人都确认了北方比这里更加物种繁多、气候炎热、人口稠密。

这一点也和吴越船队来之前经过巴布亚和澳洲海域时的经验一致——最热的地方应该是渤泥国和巴布亚岛一带的纬度,再往南到了澳洲的话,其实只是冬夏季节与中原正好相反,气温反而是越往南越凉爽的。如今这段美洲海岸的纬度应该还在布里斯班一线以南一些,自然是属于经典的温带范围,连蚊虫和疾病都不算多,这才让吴越人暂时没有受到什么病害。

尽管瓦尔帕莱索的价值不大,陈诲却是在后续行程的安排上着实不敢轻忽,一方面远航之后的物资必须全部补充,淡水必须经过钻井钻取新鲜的深层过滤地下水,而且在岸上砍伐无数木柴加起来煮沸后再替换船上的淡水储备。肉食粮米也要和土人贸易后全部补足。而且越洋而来的人多少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在瓦尔帕莱索暂时适应性居住一段时间也能着实提升人体的抗病机能。

在瓦尔帕莱索逮到了七月初,船队才重新慢慢启航,踏上了更加艰险的旅途。往北慢慢到后世的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海岸,最终沿着侦查完墨西哥海岸。估摸着到墨西哥北部或者米国南部沿海的时候,也差不多就该入冬了——当然,这些都是最初的原始规划,实际上肯定是会有出入的。

钱惟昱在出发之前告诉陈诲:凡是冬季,近海的信风多是从陆地吹向大海的,凡是夏季,信风都是从大海吹向陆地的。这个总结也和陈诲在闽浙多年的切身经验完全相符,只是陈诲不懂海外地理天候,不敢断定是否合华夏一致罢了,这一点得到钱惟昱的确认之后,陈诲的返航计划其实也就很清晰了——

从七月份到秋末的这几个月,陈诲可以带领船队在美洲的太平洋沿岸自由活动,徐徐探索,但是到入冬之前必须赶到足够北方的纬度。然后在建隆二年冬天的时候,陈诲需要借助北美大陆的离岸信风,挑选一处水流方向也恰好是从美洲向西环流的洋流带,然后乘风离开美洲大陆,第二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最好可以航行到日本近海,然后依靠夏季信风洋流到达相模湾或者伊势湾中继。

日本各个地区的纬度,对于吴越海军的领航人员来说都是了然于胸地,只要找对了纬度,哪怕是从两三万里外回来也可以找得到的。至于“夏威夷”的存在,钱惟昱并没有和陈诲说,因为钱惟昱前世的地理知识对于夏威夷的坐标也是记不清的了,他也不能指望如此弹丸小岛可以在烟波浩渺的太平洋上被船队找到。

整个回程理论上自然是会比去的时候要艰险得多,因为回程当中在北太平洋要忍受大洋中部的低风力带。地球上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如同西风漂流那般强劲而万年如一的风水带回去的三万里路也许需要航行前来美洲时数倍的时间,说不定会花上三个多月。但是不管怎么说,为了回国的信念会让船队的水手都奋起勇气坚持下去。

其实在挑选道路的时候,从技术上来讲钱惟昱完全没有必要在出征之前非指定南太平洋的去程航路。纵然从日本直接越洋去美洲要比走西风漂流慢三倍,但是好歹可以省去从台湾南下澳洲、再从智利中部北上墨西哥那两段南北向的航程。

钱惟昱之所以非要坚持让船队规划西风漂流航线,一个是为了让船队尽可能多地侦测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情况,尽量不要漏掉所需的物种,所以从智利中部到美墨边境的美洲沿海段不能算是“浪费航程”;第二便是为了让航行中尽可能利用贴岸海陆风和单程大顺风;最后一点,则是出于心理学的考虑。

对于冒险这种东西,如果出发的半程里就险阻重重,那么探险者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多半会裹足不前。到时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纵然陈诲够坚定,下面的人要是真被客死异乡的恐惧所驱使,乱起来也有可能弹压不住。所以最好的盘算便是让你去的时候很容易,把困难放在回程。因为回程是非走不可的路,哪怕再艰险也没有退路,总不会有几千号人放着回国的高官厚赏不要,因为回程风向难走就自甘堕落在美洲当野人的吧?

一群被鼓舞起了士气的水兵们,在陈诲的带领下,注定要在美洲度过艰险的半年,数千人的船队中,或许有一两成的人会死于疾病,死于和土著人的冲突,死于探险。只有钱惟昱知道,这样的损失比之数百年后哥伦布麦哲伦几艘船出航、只剩唯一一艘船返航的损失率来说已经是低得多的了,剩下的必要牺牲,是缺医少药和技术落后的必然,也是探索未知的必然,将来给这些探险中牺牲的人重重抚恤,也就是了。

……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自从陈诲出航,带着船队在美洲挣命,发现一个又一个的新物种的同时,吴越国内的形势正是一派繁荣的种田流景象。这几年来的南洋勘探给吴越国带来的新东西其实远不止于桉树和袋鼠,还有一些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在麻逸国边上的吕宋岛,有吴越国的内陆探险队在付出了一定的疟疾致伤亡之后,在甲米地内陆山区发现了数处疑似铜矿矿脉的踪迹。虽然深入的勘探定位还无法做到,但是仅凭经验估计,就有人怀疑此处大铜山的产恩那个不在新占领的日本四国岛别子山之下。如今因为美洲的金鸡纳树还没有弄回来,也没有树皮熬炼药霜,所以这座铜山暂时还只能埋在热带雨林里面静静地无法发挥价值。有朝一日如果吴越殖民者可以克服疟疾等疾病之后,吕宋岛就会直接从土著野人手中被夺回来,麻逸国那种不该存在的小丑之国也会被彻底征服,马来种的黑人也会彻底作为“昆仑奴”,享受到多年来死在海南岛石碌铁矿开发和海南丛林基建工作中的那数以万计的越南奴隶同等待遇。

又比如,在台湾岛北部进入广种樟脑、桉树**期的同时;在海南岛上,随着人类宜居程度的逐渐繁荣,汉民和黎人开始在朝廷的引导下逐步种植香茅等芳香精油作物,作为除了樟脑和桉叶油之外其余风油精补充成分的重要产地。黑衣大食国人从非洲引入到爪哇地区的咖啡作物也开始被少量移种,让海南逐步产生成为吴越国继台湾之后第二个亚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趋势。

当然,这一切航海发现带来的改变,都不如陈诲从澳洲回来之后那年,在南海上的一串新发现——自从澳洲发现之后,吴越官府经营的探险船队对于南海的地理勘测变得更加密集,原本那些只有数百顷乃至千顷的小岛屿在古代海图上都没有被精确标注,现在也由政府出钱的勘探队一个个弄清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钱惟昱惊喜地从报告上发现一个现实——在靠近海南岛的平湖列岛猫屿、棉花屿;东沙群岛中的东沙岛、草屿;南沙主岛太平岛,以及海南岛、北部湾沿岸附近的西沙群岛少数岛屿,总计十几个岛上,都有数量惊人的鸟粪石。

这一点,根据钱惟昱前世的地理知识是完全没有想到的,因为现代人的地理书籍只会告诉人们:鸟粪石是秘鲁特产,达尔文待过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最多。但是事实上,只要是海鸟海兽繁衍众多、人类活动较少的地区,总归是会有大量的鸟粪石产生的。事实上,澎湖列岛、东沙南沙西沙少数主岛上,因为几十万年来的海鸟栖息积淀,鸟粪石产量多得数不胜数,只是因为这些岛屿面积太小,所以囤积总量不大。

历史上1890年代甲午战争之后,这些地区普遍被日本殖民者攫取,经过三十多年的现代化大规模工业开采,就给采光了,所以后世的地理书上不会写“这些地方曾经盛产鸟粪石”。而秘鲁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之所以可以存留那么多鸟粪石,无非是因为那里距离任何一个人类高度发达的农业区都太远,为了区区肥料万里迢迢运输不经济,所以才留下了罢了。

其他人或许不明白鸟粪石这玩意儿有什么价值,但是钱惟昱一听到这个报告之后当时就大喜过望——在几代人之内都不可能搞出现代化大化工、搞出合成氨技术并量产化肥的情况下,鸟粪石就是源源不断的天然优质肥料补充。这些鸟粪石在20世纪的现代化工业开采下够小日本挖四十年,放到如今这个点儿,吴越人的基础采矿技能之下,或许足够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南的百姓用更久了。至于更远的地方,如果将来海运的成本继续下降的话,用来运输化石肥料也不是不可能。

为此他还亲自出海去了一趟平湖,名为视察平湖的珊瑚礁海盐盐场,实际上是顺带着到猫屿和棉花屿查看鸟粪石的储量现状和开采可能性,离开了杭州前前后后十来天——当然,这件小事还发生在吴越对日本佣兵之前。

今年,在陈诲起身去美洲的同时,吴越国第一批批量化使用鸟粪石施肥的试验田,也将在吴越国工部的农技官员监督下,被检验出其具体的效果,以便来年进一步大规模开采,全国推广。

。。。

。。。


第386章 丰收杀人日



时间回溯到建隆二年四月,从节气来说,如今不过刚刚要迈入初夏。在江南大地上,已经遍地都是的占城稻,迎来了这一物种在吴越国全境大规模推广的第五个年头——如果从苏州地区的第一批试验田来说的话,那么已经有十年之久了。

连楚地的武平军政权,都已经“不告而借”地利用物种扩散的优势,在湖南种植占城稻达三年,让楚地的民生的休养生息得到了极大的复苏。南唐在被吴越国灭亡之前,已经中了一两年占城稻,不过当初还只是在江表各州推广。现在淮南之地到了李重进手上之后,李重进苦于手头没有江南的领土,只能从建隆元年开始也在滁州、扬州等沿江少数三四个州种植占城稻,以增加一季粮食补给,不过再往北的州府便没办法赶上双季稻的生长期,哪怕种了占城稻,也会因为占城稻的生长期过长,没法在一年中剩下的时间里补种晚稻。

为此建隆元年的时候还差异点出现耽误农时绝收秋粮的险情,最后还是李重进手下的文官中有人当机立断,建议立刻在占城稻收获后放空田地内的积水,改种一季大麦,利用大麦可以在初冬收割的特性,才补回了大部分百姓的损失。建隆二年开始,除了扬州等成功的四州之外,其他靠北气候寒冷的州便再也不敢种占城稻了——唔,当然了,在李重进的地盘上,“建隆元年”用的还是“显德七年”的年号,如今的建隆二年也类推改为“显得八年”,以示李重进以大周忠臣自居的立场,这些不过是礼法纲常上的差异,不必赘述。

再往远方,蜀地种植占城稻这种优势物种的时间比湖南的武平军又完了两年,这也是这个年代蜀道艰难导致的物种扩散阻滞,好在蜀地本就是天府之国,水利设施基础也好,在粮食增产方面比之湖南倒是有后来居上之势。

闲言休絮,在江南之地,四月份上半叶也不该是占城稻收获的季节,按照此前数年的常例,哪怕有了专业的育种田和抛秧法,也得再过个十天八天才算是长够了生长期。但是在如今建隆二年的初夏,这个景象显然被颠覆了。

至少在苏州、杭州、湖州等处,吴越朝廷组织了十几万顷的良田作为第一年试用鸟粪石肥料的试验田——如今这些地方,占城稻的成熟期至少已经比往年早成熟了一周,而且光是肉眼识别,都可以看出产量有明显的提升;另外还有福州、海南岛、台湾岛也因为距离鸟粪石产区距离较近,运输便捷成为了民间自运的主要区块。

因为是第一年,害怕百姓心存顾虑,所以官方组织的试验田中,鸟粪石都是免费提供的,为此御用商会还投入了几十艘大海船去年全年都去往返运输鸟粪石、征发麻逸国抓来的昆仑奴上万人分布到那些鸟粪石岛屿上挖掘开采——据说还有几百个挖矿时意外身亡的昆仑奴尸体,被拌在了数十万料鸟粪石里面,如同沧海一粟那般运回来,成为了田间的肥料。

四月月中,恢复客串了一回农技专家的“工部郎中”沈默在杭苏湖周边连续忙碌了个把月,把各种实验数据和增产效果分门别类统计规整,然后便急不可耐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