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国之大贼 >

第402部分

国之大贼-第402部分

小说: 国之大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袁马上做出动作,首先,雷振春肯定要严办,这一点他不会再给孙文有任何可以拿来做文章的机会。其次,你孙文不是说要去南京么?老袁马上下了一个文件,规定从现在开始,中国任何政党都毕竟经过政府的审核,并且取得政府认可才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那意思很简单了,你们必须留下,你们要走的快我马上就宣布你是非法政党,我取缔你。留下就可以安全了么?雷振春被袁世凯投入大牢的同时,老袁开始对黄兴进行调查,调查黄大侠的资金来源。
这就是典型的打击报复!
黄兴现在已经辞官了,但是他以前是干什么?说好听点叫他一声大侠,其实和江洋大盗好像没什么区别。这些走江湖的人钱的来龙去脉你能查的清么?黄兴自己都说不清楚!
说不清楚简单,带走,关起来,慢慢查!
连续好几天,很多民主人士被老袁带去协助调查,而一旦被带去的,基本上没有机会再走出大牢。孙文也不肯坐以待毙,一方面很多重要的人悄悄离开北京回到南京去了,另一方面他和陈天华坚持在北京和袁世凯战斗,每天都是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总之一个字,乱!
英国的《泰晤士报》连篇的报道了北京的政治动荡,杨小林现在喜欢看英国人的报纸,因为大英帝国的消息来源是全球最快的,而且说句心里话,英国人的舆论相对宽松,对那些和他们的利益关联不大的政治事件,评论相对中肯。
“其实这次动乱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选择。在经历了一场大战之后,站起来的中国人对他们前途无法做出抉择,在俄国人的炮火下团结起来的他们根本没有解决这个分歧。
袁世凯代表着一股传统的势力,而孙文先生他们则希望中国能做出改变,俄国人被打到蒙古之后他们一度想过用一种和平的方式通过和谈来为这个问题寻找一个满意的或者能让大家达成妥协的方案。可是随着爆炸案和纵火案的发生,显然他们有一方已经对和谈失去了耐心。
民情舆论对于孙文先生比较有利,北京的游行队伍中支持民主的队伍要比支持总统先生的队伍庞大的多。而且各地的民主青年们还在不断的涌向北京,相信如果形势这样发展下去,支持总统的那些声音会被逐渐的掩盖。
袁总统好像已经对警察部队和城防部队下达了命令,在一些必要的街道上实行了戒严,我们不能排除他会用他掌握的武装力量对民主人士进行**的可能。孙文先生也做了一定的准备,听说北京的民兵队伍都站在了孙文先生的一边。那些青年们好像正在悄悄的武装起来。
这一场风暴最终会以什么方式收场现在没有人能下结论,暴力冲突会不发生可能只有上帝知道。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暴力只能把事情变的更加糟糕,北京城外还有吴兆麟将军的十万部队,听说孙先生和袁总统都曾经亲自约见过吴兆麟将军,我们无法得知他们给吴将军开出的条件,但是可以确定这些条件没有打动这个南方来的军人。
吴兆麟将军发布的公开声明,他将秉承杨司令出征前给他的指示,军队不介入任何政治斗争。他的声明传达了明确的信息,第一他遵从杨司令的命令,第二。如果爆发无力冲突他将毫不犹豫的介入。上帝保佑中国。也希望袁总统和孙先生都能理智一点,那个家伙如果介入这场争夺的会,后果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杨小林看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脸上一下就笑了:“不错,这次没把我叫禽兽。英国人的报纸算是笔下留情了。”
蔡锷站在旁边笑了。跟了杨司令很长时间他也没有把杨小林完全的变成了一个司令的模样。现在杨小林在司令部里面还是喜欢把腿翘到桌子上面,还是乱弹烟灰,随地扔烟头。
而蔡锷发现自己变的也有些随性了。最少在没人的时候,他有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和杨司令开开玩笑:“司令,您没什么好高兴的,他们说你如果介入的话是灾难性的后果。”
蔡锷把灾难性三个字说的非常清楚,杨小林嘿嘿笑道:“不错了,人要知足!”
蔡锷问道:“那您打算什么时候让英国人体会一下您的灾难性?”
杨小林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这介入的时机真的要把握好,他必须让老袁狠狠的搞一下孙文那帮民主斗士,不然等自己接手了之后肯定还会和孙文发生冲突。
也不能太晚,袁世凯要是一下把孙文搞定了,自己再出手就晚了。
“部队里面段祺瑞他们有什么动静没有?”
“昨天段祺瑞把几个北洋军的将领叫到一起开了个会,百里说,段祺瑞打算冯国璋偷偷带部队回去,以便让袁世凯有和吴兆麟的部队抗衡的能力。”
杨小林的眼神中泛起一抹浓浓的笑意,段祺瑞终究没有让杨小林失望。他是袁世凯多年的兄弟,如果在这个老袁最需要的帮助的时候他一点动静都没有,杨小林会很鄙视他的。
消息传来的时候杨小林就在这里召开了大会,会议上他明确的向所有的将领传达了和吴兆麟一样的消息,那就是不希望他们介入北京的政治斗争,作为军人,他们想的应该就是战场。
段祺瑞如果听话的话,自己也用不着动他了。他现在明显是不太听自己话,在自己和袁世凯之间,段祺瑞还是选择了袁世凯。这真的让杨小林很欣赏,杨把总喜欢够意思的兄弟。
不过喜欢归喜欢,这一个套,既然你进去了,就别怪我收绳子。
“好!盯紧了他们,冯国璋一动,我们就有借口动北洋军这些人了!”
蔡锷点点头:“司令,这一次是对北洋军将领实行大清洗,还是只处理段祺瑞和冯国璋他们?”
杨小林的手指在桌子上面轻轻敲动了几下:“那样看老袁是什么态度了,先把人抓起来。”
萨道义先生说的一点都没错,杨司令也是中国人,在内斗的时候即便过程再血腥,他也总想着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来收场。老袁在北京搞急了肯定会用他喜欢的那种不太能见光的小手段的,杨度的眼睛就在盯着北洋政府的那帮人犯错,等时机一到杨小林大军回城,只要能安上罪名的全部给你抓起来。
到时候就对老袁说,这都是跟你多年的兄弟,你管不管?你不管,我全杀了,没人帮你了你拿什么跟我斗?你要管,行,你自己下台,你这帮兄弟的事情我来慢慢给你处理了,保证让你满意。(未完待续。。)




 第一一四章 非洲战报

这就是杨小林现在的初步计划,详细的还没有。和打仗一样,杨司令政治斗争的策略也一样粗糙。至于详细的要看袁世凯那边犯错的是谁,犯了多大的错误。
这边的段祺瑞已经漏出破绽了,杨小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基零斯基的攻击马上开始,记住,尽量把一些作战任务布置给冯国璋。”
蔡锷会意:“是。”
黄宝这个时候满脸笑容从外面走了进来:“司令,我这里有张报纸,您一定很想看到,上面有尼雷尔的消息。”
杨小林迎了过去,把报纸从黄宝手里拿来,打开一看全部是法国报纸,日期是一个礼拜前的,也就是北京的事情刚刚闹起来的时候。头版头条上面,尼雷尔的一张照片异常的醒目。
好长时间没见到老尼了,杨小林发现他的身材好像消瘦了不少,脸上也多了一道伤疤,居然和杨把总脸上的伤疤在同一位置上面。老尼背着一把法国人的老式步枪,眼神非常犀利,在照片下面有一行标题:“下一次再来打我,请你们带子弹来!”
这标题当真吸引人,杨小林马上往下面看。
尼雷尔在阿特拉斯山成立了非洲解放联盟军,在第一次击败了意大利人和法国人的围剿之后他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了两千人,并且他学着杨小林的作法,建立了一片根据地。
这岂能是那些绅士们能容忍的事情?于是,意大利人抛开了法国人。独自对联盟军进行第二次围剿。
意大利人说,上一次的失败都是因为法国人不行,法国士兵的战斗力太差,影响了意大利士兵的发挥。
就凭最后那股法国士兵被尼雷尔干掉了就说明你们法国人真不行。所以这次我一个人打,你在后面看着。意大利从本土调集了一万士兵,有组织了两万名非洲雇佣军,去山里围剿去了。
法国的报纸上对战斗描述的非常清楚,其中有一个细节上描写:一队联盟军的士兵被包围了,三十人队伍打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身负重伤。那些雇佣军围了上去。其中有个人说道:“嗨。何必呢兄弟,你现在投降我们可以让你活着,如果你还执迷不悟的话,你的尸体就要给豹子吃掉了。”
那个联盟军的士兵说了一句:“我很高兴我可以成为豹子的食物。因为那是非洲的豹子。”
这句话把在场的几百个雇佣军士兵都给镇住了。一圈又一圈人围着那个伤兵居然没有一个人开枪。还是一个意大利军官上来打死了那个联盟军士兵。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关于联盟军的补给的问题。
在战争中意大利人发现了很多给联盟军送食物和水的黑人,这个季节阿特拉斯山缺水。那些人把水和食物送到联盟军手里之后往往自己空手往回走,因为饥渴死在路上的尸体好几百具!
从这上面就可以看出尼雷尔的作战环境有多险恶。还有他身上的那杆法国造的老式步枪。自从日俄战争的时候杨小林把半自动步枪搞出来让俄国人在战场上使用之后,世界各个国家都已经普及了这种装备,尼雷尔在非洲作战不可能弄不到半自动步枪,杨小林知道,他之所以还背法国的老式步枪,是因为他没有子弹。
意大利人不缺补给,法国的报纸上还颇具嘲讽的意味的说,意大利士兵作战的时候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要喝下午茶。哪怕敌人已经打到跟前了,长官也不能马上下命令冲锋,先搞个下午茶喝喝,吃点披萨饼,不然没斗志。
意大利人在大山里面追了尼雷尔两个多月,最后被尼雷尔袭击了物资仓库,不得不灰溜溜的撤了回来。意大利人非常没有面子,而尼雷尔也很生气。
法国的报纸上说,意大利人撤军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子弹和枪炮出现了困难,而是他们的下午茶没有办法供应了。尼雷尔打下意大利军队的物资之后发现,里面的枪炮非常少,根本不足以弥补自己这次战斗损失。相反,各种调味料和食物却是非常非常多,还有高档的葡糖酒,一箱一箱的。
所以尼雷尔放出话来,下次再来打我,请你们带子弹来。
杨小林知道法国的报纸肯定有一定的嘲讽味道,不过老尼又打赢了一次应该是铁定的事实。最后法国人还说,让意大利回罗马吃饱了再来吧,解决这股土匪,还要看我们法**队的。
杨小林看完之后很开心,也有点替尼雷尔担心。
非洲和中国的情况真的不一样,那里离欧洲太近,绅士们说去就去了。并且那里没有什么日俄战争能让尼雷尔喘息,他坚持的住么?
杨小林这个时候忽然有了一个想法:“黄宝,萨镇冰这个人你接触过么?”
黄宝愣了一下,不知道杨小林为什么忽然想到了萨镇冰,这个人他真的没有接触过,因为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海军的分量实在不重。
“没有,不过他和北洋的那帮人走的挺近乎。”
杨小林把头抬了起来,想了一下:“你说我这个司令如果给他下命令,他会接受么?”
这话更是让黄宝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是北京的事情没有爆发之前杨小林下命令,萨镇冰**会听从的。但是现在不一样,袁世凯正面临挑战,在北京的军事力量老袁没有把握干掉孙文的情况下,陆军又调不动,他搞不好会打海军的注意。
老袁把他提到了海军司令的位置上面,还让他出使美国,萨镇冰正感恩戴德呢。
杨小林好像也没有想着等黄宝回答:“命令我还是要下的,我是总司令。他必须听的。如果他不听的话,正好给咱们一个借口换一个海军司令!松坡,记录。”
蔡锷马上拿出纸笔来:“命令,共和国舰队立刻开往南沙海域,在海岛上修建能清楚表示我国领土的建筑标示,若遇他**舰阻挠,立刻折返,不得发生战斗。若无人阻拦,给我一直修到西沙去!”
西沙和南沙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不用多说的,再台湾还没有收回来的情况下。日本人可以非常轻松的掐死中国的海上通道。在日后中国和日本因为一个钓鱼岛那几块礁石闹的要刀兵相见。就是因为那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出口。
西沙和南沙也是一样,我们在日后每年都要给越南和菲律宾还有马拉西亚大量的好处,就是想让他们不要拿这些岛屿来做文章,越南占了那么多岛屿我们都没说话。因为不想爆发矛盾。
海洋里面那些石油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缺油。但是那个出口对我们更重要!没有那个出口。我们就没有办法从中东和非洲买来我们需要的物资。
所以我们对那些国家采取了比较温柔的怀柔政策,只要他们不拿那些岛屿说事,开采油田我们认了。实际占领我们也认了。可最终事情发展证明了我们的怀柔是错误的,美国人一来给他们撑腰,日本马上宣布钓鱼岛是他的,菲律宾和越南也纷纷表态,那些岛屿是他们的固有领土!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以后任何一艘船想从中国开出去,都要经过他们同意。
杨小林不想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那些岛屿还没有人争夺,就像是八十年代美国不支持这些国家跟我们叫板一样,因为我们的经济实力威胁不到美国,我们的海军也不行,让你出去你也干不了什么。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海军发展突飞猛进,航母刚刚下水,一切问题就都出来了。
杨小林要吸取教训,有些事情得提前做。
现在就几艘破船,占几个小岛人家不会说你什么。等你海军发展起来了那岛屿就是你的。但是你要等发展起来再去占领,可能有些国家不会愿意给你。
等和俄国人的战争打完,自己在军队建设方面就要稍微的向海军倾斜一些。倾斜一些就够了,不能让小日本感觉自己威胁了他,否则他们肯定来找中国海军麻烦。
关于海军的发展杨小林认为最不可取的就是和日本人比着造船!也许中国在击败俄国之后有这个实力,但是他认为这样做很危险,海军不光是要船多,士兵的经验也格外的重要。如果日本发现中国威胁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