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元首的愤怒 >

第225部分

元首的愤怒-第225部分

小说: 元首的愤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
豹式坦克趁乱冲上公路,精准的88毫米坦克炮把沿途的盟军半履带车、吉普车一辆辆摧毁。一发炮弹击中了弹药输送车,整车弹药被瞬间引爆,公路顿时成为火场。
2辆谢尔曼开下公路,从左侧田野上向豹式坦克迂回。企图攻击豹式薄弱的侧面。尽管谢尔曼的75毫米坦克炮奈何不了豹式相当于120毫米的正装甲,但是在如此距离上穿透仅57毫米厚的侧装甲却是轻而易举。
面对面的坦克战开始了,炮手博格道夫迅速冷静调转炮口摧毁了一辆,又在对方进入阵位前摧毁了另一辆。在此期间豹式被命中2次。虽然没有造成贯穿但是动力仓又烧了起来。不过自动灭火装置及时动作将火扑灭。
盟军的轰炸机出现了,几枚近失弹剧烈震撼了豹式坦克,冲击波把披挂在炮塔上的部分履带板扯掉。四下飞舞的弹片打得坦克叮当作响,乘员也被震得晕头转向,几辆谢尔曼趁机展开队形包抄过来,豹式被连连命中,一发打在车体焊接逢,另一发打断了履带,主动轮也被打坏。
由于通风系统失灵,开炮后散发的硝烟无法及时抽出,车内弥漫着大量有毒气体。德军装甲兵优秀的战斗素养与高超的技术在此紧急关头得到了体现,车组乘员一面利用时间抢修车辆一面继续战斗,2辆谢尔曼趁机攻击履带被打断的豹式,不料反被不能移动的对手击毁。
巴克曼车组利用树林作掩护边打边撤,虽然又被命中多次但均未造成严重损伤,毕竟豹式的三大性能均优于谢尔曼。在击毁了离自己最近的盟军坦克后424号豹式终于与盟军脱离接触,开到安全的内格夫村进行修理。
巴克曼的伏击成功得打乱了盟军抢先占领露唐斯的计划,为后继德军赶到利布拉争取了宝贵时间。
盟军在巴克曼退回村子后,却没有及时进攻,而是请示上级,等他们的上级把命令传达下来后,已经是三小时后了,在村子里面的一个德国步兵营,已经医用这段时间修建起了简易的防御阵地,两门反坦克炮也部署到位。
这可是长七十五毫米反坦克炮,德军为了保护这两门反坦克炮可是花了一些心思,他们在反坦克炮前面,修建了一个半圆形的防御平台,还用一些被炸毁的装甲车上撤卸了一些钢板,加固在反坦克炮的挡板上。同时他们还有一辆已经修复的豹式坦克。
等下午盟军继续进攻的时候,盟军的坦克进来一辆,被消灭一辆,步兵一冲,就是mg42那连绵不绝的弹雨。
盟军的惯用伎俩又开始用上了,呼叫空军轰炸,好像他们没有空军的支援就不会打仗一样。
盟军的空袭是防御德军伤亡的主要来源,但是德国空军也不是吃素的,也会从雷达上探查到盟军的机群,德国空军很快就会做出反应,机器派出相应的机群作战。
一般情况下盟军在轰炸一会儿,德国的飞机就到了,盟军只好胡乱扔掉炸弹,又和德国空军绞杀到一起,这些炸弹也有可能扔到盟军的阵地上去。
就这样一个德国步兵营,两门反坦克炮,一辆豹式坦克,挡住美第3军整整三天的时间。五万多美军,攻击如此一个村子,居然是在拼消耗的情况下,才拿下的。
而巴克曼在步兵伤亡矣尽的情况下,才带着少数的几个伤员,撤出小村子。三天时间,宝贵的三天,就被美军怕死的行为所耽误了,真是愚蠢之极。
就算艾森豪威尔此时对阿登森林的三路进攻,有所突破,因为这浪费的三天也注定没有多大的战果了。
……
第11装甲师师徽(“魔鬼的战刀”之师的称号想必就来自于这个挥舞着战刀的幽灵!)
1941年夏,第11装甲师在苏德战场遭苏军重创后,被撤到法国南部塞利西亚镇进行修整和重建。重建后的第11装甲师编有1个装甲团(即第15装甲团,辖两个“豹”式中型坦克营)、2个装甲掷弹团(即第110、第111装甲掷弹团,每团辖2个装甲掷弹营)、1个装甲炮兵团(辖3个炮兵营,装备有自行火炮)以及其他战斗支援力量,共有15个营,13726人,约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隶属于德军b集团军群第19集团军。(未完待续。。)


 第516章 艰难的推进(上)

1941年10月六日,德军第336步兵师在斯海德河畔的洛克伦占领了阵地。当天,德军第11装甲师师长曼因斯坦将军来到斯海德河,勘察该师渡过斯海德的地段,以便与霍特第4坦克集团军进行协同。但是德军在解救迪兰特部队方面没有起什么作用。
10月7日,盟军第1坦克军在德军第336步兵师的左翼强渡斯海德河,并向德军河岸防御阵地深远后方的居民区推进。德军第11装甲师的部队还在由阿博前进中。他们奉命立即向阿博农场转移,以恢复原态势。10月7日下午,第15装甲团与盟军大批坦克部队在阿博农场附近遭遇,并阻止盟军继续前进。
显然,德军不能容许盟军停在阿博农庄,因此,曼因斯坦奉命把他们赶走。第一步,他把他的指挥所设在第336师指挥所的旁边,在上索洛诺夫斯基,这样即可使两个师密切协同。
德军第336步兵师师长要求曼因斯坦对阿博农庄实施正面攻击,以便能尽快地解救他们的危急处境。曼因斯坦则认为,地形不便于坦克行动,而且任何情况下的正面攻击,只能把敌人击退,而不能歼灭敌人。
他决定沿阿博农庄以西和以北的高地实施主要突击,因为这里便于坦克通行;尔后令坦克插到盟军的后方,切断敌人退路。第15装甲团担任主攻,由第111装甲步兵团支援。而第110装甲步兵团则由西南进行牵制性的进攻。曼因斯坦把高射炮和工兵营配置在阿博农场以南,以防盟军向这个方向突破。第336师的炮兵负责支援由东北翼进攻的部队。
10月7日夜里,德军第11装甲师根据曼因斯坦的命令调整了部署,各部队进入集结地域。10月八日拂晓发起攻击时,盟军正准备向第336师后方实施突击,他们确信,德军是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第15装甲团碰上了盟军由北面开来的摩托化步兵的长长的纵队并对这支纵队发起攻击,这使敌人完全出乎意外。当德军的坦克冲进纵队时,盟军惊慌失措,狼狈逃窜。运输车一辆跟一辆地起了火。整个纵队被德军歼灭。曼因斯坦师的装甲团随即在装甲步兵和炮兵的直接支援下,向防守阿博农庄的盟军坦克部队后方推进。
盟军打仗倒很勇敢,但是他们的坦克却落在德军的火网之中,想逃脱等于白费力气。当这个短短的冬日的白天过去的时候。盟军的坦克第1军彻底被打垮了。有511辆坦克被击毁。
10月9日至10三日。曼因斯坦师继续肃清斯海德河登陆场的盟军。空军野战师在第336师的左翼占领了防御,盟军这两个师竭尽全力来防守第48坦克军所占领的斯海德河一线,该防线在奥布里夫斯卡亚和下斯海德之间。延伸四10英里。但是德军不断施加重压,德军第11装甲师再次地出击。
10月11日晚,巴克尔将军收到了以下的通报:“敌在里辛斯基和下迪兰特两点突破,两个突破口之间的直线距离210公里。”
德军第11装甲师长决定先对里辛斯基之敌实施反击。装甲团经过一夜行军,于10月10日拂晓到达里辛斯基附近,并歼灭已突入的盟军部队。曼因斯坦定下这个决心,是因为他认为,第336师的防地对德军第11装甲师的尔后行动至关重要,因此应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一阵地。
第336师业已充分认识到它的任务的重要性。该师以坚强的意志来对付每一次敌人的威胁,并竭力以自己的力量去抵挡一切,以使曼因斯坦在不需以坦克去支援步兵时,能以全师的力量实施反击。
第336师师长卢希特将军从来不张惶失措,也不呼吁德军第11装甲师的兵力支援,甚至在最危急的时刻也不这样作。如果没有两个师司令部在一起协调地工作,作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另外,军长每天晚上都会见曼因斯坦,全面地来讨论当时的形势。
10月10日消灭里季斯的盟军以后,德军第11装甲师向北转移。当天下午,该师行进10五英里以后,攻入下迪兰特的盟军登陆场,大大地压缩了盟军的阵地。
次日拂晓,当该师正要向下迪兰特发起最后一次攻击时,盟军向其右翼进行了猛烈的冲击,造成了一时间的危机。一个营被包围起来。德军第11装甲师停止了向登陆场的突击,调过头来对付进攻的敌人,于是给这个营解了围。这场战斗,勿庸置疑是以德军防御的胜利而告终。
遗憾的是,没有能够彻底清除盟军在下迪兰特的登陆场,正是这一点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德军第11装甲师在八天当中,夜里行军,白天打仗,极需进行休整。
11日,盟军第4坦克集团军发起进攻,以救援迪兰特,德军对这次进攻早已等得不耐烦了。这期间,负责对被围军队进行空中补给的里希特霍芬上将来德军的指挥所视察。
根据他的看法,迪兰特的补给状况自10月初以来一直不好,那时还是按第6集团军最低限度的需要量,即每天五百吨来供应的,现在最多只能给被围军队空投一百吨物资,当时ju…52运输机的数量,跟巨大的任务相比,显然是不足的,因此不得不使用he…3型轰炸机。这种飞机只能载弹一吨半,而且前线非常需要它们支援地面部队。
这时,霍特正在全力以赴地向迪兰特进攻。盟军第48坦克军也要参加进攻,尽管斯海德河一线情况紧急也无法考虑。不幸的是,盟军在下斯海德附近的斯海德登陆场,在德军不断攻击之下,已经失守。
10月10四日,斯海德河防线一天平静无事。10五日,德军第11装甲师从盟军迪兰特登陆场附近的阵地撤了下来,并向下斯海德转移,以便强渡斯海德,与霍特派的援兵会合。
而对盟军迪兰特登陆场的地段,由空军野战师派出的应急部队(注:应急部队系指为应付紧急情况而组织的警戒部队所占领。
10月16日,霍特的前卫已经到达阿克塞河岸,距第6集团军最近的部队不到四10英里。德军计划由德军第11装甲师于107日打开一条渡过斯海德的道路,继而向东南进攻,去支援霍特的左翼。
就在这个时候,盟军统帅部对一些高级人员的任命表现出了它的战略远见。由巴顿元帅统一指挥斯海德前线的各集团军。(未完待续。。)


 第517章 艰难的推进(中)

他们没有把预备队集中起来去抗击霍特的突击,而是对斯海德中游运气不好的第8集团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进攻的正面很宽,包括了霍里德战役群(该群在德军的左翼接替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防地,而且还包括了斯海德河一线的第48坦克军的阵地。
德军在这一防御地段没有任何的危机,只是迫使德军第11装甲师放弃强渡斯海德的进攻行动,而且还使得曼斯坦不得不大量收拢霍特第4坦克集团军的兵力,以便建立起掩护阿博的新防线。
10月16日,盟军第48坦克军当面的情况一点也不清楚,停止了沿斯海德河一线的进攻,似乎有可能渡过斯海德做困兽犹斗。
由于天气不好,德国空军的飞机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起飞,空中侦察没有进行。到了17日,情况明朗化了。德军以猛烈的攻击,突破了下斯海德以北约六英里的盟军阵地。
18日,德军第11装甲师继续攻击,以期清除盟军在斯海德河的立足点。德军的一个机械化军在宽大正面上实施突破,盟军的“应急”部队的抵抗没起什么作用。
曼因斯坦决定即刻出发,经一夜的行军,于第二天拂晓,不等盟军出动,曼因斯坦就指挥部队向盟军发起进攻。为此,第110装甲步兵团要由正面牵制敌人;第15装甲团攻击敌人的东翼;第111装甲步兵团则在右后方掩护翼侧,留作预备队。
10月19日五时。一切均按计划行事,天蒙蒙亮,第15装甲团的先头分队看到,盟军展开成战斗队形的强大坦克部队正向南行进,由于德军装甲团荫蔽得很好,它仅有的125辆坦克就跟在盟军的后面,还没等盟军反应过来,就对盟军开了火,只几分钟击毁盟军坦克140辆。
盟军这才明白原来象二梯队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德军的坦克。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坦克。制高点148。8高地被德军夺了过来。在这个高地的另一边。也有展开成战斗队形的坦克在前进,它们的行动跟上边说的几乎一样。
德军由莱斯特曼上尉指挥的坦克又一次由后边攻击了盟军,而在盟军还没弄清情况以前,已经被消灭了。就在这样短得出奇的时间内。125辆德国坦克消灭了盟军165辆坦克。自己却毫无损伤。这场战斗冲垮了盟军的进攻。其残部仓惶逃窜,没有敢再进行抵抗。
19日晚,盟军第3坦克旅对德军德军第11装甲师的左翼实施牵制性攻击。并占领了第110装甲步兵团第1营的阵地。但第15装甲团很快又夺回了这块阵地。
德军第11装甲师继续前进,以便将敌人驱赶到斯海德河的对岸。装甲师的进展起初很顺利,但到傍晚的时候,盟军对师的右翼进行了猛烈的反击,并突入第111装甲步兵团的后方。这一危急由装甲团给解除了,还击毁了盟军的30辆坦克。
由于盟军的殊死抵抗,曼因斯坦将军决定于21日巩固防御阵地,并令各团利用夜暗调整部署。这天凌晨二时,两个装甲步兵团都报称,他们的防御阵地被盟军突破。
一轮明月照亮大地,盟军的坦克和步兵趁德军调整部署之际突入了德军的阵地。第15装甲团立即发起反击,不久就由装甲步兵团那里传来了捷报。曼因斯坦派出第61摩托车营在第110和第111装甲步兵团的接合部攻击盟军,这股盟军似是敌人的主力。到了白天,情况已明:德军第11装甲师取得了防御战的重大胜利,盟军在德军的阵地之前丢下数千具尸体,德军的损失也不小。
当日下午,盟军第48坦克军防地上一派宁静,事实上,德军在斯海德河一线的大规模进攻战已告一段落,盟军已经开始后撤了,并在积极准备第二条防线。
但是,盟军现在是四面受敌,德军是一百多完精锐部队围着五十五万盟军狂揍,就算盟军在某一地段能取得一些胜利,可依然改变不了整个战局。
由于盟军第8集团军阵地的瓦解,这就在盟军的左翼打开了一个口子,德军的部队正通过这个口子源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