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第97部分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第97部分

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霄派的创立乃是根据一本叫《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道经。
据《道藏》正一部《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载:“宋政和壬辰(一一一二年)之後,东华帝君始将神霄琼宝秘藏《灵宝眞经》(卽《度人经》)六十卷传世,合原一卷为六十一卷。”
其实。这本所谓的《灵宝道经》。是温州道士林灵素模仿佛道两家的经典。自行杜撰出来的一本书,却偏偏被徽宗皇帝所推崇。
徽宗皇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这里面的教主就是神霄道教的教主。
因为宋徽宗的缘故,神霄道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而成为宋朝境内最庞大,最富庶,也最有权势的一个教派。
政和七年二月,徽宗天子令将天下天宁万寿观改建为神霄宫,小州军监无道观者以佛寺代替,不隶州的县新置。
宣和元年正月,徽宗再次下令:“又以寺为宫,院为观已而非县皆改一僧寺为神霄下院,最最日张,至宣和末方已”。
据统计,徽宗朝有州监府三百五十一个,军五十八个。仅此,当时全国的神霄宫下院至少有四百座。每座神霄宫,“初通拨赐产千亩,已而(道士们)豪夺无涯”。西京(洛阳)以崇宁院为宫,据其产一万二千亩,名曰改建,实为新修。
以上,便是神霄宫兴起的经过,同样也是徽宗天子毁佛的经过;这当然引起了天下的读书人以及清官名流的极力反对,而蔡京等人也是凭着坚定地支持神霄道教而得到徽宗天子的信任。
如今高宗皇帝一上任就站在了父亲的对立面。一来可以讨好天下的读书人和佛教庞大的信徒群体,更重要的是。神霄宫里积赚了多年的钱粮,正好拿来作为新一届政府的各种庞大的开支。
政策三住散青苗钱: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在农作物青黄未接的时候,官府发放给农民的一种农业贷款;这种贷款分为春贷和秋贷两种。
《宋史王安石传》中记载: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
《宋史食货志四》:“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
从立法的本意看,青苗法是一项非常好的,能确实帮助到农户耕种生产的一项惠民政策;可惜的是,在实际的执行中,这项政策发生了严重的偏差。
首先按照王安石的规定,借贷是自愿的,但实际上,地方官员采取强制性的借贷,尽可能的多收利息。
正如司马光所指出的:“今之散青苗者,无可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税收其什四之总。”(司马公文集。卷四十四)
其次在俵散和收纳青苗钱时,执行的官吏从中作弊,勒索贫下农户。
中书舍人吕陶在给宋仁宗的奏折中说道:“散敛之际,除头子钱,减克升合,量收出剩,以陈粟腐麦代见钱支俵;仓官受入,又增斗面,百端侵扰,难以悉数”(净德集卷三:奏乞权罢俵散青苗一年以宽民力状)
等等
青苗钱的叫停,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时候,绝对是一项重大的惠民政策,政策四放开言路,广纳群臣的意见,不以言入罪。
《高宗。本纪》中记载道:中外臣庶许言民间疾苦,虽诋讦亦不加罪。命官犯罪,更不取特旨裁断。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按照法家的解释,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责,庶人不因不懂得礼制而减轻罪责。”
但后来儒家把这句话解释为“不应该对大夫用刑”。根据《礼记。曲礼》记载:“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应该说,宋朝是把“刑不上大夫”的这种传统执行得比较彻底的朝代。纵看整个宋朝,并没有那个大夫被杀;但是到了徽宗的时代,这种传统被极大地动摇了,徽宗纵容太师蔡京竖立“元佑党人碑”,不但把元佑党徒发配外地,还明令其后人不得当官,等等。
高宗的这条政策,既是笼络人心,同样也是对徽宗政策的一种矫正。
政策五惩罚奸臣
《高宗。本纪》中记载道:蔡京童贯朱勔李彦孟昌龄梁师成谭稹及其子孙,更不收叙。
这条政策相对容易理解。
徽宗初期,大宋朝还向自己的臣民们宣传盛世所在,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突然从所谓的盛世被异族所攻陷,高宗不好归罪于自己的父兄,就只能把沦陷的罪名按在那些民间所公认的“奸臣”的头上,让他们去当替罪羊。
政策六推举人才
《高宗。本纪》中记载道:内外大臣,限十日各举布衣有材略者一人。余如故事。
等等
相对于碌碌无为错漏百出的钦宗赵桓,高宗赵构要强上许多;甫一登位,就马上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
客观地评价,高宗皇帝的这些政策非常的有针对性,既有对徽宗皇帝的诸多“失策”的拨乱反正,也有对广大普通百姓的体恤,还有对读书人元佑党徒和清流们的极力讨好,等等。
可以说,高宗皇帝登基开始所烧的这“三把火”,面面俱到,用心良苦。
然而,出乎高宗皇帝的意料,除了“罢天下神霄宫”的这个政策很快就见到成效之外,其余的政策,居然执行不下去。
简单说来,高宗皇帝刚刚登位,就遇到一个极大的麻烦:指挥不灵!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可能是年纪大了,突然觉得浸温泉也是个体力活,有些乏力。

第二百二十章猛人

大大出乎高宗皇帝的意料之外,非但自己制定的政策法令执行不下去,而且除了小部分的文官外,南京应天府聚集的大部分人,上至官员,下至普通兵卒,都不听他的调令。
简单说来,没有人听赵构这个年轻皇帝的话,都不拿他当回事。
比如,掉发军粮的时候,各部士卒相互争殴,纠缠不清;即便是在皇宫的大门口掉发军粮,也得由尚书户部的主要官员亲自到场,否则就弹压不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
宋朝的李心传在他所写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中做出解释:“今人主威柄,移于帅臣之顽扈。朝廷号令,夺于监司之狂率。”
然而,为什么堂堂一个新登基的年轻有为的皇帝,他的权柄会被帅臣和监司们所褫夺,李心传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
很显然,赵构遭遇到了组织结构上的麻烦,党主席非但指挥不了枪,甚至连党内的建设也是一团糟;名义上已经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实际上赵构还没有把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搭建起来。
究其原因,赵构之所以能登基,那只是因为阴差阳错,使得他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俘虏的赵氏皇族中人;而正好大家都需要一个皇帝,所以也就别无选择地认可了他。
但是,这种认可并不意味着对赵构的认可,说白了,也就是实在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这么凑合着。
也就是说。高宗赵构只是一个拿来凑合着用的皇帝。
当然。在刚过去不久的靖康之变中,老赵家确实是被金人给欺负得太惨了,让人目不忍睹,这也大大地降低了民众对于赵家皇权的认可。
对于弱者,四周的围观者通常不是上去扶一把,而是上去踩多一脚。这其实也是属于人性的一种,对于这种现象,台湾人有一句非常贴切的谚语来形容………“西瓜靠大边”
作为南宋皇朝的创始人和奠基人。高宗皇帝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的命运真的和大哥赵桓有很大的不同。
赵桓确实没有什么本领,漫无目的,胡乱指挥;但是赵桓确实能指挥得动群臣,连宰相都换了好几茬,依然得到百官的认同。
相对之下,赵构自己制定出来的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反应者寥寥无几,执行者更是难以找到。
高宗赵构虽然心里气愤,但并没有在朝堂说出来。只是把不满吞下肚子里去,自己另谋对策。
虽然年纪轻轻。高宗皇帝的智慧和耐性一直都被历史学家所忽视。
赵构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尽快找来一个猛人,替自己竖立威信。
这个猛人就是前朝的宰相………李纲。
虽然高宗皇帝对李纲非常的不待见,但是除此之外,别无他选。
李纲果然够狠,才刚刚上任,便狠招辣招迭出,朝廷上的风纪和官员的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
《宋史。高宗本纪》记载道:六月己未朔,李纲入见,上十议,曰国是巡幸赦令僭逆伪命战守本政责成修德。
这十策的篇幅虽然冗长,但内容总结起来也就三句话。
第一句话:惩治降金的官员,杀张邦昌。
第二句话:整顿纪纲,中央集权。
第三句话:准备战斗,消灭金国,报仇雪恨。
这些做法,与高宗皇帝刚颁发不久的政策有着明显的不同。高宗皇帝的本意是宽以待人,不计较前朝的种种失误,只要你们能真心支持我就万事大吉。
但李纲的这十策,摆明了要对前朝的主和派秋后算账,一副要逼迫那些主和派们去给徽宗和钦宗陪葬的战斗格。
高宗皇帝看着李纲的奏本,心里愈发的烦闷;然而,高宗的眼光最后落在了李纲十策中的第八条:“八曰议本政。谓政出多门,纪纲紊乱,宜一归之于中书,则朝廷尊。”(《宋史。李纲传》卷三百五十八)
良久,高宗凌厉的眼光逐渐变得柔和起来,长长叹了一口气,把奏本让太监拿回给李纲,说道:“朕准奏,卿家酌情办理就是了。”
李纲果然是雷厉风行,凭着高宗皇帝的口谕,很快就开展了各项工作,如同犁庭扫穴一般,席卷了整个新皇朝。
《宋史。高宗本纪》中有如下记载:
行动一以前殿前副都指挥使王宗濋引卫兵遁逃,致都城失守,责官邵州安置。
行动二徽猷阁直学士徐秉哲假资政殿学士,为大金通问使,秉哲辞。
行动三御史中丞颜岐罢。徐秉哲责官梅州安置。
行动四诏河北京陕淮湖江浙州军县镇募人修筑城壁行动五张邦昌坐僭逆,责降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行动六颜博文王绍以下论罪有差。
行动七洪刍罢左谏议大夫,下台狱。
行动八诏陕西河北京东西路募兵合十万人,更番入卫行在。命京东西路造战车。丁亥,以张所为河北西路招抚使。括买官民马,劝出财助国。
等等
一时之间,朝野震动,皇室的权威得到大大的提升。
不得不说,下狠手出辣招,的确有助于快速地竖立权威。
当然,李纲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搭档,因此也下了一个对后世影响颇深的命令,把老帅宗泽从青州调任道东京汴梁城去,帮高宗皇帝的新皇朝把守大门。
行动九乙酉,以宗泽为东京留守,杜充为北京留守,罢监司州郡职田。
把宗泽从青州这个小地方调到东京汴梁城去,这个做法,明显与高宗皇帝的意愿所违背。
虽然宗泽在最后关头还是支持高宗登位,但是赵构很清楚,在宗泽的眼里,自己依旧是钦宗皇帝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只要一有条件,宗泽这个倔强的老头就会上书,催促自己出兵攻打金国,救回两个皇帝。
所以,高宗才把宗泽远远调派到青州去,眼不见为净,免得心烦。
无论如何,老帅宗泽又重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回到了抗金的最前线。
ps:谢谢zhuxyhh01大大书剑…笑大大靓女007大大大大浈旖沢大大大寒尖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今晚被侯星宇大大提醒,才在潜力论坛上看到通报,说本书或a签约,高兴极了。
趁此机会多谢几位网友:一直在默默支持,提醒陈豆的zhuxyhh01大大;一直在不断鼓励和帮助陈豆的陈豆粉粉团们;一直在并肩作战的三牛aa大大;月票非常给力的(稻草人)大大;一直在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惧高症的猫大大墨海浮沉大大无名的斯为特大大独孤飒霜大大黎家大少爷大大大寒尖大大玄玉冰麟大大熊坏大大大乌车库朱伯道友浈旖沢大大书剑…笑大大繁花看尽心大大奔腾赤兔大大淡若神风大大等等,如有遗漏,敬请原谅
第二百二十一章:岳母刺字

收到李纲宰相联合枢密院发出的调令,宗泽老帅二话不说,便领着一千本部的亲卫军往开封府汴梁城而来。
宗泽老帅手下原本还有两万名勤王兵马,在应天府时就被全部留下,权当是高宗皇帝的御营班值护卫。
高宗皇帝也曾经上过战场当过人质,自然知道那些兵能打,那些兵不能打;有钦宗皇帝的前车之鉴,头等大事就是如何保护好自己。
很快,宗泽就赶到汴梁城走马上任,但此时的的汴梁城,已经今非昔比。
四周的外墙城楼,一片颓垣败瓦;各种守城的工事,大小器械,大多被金兵毁坏得不成样子。要恢复原貌,要花费上许多的人力和物料。
汴梁城内,也是乱七八糟的,混乱不堪。
经过金人几次多番搜刮,开封府内,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钱银枯竭,物价高涨,百物腾贵,治安极其不稳定。
更甚的是,钦宗皇帝最后一任的开封府尹徐秉哲为了讨好金人,在开封府内大肆搜刮财物,强抢年轻的民女,让汴梁城内普通民众与官府的关系势同水火,难以收拾。
但是,这些问题还都可以解决,宗泽担忧的是,假如金兵再次来犯,汴梁城要怎样才能抵挡得住。
宗泽如今在汴梁城面临的情况,用三句成语来形容,就是“内忧外患,缺钱乏粮,短兵少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是将近七十高寿的老帅宗泽?
再三考虑,宗泽还是想到了尚在汤阴县岳家庄里丁忧守孝的岳飞。
岳家庄的里里外外。一片白衣素裹;灵堂之上。各种的供品香烛素花篮等等。各安其位;最为瞩目的,自然是灵堂两边巨大的黄色符箓布条,以及灵枱上那三盏高脚铜座长明灯。
在道教的灵宝斋法中,这三盏灯有个名堂,叫做“九幽灯”,它的作用就是使神光照破地狱,使亡灵乘光得悟,脱出冥界。
《灵宝玉鉴》中写到。灯仪绝非藉灯之啖光荧煌,为观美也,而是包含着请光破幽的意义,因为死魂一堕重阴,漫漫长夜,非有阳光照烛,超出良难。故必法天象地,燃灯告符。
宗泽率领刘衍王宣等诸位部将,给周侗李文书和江振子三人上过香,回到外堂与岳飞相对而坐。
虽然已经预计到宗泽会征召自己。但却没有想到,宗泽居然亲自到岳家庄来邀请自己和一众兄弟们出山。
说句实在话。岳飞并不想出山,为新皇帝效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