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裂明 >

第172部分

裂明-第172部分

小说: 裂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兵们忆起自己在镇西军看到的情景,那边的老兵军士们,他们经历了多次剿匪与清兵作战后,人人分赏众多。至少在这个年关内,他们家家户户都可以宽裕地购买肉食年货,给家中老小添置新衣裳,再看看自己家内……

往日新兵们在镇西军操练时,听老兵吹嘘多了出战缴获后军中的分赏,他们还没什么概念,眼下他们明白了出外作战对他们意味着什么。而自己只是剿匪的些许赏银就可以改变这个年关。

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新兵们心下暗暗发誓,为了家人的好日子,有机会一定要出战,要缴获,要赏赐。

而在一片欢腾之中,易飞却是皱着眉头,因为他发现卢象升竟然跟这些卖国奸商打起官司了。

不过这也是在情理之中,虽然易飞决定对待八大家是直接出兵斩草除根,但是对于卢象升这种文人出身的人,却是做不来这种离经叛道之事。他更是相信天子圣明,必不会放过这些渣滓!

这些通敌奸商,牵涉实在太大,已经不单是宣大之事,所以应该交由朝廷,进行三司会审,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堂官一起录问处理。

还有,因为可能牵涉到一些官将,被抓的人,也应该奏闻请旨,请圣上决意才是。按大明律令,职官有犯,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皆需奏闻请旨,不许擅问。

六品以下,则听分巡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取问明白,然后议拟闻奏区处。连各府州县官犯罪,所辖上司都不得擅自勾问,止许开具所犯事由,实封奏闻。

各大家名面上是商贾,何尝没有官爵在身?他们背后的势力也是纷纷开始为其辩护,而皇帝的眼线,锦衣卫、厂卫等也是有不少跟这些奸商脱不了干系,更是攻诘卢象升的弹劾不绝。一时间各地公文也是不断送向京师,让这场原本十分明朗的案件却是成为了一场扯皮!

文人一般都是坚持礼法不可废,若是让他们与武人一般行事直接,那也不是喜欢绕圈子的酸文人了。

既然卢象升处于漩涡中心,都没采取武力动作,那易飞也是不敢在这个时候冒着天下之大不违单方面行动,因为这意味着与朝廷进行决裂。但是在没有势力丰满之前,易飞还是不愿意与进行进行死磕,而且还是这种让建奴渔翁得利的内耗。

既然这事已经演变成这样了,易飞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再次等待机会。不过,易飞也是心中冷笑,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短则二年,长则五年,就算追至天涯海角也必定会将这些全部斩草除根,以儆效尤!

第280章动摇

正当卢象升与八大家官司打不的不可开交之时,崇祯十一年三月,宣大二镇的形式一度紧张。

三月初,宣府总兵官杨国柱塘报:“前差出哨把总康有德,于土力掯夹儿地方哨见达贼营火约三十余里长,恐贼进犯。”

数万清兵、蒙古兵聚于宣大塞外两百里,又试图从宣大各地入侵中原。接到警报,兵部与宣大总督卢象升都是严令戒备,闻警当日,卢象升自阳和星夜奔驰至宣府镇城。

依各方形式,卢象升谋算塞外敌军意图,便是令宣大各地兵马齐集宣府镇,然后他们乘虚而入,所以传檄各地兵马勿动,他自己则率督标营至大同右卫,严戒边吏毋轻言出战。

至四月初,卢象升道:“奴骑己懈,可击。”

塞外的清兵哨知宣大兵马离墙六十里而来,准备与清兵及蒙古各部决战,连忙逃遁。此后卢象升驻兵阳和,塞外清兵见卢象升宣大防卫严密,只得无奈放弃。

崇祯十一年五月,卢象升惊闻自己父亲在回宜兴老家路上病故,他悲痛不己,连上十道奏疏,恳请崇祯皇帝准许他回家奔丧,为亡父守孝三年。

卢象升奏疏上后,崇祯皇帝接连拒绝了卢象升的请求,不理言官的反对,将他夺情任事,没有许可他回家奔丧,为亡父守孝三年。

崇祯十一年前后,如卢象升这样的情况崇祯皇帝己经处理多次,杨嗣昌是如此,陈新甲同样如此。非但如此,崇祯皇帝根据杨嗣昌的推荐,还决定调任卢象升为兵部尚书,以原宣府镇巡抚陈新甲接替卢象升的总督职务。

由于陈新甲年初回四川老家奔丧,路远来不及接任总督之位,所以卢象升继续担任着宣大总督之职。不能回家奔丧,卢象升内心非常难过,不过国家多事,他只能强忍心中悲痛继续为国效力,平日麻衣孝服,以为父亲守孝之意。

塞外领军的正是病情渐渐好转的岳托,这次皇太极一次性的派来近二万满清大军,外加蒙古仆从军近二万。也是雄心万丈,想要好好的立一场大功。但是在宣大没占到便宜,老辣的宣大总督卢象升根本就没有给他任何机会,数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却是只能偃旗息鼓而去。

既然宣大没有机会,岳托的目光也是投向了河套之地。既然无法在宣大驰骋一番,那先灭了不听话的瀚不离部,重创易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崇祯十一年五月中旬,岳托也是移军至君子津渡口,根本不掩饰自己的举动。就在瀚不离部面前大造舟船,准备渡河征伐。

闻知瀚不离部面临空前的危机,易飞也是不敢大意,瀚不离可是他走向草原的重要棋子,万不容有失!

易飞也是紧急叫停再次外出剿匪的各军,更是命令血骑全军出动,紧急增援瀚不离部。而驻扎于镇西卫的青龙营,驻扎于平虏卫的玄武营也是紧急出动。先期一万五千人马立即赶赴连城。

好在一直驻扎于边城的魏志远这大半年来也是没有闲着,边城也是进行过加固和修葺,更是在君子津渡口南岸建立了完善的防御工事。

五月二十日,一万五千人镇西军已经赶赴君子津渡口,与瀚不离部全族骑兵七千人会合。再加上镇守连城的魏志远部一千人,至此联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二万三千人,与岳托已经有了一拼之力。

看到明军大举来援,河对岸的满清大军也是开始犹豫起来,各项准备工作都是做的开始慢了起来。明显看的出来,岳托已经对于进入河套有些动摇了。

毕竟此次,皇太极给他的任务不是和明军决战,而是尽可能的多搜集一些粮草,以准备今年再次大举入寇大明所需。

远在辽东的皇太极也是明白人,知道与易飞决战最大的可能是两败俱伤,而且还有一定程度上会被主场作战的易飞所击败。而倾国而出,把握虽然大,但更可能是一战而让满清彻底破产倒闭。

而这都不是皇太极所愿意看到的,既然易飞不好对付,那就留在最后收拾便是。这也是老奴所留下的经验,当年对付戚家军和四川白杆兵时,用的也是这种办法。将所有与之配合的明军一一击败,然后集中兵力围攻之,果然一战而克。

但是伤亡却也是让努尔哈赤都有些受不了,对付这数千人,他或死或伤,损失的兵力竟然是对方的两倍以上!

这场战斗也是建奴自起兵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仗了,不过这仗却是完全值得的,因为一战便将明军的脊梁骨打断了!自此以后,明军对上清兵,便会心惊胆战,往往不战自溃!

常此以往,明军一旦失去了自信,总是以仰视的目光看着清兵。双方的战斗就更加的不堪了,而号称大明第一强军的关宁军,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数万大军面对数百清兵竟然不敢出城一战,这样的强军只能说让人笑掉大牙。而岳托更加明白,如今的清兵强势是建立在战无不胜的基础上的,一旦在此地出现败仗,甚至不用败仗,只是一场惨胜,便会极大的鼓舞各地明军的气势。

起码如今的宣大军已经不同往日,他们在卢象升的率领之下,也是开了百十年的先河,变得会主动出击了。而更可怕的是,自己在此折损过巨,也会连累到另一入寇大军因为力量不足而不敢前进,而他们更得面对士气有所恢复的明军,那这一次的入寇就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不会再如往前几次一般的顺利。

大清是靠掳掠为生的,若是得不到充足的物资,最有可能的便是自己崩盘!而崇祯九年底征伐朝鲜,更是耗费了天文数字般的物资,急需从大明身上补充,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地方。

三日后,镇西军又是得到一次加强,这次来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却是一个千总的炮兵。十数门打二斤重炮子的大将军火炮,再加上二十余门弗朗机火炮,也是彻底打消了岳托渡河的念头。

“河套距离易飞实在太近了!一百余里的距离根本算不得什么,更别说有瀚不离部每年供给的大批战马,他们已经成了清一色的骑兵!而最可怕的是他们的人数优势,只有一头强壮的狮子,那么就能源源不断的产出无敌雄师!”

黯然离去之时,岳托也是在心中长叹道,首次对汉人这个民族产生了敬畏之心,也对以前信心百倍的入主中原,划长江而治的雄心产生了动摇。

第281章建奴入寇

崇祯十年五月,山西镇。

不知从何时开始,山西镇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不仅盘查变得严格起来,更是时不时就会抓走一些人。

到五月下旬,山西镇四卫更是开始戒严,严密的保甲制度也是开始显露出威力。许多建奴派来‘蛮子城’的探子也是纷纷落网。

由于易飞的情报网还没有能够铺设到辽东,这种问题说起来容易。但是形成一套严密的情报网系统却不是一两年时间便能建立的起来,而通过一些胆大心细的斥候前往辽东,那就算能够传回消息,那一条消息也得数个月辗转才能收到,那还不如不要。

而抓获‘蛮子城’谍报人员,却是一条可以快速知道建奴动向的办法。对于师出于锦衣卫的苟华的审讯技术,易飞是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虽然如今苟华已经不做这些事了,但是教出来的徒弟做这项工作也是完全可以胜任。

很快,刑迅人员已经把这些人肚里的东西弄的一干二净,然后仁慈的给了他们一个痛快。

消息送到易飞处时,易飞听了半天,也是没有听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毕竟这些只是外围人员,很多还是在本地发展而来的,他们知道的更是近乎于无。

但是有一条消息也是引起了易飞的兴趣,一个细作说出这些天来,似乎两白旗频繁出没于蒙古草原之中。而他们也是受到两白旗的指使,这才潜入山西镇。

易飞尽管有些失望,但还是十分大方的赏赐了这些刑讯人员,毕竟他们也是已经尽力了。而易飞也相信,锦衣卫这些让人恨不得立即死去的刑罚之下,是人就得将他们知道的吐出来。可以说,落入这些人手中,那死亡就是最大的仁慈。

而对于那些被发展为下线的治下军户百姓,易飞也是没有一点仁慈。没有理会他们家人的苦苦哀求,全家驱逐出境!尽管他们可能是被威逼,但是易飞却是觉得他们的卖国行径却是完全不可原谅。

这些人凄惨的收拾着东西,原本属于他们的田地、粮食、耕牛,全部都化为泡影,甚至于有的家庭还有些许存粮,也是全部没收,任其自生自灭!而他们更是在众人的白眼下,在押运人员的监视下踉跄而行。

尽管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但是易飞对于十一年这次建奴入寇的情况还是十分明白的。但是他觉得自己可能已经改变了历史,有些把握不住皇太极究竟是按原计划入寇京畿地区,还是苦大仇深的直接找自己麻烦?

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算打成一片焦土,也决不妥协!

从崇祯十年秋播过后开始,易飞便是疯狂的整军备战。由于粮食充足,易飞也是在治下军户百姓若是达到条件则每户出一丁,参与七日一操的训练,大半年过去了。虽然说这些民兵与镇西军正规军还差的远,但是却是可以媲美一般的大明士兵了。

再加上这些民兵也只是在建奴打到治下时才上阵,保护家小和自己的财产和小命,也由不得他们不拼命。若是有了一定的训练基础,那建奴想啃下任何一座城池,都必须做出崩掉大牙的准备!

十一年建奴大举入寇大明,一共才多少人?史书上记载是号称十万众,依易飞看,真正用于作战的大概不足五万,其他都是壮声势的蒙古人和搬东西的旗丁以及阿哈而已!就算全部来到镇西军又如何?而镇西军治下每城多则有数千民兵,少则有一千余民兵,再配合镇西军正规军,就算一比一的交换比例,那也足以将来犯的建奴全部留在城下!

易飞相信自己的麾下,就算自己拉开架式野战,也不一定鹿死谁手!就算是失败,就算是全军覆没,建奴的伤亡也是一定远超过于自己!虽然这个可能的结果对自己不算什么好事,但是对于大明,对于汉人却是一件绝对的大好事!

只要建奴大败或者伤筋动骨了,易飞相信,那些原本被打怕了打的有心理阴影的明军们还是会嗷嗷叫着扑上来找建奴报仇的!

至六月初,易飞派去草原的斥候也是终于回来了。去的时候一共有数十人,但是回来的却只有寥寥的六七人,绝大多数人都是埋在了草原之中。几乎是人人带伤,更有人刚一回到山西镇镇内便重伤晕迷。

专门负责情报司的郑科闻讯不敢耽误,直接带着这些人前来见易飞。

看着这些被人搀扶着的斥候们还想挣扎着行礼,易飞一把扶住了他们,诚挚的道,“诸位兄弟受累了!”

这些斥候们眼眶一下子湿润了,往往的种种也是浮于眼前。他们一行数十人以行商身份刚入草原,也是一帆风顺,但是随着深入,他们又是不断搜集各种情报,这也使得他们的身份也渐渐爆光。

数月以来,无数的追逐厮杀,无数的刀光剑影,尤其是最后逃离之时。近一半无伤的兄弟们却是自发的留下断后,替他们挡住数百铁骑片刻工夫,这才让他们成功的逃离出来。

“大人,兄弟们探得,这次是两白旗外加正红旗、镶红旗一齐出动!再加上科尔沁蒙古、喀尔喀等蒙古诸部人马,人数达到近六万!”

“另外,皇太极不断增兵镶蓝旗,更调遣镶黄旗南下,压迫关宁军。”

“至于大人临行前交代的探得建奴所攻何出,如今尚不清楚。卑职等无能,请大人责罚!”最后,这个斥候声音也是越说越低,一脸惭愧。

“你们尽力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