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裂明 >

第247部分

裂明-第247部分

小说: 裂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庭在潼关这次看似冲动的动作,原来是动静最小的。

第410章压制

但是孙传庭却没有太多选择,失去了这一机会,恐怕他也是再难捕捉到这种好机会。中既然长痛不如短痛,那孙传庭也无惧一战!比起日后无穷无尽的与贺人龙斗智斗勇,还不如直接一刀切了省事,毕竟陕西还有一大堆的烂事等着自己去做!

李自成,你要来便来!我孙传庭又何惧于你?狗屁的百万大军,乌合之众罢了!孙传庭每日里都是在检查防御,划定各将防守区域,丈量着潼关内外的地形。挖掘了数不清的工事,经过近半个月、数万民夫的努力,潼关也是被孙传庭改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要塞,虽然未必能够击败李自成,但是起码也是可以让李自成在潼关之下将血流出大半!

但是左等右等,始终不见李自成的到来。又过了一个月,孙传庭并没有等到一月前便已经到达洛阳的李自成,却是等来了贺镇的兵丁。既然没有李自成的干扰,在孙传庭与高杰双管齐下之下,万余贺镇士兵也是可以算是平衡的过度过来,数百贺人龙的心腹以及宗族子弟也是被屠戮一空,近万人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而真正得到贺镇的高杰更是喜出望外,这次入潼关而来,收获最大的就可谓他了。

平白无故的得了一镇军马,而且还是主要将领被人砍杀一空的军镇,他也是快速的将自己的心腹安置在关键位置。提拔一大批家丁把持着各个主要位置,暂时稳定住贺镇,如今可以称为高镇。若是再想达到贺人龙之前的地步,那所需的就不仅仅是安置人在要职那么简单,更是得许久的时间进行磨合。

对于李自成的迟迟不至,孙传庭也是乐得多拖延时间以布置防御工事。进入七月中,天气一天比一天酷热起来,孙传庭也是得到了一则让他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痛恨的情报。在拿到这个情报的第一直觉,孙传庭似乎觉得,这个易飞似乎是故意在帮着自己。但是随后,他也是有些自嘲,无论如何,易飞也是不可能看的出来自己的抱负,更加不会对于他这个将会变成孙疯子的人有任何的重视。

情况很简单,李自成之所以迟迟不到,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攻击陕西。而是因为有人已经横在了侧面,让他的百万大军丝毫不敢妄动。一想到仅仅是三万余的镇西军,竟然就可以让闯军丝毫不敢妄动,孙传庭的嘴中就充满苦涩。

六月中,镇西军势如破竹,不断的攻城拨寨。潞阳府,平阳府根本就没有一合之将,基本上都是一触即溃,或者闭门不出,但是这些根本就难不到准备充分的镇西军,也只是将他们沦陷的时间拖的久一些,以期待不存在的援军。

但是更多的城池则是传缴而下,许多官吏更是在镇西军到达城下一通喊话便即开城投降。如今山西各地盛传镇西军专杀不服,一旦投降的晚,虽然普通百姓没什么事,便是所有士绅、官吏、以及商贾都是遭了老秧,若是抵抗轻微则往往都只是被抄家。若是抵抗激烈,造成镇西军中所谓的‘影响恶劣’情况,那破城之日,也就是当地缙绅的末日,他们不但抄家,而且还会抄命!大明到了如今,缙绅都是一些贱骨头,你要是一直迁就着他,那他便会蹬鼻子上脸。

若是大明官军公然抄这些缙绅的家,那指不定立即被如云的奏章弹劾至死,但是面对着雪亮的屠刀,这些满口之乎者也的酸秀才们便立即换了一副嘴脸,如同那摇头尾巴的某种动物,要多听话有多听话。

时间不长,六月中,镇西军便是一东一西横扫了两府之地,尽收两府十数城之地!军队没有任何的阻拦,兵锋直指黄河岸边。

这次出征的大军统帅是罗立,不同于金海、秦伟明等人擅长防御,罗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进攻型将领。虽然易飞的命令很明确,不得越过黄河到达河南之地,但是却不妨碍罗立在茅津渡,白浪渡等地大肆兴建码头,征集船只。

而东路大军更是在罗立的直接领导之下,不断的踩着红线,在已经极度靠近洛阳的怀庆府不断的溜达着。镇西军的突然出现也是立即惊住了原本便要挥师向西的闯军,身后出现这么多可怕的敌人,李自成也是彻底的抛弃了西进的战略计划。

对于易飞,李自成并不陌生。双方在崇祯九年也是狠狠的死磕了一次。那一次镇西军的强悍战力也是就此成了他噩梦中的一种素材,那种压迫感,直到如今也是难以忘记。如果只是被易飞打败,李自成是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的。毕竟当时他带着的只是千余老兄弟,数千老营还是一路上收取入伙的流民,这些人打架可以,打仗却是极为的差。

所以上一次,李自成空自拥有十数万‘大军’,但是真正称的上能够沙场争锋的则只是寥寥的千余人罢了。因此,在数千镇西军骑兵的打击下,闯军也是已经兵败如山倒,很短的时间内包括老营在内的各路‘大军’便是消散一空。

虽然易飞如今也是已经反了大明,但是相比于流寇来说,他依然是朝廷方面的人。而且数次对战东奴,更是从无败迹,这种无敌的势头,也是让任何一个狂妄之辈都会心中发寒!于是乎,摸不清镇西军来意的闯军也是再次停留了下来。虽然明知道潼关就近在咫尺,但是闯军还是不敢冒这个险,于是双方竟然就如此的默默对峙了下来。双方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罗立是因为易飞的死命令,而李自成则是无比忌惮于镇西军的近乎吓人般的战力!但是这种对峙也不是什么办法,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李自成的使者也是终于到达宁武城。开始与易飞进行试探式的接触,以确定这个易飞对于义军的态度是什么样。虽然易飞这一年多来,虽然几乎就没有出来活动过,但是无论是哪方势力,都是不敢有任何小觑的心理。战无不胜的镇西军,也是他们心头中一座沉重的大山,直欲压的人透不过气来。

第411章民心向背

对于使者前来所说的共伐大明之事,易飞想也不想的便一口答应。舆如今镇西军与朝廷的关系,就算是易飞有心化解那也是决无可能。经过这次的反目,朝廷也必然是已经认识到了镇西军的不可控制,表忠诚的最好的结果也是易飞以及镇西军从上到下被清洗一遍,彻底的肢解并让放心的人驾驭镇西军,朝廷才能安下心来。

既然已经是这种结果,那共同对付大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但是对于使者谨慎的希望镇西军一起杀入陕西的要求,易飞却是看的出来,义军,特别是李自成,根本没有一点诚意想让易飞也进入陕西。毕竟李自成也是深深吃过易飞的亏,这话不过是试探罢了。

但是对于易飞来说,陕西也是必然会拿到手的东西,只是却不用急于这一时,镇西军新军还未完全成熟。在山西如今依旧不太稳定的情况下,保持充足的兵力震慑整个山西也是十分必要的事情。更何况大明和建奴都是虎视眈眈盯着镇西军,更是需要保持强力的兵力用以防范。对镇西军来说,铲除建奴要比铲除流寇更加排在前面,按照易飞的顺序,消灭的目标依次是建奴、大明、流寇以及南方的东林党。

但是虽然镇西军如今还没这份闲心进入陕西,但是却不代表易飞就会放任孙传庭慢慢坐大。毕竟历史上,孙传庭就能够逆天的在没有依靠朝廷任何支持的情况下,再练十万余新军。若不是崇祯瞎指挥,在孙传庭还未做好准备之时,连连催促孙传庭进兵,致使孙传庭在各方面都未做好准备之时仓促出行,最后折戟沉沙于河南。倘若再给孙传庭数年时间,李自成能否成事还得两说。

而如今孙传庭的形势却是比历史上要好的多,毕竟当年他是因为开封城危才被崇祯一再催促,但是如今的历史已经完全改变了。李自成横扫河南,开封更是成为泽国,制约他的因素已经基本不存在了。而镇西军与建奴都不是冲动之人,根本不会像李自成那般晕了脑子在根基未稳之时便即逼向京城,而有这个可能的李自成也是龟缩于河南一域,四周强敌环侧,也是不敢再如历史上一般没有后顾之忧之下直逼京城。

制约他的因素全部不存在了,孙传庭很有可能能够安心在陕西发展数年,那种情况也不是易飞愿意看到的。因此,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在收到易飞保证收缩兵力回陕西,必要时会兵出陕西牵制官军,但是不会过度参与陕西战事的保证后,使者也是兴高采烈的离开宁武而回。

虽然李自成对于易飞的保障并不放心,但是如今虚弱的陕西也是让他难以割舍。中国人都讲究衣锦还乡,如今的李自成怎么也算是达到了人生的一个小巅峰,包括他手下一帮老兄弟在内,对于回到陕西也是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冲动。

小心翼翼的留下了小半兵力占据洛阳之后,李自成也是不顾李岩等人的反对,开始谨慎的向着潼关而来。但是还在路上,李自成就已经有些火冒三丈了。因为从出发之后开始,流民逃亡的数量就不断的增加,数人,数十人,甚至数百人,上千人!而一到晚上,更是有着数不清的流民趁夜离去!这些流民的去向,无一不是山西!但是在他派人过去交涉之后,却只是得到一个答复,他们并没有煽动闯军逃亡,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更是拒绝交还哪怕一个愿意投奔镇西军之人!

李自成很快也是明白了原因,但是这个原因却是更让他呕火!但是他却拿镇西军一点办法也无,他之所以这么着急的回陕西,也是有着立足无险可守的河南,时时都在镇西军的压制之下,无法安心发展的原因在内。相比较之下,陕西虽然土地贫瘠,但是却胜在相对封闭,防守容易,而且还是他们的家乡,容易得到民心。在镇西军强势的情况下,李自成也是不敢冒着再一次披发入山甚至就此身死沙场的危险,在这种事上与镇西军反脸!

毕竟河南山西只有一条黄河相隔,靠河岸的道路比较平坦,因此闯军也是选择沿河而前。所以从道路上便可以看到河对岸山西的情况。许多流民们也是很快被河对岸那繁忙的情景所吸引,无数的百姓正在努力的开垦着田地,而更多的人则是在官府的组织下,正在不断的开掘着水渠。隐约之间,还可以看到,距离河流更远的一些地方还有人正在挖掘着灌井。一小队一小队的官军也是在不断的巡逻着,让这些流民渍渍成奇的是,这些官军竟然与百姓秋毫无犯,更是不曾发现任何官军强迫百姓做事的场景。

相隔不远,百姓们那整齐的号子也是远远传了过来。

“嘿哟嘿,挖水渠嘿!”

“嘿哟嘿,有馍吃嘿!”

“嘿哟嘿,有钱拿嘿!”

“嘿哟嘿,加把劲嘿!”

原本觉得只是号子的流民们,在黄昏时分,却是真的见到一个个小推车上面堆积如山的馒头,更是有着稀粥让人随便喝。

看到这种场景,许多流民的心思都开始出现变化。毕竟他们拿着脑袋向前冲,得到的却不一定有对岸这些百姓们仅仅出力气吃的好!但是还未等到这些流民将羡慕的目光收回来,河对岸更是有人大喝道,“今日的伙计超出何大人预料,大人心情好,今日工钱多加一成!”

闻听此言,原本就吃的兴高采烈的人群顿时爆发出一片欢呼,快速的吃完饭。这些参与工程的百姓也是按区域分成数个队伍,挨个到达各个小吏前领取工钱。遇到不识字的,小吏还会问问其有没有孩子,有的话可以在这先报个名,等到官办学校建立之后,便可以直接前来上学。

看到一些百姓还在畏畏缩缩,小吏倒是直接的告诉对方,这种官办学校全部不收任何费用,而且每天管上两顿饭。但是学制为三年,每半年考核一次,一年两次考核不及格者,将会被逐出学校。成绩好的,通过考核之后,也是可以到镇西军政务司报考吏员,日后可以慢慢升迁。不同于大明各地吏员永远成不了官员的状况,在山西,吏员任期为五年一期,连任不得超过一届。一届期满之后,各方面评优者更是可以参与政务司的官员选拔,只要通过,便是后补官员。

而镇西军不断的扩张,对于官员的需要性也是急剧增加,这就让原本觉得做官希望渺茫的吏员们个个打了鸡血一般。毕竟在镇西军治下,福利待遇好,安全性更是没的说,相比于大明做官如同抢独木桥、甚至许多进士都是直到老死都是一官难求的情景完全不同的是,这里的官员需要极大,而且不看重出身,也不出乎学历出身,做官的条件便是需要真本事和有着丰富的吏员经验!

一听到自己的孩子竟然有做学问的机会,众多百姓们顿时如同炸开了锅。当一听到居然还是免费的学堂,这些百姓们的情绪已经不是兴奋能形容了,那简直是开始有些狂热了。一时间,场面都有些控制不住了,七嘴八舌的询问声也是让吏员们都不知道怎么说话才是。

但是不同于大明朝官员高高在上的传统,这些吏员们却是不敢摆出一幅高姿态,毕竟他们若是处理不当,引起群体性事件的话,那这辈子的前程就全部玩完了。虽然他们不敢喝斥,但是官军们却是没这个顾忌。一阵朝天鸣铳轰鸣声过后,这些狂热的百姓们终于醒悟过来,场面再次变得理性起来。

不过,虽然经过这许多天的相处,百姓们基本上已经不再如以前般惧怕官兵。但是官兵根深蒂固的畏惧还是让百姓们都不敢再喧哗,好不容易让百姓安静下来的吏员们,也是赶快将镇西军的政策向着这些百姓详细说了一遍。

他们每多介绍一条,百姓们眼睛便更加的亮了一些,随着他们的介绍完毕,这些百姓们也是已经快要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对于这个刚刚替代了之前的官府的镇西军的拥戴也是基本上达到顶点,什么时候见过这种官府?不仅分田分地,而且还帮助他们开挖水渠,打制灌井,而且还不是拉壮丁的徭役,是饭管饱,还给工钱!听说,以后的田地更是再无沉重的赋税,全面恢复到良田每亩两斗封顶的地步!这一系列的政策,就已经让他们就觉得是上天赐给他们一个这样爱民的官府,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官府竟然还无偿供给他们孩子做学问!

这种待遇已经不是让他们感激的程度了,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