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裂明 >

第290部分

裂明-第290部分

小说: 裂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他却是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毕竟易飞骂的丝毫没错,但是自己挺身而出,若是就此被骂回去,那日后颜面何在?别说青书留名了,岂不是沦落到任人嗤笑的地步?他突然间想到一个致命的问题,但是最终却只是嘴唇蠕动一下,却是没有发出什么声音。

“国朝之所以到了如今,都是一众大小硕鼠之辈将国家的根基挖空了。国朝初年,民生贫瘠,但是依旧有四千万石的赋粮。但是如今呢?恐怕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了吧,三百年来,开恳出来的荒地有多少?三百年来增加的人口又有多少?赋税别说低的如此可笑,就算再翻上数番也没有丝毫难事!可是这些赋税都到哪里去了?”

易飞目光冷冷的扫过一众大臣,恨声的道,“本王在地方所见所闻,委实让人触目惊心!一县数十万亩,上百万亩良田,其中九中都是集中在你们这些国之栋梁手中,这些不用交纳任何赋税的田地,究竟挖走了国家多少元气?占有九成以上的资源,却是不敢拿出一毫来共赴国难,这就是你们这些国之栋梁,大明优待了三百年的士绅?!你们还敢在本王面前如此的大言不惭?!”

“黄道周!你是不是想问本王是否要将士绅纳粮推行全国?本王今日就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易飞清冷的声音回荡在太和殿之上,语气中充满了不可置疑,“各位应该听说过本王麾下有着数万血骑,究竟为何称之谓血骑,本王今日就解释一下,那就是以我之名,血洗天下!”

“天下浮夸虚伪之辈何其之多,却是多不过鲜廉寡耻只懂得吸食民脂膏腴之辈!这条路,本王早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包括身死族灭的准备,任何挡在前面的人,都是本王不死不休的敌人!只有一个下场,被彻底的夷灭!”

显然,易飞这个表态也是一下子让原本还气势汹汹的黄道周以及包括小皇帝和文武百官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易飞这是要与天下人为敌。而且是完全的不死不休,这条路注定是步步荆棘,所受的阻力也是太大了些。

“黄大人自觉无愧于大明社稷,但依我看来,却是硕鼠的大小而分罢了。也许黄大人品格高尚,确实与只懂损公肥私之辈要强的多。但是黄大人方才所言所语,与国何益?痛骂本王乱臣贼子?出了一口恶气?然后呢?唔,痛骂之后,找一根柱子撞于其上,嗯,这样青史也许会记载黄大人一片丹心。但是对国家又有何益?你死之后,国家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又有何用处?”易飞不无嘲弄的冷笑道,“建奴每每入寇,切断漕运,为驱逐建奴,先皇数次征召天下兵马勤王,但是国库空虚,更是缺粮少饷,往往勤王大军粮草都筹措不出来,无数兵马都是因为粮饷而毫无战意,每每一触即溃!既然你这般的一心为国,为何不带头拿出些许粮草出来?”

“你们清流***,每日间不是以指点江山为念,为何事到临头,个个根本拿不出丝毫的办法出来?你们指点江山的劲头哪里去了?原本关宁军根本就无力拿下京城,却是你们中人偷偷打开城门,私放乱兵进城!嘿嘿,你们打的是好算盘,但是最后呢?连棺材本都被人拿走了吧!?”易飞冷眼斜睥着一众人,丝毫也不加以掩饰的道,“关宁军这批抢来的东西就在本王手中,而这也是本王饶恕他们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他们抢的好,抢的对!”

“黄大人没有店铺在京,可能不知道这些官员的钱财有多少罢?本王今日就明白的告诉于你,一共白银近三千万两,粮草近五百万石!若是全部拿出来御敌,别说数万关宁军才区区围城近月,就算围上数年,依京城的防御力,也是根本不可能被这些乱兵拿下!”易飞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就是本王敢于免去北方赋税的底气所在,单单一个京城***来的财富就足已经让十数万大军用上数年了!”

在后方秘密旁听的崇祯也是大受触动,易飞刚刚推平天下想法委实太过于惊世骇俗了,这是要与全天下为敌!不过,再想想易飞手中的军队,崇祯原本突然冒出来热切的一个突然念头也是被完全打消,易飞的这支军队强悍已经超出了崇祯所知的所有的军队,也许岳王爷的大军也是无法在无数的铳炮下坚持多久,有这支军队在,也许易飞扫灭全国的想法真的不是什么痴心妄想。而且听说山西方面储备的人才极多,易飞也是根本无需象李自成一般不断的求着士子加入,他自己就有无数的士子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官位。

当初听说易飞竟然可以将一个省从巡抚到小吏的官吏尽数填上,这种士子的储备也是委实让人惊心,在这种情况下,易飞对于士子的需要委实不能算是太多。士子们原本是地方缙绅们手中的最大利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完全对易飞起不了作用。也许这个空前的,几乎无人敢于想象的计划真的能够实现吧!

一想到,以后全国都是易飞手下的士人,如今的崇祯已经再也不对能够收回大权抱一分的念想了,毕竟如果所有官吏都是易飞的人,就算皇家能熬到易飞殒命,那也是不可能从这么多既得利益者手中将权力再次收回。

但是随着易飞后面的话语说出来,崇祯心中的愤怒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对于殿内的文武他已经谈不上恨了,简直是如同对付臭虫之类的东西,有一种恨不得用脚碾成粉碎的感觉。

“陛下,建奴肆虐大明数十载,如今虽然元气大伤,但毕竟是心腹之患。臣请旨扫灭外夷!兴复我大明四海来朝之盛事!”

正在崇祯在后方胡思乱想之中,突然间,易飞那威严的声音也是再次传来。“准!”依旧是小皇帝的声音,但是这声音却是控制不住的已经有了些哆嗦。但是这一次,包括黄道周在内的大明最后忠臣,文武数百官员却是再也无人敢于冒头了。

第480章兵发辽东

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一万血骑和五千步骑兵合共一万五千人为主力,大举开赴辽东。经过近一个月的整编,原本的京营也是被载汰了一大半,留下的只有一万余人。之后京营也是一分为二,五千余随军充当辎重兵随军出征,剩余的人在五千镇西军步军的坐镇下,开始进行每日的训练。

而早在大半个月前,蒙古大军也是已经离开北京,直直的奔赴向辽东。而关宁大军,更是已经作为大军先锋,先于十日上路,对于他们,易飞也只是一句话戴罪立功!而且易飞也相信他们应该明白自己的意思,并不是大明朝对他们如同隔靴搔痒一般的口头警告,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若是再出现之前的情况,那等待他们的只有二条路,一是亡命天涯,二就是横死当场!

已经接受了天津卫的镇西军,也是将众多粮草装载上般,在天津水师的护送下,由水路向辽东湾行进。如今的天津水师已经不是之前的天津水师,在孔有德、耿精忠已经粉碎在宁武城下之后,尚可喜就已经感觉到了建奴大势已去,只是带着百余亲卫就悄悄的离开了清军大营。更是快马加鞭,在清军没有拿到他之前,回到水师之中,扬帆进入了辽东湾。这近半年来,失去了立足地的尚可喜也是一直一边极为积极的准备亡命海外,一面又心存侥幸的想让易飞收容。

但是结局却是出乎他的意料,原本没有抱什么希望的尚可喜也是惊喜的发现,易飞对于他的水师也是抱着极大的兴趣。甚至还将一名心腹,也就是他的护卫队长虎子亲自派到他营中,实际观看他水师的战斗力。

对于观看水师战力,最好也是最省事的办法自然是找朝廷在北方唯一幸存的水师,天津水师练练手。一战下来,虎子也是十分满意的带着一众人离去。尚可喜擅水战的本事真不是盖的,他仅用天津水师一半的船只和人马,就将天津水师压的根本抬不起头来。走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时候的规矩,带走了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更是向尚可喜保证,宁武候爷既然答应收编,就决不会再出现什么秋后算帐的事情。

虽然来的是易飞的心腹,但是这么顺利的就被招安,还是让慎小慎微的尚可喜暗暗怀疑这是易飞的缓兵之计。但是想来想去,也不明白易飞缓的是什么兵,毕竟易飞虽然大军厉害,但是还没有厉害到可以不凭借战船就在水面作战的能耐。而且易飞也没有什么造船厂,更加没有能够为他造船的匠工,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易飞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威胁到他。既然排除了所有的可能,那再荒谬的结论也是正确的!

已经杀了三顺王中的两个的易飞,竟然会真心实意的接受他的投降!虽然这事听起来十分的有奇迹的意思,但是从易飞派来心腹查看水师战力之事上,尚可喜也是隐隐明白了些什么。如今已经贵为大明天津卫水师总兵的他,在看到易飞放心的只派三百人象征性的押送数十万石粮草到达天津卫后,也是终于放下了心中最后一块大石!到了如今,他知道性命总算是保住了。

尚可喜是个聪明人,十分明白自己的位置。眼下性命虽然保住,但是若想在易飞军中立足,那还需要更多的功劳,以及更加娴熟和强大的船队。毕竟易飞看上他,只是因为他的水战能力,若是水师战力不强,估计等待他的命运也是肯定不会太妙。

因此刚刚来到天津,他也是极为的注意水师的战力和训练。载汰老弱,选拔精锐,加强水师训练,也成了他生活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在船只数量稀少的情况下,他也是只能先加强人员的训练。

对于镇西军大举讨伐之前的老恩主满清,尚可喜也没有太多的感慨。毕竟当年他也是活不下去这才投的建奴,若是满清一直这么顺风顺水的行下去,那他大概也是只能当他一辈子的顺智王,但是突然出现的易飞却是让这种原本似乎一辈子也不会变的情况出现变化,如今能够及时脱离满清,也是他这种极会两头下注的人才能够做的到。毕竟远在两年前,他就已经开始与镇西军暗中来往了。

对于这些粮草,尚可喜根本没有一点贪念,他心中十分明白,这只是易飞的试探罢了。而且水路运的应该并不多,陆路上的才是大头,已经一心反正大明的他根本无心也无胆吞没易飞的东西。毕竟只要易飞愿意,他完全可以集北方数省之力打造出一支坚不可摧的水师,到那时候,就算他逃到天涯海角,只要易飞一心要抓到他,那他就绝无侥幸心理。与一个国家拼消耗,也许只有建奴才有这种好运气,碰上已经完全没落的大明。

对上易飞这种新兴集团,他根本一点机会也没有。若是易飞早出来十数年,估计皇太极也根本没有什么蹦踏机会了,因此对于能够受到易飞的接纳,他是根本没有一点反抗的心思的。而且一门心思的投效于易飞,更是详细的将他对于辽东的了解也是完全绘于地图之上,及早的呈给了易飞。也许这对于已经祸害过一次辽东的易飞没什么作用,但是却是一种十分明显的政治投效的方式。

……

赫图阿拉。

对于镇西军的大举东进,虽然如今建奴的‘蛮子城’也是因为辽东一片残破而损失了大半,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明朝京城的细作依旧十分及时的将消息传递给了多尔衮。虽然消息传递到辽东之时,镇西军已经在出发的道路上了,但是能提前一天知道也是好事。

依如今的情况来看,满清根本已经无力应对如此规模的大举进击。无论男丁数量还是族群数量,都是已经降到危险线之下了。在原本的历史当中,多尔衮也是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唯一不同的却是,那是多尔衮已经入关了,已经牢牢掌控住了京城,虽然因为大举南征,无论是征战还是行军,特别是南方对于建奴委实是太过于水土不服,军中非战斗伤亡极多。南明的抵抗依旧强烈,满清各条战线都是颇多损失。满清同胞原本剩下的只有四万不到男丁,眼看着不断的胜利已经快让满清人灭族了。

但是多尔衮却是得到了另一股战力的投效,那便是无数投降而来的汉人军队。他们主动的替满清承担了所有伤亡,让满清太君们可以安全的呆在后方,只是打出旗号督战就行。在汉奸军队的帮助下,快要被胜利给弄的全族尽灭的满清硬是在最后关头挺了过来,靠着督战改编为绿营的汉奸军队攻城掠地,满清成功的将伤亡大大的降低下来!

但是如今的满清根本没有能力再驱使汉奸军队继续效力了,甚至连养活他们都做不到。到了现在,满清真的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向北进入漠北?这个建议刚刚出现在脑海就已经被多尔衮给放弃了,虽然漠北蒙古人都是满清的手下败将,但是多尔衮相信,一旦他们看到自己一副虚弱的样子,这些已经完全被打的失了胆的蒙古人,还是会嗷嗷叫着扑上来报仇的。

向东进入朝鲜?这个建议虽然有着可行性,但是也只是将灭亡的命运延长一段时间罢了,毕竟过惯好日子的满清同胞们,根本无法再忍受在山沟沟里面跟明军打游击战。而且一旦他们败退朝鲜,镇西军尾随而入后,估计这些年可劲修理的朝鲜人也是会立即号哭着来迎接他们的解放者。有了当地向导,那地形不熟悉的满清大军根本就无法逃脱被一个个砍了脑袋!

向南进入大海?这更加是

一个疯狂的想法,若是进入大海这么容易,当时的后金早就浮海杀了一直在自家门口转悠的毛文龙,根本不会让他一次次领着一群叫花子,趁自己不在家时,跑到自己家里抢劫了!

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了。多尔衮也是一片的迷茫,难道满清真的是走投无路,灭族之祸近在眼前?可是自己不甘啊,自己才当了多久的摄政王啊?不,才当了多久的皇帝啊!虽然名义上是摄政王,但是实质上与皇帝根本没有差别!有没有哪个摄政王能够做到自己这一步,让小皇帝给自己铺床,然后让小皇帝自己将其母亲送上床来?

虽然多尔衮并不喜欢女人,但是却不代表他不会报复一下皇太极多年以来对自己的压制!多尔衮甚至有一种报复的快感,毕竟当年自己母亲被皇太极等人逼死之时,自己也是只能在旁边为皇太极叫好,不然后果他实在不敢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