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裂明 >

第58部分

裂明-第58部分

小说: 裂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吧,褚鲁人在哪儿?怎么不叫你连这个大胆的明狗的脑袋一起送来?”多尔衮懒洋洋的坐在木椅上,看到这个奴才竟然手中什么也没有,顿时有些不悦的道。

“主子息怒,奴才……额真大人派奴才来,是为了向主子请求援兵。”来人顿了顿,但最后咬咬牙,心惊胆战的说道。

“什么?你个狗奴才胡说什么?对付一个明军的破军户,褚鲁居然要本王给他援兵?你个狗奴才!还有褚鲁那个狗奴才到底想干吗?”多尔衮一下直起身来,眼中如同喷出怒火,咆哮着喝道。

“主子息怒!奴才,奴才并不知晓褚鲁大人何意,褚鲁额真只是吩咐小的前来,还带来一封书信于主子。”来人冷汗湿了一背,赶紧将褚鲁的手书拿了出来。

第94章退兵

下面的建奴小心翼翼的将褚鲁的手书递了上来,但是处在狂暴之中的多尔衮根本看也不看,直接一把撕的粉碎!这简直是对正白旗的侮辱,对付一个小小理论上带兵千人,实际上可战之辈最多百人的千户,一个甲喇五个牛录一千五百人居然还要求援兵?!天大的笑话!

“将这个奴才拉下去砍了!将人头送予褚鲁,告诉他,本王只想看到那个汉官的脑袋!如果拿不回来,他也别回来了!”不去理会那个跪地求饶的奴才,多尔衮平静的说道。

“渣!奴才立即去办!”

亲兵队长颤声答应,他明白越是平静的多尔衮的怒火就越大,一不小心就会烧尽所有人。

多尔衮有些颓然的坐于椅内,怒火不断的汹涌,这个褚鲁带着一甲喇的正白旗勇士,竟然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千户,还敢请求援兵!这脸多尔衮丢不起,事后更是在所有旗主和兄弟间抬不起头来。

虽然事情让多尔衮十分的愤怒,但是有自己这么严厉的训斥,相信褚鲁这个奴才就不会再心存侥幸,很快就会有捷报送来。对于多尔衮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小之又小之事,而如何和皇太极过招才是重中之重。

没过两日,他已经将此事抛于脑后。专心的指挥着正白旗其他甲喇不断的向着宣大等西部区域掳掠,既然皇太极不许自己去富庶的京畿,那宣大虽然穷,但也只能将就将就了。

但是没过两日,陆续归来的褚鲁甲喇的败兵就给了多尔衮当头一棒,褚鲁竟然已经在神木城下尸骨无存,而一甲喇人马除了外出掳掠百姓的两个牛录无恙外,其余牛录都已经损失过半。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众人居然众口一辞的声称,汉人居然有一支无坚不摧的铁骑,只是百多人居然杀的一牛录正白旗骑士尸横遍野,自身损失却是瘳瘳无几。多尔衮听到这个震天的有些如同谣言的消息也是不能置信,甚至认为他们是为了脱罪甚至为褚鲁的死找借口罢了。

而多尔衮的态度和当时的褚鲁一般,直接将头一个如此述说的清兵败兵拉出去剁了,但是后续的所有人都是众口一词的如此说法。倒是让多尔衮一下子迷茫了,没有见识过这支骑兵的多尔衮根本不相信世上会有如此犀利的骑兵,但是所有人都如此说法他也只能是将信将疑。

消息是否为真多尔衮此时已经不在意了,毕竟相对于一个甲喇被打成残废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多尔衮此时心都在滴血,整个正白旗才几个甲喇?整个八旗才几个甲喇?那都是数的过来的!

建奴最盛时期有壮丁十万余,其中适合军伍而补入八旗则最高也不过八万人,也就是说一个旗平均也不过万人,一甲喇人马一千五百人,五个牛录。而此时的正白旗几经削弱,虽然还保留五个甲喇的编制,但是均不汇编,唯一汇编的褚鲁甲喇一下子成了残废。正白旗满打满算也就六千余人马,褚鲁一败,自己立即折损一成二的人马,这让多尔衮不由的爆跳如雷!

这可是他得以安身立命的本钱,没有了人马,他在皇太极手里就是一只蝼蚁罢了,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此时的多尔衮已经高度重视这个小小的卫所军,理智上他不愿再去招惹这个蚂蜂窝,毕竟此去就算是获胜将之完全诛灭,那自身的损失也是不少!而愈加削弱的正白旗并不是自己所想要的,那只会让自己以后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但是感情上,多尔衮却不能接受受如此的鸟气之后却如同缩头乌龟一般的缩在灵丘,更加还要忍受知道情况后的其它兄弟们的嘲讽,尤其是皇太极这个阴谋家再用些小手段,那这个旗主是不是他就不知道了,而这才是他绝不能忍受的。

“立即禀报皇上,奴才多尔衮旗下甲喇额真褚鲁于神木城大挫,损兵折将近千。奴才认为,这个神木城千户日后必为我大清心腹之患,如今当趁其羽翼未丰之时趁早铲除,方可防范于未然,故奴才多尔衮愿集正白旗一旗之力,不惜代价予以剿灭,望吾皇圣明,准予成行!”多尔衮毕竟是一代枭雄,半晌后终于平复下心情,更是将球踢给了皇太极。

只要此话公开带给皇太极,那多尔衮无论如何去做都是稳赚不亏,自己可是去铲除整个大清未来的心腹大患,我损失人多了你好意思不给我补充吗?而如果你实在想看这个笑话,那也由你,只要你下令不许我征讨,那整个正白旗就会将你恨之入骨,你也别想什么便宜都占了去!

而在他焦急的等待了数天后,派去的信使终于将皇太极的回话带了回来。皇太极仔细的问了事情的经过,起因后果全部问清楚后,只是给了多尔衮一个比较简单的回复,“此次掳掠颇丰,也该回师辽东。至于些须跳梁小丑,来日方长,诏命睿亲王先行押解人口钱粮退入草原,朕大军随后便到!”

“禀主子,奴才在保安州也探听一些消息,大明勤王之师已经接近京畿,大明悍将卢象升的先锋更是在京畿地区与我大清游骑接战数次,双方互有胜负。有了卢象升为榜样,各地明军已经开始活跃起来。因此,皇上才会下旨要我们先行保住钱粮人口,退回草原。”

“难怪,原本被本王击败只得据城死守的大同总兵曹文诏也开始跃跃欲试。”

接过圣旨,多尔衮不知道该喜该忧,喜的是虽然皇太极对于自己正白旗损失肯定是乐观其成,而自己不想再损折兵马,退兵这时也有了理由。不出意料,听到皇太极命令退兵,正白旗果然群情汹涌,也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而忧的是皇太极根本没有将自己的警告放在眼里,也许在皇太极眼中,正白旗也许是误入埋伏,或者地形复杂施展不开被众多明军围攻而败。而多尔衮却是心中雪亮,有了这许多的首级功劳,这个人绝对是大清日后的强敌和心腹之患!

但是皇太极的命令多尔衮不敢违背,或许说不敢公然违背,他带着复杂的心情和原本群情汹涌集结准备报复的正白旗全军押解着钱粮、人口缓缓的向草原退去。

……

而此时的神木城,虽然满城的欢腾还未消散,但是易飞却今日心事重重的屹立于城楼之上,望着远方。他并不知道,由于勤王军云集,他要等的人已经在开始撤退入草原。

而他觉得加了这么大的亏,以建奴喜欢以马刀辩论的性子,下次再来的大军肯定多的吓死人。这些天来,他除了安排人加紧将缴获的盔甲武器中能用的全部拿出来用,更是动员所有匠户加班加点的修补着受损的盔甲武器等。

而在不知是否能保住城池的疑惑中,易飞甚至连斩获的建奴首级都没有向卫城通报。

而所有骑术精湛的骑兵他也是一口气的撒了出去,只等着他们回报,若是建奴真的倾师而来。易飞也绝对不会抱着神木城同归于尽,如果来的建奴真的有数万人,他肯定会带着自己的心腹老人脚底抹油。自己数百首级功劳,就算丢了城池上面也不会治罪,他可没有殉城报国的想法。

可是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建奴却始终没有到来,而自己的斥候活动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大,但是不断回归的斥候却是再也没有见过建奴的身影。

甚至张俊卿都已经探查到了五台山地区,也是没有见过建奴身影,他们似乎一下子消失不见了!

不过,有一日张俊卿回报,曹文诏的三千关宁铁骑已经返回山西大同镇后,易飞就有些明白了。看来朝廷已经发出了勤王令,各路大军纷纷而来,建奴当然没有空找自己这个小小千户麻烦的兴趣了。

八月二十六日,建奴正白旗首先撤出大同镇。而随后两红旗代善也是缓缓押解钱粮人口自得胜堡毁关退入草原,北路德格类兵,与镶蓝旗汇合之后,耀武扬威于宣镇外,尔后出独石口,退入草原。

中路军实力为最,两黄旗,镶白旗、正蓝旗四旗压阵,明军不敢靠近,只得跟随其后,礼送其出塞。

数路大军全部撤出明境,历时三个余月肆虐北方的建奴终于全部撤出。内阁大臣全部束手无策,而宣大边军十数万,却是坐守城池,各路勤王大军只能礼送饱掠而归的建奴出塞,北方大地无人能阻,崇祯皇帝更是勃然大怒!

第95章温体仁

虽然建奴退了,文官武将都是庆幸不已。但随后崇祯皇帝的雷霆之怒也是让各地官员噤若寒蝉,内阁已经在票拟此次为这次建奴入寇买单的替死鬼。

而第一个倒霉的自然是伴在老虎身边之人,兵部急调各地总兵率军入援京师,兵部尚书张凤翼为了将功赎罪,自告奋勇请求出京督师,指挥各路人马作战。

然而他督师的战绩非常糟糕,宝坻、顺义、文安、永清、雄安、肃县、定兴、安州、定州相继失守,他不仅没有将功赎罪,反而罪加一等。言官们弹劾他的奏折像雪片一样飞到崇祯的办公桌上。

事件结束了,接下来就该追究责任了,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兵部尚书张凤翼和直接责任人兵部右侍郎、宣大总督梁廷栋自知难逃一死,不待皇帝抓捕就自杀身亡。

宣大这边官场更是震动不已,所有官员都是惴惴不安,而内阁也是震动不安。皇帝这次已经是出离的愤怒,对于内阁第一次票拟所追究责任的奏章直接扔于地上,崇祯觉得这张票拟所追究的人员实在太少,打回重拟!

十月间,宣大地区的各大高官纷纷落马,大部分在任官员全部被赶回家种田。而直接负责人梁廷栋虽然身死,但是崇祯依然余怒未消,大同总兵曹文诏作战不力,被夺职。宣府总兵李之旭畏敌如虎,坐困愁城,也难逃一死!

而宣府兵备道黄思维也是被夺官返乡,整个宣大一片惶恐。而大同府却是一技独秀,报捷文书连同数百建奴首级同时送达北京,着实惊掉京城一片的下巴。自与建奴开战数十年来,国朝还从未有过从此大捷!

虽然袁督师在辽东时报过比这更多的斩首级数,但是从来没人见过有首级送来北京。但是这次在严格的检验之后,崇祯皇帝脸上也终于破开数月来的坚冰,这些颗颗为真级!

尤其是这次,不单是首级颗颗为真,更是缴获一面建奴甲喇战旗,牛录战旗若干。虽然没有献俘厥下,但是大同后备张维世善战之名也是名闻北京。

虽然内阁对此颇有微意,毕竟此次奏章上所述也太为惊人了,不依靠战兵(张维世肯定不会为毛世泽说好话),仅仅凭借一卫之力,就能打下如此滔天战功,让人十分置疑。不过,看着正在兴头上的崇祯,内阁大臣也不敢在这当口扫兴,毕竟建奴此来内阁的拙劣表现也是让崇祯大为光火。

内阁首辅温体仁也细细的读了一遍奏章,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也是进入了他的眼中,一个叫易飞的千户竟然也参与了这场大功,而且还取得不菲的功劳,斩首三十级!

不同于年轻少于历练的崇祯皇帝,温体仁、王应熊、吴宗达这些内阁大臣都是多年宦海沉浮才爬上这个位置的老油条。他们根本不相信这道奏章上的内容,更加知道这些文官们在奏章上的春秋笔法,由而断定这个在奏章上被一笔带过的叫易飞的小小千户恐怕才是这次功劳的主要人物!若非这个易飞只是个小小千户,一人之力根本做不下这桩大功,他们都会怀疑这场大功根本与张维世没有关系。

而镇西卫指挥使董卫国也是第一次进入他们眼中,内阁大臣们私下商议下,除了温体仁有些执着的拍板易飞这才是真正的主角。其他几人则是表现出谨慎的怀疑,他们更觉得这个小小千户估计也是因缘际会,更是有一股悍勇之气,死死将建奴拖于城下,等待董卫国集合全卫兵马在建奴师老兵疲时给了致命一击,才有如此大捷,这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不过,看着龙椅上那位意气飞扬的年轻皇帝,他们都是默契的闭上了嘴,根本不会多说什么。

一道报捷奏章崇祯看了一遍又一遍始终觉得看不够,“这个张维世还是有本事的,日后可以大用!嗯,这个董卫国的也不错,亏得他还念及为国的拳拳之心!这个易飞也是勇悍之辈,建奴大举围城,竟然能振奋军心士气,孤军困守孤城,硬是拖得建奴师老兵疲,给张维世、董卫国二人以建功的机会,是一个将才!今日内阁好好商议一下,明日早朝,给朕一个章程,这些朕都得好好的赏赐,不让功臣寒心,更振军心士气!”

“臣等遵旨!”

内阁大臣们恭敬的行礼道。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将易飞的名字用朱笔圈了一下。身后的秉笔太监明白崇祯的意思,立即将这个名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以备日后查询。

崇祯依依不舍的将报捷奏章放下,顺手翻开另一封奏章,这也是大同府后备道张维世发来的,崇祯却是再也没了刚才的眉飞色舞,眉头更是皱成一团。

“西路守备参将毛世泽畏敌如虎,臣多次督促其出战,但是其始终推委不前!臣忧心国事,坐观建奴肆虐,心中大恨,唯有退而求其次,正逢镇西卫指挥使董卫国请战……赖陛下洪福,官兵奋勇报国,机缘巧合之下,得建此微功……但守备毛世泽如此视国事如无物,空耗国家钱粮以肥私,挟国家明器却畏缩不前,徒令忠义之士心寒!”

“啪!”

崇祯重重的将这份弹劾奏章拍在案上,脸上的喜色全被愤怒所取代,心中更是大恨,这帮子尸位素餐之辈,只知道一个劲的跟朕要粮要饷,真到用你们的时候一个个都是无能饭桶!

“拟旨!大同府西路守备毛世泽畏敌若虎,尸位素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