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

第275部分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275部分

小说: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再无战乱之苦,本王也算对得起那些为了再遭和平。图谋大汉中兴的广大将士们了。”刘琦的声音透着一丝的沉重,轻轻叹了一口气,满脸忧色的说道。
  贾诩却是正色说道:“大王,不是微臣无礼,实在是微臣不得不提醒,大王现在实在有些急躁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的曹魏的确是走向衰落了,但是却绝非毫无抵抗之力,主公的实力虽强。疆域虽广,然则由于连年征战,无数的财富都消耗在战争上了,我们的百姓也不过是比魏国百姓略微强上那么一点而已。所以我们并没有取得对魏国的绝对优势,如今我军方得中原,应该以巩固统治,恢复发展生产为第一要务,而不应如此急躁的去进攻河北,否则的话,微臣恐怕大王将会遭受挫败,而有的时候机会其实只有一次,一旦大王挫败,微臣恐怕大王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再具备统一河北的条件。”
  刘琦闻言骤然一惊,因为在他所知道的历史上,官渡之战前的田丰也是这么劝袁绍的,结果袁绍不听,导致官渡之战大败而回,反倒被曹操占据了河北;除此之外,赤壁之战前的贾诩曾经就是这么劝说曹操的,结果曹操不听,导致大败而回,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自己现在莫不是也在走当初袁绍和曹操的那条老路?这对于自己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所以,刘琦连忙改颜相谢,对贾诩充满歉意的拱手说道:“文和说的没错,都是本王操之过急了,这一番金玉良言实在令本王如同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我们确实应当先稳定新得的豫州和洛阳等地,应当先安抚百姓,徐图恢复,待得实力足够强大了再一鼓作气的取下河北。”
  在放弃河北之事之后,刘琦便屏退了侍从,仅仅留下了荀彧、庞统和贾诩三人,然后沉声问道:“文和,你给我说句实话,是不是早在曹操退走河北之前,你就已经推断出他要迁都邺城?”
  贾诩看了庞统和荀彧一眼,然后点头说道:“主公所料不错,微臣确实已经猜出来了,毕竟司马懿不是寻常人,再加上曹操身边还有一个程仲德,此人智谋不在微臣之下,绝对能够全面考虑曹操所面临的形势,以他的智慧,绝对能想到故意舍弃郗虑,让我们把他当做是杀害伏皇后、鸩杀太子的真凶予以处决,从而平息大王以及天下忠臣义士的怒火,再通过迁都的形式将洛阳送给大王,之后再通过天子诏书予以抚慰,从而给大王一个台阶下,让大王绝了征战河北之念这样的计策。”
  “既然如此,尔等何不早告诉本王?”刘琦听了贾诩的话不由得有些气愤,疾言厉色的说道。
  贾诩却是面色不变,依旧躬身说道:“微臣即便告诉大王,大王又当如何?集中全力、不惜一切代价攻破伊阙关,然后再兵临洛阳城下,围困曹操,向其索要天子?”
  刘琦闻言一怔,随即说道:“正是,本王打着礼敬天子的大旗,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将天子从曹贼的魔窟中救出来,如今好容易抓住机会,如何能够轻易放弃?这一下子好了,本王与天子失之交臂,失去了打击曹操的最好机会,不知再过多少年才能拯救天子于水火之中?”
  说完之后连连叹息不已。
  却见贾诩正色说道:“难道事到如今,大王还想着向曹操那般挟天子以令诸侯?大王可知这个策略实际上已经不利于大王的大业了?”
  “什么?你说一说这是何故?”听到贾诩如此直白的话,刘琦不由得心中一惊,随即脱口说道。待得惊觉之后,才发现话一出口,想要收回已是不可能。只好略带惭愧的看了荀彧一眼,然后等待贾诩回答。
  在刘琦看来,贾诩和庞统都是自己的老部下,他们自然是绝对的心腹,完全明白自己的心意,自己根本就不用对他们遮掩什么。可荀彧却相对属于外人,更何况他正是因为忠于大汉、阻止曹操称公而遭到了曹操的猜忌,最后被发配到了寿春前线,如果不是自己,恐怕早就抑郁而死了,像这样的大汉忠臣如果听说自己和曹操一样怀有野心,会有何等激烈的反应?
  自己目前虽然已经统一了豫州,可是却仍想拉拢颍川荀氏,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还未实现的计划而引起他们的不满。所以刘琦拼命的冲贾诩使眼色,暗示他不要接这个话题。
  可是贾诩却像没有看到一般,缓缓说道:“主公当年实力尚弱的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有一定的政治优势的,毕竟你打的是天子的旗帜,不过主公有汉室宗亲的身份,可以稍稍弥补这一劣势,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主公深荷天下厚望,得以一步步壮大发展。最终成为了天下实力最强大的诸侯,甚至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还要强大得多。不过到了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不能帮助主公发展,甚至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看着刘琦疑惑的眼神,贾诩淡淡笑了笑,继续说道:“如果天子在主公的手中。天子应当如何对待?是真心的将军政大权一并交出,还是像曹操一样只是让其做个傀儡,如果是前者的话,将来大权在握的天子会不会对主公昔日的为王心存忌惮?恐怕将来主公的结局一定会因为天子猜忌而不得善终,想来主公即便是为了妻子儿女考虑。也不会做出这等迂腐之事来吧?更何况,即便主公真的如此做了,定然会让麾下文武大臣寒心失望,主公父子二十年所创下的基业,恐怕就会一朝土崩瓦解,天下将重新陷于战乱。”
  “哼,本王虽然忠于大汉,却也不会做出自掘坟墓的蠢事,更何况其中还关乎着天下的稳定,万民的幸福,天子虽然有德,然而没有威势只有德高的天子是无法掌控天下的。”刘琦被逼到了这份上,虽然守着荀彧这个外人,却也不能不说实话,但是语气却是有些不快。
  贾诩却依然像是没有看到一般,继续笑着说道:“既然如此,想必主公会采取后一种措施了,可是如果主公那样做了,又与曹操有何区别?同样会因为欺凌天子而遭受天下所谓忠贞之士的辱骂诟病。就算天子的地位再改善,就算主公真的对天子礼敬有加,甚至将宗庙祭祀等等大事尽皆还于天子,从不逾矩做出任何伤害天子尊严的事,天子依然不会满意,因为这是人性,不知足的人性,而群臣也一定会有人站在天子的立场上,大骂主公不忠。”
  略略顿了顿,贾诩又缓缓说道:“就算这一切主公凭着巨大的威望和对天子的恩情能够弹压住,可是等到主公平定天下之后呢?主公又该如何去做才能令麾下的群臣不失望?只有称帝一途了吧?可是主公一生敬重天子,如若称帝,不啻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可如果不称帝,群臣是否会失望?曹操就因为接受了荀文若英奉天子的建议,导致自己虽然统一北方,却不能像袁术那般称帝,无奈之下只好表示要做周文王,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对荀文若含恨不满,后来在满腔怨气之下称公称王,却不料再次遭到文若的反对,这才一怒之下将其贬黜。”
  刘琦闻言顿时大震,因为贾诩说的这些他倒真的没有想过,深深看了荀彧一眼,见荀彧神色平静,不由的心中诧异,连忙问道:“文若,不知你对贾相国的话有何看法?”(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与张飞的约定

  刘琦的问话其实很不理智,因为荀彧如果明确反对的话,这会直接造成与贾诩之间的矛盾,但是刘琦见一向忠心汉室的荀彧淡定的有些反常,便忍不住出言试探。
  但听得荀彧缓缓拱手说道:“主公,实不相瞒,对于曹公迁都的意图,是我们三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做出的断定,其中微臣正是考虑了有智谋之士程仲德的建议,才最终笃定曹操一定会迁都,而对于没有将曹公迁都之事禀于主公,也是微臣与贾相国、庞仆射共同的想法,因为我等知道,主公忠于王室,礼敬天子,如若知道此事,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率军攻打伊阙关和函谷关,这样一来,虽然主公会因此而迅速取下洛阳,而迎立天子对主公带来的巨大不利将会逐渐呈现,主公为了汉室辛苦十余年,没有获得一天迎立天子的好处,反而立刻就会陷入两难境地,即便是微臣心中,都是不忍为之。”
  “可是不管怎样?你都是汉臣,当年你为了大汉天子而忍辱负重,先是力劝曹操迎立天子,后来又在曹操称公之时进行阻止,像文若这样的操行,天下汉臣尽皆敬重,今日又如何会提出这等见死不救的事情来?”刘琦以为荀彧是因为向曹操劝谏遭拒、然后遭受贬谪一事而变得怯懦胆小、奉迎主上起来了,看向他的眼神不由得有些讥讽,说话也有些不客气起来。
  可是没想到荀彧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不愉之色,淡淡说道:“主公这话实在是对微臣有些偏见,因为微臣所效忠的只是汉室,只是汉家天下,而并非是具体的一王一帝,若果真是像主公所想的那般。恐怕微臣早就该在当初少帝被董卓废去之时尽臣节了,哪里还有现在的荀彧?而正要是因为忠于汉室,微臣才会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并且劝他迎立天子,以为内这样既可以让汉室稍安。又能为曹操确立政治优势,同时还能套住曹操,让他终生无望称帝,稍延汉室国祚,这其实也是一举三得的妙计。”
  荀彧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道:“可是没想到主公竟然异军突起,以承平自保之荆州而占据南方半壁江山,令汉室复兴有望,而曹操却做出了令人无法理解的举动。大业完成了没有一半,他不说继续保持谦卑,招揽天下人才,以恢复汉室为号召,联合刘备等人共同对付主公你,却无法遏制膨胀的私欲,想要称公,实不相瞒。其实微臣当初并非阻止他称公,而是在提醒他不应该这么早就这么做。更不应该当出头鸟,试想一下。主公你建立了这么大的功业都没有称公,他如果率先称公、打破‘非刘姓不得称王称公’的传统,不仅为天下野心家开了惯例,将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彻底将忠于汉室的文武官员置于对立面。”
  荀彧话音刚落。便见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庞统拱手说道:“文若先生深谋远虑,实在令人佩服,只不过可惜这个曹操还是无法遏制权力的**,或者他也可能得知了先生当初的意图,所以对于先生阻止他称公的做法特别敏感。然后就借故疏远和贬黜了先生。”
  荀彧赞同的点了点头,然后叹道:“庞仆射说的何尝不是?”
  接下来又对刘琦躬身说道:“自此之后,微臣心中抑郁,只想着在战场上尽忠而死也就是了,可是没想到却被主公所俘获,微臣自然也知道主公是汉室复兴的另外一个希望,但是当时经心若死灰,根本再无意于天下事,幸得主公垂怜,饶过一条性命,却也只是清谈学问而已,直到后来曹操称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微臣自思正是当初献计迎立天子而导致天下出现了如此一个国贼,又想到以主公之强,早晚必定会攻破曹氏,届时臣之家小皆因从于反贼而惹来杀身之祸,特命犬子秘密逃往襄阳。又给舍侄公达写信,让他给予帮助。后曹操杀死皇后,鸩杀太子,天下不容,微臣这才决议归顺主公,并帮助主公扫平叛贼,重振汉室。”
  刘琦这时候已经渐渐的理解荀彧的做法了,心中的不满渐渐消失,然后轻轻叹道:“文若为了汉室做出的这些,本王决不敢忘,文若心忧天下,戮力王室,实在是我辈之楷模,本王之前有所误解,言语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说完之后,刘琦对荀彧深深地施了一个礼,意甚真诚,却慌得荀彧还礼不迭,连连自责道:“彧遇人不淑,为国贼效劳,如何当得主公如此大礼?主公莫要如此,微臣惶恐之至。请主公相信,微臣虽然愚钝,却也深知当今天子无力威服天下,幸得主公以汉室宗亲,重振汉室,微臣相信世祖光武之业为期不远,微臣将此话说与贾相国、庞仆射,两位大人亦与微臣所见略同,故而臣等冒死进谏,为了汉室复兴,为了天下利民百姓的安定,勿要迎立天子,如此则天子虽然被困邺城,将来看到汉室复兴的那一天,也一定会欣慰的。”
  荀彧一句话说完,贾诩、庞统立刻齐齐躬身行礼,沉声说道:“请主公以祖宗基业为重,勇挑重担,戮力汉室复兴,勿要令祖宗失望,令天下万民失望。”
  刘琦听到他们三人推心置腹的这一番话,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轻轻扶起他们,郑重说道:“诸公请起,本王身负天下众望,怎敢不从命?唉,本以为迎立天子,天下一统将会不远了,却没想到竟然还有如许波折,看来三五年内很难实现心中志向了。”
  说完之后,刘琦连连叹息不已,荀彧三人尽皆默然无语。
  过了一会,便听得贾诩说道:“主公,虽然河北急切难平,然而曹操北遁,兖州必然空虚,主公可集中兵力,乘虚而入,先取兖州,占据河南之地,之后据河与曹操对峙,将来一旦准备充足,渡河向北,可取天下。”
  刘琦深为然之,重重点了点头,又听得庞统上前说道:“主公,微臣与贾相国、裴尚书令、荀中书令、王仆射等人之前曾经商议过,襄阳地方狭窄、宫室简陋,已经不适合作为主公治所,一旦我军取下了洛阳之后,便一起向主公上书,请求迁往洛阳,今日恰好皇帝被曹操挟持到邺城,王都废弛,堪为主公所用,臣等请求主公将治所迁往洛阳,如此一来,既可以雄踞中原,又能方便对北方用兵,更何况洛阳乃大汉旧都,王气聚集之地,平王东迁、光武中兴,尽皆始于此地,更兼有现成宫室所用,实乃继承汉室基业之吉兆也。”
  刘琦抬起头来,见贾诩和荀彧尽皆点了点头,略一思索便答应了下来,然后说道:“既如此,那本王便同意在三个月内将治所迁往洛阳,代天子镇守洛阳宫室,然既然是代为镇守,自然只能是尽臣子本分,我等只是居住南宫的三公府第,而天子所居北宫正殿则先行封存,派专人进行定期打扫。”
  贾诩等人见刘琦如此,也只能罢了,毕竟天子刚刚被劫往北方,如果一上来就居住天子宫室,会影响刘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