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

第49部分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49部分

小说: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措集十万斛粮食,然后用这些粮食赈济灾民,对外宣称这些粮食乃是虞仲翔所捐献。”
  “诺。”繁钦没有做任何犹豫就退下了,然后立刻筹措粮食,准备赈济灾民。
  “啊?没想到这个刘琦竟然动真格的,这可是十万斛粮食啊,足够一万大军吃上三个月的,竟然就这么的发给灾民了。这刘琦果然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任意的败坏他父亲刘表的家底。”吕范不由得诧异不已,暗暗说道。
  其实吕范根本没有想到,这一次刘琦由于铸造荆州犁,令荆南武陵、零陵、桂阳三郡粮食获得大丰收,比往年多收了将近三成,许多农户都是多年来第一次家中有余粮。
  为了感谢刘琦无偿为他们赠送的荆州犁,很多农户除了正常完成交税任务之外,还响应三郡太守府的号召,主动把余粮存下一部分之后就卖给官府,这样一来,导致三郡太守获得的粮食竟然比往年多出了一倍,现在刘琦军中少说能有百万斛粮食,取出来十万斛来赈济灾民,本来就是早已规划好了的,所以刘琦自然非常爽快的就取出来这些粮食了。
  “等等,事情好像有些不对劲儿吧?虞翻本来是我们将军麾下的人,现在将军是拿虞翻换粮食,要换也要把粮食给我们将军吧?却为何把本该送给我们的粮食用来赈济灾民?”吕范见刘琦虽然取出来了十万斛粮食,却并不是送往自家主公孙策那里,反而是送给了灾民,这让他感到很是愤怒,有一种自己被耍了的感觉。
  却不料这时候一直在刘琦身旁不远处的庞统忽然大声喝道:“我家将军乃是扬州刺史,整个扬州境内想要征辟谁就能征辟谁,我还真没听说过上级官员从下级机构中拔擢人才,还要给下级机关送粮食相抵偿的。仲翔过去虽然确实在你主公孙策帐下做事,但这并不代表他永远都听命于孙策。既然你家主公吝惜粮食而轻视贤士,仲翔又何必非要追随你们做事?我代仲翔宣布,从今往后虞仲翔归属扬州刺史别院统辖。”
  吕范一听这话,不由得心中冰凉,这才知道刘琦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放走虞翻,他甚至敢保证就算孙策满足他开出的十万斛粮食的条件,刘琦也定然会想尽办法阻挠虞翻回到孙策军中的。
  而虞翻其实本来是心如铁石,决定誓死不愿归降刘琦的,可是近日来与庞统相谈甚欢,渐渐的受到影响,感觉到这个刘琦确实有两下子,要不然也绝不会让庞统这等奇才之人死心塌地的效忠。尽管这样,他在内心里却也只是接受庞统作为私交,而从来没有考虑要归顺刘琦。
  但是这一次吕范到来却让他的内心有一些略微的失望。本来他听说孙策派吕范这等重臣前来迎回自己,内心中对孙策感激涕零,可是等到谈判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孙策眼中并没有对方当初所说的那般重要。虽然连他自己也不认为自己就能值得了十万斛粮食,心中也从来没有期望孙策能以如此高的代价来赎回自己,但是还是认为自己起码也应该值个一刀两万斛的,却没想到最终吕范开口,最多只能拿出一千五百斛,这让他苦笑不已,暗暗说道:“真没想到在主公眼中,我这条命竟然连一个州刺史一年的俸禄都比不上。”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虞翻心中对孙策的忠诚正在一点点的动摇。
  其实说句实话,这事跟孙策没有丝毫的关系,主要都是吕范自己做的主,在吕范看来,像虞翻这种半路投降来的人根本不会被自己正眼相看的,只不过鉴于现今正在用人之际,他这才会勉强自己顺手将虞翻给救走。
  而如果用珍贵的粮食来换虞翻的话,就算是一千斛他都不想答应,这不是因为虞翻在他心中的价值不值这些,而实在是现今粮食短缺,他根本不愿意轻易动用任何一粒粮食,更何况是动辄成千上万斛的粮食?
  虽然这只是吕范本身的意思,可是在虞翻眼中这就是孙策的意思,所以虞翻认为自己日后将不会在孙策那里拥有多么美好的前途的,更加为自己对他的忠诚而感到不值。
  而就在这时候,吕范虽然不知虞翻心中的变化,但还是还是不甘心虞翻真的就这样投靠刘琦,便开口说道:“虞仲翔,你可要考虑好了,是否真的要归顺刘琦,背叛主公?你苦读经书,所学无非忠义二字,却如何能够失去大义,气节不保?”
  “这…。。。”虞翻被戳到了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不由得犹豫起来。
  毕竟他已经变节过一次,在故主王朗失败后投奔了孙策,如果这一次再变节的话,天下读书人应该怎么看待自己?作为一个名士,钱财官位可以不重要,但是名声绝对是比性命还重的东西。
  就在这时,刘琦忽然张口说道:“虞仲翔,我且问你,读书做学问当以何为重?”
  虞翻一怔,脱口说道:“《礼记大学》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故,我辈士人当正心诚意,修齐治平。”
  “何谓正心诚意?”刘琦毫不犹豫,继续追问道。
  “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能不欺人,亦不自欺,故知至而后意诚。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
  虞翻对儒家经义不仅熟记,更能深入理解,所以刘琦一发问,便能信手拈来。
  刘琦点了点头,又问道:“如何才能正心诚意?”
  “我刚才已说过了,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正心。”虞翻再次脱口而出,熟练的回答道。
  “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矣。请问天下学问何其多?你如何能够做到知至?”刘琦咄咄逼人,直视着虞翻说道。
  “这……”虞翻一时竟然不知该如何接口,不由得头冒冷汗,他没想到自己自问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竟然被刘琦给问住了,无奈之下只好说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却听刘琦呵呵笑道:“那你就永远不可能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且记住我一句话,我被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辈读书人并非是书痴愚顽之辈,更非是愚忠墨守之徒,当以天地万民天下太平为业,当以继往圣绝学为业,何必在乎那一点名声呢?”
  虞翻闻言浑身一震,喃喃的重复着刘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脸色不由变得缓和起来,之后便是越来越坚毅,对着刘琦恭敬的做了一个长揖,然后缓缓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翻受教了。将军方才之言令翻茅塞顿开,翻从此之愿意誓死追随将军,为实现将军所言之事而竭尽所能,还望将军不弃。”
  刘琦连忙扶起虞翻,呵呵笑道:“承蒙仲翔不弃,愿意辅我创业,我又如何敢嫌弃呢?相信只要有了仲翔的辅佐,我刘琦定将如虎添翼,仲翔,我欲拜你为典学从事,与华子鱼一道辅助王粲建立郡学州学,公开招录豪门与寒家弟子,传授经学,不知仲翔可愿帮我这个忙?”
  虞翻闻言,纳头就拜,恭敬说道:“下官必定竭尽全力,为我扬州士子尽一份力。”


第七十五章 柴桑之失

  吕范见虞翻竟然就这样答应归顺了刘琦,心中暗暗叹息了一声,同时也深深鄙夷虞翻的为人。他知道既然虞翻已降,自己留在这里已经变得毫无意义起来,便向刘琦辞行:“既然虞仲翔已经叛降。末将留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末将准备现在就辞别将军,离开南昌,还请将军准许。”
  没想到刘琦哈哈笑道:“吕子衡,汝估计现今汝主孙策的军队离柴桑城还有多远?”
  刘琦问得很是突兀,吕范出自本能的回答道:“大概还有三……。”
  随即吕范就回过味来,然后遮掩道:“将军这句话是何意?末将如何听不明白?”
  “嘿嘿。吕范,你休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徐先生早已识破周公瑾之计矣。”刘琦单单看了一眼吕范,轻轻笑着说道:“你想借用与我谈判来麻痹本将,然后率军偷袭我军重地柴桑,从而割裂我军与江夏的联系,不知本将说的可对否?”
  “什么?没想到这个刘琦果然识破了公瑾之计,并且还知道公瑾之名,看起来果然是个难缠的对手,我当立刻返回,将这一消息通知主公。”
  吕范心中震撼不已,但表面上仍然是镇定自若,缓缓摇头说道:“末将不知将军在说什么?末将告辞了,将军,希望我们有机会再见。”
  吕范说完之后就辞别刘琦,准备立刻离开南昌城,把对方已识破己方计谋的消息报告给孙策,却见刘琦呵呵笑道:“子衡何必急于离去?不如在我南昌小住几日,让本官尽尽地主之谊吧。”
  刘琦说完之后一挥手,便见是几个身强力壮的亲兵立刻围了上来,阻住了吕范的去路,把吕范“请”到了他之前居住的那件客房之中。
  “可恶,这个刘琦竟然如此蛮横,把我强行留在南昌,实在令人气愤不已。”吕范愤愤的骂了几句,但还是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毕竟自己现在被对方软禁,想要逃出去实在是千难万难,看来自己只能盼着主公尽快打败刘琦,把自己救出去了。
  “可是既然刘琦已经看穿了公瑾之计,又如何不会做好防备呢?如若他们将计就计,反而对我们设伏,主公岂不危险?”
  想到这里,吕范不由得浑身冒冷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恨不能现在立刻就逃出南昌城,把刘琦已有准备的消息告诉孙策。
  可是刘琦的亲兵轮流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让他根本无法有任何的逃生机会,这让吕范不由得有些绝望了。
  最后实在没有任何办法的吕范只好冒险,在熄灯之后乘着夜幕的掩护,在早已准备好的一片木简上刻下了“刘琦已知主公之计,情况有变,请速变计。”几个小字,送给了自己留在这里的唯一一个随从,对他附耳交代了几句,令他乘夜间挖地道,务必将消息及早的送到主公孙策手中。
  三天之后,地道已经挖好,吕范对随从郑重的交代了几句,便令他立刻离开开此地。
  那名随从倒是非常忠诚,提出自己留下,让吕范乘机逃走,却不料轻轻吕范说道:“不必,我这一次留在这里正可乘机麻痹刘琦,让他以为我军五倍,从而有利于我军取胜。”
  那名随从对吕范的英勇献身精神感佩不已,只好对吕范郑重的说了声保重,然后与主人洒泪而别,通过地道逃到了府门外,然后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离开。
  那名随从本来以为自己的事情做得天衣无缝,却不成想早在他第一天开挖地道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门外监守的注意了。
  因为他们总是看到那个随从在白天里呼呼大睡,而且他的鞋上总是沾带着一些新土,所以他们便已经料定定是此人在屋中秘密挖掘地道,于是便立刻将自己的推断上报给了中护军刘式,而刘式也不敢怠慢,立刻将消息报告给了刘琦。
  刘琦在得知消息之后,立刻命人在整个城内城外都安插了眼线,却对保证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南昌城。
  所以从那名随从一走出地道,就立刻被人盯上了,他们很快就将那名随从抓住,但在进行了一番搜检之后,发现没有什么可疑之处,便又在半天之后把他给放了。
  那名随从心中很是庆幸,同时也暗笑对方士兵愚蠢,因为木简就藏在袍袖夹层之中,那些士兵竟然没发现,所以在接到对方放行的命令之后,便迅速的离开了南昌城,在一家富户中夺取了一辆马车,快速的往柴桑方向而去。
  但是那名随从却始终不知道,那些奉命检查的都是刘琦的亲兵,几乎是瞬间就判断出来他的袍袖异常了,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借光线不好为由,将衣袍拿到了外面,迅速的拆开了袍袖,并看到了里面的木简。
  这时候负责此事的王粲也早已等候在这里了,他见到木简之后,毫不犹豫的将木简毁掉,然后又取出来一枚一模一样的木简,仿照吕范的笔迹在上面写道:“虞翻无耻变节,刘琦将末将扣留,将军只管行动便是,末将政客麻痹对方,日后自有脱身妙计。”
  之后王粲又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木简依然放在袍袖中,并命高超的工匠迅速将袍袖恢复如初,又故意拖延了半天,这才放那随从离开。
  王粲做这一切做的天衣无缝,行动又极快,所以那名随从根本就没意识到,他送出的情报实际上是一份假情报。
  等到那名随从快马赶上孙策的时候,发现孙策大军已经来到了离柴桑城不足五十里的地方悄悄驻扎下来,他连忙把吕范的木简交给孙策。
  孙策看完木简之后递给周瑜,冷哼道:“刘琦小贼太过可恶,竟然两次扣留本将使者,待得本将平定淮南之后,定将还以颜色,让你知道厉害。”
  周瑜呵呵笑道:“末将已得到消息,甘宁果然尽起大军,在彭泽湖内与二位将军的水军相争持,二位将军坚守不战,甘宁天天派人前去骂阵,却依然无可奈何,现今甘宁大军士气受挫,我军正当连夜攻城,一举拿下柴桑,好实现破庐江大计。”
  孙策点头说道:“公瑾之言正合我意,今日天黑以后,我们大军一路疾行,迅速赶到柴桑城下,连夜攻城,定要在这一夜之间夺取柴桑。”
  “好,我们就这样办。”周瑜呵呵一笑,拍手说道。
  当天夜里,孙策命大军早早埋锅造饭,待得二更时间变下令大军立刻出发,一路狂奔前往柴桑。
  孙策麾下的丹阳兵不愧是天下精兵,仅仅用了一个多时辰就到了柴桑城下。
  在来到柴桑城下之后,孙策立刻下令攻城。于是四万大军负土填河,很快便来到了城墙下,架起云梯奋勇攻城。
  在柴桑城内只有几百驻军,这时候听到了城下战鼓声,放眼望去,见在夜幕中有数万人手持火把,奋勇攻城,不由吓得心胆俱裂,连忙在城头树起白旗,并打开城门,表示投降。
  孙策见对方守将如此识趣,不禁满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