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奉系江山 >

第225部分

奉系江山-第225部分

小说: 奉系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小山急得在地上直转圈,脑门上面都冒汗了,他深知张勋的心思,这次这么好的机会,如果因为武器的原因白白失去了,张勋能扒了他的皮。

“雨帅,无论如何您想想办法,我们一定要尽快拿到军火!”

张作霖看了一眼张廷兰,心说这场戏该怎么唱,还是你来,张廷兰也点点头,说道:“高先生,如果你们非要提前拿到军火,也不是不可能!”

“要怎么做,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那只有从奉军现役装备之中抽调了,只是这么做会影响奉军的战斗力,你们再交一百五十万提前取货费!”

张廷兰轻描淡写的又是要了一百五十万,高小山一阵阵的肉疼,偷眼看看张作霖,希望这位雨帅能出面说句话,少交点钱,可是这时候的张作霖正在老神在在的喝茶,连眼睛都不眨。

高小山也没有办法,想了想只能点头同意,张廷兰当即让人交给了高小山一百万发子弹,二十门迫击炮,四十挺轻重机枪,十门克虏伯炮,另外配属了一些炮弹,还有三万枚手榴弹。

距离全部交货,还有不少的距离,尤其是张廷兰只给了一百万发子弹,更是严重不足,不过好歹算是拿到了不少东西,高小山也只能赶快回去复命。

把他打发走了,老张满脸都是笑容:“拙言,你这生意做得高明,妈了巴子,又敲了张勋一百五十万,只怕一下子把张勋的家底都掏空了!”

“大帅,没看我还扣着一批子弹和炮弹么,这些东西到了关键的时刻,还能敲诈张勋一大笔呢!”

“还要敲诈?”老张也一脸的惊讶:“张勋家底都掏空了,还能拿出多少钱啊?”

“大帅,下次只怕不用张勋买单了,您想想张勋这么急火火的要军火是想干什么?”

张作霖脑筋转的也是飞快,现在边疆没什么大的战事,张勋这么着急要军火,那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掺和到府院之争中去。老张瞬间也明白了张廷兰的打算,不管张勋怎么折腾,只要奉军手里头握着至关重要的军火,到时候张勋会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乖乖送到奉军的口袋了,至于钱是怎么来的,还真不用关心。

“拙言,黎菩萨派人请咱们,那张勋一定是段祺瑞请的了,不知道老段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张勋可不是安分的人物,我听说他身边围着不少的满清遗老遗少,而且最近还经常说民国比满清还乱套,不如重回满清,天下才能太平之类的话,这样的人到了北京,只怕要惹出一场**烦。”

张廷兰也点头称是,张勋复辟毫无疑问是一场闹剧,但是这场闹剧背后有没有推手,就很值得怀疑,不然光凭着张勋的本事,能轻易带着大军进京么,沿途有多少障碍和关卡,现在看起来,很有可能是老段故意放行,让张勋进京闹一场,把黎元洪赶走,然后老段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收拾残局。

正所谓不破不立,段祺瑞这是准备彻底毁了民国以来的政局,然后重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而张勋就是一个可悲的棋子。

想透了这些张廷兰反倒有些可怜张勋了,当然这只是一时的想法,该下手他一定不会客气的。

“大帅,我看段祺瑞或许是有意为之,把张勋这个搅局天王招到北京去,就是想要天下大乱,然后他段祺瑞再出来收拾旧山河。”

老张想了想,点点头,然后问道:“拙言,你看咱们该怎么做呢?”

“大帅照我看,张勋完蛋了,对咱们也是好事情,等于向西北扩张的道路就被打开了,不过收拾残局的任务不能只交给段祺瑞,咱们奉军也要参与一把,一来是捞取名声,二来是捞取实际的利益,京津地区有不少工厂,还有不少的工人,能弄到多少,就弄多少,另外热河必须拿到手中,这样奉天的安全局面就能有很大的改观。”

对于一个首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进退的分寸,什么能争取,什么不能争取,什么要玩命也要拿到手,什么是可有可无的装饰。

中东路是必须争取的东西,为此奉军可以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上面,而热河事关奉军发展的大战略,不能不掌握在手中,而工业实力是奉军安身立命的本钱,这都是不可或缺的,至于看似很诱人的北洋权力,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搞不好还是一味慢性毒药。

“拙言,奉军该怎么应付,你和邻葛一起弄出一个章程来。”

奉军暗中的调动随即展开,就在这个时候,辨帅张勋突然在热河发表了通电,宣布要率领军队进京调停府院之争,这一封通电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大小小的军阀都在盯着段总理和黎菩萨的斗法,现在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大家伙都忍不住的猜测事情会发展到哪一步。

黎元洪也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请了张作霖,老张狮子大开口,要了那么高的价钱,结果奉军没什么动静,本来没有他们什么事的张勋却跳了出来,眼前的局面越来越诡异了,黎元洪只能静观其变。

张勋则是意气风发,亲自率领八千名辫子军作为先锋部队,浩浩荡荡的就前往了北京城,一路上畅通无阻,所有的地方守军一点都没有为难,张勋顺利的赶到了北京城。

不过这位辨帅到了京城之后,就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他直奔紫禁城,给小皇帝溥仪磕头问安去了,至于正牌的大总统黎元洪则被抛在了一边。RS!。

第三百四十六章讨逆

张勋到了北京之后,出人意料的举动让所有人都大惊失色,一些政坛混迹多年的人物都感到了异样的气氛,而且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士还到处传说,张勋出紫禁城的时候,身上穿的是黄马褂。

这下子各种谣言瞬间就传遍了四九城,辨帅张勋则是全然不顾这些,他一进京之后,就让自己的手下将北京的城防接管了,就连总统府也被控制了起来,然后又把康有为给请了出来。

众所周知,康有为是保皇党的领袖,自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康有为多年流亡海外,打着保皇的旗号,一时间好像是怀揣着衣带诏的刘皇叔一般,到处忽悠,获得了很多海外华人的支持,归国之后,也在报纸频频发表保皇言论。

现在张勋和康有为搅合到了一起,事态就更加明朗了,当天晚上张勋就把在京的北洋元老都召集了起来,其中包括王士珍、江朝宗、陈光远、吴炳湖等人。

大家到场之后,张勋一身戎装,外面罩着黄马褂,器宇轩昂,康有为在一旁陪着,更是不可一世的样子。

见面之后,张勋就说道:“本帅此次帅军进京,并非调停什么府院之争,而是为了陛下重登大宝,光复大清江山而来,当初隆裕太后,为了不忍国家战乱,才宣布退位。而今办了这么多年的共和,国家毫无起色,反倒是一团乱麻,这时候,就应该让陛下再次执掌天下,才能国泰民安!”

张勋大声说着他的看法,其他人都在听着,王士珍当年被称为北洋之龙,也是久历风霜的大人物,一见这个场合,就猜到了是这么回事,不过他对复辟这种事情一点都不看好,当初袁世凯那么大的势力,当了皇帝之后,马上就众叛亲离。

现在溥仪才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rǔ臭未干,能让天下的诸侯信服么!张勋和康有为这两块料倒是一文一武,配合的不错,关键是他们能掌控江山么,别的不说,就连京津都控制不了。

因此王士珍仗着胆子问道:“各省的态度如何,外交部和列强联系过了么,列强又是什么态度?”

“外交没有问题,各省督军也全都赞同,冯国璋和陆荣廷二公已经表态鼎力支持,张某势必恢复大清江山,谁要敢和我作对,那就只有决一死战!”

王士珍一看张勋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索性也不管什么了,他这么大年纪了,犯不上为这种事情上火,自然有处理的人物,这些北洋元老跟着张勋,到了紫禁城,请出了小皇帝溥仪,让他复位。

溥仪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是也觉得这种事情似乎有些不靠谱,因此说道:“我年龄太小,恐怕难以承担大位。”

张勋急忙跪倒,诚惶诚恐的说道:“皇上睿智英明,当年圣祖康熙皇帝也是冲龄践祚,方有大清的锦绣江山,陛下一定能够中兴大清,臣等愿意誓死效忠陛下!”

事到如今,溥仪也只能勉强答应,这时候已经到了凌晨时分,张勋又拿着早就拟定的一份黎元洪奏请归还国政的折子,跑到了总统府,面见还被蒙在鼓里的黎元洪。

黎菩萨已经彻底出离了愤怒了,大声说道:“我的总统大位那是天下百姓选举的,哪能随便交出去。”

“黎元洪,你别给脸不要脸,当初你也是大清的臣子,没有主子的隆恩,哪有你今天的地位,现在主子重新登基,你还想窃据国政,就是在找死!”

张勋说话之间,已经把手枪拿了出来,只要黎元洪再敢反对,张勋就要开枪毙了黎元洪。黎菩萨一看再难挽回了,只能把眼睛一闭,索性来个不理不睬,张勋他们抢走了印信,随后回到紫禁城,马上就昭告天下,溥仪重新复位,沉寂多年的黄龙旗再次挂在了北京的街头。

一场复辟闹剧终于开始了,那些满清的遗老遗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全都跳了出去弹冠相庆,把多年不穿的朝服又拿了出来,有的人早就没有了,他们只能跑到戏班里头,把那些朝服都抢了过来。

除了朝服之外,有的人连辫子也没有了,因此也都弄根假辫子挂上,一时间北京城是群魔乱舞,一夜之间仿佛变换了一个天地一般。

这种变化自然成了无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刚刚完成装修的祥云茶馆里头,就聚集了一帮人,正在谈论此事。

“王掌柜的,这北京城不愧是天子脚下,什么热闹都能看到,这皇上没了好几年了,怎么又冒出来了,简直是天大的奇闻。”

王掌柜的四十来岁,老实厚道,不过眼中透着一股子生意人的精明,叹了口气说道:“不管他们演什么大戏,就是苦了这茶馆了,保准又有多少天没有客人了!”

“王掌柜的,这祥云茶馆可是咱们北京城最大的茶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没断过客人,有没有皇dìdū一样,您多虑了!”

“多不多虑我自己心里头清楚,您知道宋三爷不?”

“你是说当初在北京城办纺织厂的那位宋仲义宋三爷,听说他的家业都败光了,一家人早就不知道哪去了,说起了也是可怜可叹啊,多好的日子,就是不会过,折腾什么工厂啊,像咱们一样,喝喝茶,溜溜鸟,绝对什么麻烦都找不到头上来!”

王掌柜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指了指天花板,又指了指说话之人的衣服,笑着说道:“宋三爷的家产才没败落呢,而且现在比以前还阔气十倍百倍不只,就你身上的大褂,就是用宋爷工厂的布做的!”

“不会,这布织得这么好,我还当是洋布呢!”

“洋布?”王掌柜的笑了笑:“洋人在打仗呢,洋布早就进不来了,现在市面上六七成的布匹都是宋爷工厂生产的!看见没有,我这个茶馆也是宋三爷入的股份,要不是三爷抬举,我这辈子也建不起这么大的茶馆啊。”

茶客们一听这话,顿时都来了兴趣,一个老熟人咸鱼翻身,可比国家大事还有意思,大家纷纷让王掌柜的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诸位,两年前三爷就在我当初那个茶馆,交了好运,遇上了贵人,买卖产业都搬到了奉天,听说奉天当局帮着联系,三爷生产出来的布直接供应列强,工厂两年之间,翻了好几倍,东三省,还有京津一带,多数布匹都是三爷工厂织得。最近又听说三爷的产业又扩大了,人家不想光靠着织布了,还投资了化工厂,准备生产染料,那可比织布赚钱多了。”

王掌柜的十分感慨的说道:“三爷前段时间给我来信,说当初要不是到我的茶馆,也不能有那么大的变化,因此愿意入股,这不我才重新扩建了茶馆。”

“王掌柜的,三爷愿意帮你,也是您行善积德,遇到了贵人了!”

“可不是吗!”其他的茶客也笑着说道:“听您的话,奉天当局还帮了三爷不少忙,这听着可是新鲜,多少年了,从来都是官老爷欺负老百姓,什么时候还能主动帮着老百姓了,这太阳从西边出来啦?”

“还别说,最初我也不信,后来我仔细打听了不少消息,才知道这是真的,只要到奉天投资,政府都会尽力帮忙,还能提供贷款,最近还在到处招募流民,到东三省屯田。你们注意没有,街头的乞丐是不是少了不少,听说他们多数都去了奉天,这帮人都交上了好运,说不定过几年,他们就能衣冠楚楚的站在咱们的面前了!”

“掌柜的,这奉天是不是就在前不久把俄国人打败了啊,那些天学生们天天在街上游行欢呼,不少人还到处点鞭炮庆祝呢?”

“没错,就是奉军干的,这奉天当局抓经济是一把好手,领兵打仗又有本事,眼睛里头肯定不揉沙子。北京和奉天离着也不远,你们说这边闹复辟,人家能看着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打了过来,只是苦了我的生意了!”

正在王掌柜的说话的时候,突然外面的报童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喊道:“号外!号外!雨帅通电讨逆,奉军不日南下,征讨辫子军!”

一听报童的话,王掌柜的也是大吃一惊,他也没想到自己的预感能这么准确,急忙买了一份报纸,其他茶客也都凑了过来,报纸的头版头条,就登载着奉军的讨逆通电。

在复辟当天,张作霖就发表了讨逆通电,就好像当头一棒,狠狠地砸在了张勋的头上,让他几乎站立不稳,别人不清楚奉军有多么强大,但是张勋可是很明白,他的军队之中,就装备了不少奉军的军火,恐怕有史以来,买武器的都干不过卖武器的,张勋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由得胆战心惊。

还有一个人更加郁闷,那就是天津的段祺瑞,本来是他把张勋弄到北京的,想要接着这个机会,打击黎元洪,同时提升自己的威望,可是就在他准备组织讨逆军的时候,张作霖捷足先登,率先发难。

这个讨逆的首功就落在了张作霖的头上,一场辛苦谋划,却让老张轻松摘了桃子,现在满天下都是支持奉军的文章,段祺瑞哪能不郁闷啊。RS!。

第三百四十七章挥军入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