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盛唐神话 >

第267部分

盛唐神话-第267部分

小说: 盛唐神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名国子监的太学生在此置酒高会,在接过旁边女妓的斟酒,满饮一杯过后,有人深深叹了一口气,做悲天悯人状。

    于是旁边一人道:“刘兄就是悲天悯人,可是为河北、河东道的百姓伤心难过?”

    被称作刘兄的太学生名叫刘秩,乃是这八名太学生的头头,最善于清谈辩论,一手骈文也写得精致漂亮,每每酒后就长篇大论,上至宰相,下至地方,激扬文字,整个大唐就都被他批评指摘了遍。

    而他说发表的言论,也大多是书生意气,盲目复古,以为一切都按照春秋时期周礼来,自然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若是萧去病在此,定会如闻狗屁,或者一巴掌打得他闭嘴或者落荒而逃,可偏偏他身边一群人,却对他无比追捧,一群人每日饮酒高会,抒发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懑。

    刘秩闻言,点了点头:“国危如累卵,社稷倾颓,生灵涂炭,我等空有一腔报国之热忱,却无报国之门路,每日只能饮酒高会。

    想到每日都有那么多的百姓正在被幽州叛军屠杀,我的心如刀割啊。”

    另一名叫做李揖的太学生道:“可惜朝廷不能用刘兄这样大才,否则这叛乱又何足平!”

    又一名叫宋若思的太学生叹气道:“说的正是,陛下不思朝政,朝廷奸臣当道,那杨国忠本是赌场小混混出身,既无才学,又五品行,怎可窃据相位!

    还有各镇节度使,也是无用,打了这么久,竟然还不能平定叛乱,一群庸庸碌碌之人,窃据高位,尸位素餐,实非国家之福。”

    名叫邓景山的书生道:“应该说天策府兰陵王,建宁王师徒还是不错。兰陵王两万大军征讨南诏,一战而平,之后又大破吐蕃八万援军,可惜竟然被奸人害死。建宁王多次打败幽州军,也是继承了兰陵王的本事,此次平乱,就看建宁王和天策府的了。”

    刘秩冷笑道:“那建宁王真有本事,又怎会到现在仍然不能平底叛乱,又怎会让幽州叛军攻占井陉关,雁门关?

    更加可恶的是,现在国难当前,那杨国忠和建宁王还要争权夺利,互相拆台,这战事真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了。”

    “哦,刘兄这是何意,难道你也相信杨国忠那边所说?”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两日清心茶社,不断宣传天策府之事迹,又岂会没有居心?那杨国忠固然不好,天策府和建宁王也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去。”

    刘秩恨恨地说道,心里觉得委屈极了。

    他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太有本事了,而且在太学生中又这么有名,皇帝不思朝政,杨国忠又是奸邪小人,于是就一心想到天策府入幕,施展胸中的抱负。

    可是等来等去,各种暗示和推销,天策府兰陵王也不来三国茅庐结交自己,刘秩只好放下身段,写了一篇《止戈记》论述怎么结束天下的战乱,怎么开万世太平的方法,自以为自己的办法实在是太好了。

    可是这篇文章一递过去,就被天策府赶了出来,说什么天策府的庙太小,供不下你这尊大佛,据说当时看不上自己的,便是这建宁王。

    “依我看,建宁王这么做,便是想学王莽,等陛下一回来,我便要向陛下告发建宁王的不臣之心!”

    他此话一出,座中其他七人一下就呆住了,惊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片刻之后,刘秩正准备洋洋洒洒揭露建宁王的真面目之时,就听青楼外面的街道上一阵大乱。

    众人连忙把头探出窗子,询问了半天,这才弄清楚,原来是皇帝陛下从前线回来了,刘秩兴奋地大声道:“我要上疏陛下,你们谁愿与我一起?”(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挽天倾(十三)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二,大唐皇帝李隆基从河北前线返回长安,局势却一下变换得让大多数老百姓看不懂了。

    天策府和杨国忠的决裂争斗,之前还差不多是个势均力敌的态势,杨国忠这边掌握着行政大权,还有军权,杨国忠的心腹李福德为右羽林大将军,小舅子裴昱为金吾卫将军,驻守长安的天武军也由杨国忠的长子杨暄统帅。

    而天策府虽然在长安要什么没什么,却得到了几乎所有老百姓的支持,不管杨国忠这边再怎么污蔑,颠倒黑白,他们还是信天策府,不信杨国忠。

    一时之间,还有一种议论在百姓当中口口相传,越传越广,那就是杨国忠是个大奸臣,蒙骗圣上,败坏朝纲,这场叛乱全是由杨国忠引起的。

    还有那个杜乾运,更是愚蠢废物到了家,就是因为名字取得好,叫“赌~钱~运”深受杨国忠的喜爱,又送了杨国忠二十万金币,才谋得了河东节度使的职位。

    本来若是听天策府的,只怕现在叛乱早就平定了,现在弄成这样,也就是怪杨国忠这个大奸臣收了杜乾运的钱。

    议论得越多,长安的老百姓骂杨国忠就骂得越凶,若是这些骂得有用,估计杨国忠起码要是几亿次了。

    可是等李隆基一回朝,却一下站到了杨国忠这边,不但下发明旨宣布,河东战局如此败坏,责任全在天策府!

    清心茶社颠倒黑白,污蔑中伤朝廷,意图不轨,着令即刻查封,锁拿一干成员;另河东节度使杜乾运忠心体国。尽心王事,兼任右天武大将军,统领五万天武军,驻军霸上。

    所有的长安百姓,一下懵了,怎么可能。一心平乱,为了拯救百姓不惜送上性命,在河北道,河东道救下一百多万百姓的天策府反倒成了乱臣贼子;杨国忠这个赌场小混混,臭名满天下的大奸臣倒成了忠心为国?

    这怎么可能?滑天下之大稽嘛!

    一些逃难到长安的河北道,河东道的难民纷纷大声疾呼,到处给天策府喊冤,大骂杨国忠是欺骗皇帝的奸臣,然后他们就被一顿打。叫嚷得凶的就被抓到了长安、万年两县的监牢里去。

    而另一边,但凡和兰陵王、建宁王亲厚的官员,也全都被革职软禁,还在长安的王元宝王家,倒没有直接冲到家里去拿人,但也派了重兵牢牢监视。

    总之,就是一时间人心慌慌,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十六王宫。南阳王李系,着急忙慌地来到广平王府。找到他的大哥广平王李俶,张口便问道:“大兄,皇阿爷这是怎么了,他难道真的糊涂了吗?就看不出杨国忠这是欺君罔上吗?”

    李俶叹了一口气,把自己这个二弟拉到内室,摇头道:“不是皇阿爷糊涂了。是你糊涂了。二弟,你难道就没看出来吗?”

    “看出什么?”

    “这是皇阿爷和三弟在斗法呢,我们那个三弟当真是了不得了,竟然把皇阿爷一下逼到这种地步了……”李俶怆然地说道,脸上表情复杂。说不出是感慨,还是忧心,还是羡慕嫉妒恨,或者都有吧。

    “啊……”李系张大了嘴巴,一直以来李隆基太强势了,囚禁父亲兄弟,囚禁儿子孙子,一天之内毫无理由杀掉三个亲儿子。阿爹太子李亨也被逼得两次离婚,每天惶惶不可终日,才四十多岁就一头白发,苍老无比,这么强势的一个皇帝,竟然会被自己的三弟逼迫?

    “大兄此言何意?小弟愚钝,还请大兄细言之。”

    李俶看了他一眼,轻叹一口气道:“你想啊,这些年来,天策府的所作所为,战必胜,攻必克,四海商社富可敌国,所有世家权贵都和四海商社有生意上的往来,都要求着四海商社,三弟几乎已经得到了所有世家的支持。

    这几年来,天策府又广施善政,杨国忠各种胡作非为,比如京畿道大灾,杨国忠非但不赈济,反而加倍收税,最后这些都是多亏了天策府才活下来;

    杨国忠在南诏葬送掉二十万大军,又要在京畿道强行征兵继续去南诏送死,最后也是天策府战了出来,一举灭亡南诏,那些之前去南诏必死的京畿道百姓岂不家家户户对天策府感恩戴德?

    到现在,安禄山二十七万幽州军起兵造反,天下各镇兵马都被回纥牵制,天策府竟然能凭借一己之力,独自抗衡幽州军二十七万叛军,数次击败叛军。若不是杜乾运贪功无能,又岂会让幽州叛军攻破河东,只怕不出一个月,天策府就真能平定叛乱。”

    李系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下意识道:“既如此,那不是很好吗?”

    李俶看着这个二弟,脸色极为难看,过了半响才低声道:“二弟,你怎么还不明白。天策府如此强势,这么强的兵力,这么高的威望,安禄山造反,最大的责任就在皇阿爷,最后却被天策府,被三弟平定了。

    如此一来,皇阿爷的威望岂不是一落千丈,三弟的威望却一下升到天上,他又有各世家权贵的支持,又得天下百姓爱戴。皇阿爷对他岂能不深深忌惮提防。

    皇阿爷从长安消失这么久,不就是去河北道前线夺三弟的权了么?只是没想到啊,皇阿爷竟然败在了三弟手上。”

    李系嘴巴一下张得大大的,呆愣了好半天,才悠悠醒转过来,颤声道:“那你说他们两个谁会赢,还有,皇阿爷为什么明知杨国忠名声如此不好,杜乾运如此无能,还要继续重用杨家的人,重用杜乾运呢?”

    ……

    “陛下现在要对天策府和建宁王动手,阿兄你说他们哪边会赢?我们京兆韦氏该如何做?”

    长安城,紧邻亲仁坊的安邑坊,京兆韦氏,韦贲府,韦辉找到了自己的哥哥。问出了相似的问题。

    韦贲摸着胡须道:“谁赢谁输不太好讲,但有一点是明白的,若是陛下取胜,战乱必定不能这么快平定,而我们这些世家的利益,也必将严重受损”

    韦辉连连点头道:“陛下十多年不问朝政。唯一倚重者杨国忠也,天策府若倒台,四海商社必定交给杨国忠。

    可是四海商社这套先进的管理,这么多先进的技术,又岂是杨国忠那个赌场小混混能玩的来的。

    这两年,我们京兆韦氏跟着办工坊,做生意,开拓草原和海外,财富增长了上十倍都不止。各种新奇的、好玩的、享受的玩意层出不穷……”

    他顿了顿,两眼放光道:“而且,这种看着自家产业一点一点做大,管理成百上千人的这种成就感,真的很好啊!”

    两年多以来,四海商社算是自己创业的同时,也带着这些权贵世家,特别是五姓七望、关中四姓、江南华族一起做事业。

    很多先进技术比如造纸、酿酒、制新茶、水泥、硝石制冰、活字印刷。甚至是四轮马车的生产技术,四海商社在领先半年、一年、或两年之后。就免费传授给这些权贵世家。

    各世家只要交点餐饮住宿费,就可以派遣子弟到四海商社商社办的进修班学习;也可以免费派技工到四海商社开设的工坊当学徒,手把手传授。

    另一方面,传授技术,给予好处的同时,天策府这边又留有后手。比如造纸,几乎都有的工艺技术都教给了世家,但碱水的配置,各世家没有一个完整的化学体系,没有专业人才。却只能依赖四海商社。

    这样一来,各世家在从四海商社获得利益和好处的同时,其实也被四海商社牢牢控制住了。好比现在,若是天策府要倒台,这些世家就会想,天策府倒台不要紧,但会害得我们造纸工坊、四轮马车工坊开不下去,我们伐开心啊。

    说起来,四海商社这两年多以来在海外掠夺,在国内发展科技,兴办工坊,虽然有数以百万计的普通工人和周边百姓因此受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但实际上,最大的好处还是让这些权贵世家得了去。

    萧去病这么做的理由,一方面是借着他们的力量,一起将事业做得更大,更先进的技术得以推广和普及,建设更多的工坊,蛋糕越来越大,受益的穷人百姓也会越来越多,大唐的生产力也一下提高了起码十倍以上。

    另一方面,也是将些权贵世家绑上天策府的战车,一早就预备好了,如果出现今天这种局面,这些世家权贵,不会成为天策府的阻力,他们会欣然看到,甚至主动帮助天策府夺权成功。

    至于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所有的资源,产业都被这些权贵世家所垄断,就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了,等李倓当上皇帝,有的时间解决。

    而且即使这些工坊的工人被剥~削了大部分劳动价值,但在事实上,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确实得到了提高,唯一受到残酷压迫的,是南海那些土人和被卖来的战俘和奴隶。

    对此,萧去病心中虽然有愧,但也深知一个民族的崛起,本就是其他几个民族的灾难。

    所以,说白了,就是在李隆基不思朝政,醉生梦死,杨国忠被金钱所迷惑,小人得志,在朝堂上耀武扬威的时候。

    天策府集团,已经带着其他权贵世家和许许多多普通百姓飞速向前,萧去病苦心经营两年多的时间,一直在造势,现在大势已成;而李隆基和杨国忠集团却还在原地踏步,他们早已经跟不上潮流和大势,被抛弃是迟早的事。

    听到弟弟这么说,韦贲这才轻轻笑道:“阿弟不用担心,在为兄看来,此次天策府的胜面还是挺大的。

    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天策府获胜,我们这些世家,都会乐见其成。陛下的优势只在于正统和大义,但陛下长期不理朝政,其实身边已经无人可用。

    而且河东之所以会丢,全天下谁人心里不清楚,就是因为陛下错用了杜乾运,但陛下却不肯认错,只能梗到底。继续任用杨国忠,杨家子弟,还有杜乾运、李福德之流。

    但阿弟你想啊,杨国忠和杜乾运这些人,又岂是天策府,建宁王。长源先生,李岘李延鉴这些一代人杰的对手。哼,在为兄看来,我陛下败就败在杨国忠手上,这样的人简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等着看吧!”

    ……

    便在长安局势风起云涌的时候,在京畿道的正北方向和西北方向,几名大唐的一镇节度使正带着数千人的先头部队,风驰电掣般往长安赶。

    在几天之前。他们受到了李隆基的八百里加急,河东被攻破,长安危急,要他们火速带兵前往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