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344部分

山河血-第344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抬头望着张贴于校园中的口号,此时的却是无法平静,这或许是自战争打响以来,最为震撼人心的标语了,就在管长官于征兵事务办公室外讲话结束之后,他即命令征兵事务办公室进行现场登记,被那句口号点燃了爱国热情的青年们,纷纷报名登计,而也是其中的一员。
青年军!
这是以青年之名命名的军队,是他们的军队。
而就在这时,在邯郸南开大学的校园内却传来一阵阵喊骂声,听到操场青年军报名处的喊骂声,丁仁杰和其它的同学一样,纷纷跑了过去,而在他跑过去的时候,却看到几名同学正在那里被其它的殴打着、责骂着。
“同学,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4at'r'说组织青年军是管长官在利用大家的爱国热情,是要欺骗青年参)'114a组织的为资本家服务的私家军,让大家抵制的知识青年从军!”
就在一个同学向丁仁杰等人解释时,正在遭受同学们责难的同学,丁仁杰认识这个同学,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这里,他都显得极为活跃,曾组织过许多学生活动,而对同学们的责骂甚至殴打,他的脸色显得有些苍自,甚至有些恐惧
“同学们,你们听我说,听我解释……”
“解释,现在正值国难,你为何煽动大家,不让大家从军!”
“同学,我……”
“欺骗,利用,难道新一军和**将士在上海的血战,是欺骗吗?难道现在没有倭寇践踏我们的国土吗?”
接连的质问不断的从激情激愤的同学口中道出。
“同学们,你们听我解释,我要告诉大家……”
“之前你在征兵办公室外不是还喊让管长官给个说法吗?怎么现在反倒煽动大家抵制从军!”
突然的一声**裸的质问打断的那个同学的解释,从人群中传出,没有人注意到说话的是谁,但他的质问却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就是,你怎么解释……”
在激情激愤之中,突然又是一个口号响了起来。
“一切抵制者皆是汉奸!保卫祖国,打倒汉奸!……”

第一百四十一章 游说
“分化!”
“孤立!”
在办公室中,看着保安局送来的报告,在过去的几天间,一方面邯彰本地的高校与内迁高校的近五万余名大学生涌跃参军,而另一方面,许多学生活跃分子在这个从军的过程中被分化了,他们甚至被孤立了。
而造成他们孤立的却是保安局派出的“特工”,那些“特工”是随着南迁的学校混杂在学生中间,而青年军只是一个导火索。
“以组织对组织,当我们发动一个组织的时候,他人为阻止我们争取知识分子,尤其是这些单纯而又冲动的知识青年,必然会千方百计的抵制它,但……”
看着办公室内众人,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如果说在世间有什么是无懈可击的,那么也就只有爱国主义了!”披着爱国主义的外衣!此时管明棠心底的阴暗面似乎显得有些肮脏,但政治从来都是世间最肮脏的,现在的管明棠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
“哲勤,知识青年的成份太过复杂,更为重要的是思想复杂,恐怕难以掌控!”
坐在沙发上的于秋杨,在沉默片刻后,看着管明棠说道,作为管明棠的义兄,月前他是受中央的委派,随数十名中央派属军官加入第十六集团军,而管明棠同样给予他极大的尊重,现在的他是第十六集团军作训处处长,而他之所以来到这,就是为了青年军的编遣、训练一事。
“扬勤,”
摇摇头,管明棠却用极为自信的言语说道。
“现在战争刚刚爆发,在未来的几年中,随着战争的进程,战士们会在战争中凝聚出超乎一切的情感,他们于一个散兵坑中生死与共,团体的意识会在战争中不断的加强,而更为重要的战争,可以让许多人成熟起来,他们的心智会发生变化,而当他们适应了军旅生活之后,也就适应了服从,青年人,青年的思想是活跃的,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
唇角微微轻扬,管明棠的脸上带着些得意,他得意的看着王庚、李直民、于秋实等人,随后又继续说道。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军旅之中,他们的思想将不再那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再那般容易被人利用,从而使得,我们能够化干扰为助力。”
在内部,此时管明棠并没有掩饰自己的真实用意,邀请南迁大学来到邯彰一是为了借助南迁大学优秀的师资力量,二则是为了争取那些知识青年,引他们为已用,这是一步暗棋,而恰好发生的青年要求从军的浪潮,更是让他看到机会,看到了整合青年的机会,现在国内各方都没有展开对青年的争取,在这一点上,邯彰已经走了各方之前,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已经赢得了先机。
而在另一方面,随着中央第三次公开通电命令第二十八路军必须服从军令,抵达上海前线,对日作战,这意味着,自己在短期内不需要考虑到那支部队对华北敌后的渗透,而调查局组织的敌后作战,将会进一步有助于未来自己对华北的控制,总之,一切正如自己的计划一般,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至于这场青年从军运动,就像人困送枕头一般,轻易的解决了一个原本看似无解的问题——把自由散漫的青年,纳入军队之中。
“先生,现在各校校方,可是有不少人对青年从军都持以反对意见啊!”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李直民又继续说道。
“刚刚从庐山回来的北大的蒋校长、南开的张校长,还有……”
接连提出几所大学的校长名字,李直民看着先生说道。
“不仅他们希望能够与您面谈,甚至就连《中央日报》上也称您组织青年军,是无异于杀鸡取卵!”
“杀鸡取卵?”
面对蒋梦麟的话,管明棠的眉头微微一皱,就在半个月前,南京赋予了青年学生无须从军的特权,之所以给予他们这一特权是中国教育落后,科学落后的特殊情况所决定,因为南京清楚的知道,对于中国而言,赢得战争的胜利重要,但赢得胜利的代价却是惨重的,却是全国沦为焦土,在这种情况下,战后的建设无疑更为重要,战争决定国家的存否,而战后的建设同样决定了国家的未来,也正因如此,青年学生才享有了无须从军的特权。
但……
抬起头,直视将蒋梦麟,管明棠的神情变得凝重,声音亦显得有些低沉!
“梦熊先生、适之先生、伯苓先生,我想问,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还有保留青年以为将来建设的需要吗?”
“哲勤,你……”
“梦熊先生,日本人曾不无鄙夷的指责我们的知识分子,认为我们的知识分子是可耻的,他们煽动民众的爱国情绪,但是当战争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躲到了民众的身后,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过,北大的许多青年在走到农村宣传抗战的时候,曾有人追问这些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去?是啊,你们为什么不去?”感叹一声,管明棠颇为感慨的说道。“几年前,我曾见过一些南下宣传抗战的学生,他们说,他们的职责是唤醒民众,因为中国的民众太过愚昧,太过无知,所以需要他们去唤醒,可是,无论是曾活跃于东北的数十万义勇军亦或是在这场战争爆发后,于前线浴血奋战的却是他们眼中最为愚昧的、最为无知的农民子弟,是什么驱使着他们英勇的战斗,是什么驱使他们牺牲,是青年学生们的宣传吗?不!”摇摇头,管明棠语气肯定的说道。“绝不是他们的宣传,而是我们每个人都俱有的爱国之心,是军队的教育,你们,几乎每一国人都曾非常肯定的说道,我们的国家非常落后,我们的民族非常的落后,而我想说的是什么呢?一个民族的落后首先是其精英的落后,而精英落后的最显著标志就是他们经常指责人民的落后!”
直视着在坐的十余名各校校长、知名教授,管明棠的言语中透出的指责,只让会客室中的众人脸色微微一变,因为他们都曾或多或少的指责过人民落后。
“什么是精英,无疑,在坐的诸位皆是我国教育界、学术界之翘楚,而各位的学生,亦是中国教育之硕果,是万里挑一的精英学子,这一点,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甚至可以说,今日之大学生,即是昨日之贵族,但是,我想问的是,作为精英,作为举国之贵,作为这个国家最优秀的一份子,他们是否发挥了自己的应有的作用呢?”
就像是独角戏一般,管明棠完全没有给这些名师名士们一丝反驳的机会,更准确的来说,他们压根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与言词。
“不,他们从来没有起到精英应尽的责任,在战争的爆发的时候,作为民族的精英,他们原本应该首先从军,服从义务,从而作为国民表帅,以个人之行动去号召国民,去唤醒国民,但是让我失望的是,我看到的是,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我看到的是精英们依然如过去一样,用炫丽的词藻去赞美爱国主义,是鼓动民众从军,鼓动民众应为国牺牲,而他们呢?他们依然如过去一样,置身于安全的后方,并将自己的行为美其名日为——唤醒民众!”
唇角微扬,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一丝嘲讽之色,在这场战争中,有无数令人感动的画面,同样也有着让人鄙夷的一幕幕。
“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这个民族中的精英力量,他们引导着整个民族走向未来,如果我们的民族精英,在这场战争中不去承担他们的责任,反而回避他们的义务,长此以往的话,如何能够让国民信服,国民如何能够心情坦然的在战场上牺牲,我们可以去赞扬战争,因为牺牲他人是容易的,但是谁愿意负起个人的牺牲呢?当我们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将付于一群将爱国置于嘴边,却不愿负起个人的义务与责任的精英之手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还有未来可言吗?”
在这样的一声反问之后,管明棠沉默了下来,此时他的神情显得有些复杂,其实何止是他的神情复杂,事实上在这间会客室中,几乎每一个人的神情此时都显得复杂,在管明棠的话声落下后,会客室内显得极为安静,在长时间的安静之后,一个有些激昂的声音打破了会客室内的静寂。
“管长官说的好啊!”
打破沉默是南开大学的校长张伯岑。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过去我们常说,国民愚昧,所以需要我们去唤醒,可我们何时考虑以身作则,我们关爱着学生,把他们视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们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托负给他们,若他们今日回避责任,那么明天是否有能力肩负国家的未来呢?”感叹着,张伯岑看着管明棠说道。“老朽明白了,多谢管长官一语惊醒梦中人,老朽虽老,但报国之心未减,家中尚有不成器之子女数人,若管长官不弃,老朽定劝说他们从军出征!以负国民之责、担国家未来之任!”
在张伯岑感慨良多的赞同时,神情复杂,偶尔皱眉沉思的胡适却疑惑着问道。
“让青年学生肩负国民之责,这是理所当然,但……”
直视着管明棠,胡适提出了他的看法。
“但如若青年们都上了战场,那应如何从事科学研究呢?值此战时,难道我们不更应该重视战时的科技研究吗?”
   
#x270e;

第一百四十二章 征召
北方公司新区,这座位于邯郸西南的“城市”从来都是不是一座城市,尽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应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同样也是一座在中国极为难得的花园式的城市,引自黄河的河水滋润了城市中树木和花草,在这个盛夏时节,在公司新区的街道、公园到处可见色彩鲜艳、形象别致的花朵,以及根深叶茂、翠绿欲滴的大树,这些移自太行山的大树,使得整个城市都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花草所包围,显得极为美丽和幽雅。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是和此时的邯彰一样远离前线的后方,在这里听不见炮声,也看不见炮火,对于第十六集团军航空队而言,这里是空防的重中之重,而在新区周边以及新区内的公园中布置的上百门大中口径的高射炮以及大量的防空气球,使得多少总显露出些许“战争的气息”。
不过这里的战争氛围更多的是体现在工厂,这里的工厂已经随着动员转入战时生产,而源源不断的军事物资、军用装备从新区工厂的生产线上制造出来,通过铁路、公路发往邯彰甚至全国各地,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在这片“公司辖地”他们甚根本就感受不到任何战争的氛围,就像对于新区32区的原三十二高级中学,现在的“清华大学邯彰临校……”一样,公司新区l07大街75号,一座教学楼隐于树林与草地之间,整个校园都显得宁静幽远,情景好象北京西郊的风景区,这就是清华临校的校址,对于那些在暑假结束后,陆续来到这所“临校”的清华师生而言,在这里,他们既听不到爆炸声音,同样也看不到令人厌恶的、趾高气扬的异国侵略大兵,一切似乎都象战前一样。
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还优于战前,比如撤往邯彰的各高等学校的教师除去继续享有中央政府发往的工资之外,还随着邯彰的全面动员之后享受本地的“军教公”配给制,而对于学生而言,同样也享有免除食宿费用的待遇,同时,清华大学和其它学校一样,还得到教育基金会的资助,添置了大量的教学以及试验器材,正因如此在短短的两个月间,清华大学不仅实现了战时迁校以及复校,而且其教学设备甚至优于战前,这是超出许多人意料的。
而此时,对于临校的一千五百余名学生来说,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了“战争的氛围”此时在校园内,已经看不到穿着学生装的学生,在过去的十几天间,他们不仅见证了青年军的成立,同样也见证了一个变化——教育战时化。
而作为教育战时化的一部分,所有的在校学生都需志愿服役,作为军人在学校内接受教育、进行军事训练,并随时等待军队响应的征召,不仅所有的学生如此,甚至就连同教授,亦接受预备役军职。
“军人……”
在校长办公室内,梅贻琦看着镜中的自己,几乎认不出自己来了,即便是对于外人来说,此时的他同样也是陌生的,对于外人来说,他们早就习惯了他穿着身布衫或马褂头戴礼帽的样子,而此时,他却穿上一件深灰色的军装,只不过军衔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