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551部分

山河血-第551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下来。
等待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突然一道亮光闪过,几部汽车从大门内驶出来。克里斯中士悄悄凑过来,趴在劳伦德尼中尉耳边说。
“中尉,下不下手?”
劳伦德尼中尉摇了摇头,然后小声说道。
“人太多,不能动。”
那几辆汽车,除去一辆轿车之外,还有几辆卡车,没想到几辆车驶过他们面前不远处,就在路边停住了,车上跳下几十名苏军士兵,都拿着冲锋枪,他们开始对路两边的草丛和树林进行搜索,其中一组人正向中尉他们潜伏的地方走来。
劳伦德尼中尉连忙小声命令。
“快撤。”
可他们4个刚刚试图逃离开潜伏的区域,密集的枪声说响了起来,苏军的搜索部队发现了他们,在一阵短暂的交火后,包括劳伦德尼中尉在内四名德军士兵的身后就多了一支冷森森的枪管。
接着就是一串俄语传到了他们的耳中。
“不许动,举起手来!” 

第二十九章 汪氏北上
“嘟……”
在火车的汽笛声中,一列蓝色的列车在平汉铁路上留下一道蓝影,这是一列驶往北方的火车,此时这列火力正常辽阔的豫南大地上奔驰着。
在略显有些颠簸的火车上,坐在豪华车厢内的汪精卫,看着窗外豫南大地的一片片金色的农田,那起伏的麦浪已经发黄,显然已经快到了收获的季节,今年又将是一次丰收,但农民还会像去年一样,喜形于色吗?
望着那已经不见昨日衰败的村落,一栋栋红色的或青灰色的砖瓦房,无不是在提醒着人们,在过去的几年间,中国的农村,尤其是北方这些严重衰败的农村所发生的变化——农村的危机已经得到了缓解,中国农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幸福”——韶过大半的农村住上了砖瓦房,绝大多数农民能够吃上白面馒,而且还能吃饱,许多农民身上破旧的衣物开始变得整洁起来……
坐在火车上,汪精卫默默回忆着这几年来的所闻所见,这几年,在国家取得进步的同时,过去贫苦的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归功于谁呢?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中农合”花费数千万元研究改良农作物、推广良种、化肥以及新工农具,花费数万万元,在干旱的河南、皖北、山西等地建设水利工程,并建立一个个收购站,中国的农民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吗?
显然,表面上这些都是未知的,但实际上呢?答案却又是极为明显的,正是邯彰的“农业革命”,给中国指出了一条“拯救农村”的道路,但是现在……
现在,全中国,几乎所有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战争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在华北那场规模空前的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从ll天前开始,到现在为止,已经进行到了第二个阶殴——华北军在察哈尔一带进行规模空前的“阻敌演习”,相信很快,演习就会进攻第三殴——恢复对南方的反攻。
这场军事演习与其说是演习,倒不如说是华北在为“军事解决当前问题”作最后的准备。
也正因如此,作为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才会离开庐山,前往北平对管明棠作最后的游说,尽管他明白作为管明棠,现在他只能有两种选择:一是在战争爆发之前,选择辞职或者下野的方式,结束当前的紧张的局势。这显然不可能,二则是在按照大演习的预案,从山东、河南两个方向实施进攻,从而打响这场内战。
在河南、山西、江苏三地,现在中央已部署了多达50个师,而且军政部已经决定另外组建50个师,就在他前往北平的路上,50个师的近80万征召壮丁正全国各省集结着,现在,再也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内战不会爆发了,只是时间问题!
时间问题……
看着窗外的田野,汪精卫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忧容,一但战争爆发,所有的一切都将被摧毁,整个河南大地,甚至全中国都将再次成为战场,到那时……再过几个小时,火车将驶过黄河,驶进华北,他必须拿出一个较为清楚并且相对合理的理由,去游说管明棠放弃南下的念头。
但如何能让只有两种选择的管明棠放弃南下呢?
列车轰鸣着,汪精卫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1941年6月5日,此时的北平,正值初夏,微弱的夏风吹动着树叶,枝条在风中摇曳着,天空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枝露出颇显得有些阴郁的蓝色,灿烂的骄阳悬于天空,正午时分的北平火车站的站台上,一个站台和一条通道已被戒严,几辆礼宾车队的中华“al”高级轿车停在站台边,车前面站着一群身着西装的高官,中间一位就是穿着一身军装的管明棠,此时他亲自出现在这里,是为了迎接一位来自南京的特殊的客人。
“一切还好……”
此时,管明棠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之所以会流露出这副表情,却是因为就在半个小时前,在他刚刚抵达火车站的时候,一个消息急匆匆的送了过来——德国在当时时间凌晨3时,对苏联发起了入侵l。
6月5月!
如果管明棠没有记错的话,在另一个时空中,德国对苏联的进攻是在17天后,而不是现在,这意味着德国人提前了17天,他们比另一个时空中多了l7天的时间,而这意味着什么呢?
没有任何人比管明棠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在另一个时空中,德国在莫斯科城下,不是被苏军击败的,而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击败的。
如果再提前四个星期……在另一个时空中,曾存在着一个又一个假设,而在所有的假设都集中在时间上,只需要几个星期,德军就能占领莫斯科。
而在这个时空中,德国人却提前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提前了l7天,为什么会提前?尽管情报部门没有给出这个答案,但隐约的管明棠觉得或许,这就是“蝴蝶效应”,也许是因为德国的工业力量不需要将更多的产能与资金用于耗资庞大合成燃烧工厂的兴建,所以让德**队拥有了更多的坦克、更多的部队,也许吧,谁知道呢?总之,这是一个好消息!“嘟……”随着一声欣长的汽笛声,专列驶进了站,弥漫的蒸汽立刻挡住了管明棠的视线。等列车停稳,雾气消散,一队人从车厢里出来。紧跟在几位随员身后,一个身材标准显得神采奕奕的中年人缓步向他走来,这就是有着“美男子”之称的汪精l丁——这位在政治上声誉极佳的现任行政院院长,蒋汪政体的第二号人物。
“哲勤!”
脚还未下车,汪精卫便主动的伸出手,他的脸上带着诚挚的笑容。
面对汪精卫的笑容,管明棠却觉得有些荒谬——在另一个时空中,现在的汪精卫应该是“伪南京政府”的元首,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但是现在呢?他却依然保持着他极佳的政治声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的政治声誉都超过自己。
毕竟相比于他与蒋两人那让人称道的“清教徒”式的生活,管明棠的身上或多或少的还有一些瑕疵——比如他是全中国最大的资本家,而无论是在北平亦或是南京,都有着他的支持者,就像是……管明棠的视线余光投向远处的那些北平各校的教授。这并不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厉害角色。心底这般想着,看到汪精卫走来时主动伸来的右手,管明棠迎上去先是恭敬的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与其握手,不等对方说话,就连续几句嘘寒问暖,仿佛是真正的朋友见面,这会似乎再也没有了当前的“战争危机”。
“汪先生,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北平!”
“哲勤,你在华北弄的风声这么大,就是我不来也不行啊!”
相比于管明棠的热情,汪精卫的反应则显得不冷不热。他知道,这次来北平要向管明棠提出的问题将是十分尖锐的,不宜一上来就把气氛搞得火热。
“汪先生,您是知道的,华北的情况特殊嘛!”
随口应声之余,管明棠却又热情的说道。
“不过,现在汪先生来了,正好,也让明棠有个机会向汪先生、向中央加以解释……”
对于管明棠半真半假的说辞,汪精卫并没有在意,他关心的是与管明棠的会谈,以及当他提出“不得南下”的问题时,管明棠会如何反应。
“哲勤,这一路北上,沿途所经河南时,我所见之一切,可谓是感慨良多!”
在午餐之后,在会客室内,汪精卫便开始讲述着他这一路上的所见,从河南即将到来的丰收,再到老百姓生活的改善,自然的还免不了,对中国农业合作社更是一番赞扬。
“……人道,中国之农业复兴因农业合作而成,确实,农业合作既为农民带来良种,又为其带去良技,亦为北方各省完善水利,更为农村作物、副产出售提供售路,令农民不至陷入丰产而不丰收之因,可谓是活民千万、济民亿兆……;
汪精卫在称赞农业合作时,双眼盯着管明棠却是不无感激的说道。
“但归根结蒂,这中国农业合作的成功,却源自于邯彰、兴盛于华北,随后才有了全国之推广,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农业合作之功,倒不如说是哲勤你的功劳!”
“汪先生谬赞了!”
对于汪精卫的称赞,管明棠只是客气的应一声,他知道,这不过只是开始,还没有进正题,果然,随后汪精卫又开始谈到了,老百姓对生活的期待以及他的感悟。那脸色中的忧国忧民之意却是越来越浓。
“……哲勤,如今中国百姓方才看到一丝希望,若是再行兵戎,令国家陷入战乱,岂不正如了日本人的意,更令中国百姓陷水深火热之中,南北虽说理念上稍有分歧,但若因政治分歧而令民众陷入战乱之中,进而流离失所,届时,你我可就是国家罪人,民族罪人啊!”
“汪先生,明棠今日所求,却正是为全国百姓明日之未来……”
面对汪精卫的游说,管明棠却只是摇摇头,他并未解释太多,只是在临了时注视着汪精卫说道。
“汪先生,或许您还不知道吧,就在几个小时前,德国已经进攻苏联了!”

第三十章 东京激荡
昭和16年,6月5日,星期天。
下午快四点钟时,德军进攻的消息传到了东京。正如在中国一样,这一消息只传至极少数的几人耳中,在德国驻日大使向外相松冈通知这一消息的几。几分钟后,松冈立即给宫内大臣木户侯爵打了个电话,请求谒见天皇。
五十二岁的木户是个矮小精干的人,留着修剪得很整齐的小胡子,同近卫一样也是西园寺这位去年去世的最后的元老的弟子,其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逻辑性很强的论理,特别是他一再告诫日本的政策必须建立在与英美合作的基础上的理论,所有这些都使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木户曾积极反对夺占满洲、入侵中国和签订四国同盟条约。
作为宫内大臣,木户成了天皇在所有问题上的亲信顾问,裕仁也渐渐变得靠他提出建议。近卫和木户大概是日本最有影响的文官,他们两人尽管是好朋友,但无论在性格上和外表上都恰好相反。木户为人直率,有决断,是个务实派,他的头脑清醒和讲求实际本来已经很受人们的尊敬。他是个能干的行政长官,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细节,都计划得非常有条理,准确地实行。他经常兴致勃勃地打高尔夫球,他的好象调制好的准确动作使他的同伴称之为“木户时钟”。
在安排了松冈五时三十分谒见天皇后,木户报告天皇,外相的见解也许与近卫首相不同。
“谨请陛下询问外相,关于这个问题,他是否曾与首相商量,告诉他,这个问题极其重要。”
鞠首站在天皇的面前,木户认真的说道,当初正是松冈等人一意孤行签署了他所反对的四国同盟,更准确的来说是三国同盟——中国行政院至今仍未批准同盟条约。
“所以,他应该与首相密切磋商。告诉他,天皇基本上同意首相的意见。请原谅我冒昧向陛下提出这一意见。”但是木户的建议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不到一小时后,松冈拜谒天皇,他并没有和近卫谈过。因为坚信德国能迅速地击败俄国的原因,在见到天皇的第一时间,他就建议立刻进攻西伯利亚,推迟南进——此时南进已经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对于松冈的建议裕仁却感到惊异,因为这个方针意味着同时朝两个方向扩张。
“卿还是先去同近卫首相商量一下吧!”
说完,裕仁便示意松冈,接见完毕。
天皇两次提出的让松冈去见近卫,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得去见近卫,但是他并没有听从近卫的劝告,而是继续私下或在联络会议上主张进攻俄国。联络会议通常是在首相官邸举行,是内阁四巨头——首相、外相、陆相和海相——以及海军军令部总长、陆军参谋总长、军令部次长、参谋次长的非正式碰头会。其他阁僚和专家有时也参加,提提意见或提供情况。会议室不大不小,首相在中间,坐扶手椅,周围是其他人。三位秘书——内阁书记官长、陆军军务局长、海军军务局长——则靠门坐下。
联络会议开得很活跃。没有人主持会议,没有严格的礼仪,发生争论是常事。联络会议制度始于昭和十二年底,目的是在“支那事变”中协调政府和军方的活动,在昭和十三年停战之后,联络会议中断过一段时间,直到两年后,因国际局势突变,才再次召开。
“……可以毫无疑问的说,德国大概六个星期到两个月就可打败苏联,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
在联络会议刚一召开,松冈便再次表述着他的意见。
“同时与两国开战,实属困难。”
及川海相连忙开口说道。
“为了这种局面,不要叫我们既进攻苏联,同时又南进。如果海军进攻苏联的话,势必有可能推迟南进。因此,海军反对“北进”,至少是现在“北进”!”
相比于“北进”,海军更倾向于“南进”,原因非常简单,“北进”是陆军唱主角,而南进却无法离开海军,这是海军反对北进最根本原因,实际上海军之所以主张南进,却是但是为了牵制并对抗陆军的北进论,只能硬着头皮强调南进的重要性。不过南进有引发与美英等国战争的危险,但是日本海军没有战胜美英的自信,
面对海相的反对,松冈则固执的说道。
“阁下,如果德国消灭苏联后,我们不能坐享其成,到时候,整个西伯利亚都将成为德国的殖民地,对于日本来说,我们将错过自明治时代以来,打垮宿敌俄国的最后机会!”
然后,他说了一些与外相身份不符的怪话。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