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组团游三国 >

第202部分

组团游三国-第202部分

小说: 组团游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瑜鲁肃听说耿浩来了,亲自到辕门迎接,周瑜见到王队,更是喜出望外。虽然多年不见,但周瑜对王队的印象颇深,一见面,周瑜便脱口而出从王队那里听到的辛弃疾的名句“气吞万里如虎”。
    周瑜27岁了,不再是十几年前略显稚嫩狂傲的少年,而成为真正的统兵大将,当真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魄。
    周瑜鲁肃对王队热情,也没冷落了耿浩。
    周瑜的属下很多新人,耿浩并不认识。
    “这便是当年名震江东,忠义仁孝的耿校尉。”周瑜这样向属下介绍着耿浩。
    那些属下不知是真的听过耿浩的名头,还是为了给主帅周瑜面子,无不对耿浩客客气气,一脸十分敬仰的样子。
    耿浩心里舒坦。
    周瑜领着耿浩王队简单参观了一下江东军营。
    令耿浩没想到的是,周瑜竟然安排了丰盛的酒席为耿浩和王队接风。
    耿浩虽觉倍儿有面子,却不停摆手。“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咱江东队伍历来军律森严,营中禁酒。”
    周瑜却笑着表示,禁酒只不过是严肃军纪的手段,不是目的。酒嘛,喝多了误事,用好了,却也可以融洽关系,提振士气。
    方才参观军营时,耿浩就觉得现在的江东军营比以前自己所待的孙坚时期的军营多了活跃的气氛,而江东军队素来严明的军纪并未因气氛活活跃而减弱。耿浩觉得周瑜比孙坚孙策父子更加会带兵。
    酒席上的气氛十分欢乐。不知不觉间,众人都已微微有了醉意。
    周瑜凑到耿浩跟前,迷蒙着半醉的俊眼,使劲抓着耿浩的手,和耿浩说了很多话。
    周瑜本就是文武全才的儒将,便喜欢文绉绉地说话,现在有了些醉意,说得话更加文了。间或,还想唱歌般感慨吟唱几句。
    周瑜所说的大部分话,耿浩无法完全听懂,但大概的意思,能猜个差不多。周瑜无非是夸耀江东日益兴盛,夸赞少尊孙权英明神武,再感慨自己受孙氏父子三位英主的知遇之恩。
    若按进入江东军营算,耿浩的资历要比周瑜还早些。
    两人聊得投机,耿浩讲了许多周瑜不知道的军营趣事,当然少不了夸大其词,吹嘘一下自己“手刃”华雄的英雄事迹。
    周瑜岂能不辨真伪,笑着一一指出耿浩吹牛的地方。
    耿浩的牛皮被拆穿了,没感到有什么不好意思,相反,他觉得周瑜这样和自己说话,说明把自己当作了好朋友。耿浩有些感动。
    两人说起往事,难免涉及到孙策。两个人都是孙策的好兄弟,孙策曽说自己和周瑜是“总角之好”。总角,是古代儿童的发髻,也就是说两人儿时就是好朋友,换作耿浩通俗的话说,孙策和周瑜是“撒尿和泥、放屁崩坑”的朋友。
    往事是难以绕过去了,想到当年威震长江两岸的“小霸王”如今已被世人淡忘,两人不免唏嘘感叹一番。
    尽管两人有意避开孙策的名字,但两人的表现还是引起了鲁肃的注意。
    鲁肃虽然比周瑜大不了几岁,却显得比周瑜老成许多。如果用“意气风发”形容周瑜,那么“老成持重”说的就是鲁肃。
    鲁肃担心周瑜耿浩两人酒后说出不该说的话,赶紧凑过来向两人敬酒,打断了两人的“私聊”。
    鲁肃没话找话,自然将话题引到即将与辽东展开的较量中。
    话题涉及了战斗,周瑜立刻来了精神。他笑着问耿浩,对与辽东作战有没有什么“高见”。
    耿浩看着周瑜的笑脸,楞了一下。周瑜的笑让耿浩再次想起了孙策“孙小狼”。“我有几斤几两,我自己知道,周郎你也清楚得很。”在这种重大问题上,耿浩还是有分寸的。“哎,不过啊,要说到辽东,王先生一定会有‘高见’的。”
    周瑜鲁肃一起看向王队。
    “别听他开玩笑,说到行军打仗,大都督才最有发言权,王某人实在不敢胡言乱语。”王队赶紧解释。
    “诶!”周瑜摆摆手,“王先生过谦了,学生仰慕先生已久,周瑜想请教王先生,您觉得此番河北之战,我盟军胜算几何?”
    王队抬头看着周瑜,周瑜脸上全然没有酒意,很正经地看着王队。
    既然周瑜如此发问,王队当然会如实回答。“依王某之见,胜负各半。”
    “哦?”周瑜虽然是疑问的口气,但却缓缓点了点头。“愿闻详解。”
    话已至此,王队也没必要谦虚客套。“大都督觉得,我盟军的战斗力,和半年前曹丞相声讨河北之时的战斗力相比,谁更强些?”
    “这个……”周瑜没料到王队会有此一问,迟疑了一下,周瑜不得不承认,盟军是诸侯的队伍拼凑而成,即便单独的战斗力强于相同数量的曹军,但曹军毕竟是一个整体,命令更容易得到贯彻。
    周瑜如此回答,众人心中不免一凉。
    王队和周瑜的问答提醒了众人,之前,曹军以优势兵力进攻辽东军,尚且惨败,而今,诸侯盟军无有兵力优势,是典型的“多国部队”,那么,对阵辽东军的前景不免令人担忧。
    耿浩见气氛有些压抑,忍不住说了句:“依我看,大家也没必要那么悲观。”
    “哦?耿先生如何说?”鲁肃问道。
    “依我的‘低见’,我倒觉得咱们这一次比上一次要强。为啥?上一次,是曹丞相打公孙度,在我看来,那是他们两人间的私人恩怨,说实话,当时耿某人内心里……嘿嘿……”耿浩坏笑了几声,他不说,众人也明白,年初,曹操兵发河北时,其实很多人都有耿浩一样的心思,
    看热闹的心理,希望曹操战败。
    耿浩嬉笑完了,严肃了起来。“但这一次不同,大家不会忘记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吧?那时,各路诸侯也是各怀心腹事,虽然结果不怎么理想,但毕竟把董卓打跑了。这就叫同仇敌忾!”
    耿浩的话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驱散了周瑜及江东众人心头的阴霾。
    周瑜目光坚毅地点点头。“只是,我江东将士对辽东军了解甚少,尤其是对辽东主将公孙霸不甚熟悉,难以做到知彼知己啊。”
    “公孙霸啊……”耿浩一指王队,“周郎可以问我王哥啊,我王哥对那个家伙熟悉着呢。”
    “哦?”周瑜望向王队。
    王队点了点头。
    周瑜在地上踱了几步,快步走到王队面前。“王先生,周瑜有个不情之请。”
    “大都督请讲。”
    “周瑜希望两位先生能留在我江东营中,以便周瑜随时请教。”周瑜见王队有些迟疑,又赶紧补充道:“周瑜知晓两位先生系从刘皇叔营中而来,周瑜这就差人赴新野军营,说明情况。方才耿先生讲了,同仇敌忾嘛,周瑜料想刘皇叔和孔明先生必能顾全大局。”
    王队点了点头。


第0342章 蔡鹏 盟军的部署
    盟军在陈留召开了誓师大会。
    曹操以大汉丞相及盟军总指挥的身份,宣读了北渡黄河征讨辽东的檄文。
    蔡鹏从军十余年了,听过许多讨逆檄文,比较著名的有当年十八路盟军讨伐董卓的檄文,还有官渡之战前,陈琳为袁绍起草的声讨曹操的檄文。
    如果让蔡鹏总结一下这几篇著名檄文,除了词藻华丽,慷慨激昂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听不懂。
    虽然来到三国十余年,但蔡鹏每次听到骈四俪六的句子,仍然倍感头疼。
    还好,这次声讨辽东公孙氏的檄文不是这种类型。丞相曹操面对盟军将士,秉承一如既往的白话风格,通俗的词句,简洁的讲话,反倒令蔡鹏听得很舒服。
    蔡鹏始终把曹操列为刘备集团的最大敌人,而如今,当蔡鹏从下属的角度重新审视盟军主帅曹操时,蔡鹏发现曹操身上竟然有那么多优点。
    ……
    誓师大会结束后,曹操召集各路勤王队伍的主帅,商讨敌情并进行部署。
    盟军除曹操亲自统领的汉军十余万主力外,还包括:
    益州牧刘璋的五千兵马,以张任为大将,法正为监军;
    镇南将军荆州牧成武侯刘表的四千兵马,由蒯越为中领军,蔡瑁为大将;
    征南将军马腾征西将军韩遂派遣的三千西凉铁骑,由马腾之子马超统领;
    领会籍太守吴侯孙权,派遣水路军五千人,由周瑜任大都督,鲁肃为监军;
    绥南中郎将交州太守士燮派遣的一万马步兵,由士燮之弟士壹统领。
    汉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刘备的马步兵五千人,由诸葛亮统领,蔡鹏任大将。
    除此,还有扬州、徐州所属郡国派遣的勤王之师约近万人。
    各路盟军统领、大将齐聚曹操的中军大帐。
    曹操先通报了河北军情。
    情报显示,辽东军分兵三路驻扎在黄河以北,分别是:公孙恭部三万余人驻守朝歌,公孙康部三万余人驻守济北,而辽东军总指挥公孙霸率五万马步兵驻守在朝歌和济北之间的濮阳。另有数万辽东军驻守在冀州信都城。
    朝歌濮阳济北三城乃是黄河北岸重镇,一线排开,扼守住黄河北岸。辽东军布防在大城之内,而不是驻守在黄河沿岸,意图是很明显的。黄河沿岸渡口颇多,辽东军没有足够兵力全面布防。而朝歌、濮阳、济北三城,临近黄河上的主要渡口,辽东军自然是准备在盟军渡河时,实施突袭,杀盟军一个立足未稳,将盟军逼到背水一战的险境。
    盟军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统筹安排各路勤王队伍,二是如何快速抢渡。
    曹操与各路主帅商议之后,决定将盟军也划分为三个集团。
    汉丞相曹操亲自统帅八万主力居中,自官渡一带抢渡黄河后,进驻白马,对付濮阳的公孙霸。
    东路盟军由江东军、交州军及扬州、徐州勤王各部组成,由周瑜统领。周瑜年纪虽轻,但在江东征战多年,尤其是孙权掌管江东以后,周瑜在平定会籍、扬州的过程中,崭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名扬天下,由他担任东路盟军主帅,得到众人一致的认可。
    考虑到东部盟军兵马不足,曹操划拨了两万马步军,统一交由周瑜指挥。东路盟军从济南、东阿一线渡河,进攻济北。
    西路盟军由荆州益州西凉及新野部队组成,曹操也划拨过来两万兵马。
    但西路盟军的主帅人选却难以形成统一意见。
    益州张任虽统兵多年,但初次涉足中原,难堪大任。
    荆州蒯越,虽颇有谋略,却缺乏统兵作战的经验,况且,荆州队伍的战斗力在各路盟军中是最弱的。
    西凉马超,勇猛异常,西凉铁骑也驰名天下,但马超年纪小,一直在父亲马腾帐下听命,没有指挥大部队的经验。
    至于新野诸葛亮,虽是公认的青年才俊,但毕竟是初出茅庐。
    由何人统领西路盟军,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莫衷一是。
    最后,众人无奈地表示,还是由曹丞相定夺吧,最好从朝廷里派一位德高望重、有统兵经验的人选。
    曹操思忖片刻,说出自己的意见,却令众人吃惊不小。
    曹操选定的西路盟军统帅竟然是诸葛亮!
    曹操的这个决定,让蔡鹏都感觉十分惊讶。
    蔡鹏当然不会质疑诸葛亮的能力,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料到曹操竟然如此看中诸葛亮。
    面对各路统帅略带质疑的眼神,曹操“哈哈”大笑几声后,恢复了严肃的表情。
    曹操十分坦诚地向众人解释道:半年前,新野之战,领教了诸葛孔明的厉害,因此才如此决定。曹操言外之意,能打败我曹操的人,绝对堪当大任。
    蔡鹏钦佩曹操坦荡的同时,不由得想起一句名言:获得对手尊重的最好办法就是击败对手。
    既然曹操不计前嫌,推举了诸葛亮,其余各路主将自然没有话说。
    众人一致认为,辽东军来自北方,盟军大部分来自南部,正值夏末,天气炎热,此时作战,对于习惯了炎热气候的盟军而言,更加有利。
    三路队伍已经确定,下一步便是商讨如何快速渡过黄河。
    盟军总兵力近二十万,渡过黄河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况且还要向北岸运输大量辎重给养,因此,能否快速渡过黄河,无疑是北伐成功的最关键一步。
    盟军中,江东周瑜于水战最为精熟,而且,周瑜早期曾游历中原,对黄河的水况亦很熟悉。
    周瑜认为,盟军渡河,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渡河作战,最大的危险是在渡河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快速在北岸构筑起防御阵地,则辽东军必然会趁盟军立足未稳,实施突袭,那样,盟军被黄河阻隔,南北两岸的队伍难以互相支援,则十分危险。
    周瑜建议,既然辽东军未直接布防在黄河北岸,盟军必须先派遣熟悉水战的队伍迅速渡河,抢占有利位置,构筑营寨,以接应大部队陆续渡河。
    众人赞同,并商定东路军,由最熟悉水战的江东一部为先导,快速抢渡。而中、西两路,由同样熟悉水战的荆州部作为先导,于官渡北渡黄河,待大部队全部渡过黄河后,在分别向白马、牧野展开。
    总体战略已定,东路盟军和中西路盟军分头行动。
    临别前,周瑜找到诸葛亮和蔡鹏,提出让王队和耿浩留在江东军中,诸葛亮蔡鹏当然不会有什么异议,只不过蔡鹏叮嘱周瑜,务必保证二人的安全。
    中西路盟军渡河的先导部队由荆州蒯越部担任,荆州队伍在水战经验上毋庸置疑,但其战斗力实在令人担心。
    诸葛亮和蔡鹏商量一下,决定由蔡鹏带领新野熟悉水战的一部队伍,随荆州所部同时渡河,以提高战斗能力,确保在渡过黄河后,在北岸站稳脚跟。
    部署已定,各路兵马开始抓紧筹备。
    蔡鹏回到营中,开始挑选首批渡河的兵士。
    新野军中,很多是从荆州招募,经蔡鹏亲自训练,很快,蔡鹏就选定了一千人作为渡河先导。
    接下来,就是征集渡船,并进行渡河训练。
    荆襄士兵虽熟悉水战,但眼前的黄河和荆襄士兵熟悉的长江水域不同,黄河水面虽没有长江宽阔,但水流更加湍急,堤岸更加陡峭。士兵不经训练,很难在黄河中熟练操控船只。
    蔡鹏和蒯越负责组织先头部队的渡河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蔡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