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291部分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291部分

小说: 武帝之天龙八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他的担心,工匠头却笑着道:“将军,别小瞧了这种水泥,这东西在王爷那里,也是几两银子一桶,普通人根本就没用过。运到这里来,那价格更高了。

    有了这种水泥,现在堆砌上去的墙砖,可能看上去不结实。只要过了今晚,明天保证你用力都未必能打掉。更何况,这城墙可有两层房那样高呢?不结实,可砌不上去的。”

    听完工匠头的解释,杨金豹觉得,一段时间没跟随赵孝锡。他都不明白,赵孝锡到底弄出多少新鲜的东西。那许统领所说的炸药,这工匠头所说的水泥,都是闻所未闻的东西啊!

    不管杨金豹信不信,在赵煦收到大军的报捷战报,也觉得不可思议。可更多的还是欣喜,这意味着燕云十六州中,一州之地已然被收回。

    那怕从信上看到,赵孝锡似乎有出手相助。可赵煦同样觉得,这位堂哥似乎还记得他是皇帝,也记得是赵家的子孙,没在这时扯他后腿。

    既然他愿意在背后支持,那赵煦也乐的当个站在前面的英雄。毕竟,这一仗,赵煦所希望的,便是让大宋军民知道,他这皇帝同样不差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争主动权

    当刚刚结束统治轮换的朔州城,又迎来一次天明时。不少来到城门前的百姓,望着一夜拨起的半座城,觉得非常意外跟震惊。不明白,这城怎么修的这般快。

    同样一早起来,便赶到城门工地的杨金豹,看着眼前这已然完工一半的城墙,同样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觉得这帮工匠修城的速度,真有点快的过份。

    虽然为了修建这面被炸毁的城墙,杨士鹏从城里找了不少青壮帮忙。可杨金豹还是觉得,这速度是不是有点太快了。这样快速修建的城墙真的坚固吗?

    看到过来检查的杨金豹,同样只睡了半晚的工匠头,也来到城门前。笑着道:“杨将军,看来你还是担心,这城墙不坚固。那么你试试,那边的城墙暂时还没往上砌!”

    指着一面暂时还未继续往上修的城墙,工匠头信心满满的让杨金豹去检查一下。看着已然凝固结实的水泥墙体,工匠头很确信,杨金豹很难橇动这种城墙。

    果不其然,当杨金豹用手中的铁枪,试着攻击了一块墙砖。发现这种看上去,下面只添加了一些所谓水泥浆的墙砖,竟然纹丝不动的粘在下一块墙砖上面。

    明白这种粘合度,足以保证城墙的稳固性,杨金豹也忍不住感叹道:“王爷真是神人,有这种东西,只怕几天便能修起一座城啊!”

    对此工匠头也点头道:“将军此言有理,若将军有机会,去新南城或者琼州看看,你就会知道,王爷的神奇之处随地可见。那里,才是真正一夜见。崛起的奇迹之城啊!”

    听到这话,杨金豹也很意外般道:“李工匠,你是从新南城那边来的吗?”

    李工匠点头道:“不错,我是前年以流民的身份,被王爷招揽到新南城去的。后来得王爷器重,看中我这点浅薄的砌砖手艺。才给了一个工匠头的身份。

    此次得知王爷有需要,我老汉也是西北人,以前没少受辽狗子的欺负。就主动带着一些徒弟,还有西北出身的工匠,过来帮忙出把子力,希望给大军做点贡献。”

    说到身份的转变,李工匠也很庆幸,当年他咬牙赌一把。带着一家六口,乘座那些前来招收流民的海军战船。从西北迁移到新南城生活。

    除了最初日子过的苦一些,可至少衣食无忧外。如今他在新南城,除了当上工匠头外,一家人的生活也过的和和美美,有吃不完的粮食,也有穿不完的新衣。

    就连以前很担心不能完成的事情,随着李朝被吞并,他两个儿子也娶了一对来自李朝的女子为妻。这意味着。他李家也算真正诸事如意了。

    这次得知赵孝锡,要招收一批工匠到西北帮忙。李工匠便主动报了名。除了能享受不菲的工钱之外,李工匠这些受过辽人欺凌的工匠,也希望能替朝廷做点事。

    当然,在李工匠这些人心中,最重要的还是那道招工令是赵孝锡颁布的。既然赵孝锡需要帮忙,李工匠等人觉得。知恩图报,他们也应该替赵孝锡做些事。

    更何况,这次重新回到西北,他们沿途都有武卫进行保护。那怕不做事,一天都能拿到不菲的工钱。要是在路上出现伤亡。他们家人同样有不菲的抚恤金。

    这种即能还赵孝锡的恩情,又能赚钱的生意,李工匠这些人又怎么可能不来呢?象李工匠这样,开始报恩赵孝锡的新移民,在新南城也不计其数。

    随着琉球的移民,生活渐渐回归平静。不少年青的移民子弟,也在父母的劝说,还有自己主动申请下,加入到赵孝锡旗下的新军之中。

    不管是当陆军还是海军,那怕是新南城的城防军,只要能如愿参军的青壮。他们一月所能得到的军饷,也足够膳养一家老小,还能学到不少本领。

    一些年纪大,开始被部队淘汰的海盗老兵,一样不用担心没事做。虽然他们不能加入正规军,却能加入越来越大的海运部队,替人押送货物赚取钱财。

    总之,在新南城只要肯努力,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事情做。就算被迁移到那里的李朝百姓,也觉得那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能享受真正安宁的极乐之地。

    对于迁移到新南城的李朝百姓,赵孝锡也根据大宋移民的比例,将他们打散混居在一个个新移民村庄里。而在新南城,汉语官话则是官方话语。

    那些不会讲官话的李朝移民,抵达那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学习说汉话。而他们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进入移民学院就读的权力。

    单单这项措施,就让很多觉得担心未来的李朝移民,觉得这里才是他们百姓的福地。读书,在如今这个年代,是贵族跟大户人家才能拥有的权利。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这个时代还是根深蒂固存在百姓的心中。在这些移民看来,那怕他们日子过的苦一点,只要孩子有出息,那也是很难得的。

    日子有盼头,移民自然能安下心待在那里。那怕这个地方,对于他们而言,大多是陌生的。可这里的官员,对于正常移民到那里的李朝百姓,同样一视同仁。

    正是这种不受岐视的待遇,让不少李朝百姓觉得。早知道是这样,他们应该主动邀请大宋,早点将李朝吞并。也省的他们,过了这么多年的苦日子。

    有了不断补充的新移民,琉球各方面的工作也紧锣有序的进行当中。一座座新城崛起,一个个小镇开设兴建,一批批移民安家落户,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

    正是有了琉球跟琼州两块基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赵孝锡指派的六部官员,也渐渐能够正常运行。赵孝锡这个王爷,自然也能偷闲躲静一段时日。

    清楚此次宋辽之战,关乎天下太平,赵孝锡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一个冬天,都在准备着这件事情。不论是爆破队,还是这些工匠队,其实早就抵达了西北沿海。

    在赵煦带领大军,开始挺进辽境,打响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役时。这些在密营还有宋境等待的援兵,也一批批的出动,凭借赵孝锡的影响力帮助着大军。

    因为昨日宋军的攻城,令朔州城里的军民,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朔州被攻陷的消息,还是在南门城墙重新修建好之后,才被后面的辽军各城得知。

    面对这种几乎不可能的失败,坐镇辽国皇宫的耶律图,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可与此同时,朔州周边的辽国州城守城将,都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消息。

    那就是,在接下来的宋军攻城战中,千万不能让宋军挖掘地道。一旦宋军挖掘好地道,那么他们的城墙,就坐等被塌陷的下场。没了城墙,城又如何进行防守呢?

    可面对来势凶猛的宋朝大军,兵力有所不足的辽军,根本不敢出城朝廷大战。他们都想着,在最后给宋军致命一击,然后一股作气收复所有的失地呢!

    可眼下朔州城被攻陷,让他们的布局出现了漏洞。对于这种,据说是宋朝研制出来的秘密武器,辽国方面同样不知道如何预防。

    连坚如磐石的城墙,宋军都有办法催毁。这意味着,他们觉得最大的依仗失去了作用。守城还是出城对决,便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其实在赵孝锡看来,出动爆破队帮忙攻城,真正目的便是打乱辽国的军事布局。只有让辽军,跟着宋军的节奏走,宋军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已经抵达渤海一座岛屿上的赵孝锡,坐镇那里指挥着,那些派遣的秘密部队。替朝廷大军侦查辽国的军事布置,也替朝廷解决一些硬骨头。

    在赵孝锡看来,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战术取得的胜利,多少有些得不偿失。如果有更好的办法,减少宋军的损失,又能达到攻陷敌城的目的,为何不做呢?

    看着最新送来的战报,赵孝锡对于赵煦默许他的助战,也清楚这位堂弟,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能分的了轻重。这对他而言,无疑也长松了一口气。

    没多久,便写了一封密令,将准备派遣给中军大营的援兵下达了出战的命令。相比他派遣给另两路,更多都是一些比较原始的爆破队,给赵煦的才是真正的强军。

    在辽军还没认清,固守城池不能阻挡宋军攻势的情况下,赵孝锡希望他的新军,能替大宋多获取一些胜利。即消灭了辽军的有生力量,又保存宋军出征部队的元气。

    至于这些秘密部队的出现,会让赵煦意识到,赵孝锡所拥有的实力。在赵孝锡看来,意义其实真的不大。火炮这种东西,除了他能制造出来,其它各国拿到也仿造不出来。

    那怕就是赵煦,将派遣的火炮队扣留,赵孝锡相信他同样仿造不出来。而且火炮失去炮弹,同样是件废品。主动权,都掌控在他手里,他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眼下赵孝锡真正要做的,就是让辽人明白,此次宋军攻辽,并非跟以往那样是心血来潮。既然赵煦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那满足他这个心愿,又有何不可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 皇帝的心思

    此次赵煦御驾亲征,坐镇中军的他,希望攻陷的大辽之地。自然是被大辽做为国都的南京府,也是被大宋叫为幽州的燕云十六州军事重镇之一。

    只是想攻陷幽州,首先必须攻陷挡在幽州前面的其余几州。而这沿路的战事,都是赵煦统领的中军负责。另外一路右路军,同样在一旁做为中军侧应。

    跟杨士鹏统领的左路军一样,进军辽境的赵煦,一直想与辽军来场兵对兵,将对将,王对王的对决。很可惜,辽军似乎根本不打算,跟他来这种对决。

    依托着前唐跟五代时期修建的城墙隘口,辽军采取节节阻击的方式,不断消耗着宋军的锐气。那怕最终的胜利,都是属于宋军的。可时间跟精力,也不断被消耗着。

    看着陆续被收复的城池,赵煦无疑是高兴的。不管怎么说,能打胜仗总归是好事。可在负责作战的章惇看来,这种胜利得不偿失,甚至有点厌倦。

    他们这一路大军,因为有赵煦坐镇的原因,兵力无疑是三路大军中最多的。可这种兵强马壮,对于后勤物资的补给,有很大的要求。

    人吃马嚼,那消耗的粮草也是海量的。可攻打这种小城池,很多官兵只能待在一旁观战。这对兵力而言,无疑是浪费的。而且收复的城池,收获的物资又少的可怜。

    最重要的,还是章惇觉得,处于优势的他们。在这些接连不断的小型攻城战中,伤亡的比例远比辽军多。那怕有些城池,最终被攻占,城池里的辽军也死的差不多。

    相比这些守军的实力,章惇很心疼手下精锐的损失。可攻城这种事情。骑兵根本帮不上太多的忙。只有偶尔在游城时,射杀一些城墙上的辽军。

    当大军抵达第一座州城之时,望着这种修建完备的州城,章惇也觉得接下来这场攻城战。只怕大军的伤亡将更重,可偏偏他又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段时间,章惇也一直在期待。那位给左路军派遣了援兵的赵孝锡。能给他派来援兵,却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对于援兵的渴望,章惇也是敢想不敢言。

    看着赵煦似乎很满足这种战果,每天似乎都能听到大军获胜,章惇也实在不敢,将他的担心说出来。毕竟,给皇帝泼冷水,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啊!

    随着大军在瀛州城外扎营,这座后世位于河北河间的古城。如今也是挡在大辽国都外,一道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除了瀛州外,宋军想攻到大辽南京府,还需攻下涿州、莫州、蓟州这些州城。正是有这些易守难攻的州城庇护,大辽才敢将国都设立于幽州境内。

    面对这第一道拦路虎,赵煦也亲自查看过地形,发现这座瀛州城确实易守攻城。先不说这些高大的城墙,就是其属地的县城。宋军也费了番功夫才拿下。

    望着这座原本属于中原的城池,赵煦略显期待的道:“章爱卿。眼前这座城池,大军需要几日能拿下呢?这段时间,大军车马劳顿,要不要先休息一日再战?”

    虽然他很少指挥部队参战,可每次大军攻城,他也会饶有兴趣的观战。对于这支大军的士兵。赵煦还是非常满意,也从这次出征,看出这些将士的不易。

    那怕赵煦身为皇帝,享受的是最舒适的马车代步。可赵煦同样觉得,一路下来身体有些受不了。更何况。这些大多步行的精锐步兵呢?

    听到赵煦的询问,章惇弯腰道:“回皇上,根据探子传来的消息,瀛州城内辽军集结了近三万守军。里面储备的粮草,也足够他们坚持一月之久。

    如果强攻的话,恐怕大军伤亡惨重。这段时间,尽管我军收复不少附属城池,可伤亡远远比辽军大。而接下来,这种战事只怕还有几场啊!”

    尽管赵煦不太懂兵事,却能听出章惇心有顾虑,很快道:“章爱卿,出征前朕就说过,你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朕提。只要能攻下敌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