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医行大唐 >

第117部分

医行大唐-第117部分

小说: 医行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父故去,他没有精力也没有更多的力量支援保大军。
    李克用不是没有动静,他准备好了出兵,只是还处在准备阶段而已。
    。。。。。。
    。。。。。。
    庞诩一直不同意左睿出兵保大军,尽管他知道左睿和陈墨并不是有些疯狂的想要兼并保大军。
    “会引起李克用的激烈反应,这不是最佳时机。”即使是已经出兵了,庞诩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稍有常识的军事将领都明白这个道理。
    “二弟说没有问题。”这是左睿的坚持。
    陈墨是这支军队的灵魂,左睿相信他,既然陈墨说没事就会没事。当然,左睿也是在帮助陈墨,他已经知道为什么陈墨需要那么多钱粮了。
    “我们在静难军根基尚不稳,一旦李克用联合王重荣出兵,后果很严重。”这才是庞诩最担心的问题。
    这是一个共识,但。。。左睿有左睿的考虑。陈墨已经派人来了好几封书信,他给出的战略很符合左睿的想法,敲打一下东方逵和其他人,得到好处,速战速决,这。。。好像没什么问题。
    “二弟说李克用不会在短时间出兵,他老子李国昌刚刚去世,加上周边的不安定,除非我们真的兵临鄜州城下李克用才会有动作。至于王重荣,他不敢出兵。”
    “要快,最快的速度决绝问题。”庞诩佩服陈墨的弱睿智,但风险太大,他仍旧很担心。
    “先生不要担心,二弟说东方逵会很快妥协,这一战之后将确立我们的位置,所以此战之后,我们会成为最大的赢家,也会成为朝廷扼制李克用的利剑。”
    陈墨是对的,乘胜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获得好处的确是一个绝佳战术,风险存在,但为了将来的影响力值得行险。可。。。左睿的口中总是挂着二弟两个字,这让庞诩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够,他的脑筋转动的远远不够,想要成为左睿的左膀右臂他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向陈墨学习。
    “大将军,甘泉就这样围着?”
    “二弟说不急,做出姿态,围而不强攻,东方逵抗不了多久,很快会有消息。”仍旧是陈墨的论调,左睿看来是离不开陈墨了。
    “若能稳固住延州多好,这个咽喉要地归了我们将来可是最。。。。。。”
    庞诩心中有一个奢望,这个奢望何尝不是左睿的奢望,但奢望终归是奢望,现实是不允许的,左睿也很遗憾:“占据延州就是打不完的仗,王重荣和李克用睡觉都不会安稳。我当然希望他们睡觉都不安稳,但不是现在。二弟说,以后我们就会有机会,还要等啊!”
    现在的左睿不缺乏雄心,但也要面对现实,延州是李克用和王重荣的心头刺,自己不具备和两人全线对抗的能力。
    陈墨说的是事实,就在左睿和庞诩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战报来了。
    东方逵终究是最弱的一个存在,这是意料之中的妥协。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古子锐提出的要求很高,东方逵不停地压价,同时也有拖延时间的意思。可终归是虚妄,东方逵发出多少求援也没用,王重荣不敢动,李克用还在观望。
    东方逵承受不了如此的默契,遥遥无期的援军让他果断做出了抉择。
    在春季的微风中,陈墨的目的达到了。
    。。。。。。
    。。。。。。
    光启三年三月初一,己亥日,光启皇帝的车驾离开了兴元。
    沿着蜿蜒的栈道,三月初十,皇帝的车驾驻跸在凤翔府。
    因为京师来信,宫室修葺没有完工,所以节度使李昌符请求皇帝驻跸在凤翔,以等待京师宫殿完工。
    不知道是走谁的门路还是被皇帝看着顺眼,驻跸在凤翔的光启皇帝任命特进、监修国史、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平章政事孔纬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可能是为了平衡,不但是孔纬,杜让能也加官进爵了。杜让能被授予集贤殿大学士、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平章政事,晋封为襄阳郡公,增加食邑三千户。
    这些官场晋升陈墨不知道,他知道的是,自己成功拖住了皇帝的脚步。
    朱玫进入京师后还算有节制,相比原来的历史,京师百姓受到的荼毒轻了很多。但有一个事实谁也无法改变,乱兵曾进入宫内,曾进行盗抢,也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举动。。。一些宫殿被焚毁,一些陈旧的宫殿由于无人管理已经很残破,也需要修缮。
    真实的借口被陈墨充分利用了一下,因为他还需要时间做自己的事情,皇帝和那些大佬回来的越晚越好。
    之前为什么不修缮宫殿这件事暂时也没有人追究,陈墨和郑从党掌管着一切,郑从党没那份闲心,他认为修缮宫殿远远不如把钱粮用在百姓身上实惠,这才是忠君体国的表现。至于孟淑妃,她很少走出自己的紫兰殿,陈墨不提,田焕与耿秀不提,她没那种意识。
    杨复恭和刘季述等人倒是想提议,可惜,他们见不到孟淑妃,更不愿意理会陈墨和郑从党,想也是白想。
    无论怎么样,陈墨的目的再一次达到,他给自己现在京师继续折腾留下了时间,宫殿慢慢修。东方逵的妥协让陈墨有了促进农耕和改良灌溉系统的本钱,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刘恒继续在田间奔波,在陈墨授意下,一些人进入静难军境内。
    京畿之地的农耕和灌溉需要帮助,左睿的静难军也需要。随着战争的结束,民生的恢复至关重要,这里将成为陈墨的最大后台,也将成为左睿的老巢,陈墨不上心怎么行?
    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才会稳定,农业是基础,这是千年不变的真谛。
    左睿当然很欢迎这些人,尽管这些人不是高级官吏,但胜在实惠,对整个刚刚获得的地盘有着巨大的帮助。这些人不是什么官员,他们实际上是陈墨让刘恒挑选出来的农人,只是对农业和改良灌溉比较专业,临时受雇用而已。
    有袁兴谋和李司彦这些旧有的军将,加上原来的一些官吏存在,静难军地界一直很平静。善待旧有的官吏和将士,安抚并帮助百姓,左睿的渗透力开始显示威力。换一个节度使好像只是举行了一个交接仪式,尽管开启了战争模式,但整个静难军地面终归没有掀起大的波澜。随着农耕的开始,左睿对静难军的统治时期开始了。(未完待续。。)

217 真的假的有区别吗?
    皇帝驻跸在凤翔,并没忘记给他带来伤害的田令孜。
    这是皇帝第二次下诏让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执行谕令,实际上,早在正月的时候皇帝就下诏免去田令孜三川都监的职司并流放端州。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实际上属于土皇帝,田令孜一直在他的保护之下,这等于一纸空文。
    尽管是一纸空文,但这个谕令有着它的作用,为以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更迭埋下了伏笔。
    光启皇帝是一个感恩的人,田令孜被免职,他的义子王建终归在身边不太合适。王建当初对皇帝很忠心,基于这一点,光启皇帝让王建做了利州刺史。
    利州属山南西道管辖,王建很畏惧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杨守亮是杨家人,和王建属于不同派系,田令孜失势,杨守亮岂有不打压王建的道理。为了消除王建越来越强的力量,杨守亮几次下令让王建去汉中。王建不是傻缺,他才不会去,随着杨守亮步步紧逼的不利,王建感受到了生命的危机。
    王建有一个手下谋士周庠,这位周痒很有眼光,他立即建议王建去取了阆州。
    阆州距离利州只有两百余里,而且更为富足,阆州刺史杨茂实占据着富足之地,但缺乏足够的抵抗力,他手下没人。王建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人,早在田令孜和皇帝身边的时候就有这样表现,现在的危险境地让他没有了选择。
    在光启三年二月中旬的时候,王建火速出兵驱逐了阆州刺史杨茂实。自称防御史。随后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杨守亮看到事态不妙立刻举兵讨伐,可惜。他行动的有些晚了。王建本来就骁勇善战,现在手下人大部分是彪悍的夷人,立足脚跟的王建根本不是杨守亮可以对抗的,被王建大败而回。
    聪明的王建立刻向皇帝认罪,并请求得到皇帝的任命。皇帝对王建还是有感情的,当初逃跑时正是王建带领手下人拼命护卫在皇帝身边。于是,皇帝就这样承认了王建的阆州刺史身份。
    四月初一。扬州偏将毕师铎从高邮率领戍守士兵攻打扬州,攻下之后,把节度使高骈囚禁。自己总管军政大事。
    镇海节度使周宝昏庸暴虐,管区内民怨沸腾,周宝部下度支催勘使薛朗与镇海军将刘浩密谋军变,引起一阵又一阵的厮杀。
    蔡州贼将秦贤进攻汴州。在汴州城四周列下三十六座营寨。朱全忠向兖州、郓州请求救兵。得到了天平节度使朱瑄、兖州的泰宁节度使朱瑾兄弟的支持,义成军也赶到汴州增援。在这之前,兵力是朱全忠十倍的秦宗权屡屡被朱全忠挫败,这次他开始倾全力进攻汴州。
    朱全忠很聪明,在积极募兵和向其他地方求援的同时,坚守的同时,他采取了一个最聪明的战术——各个击破。
    贼就是贼,不知道抚民治理地方的秦宗权的略势暴露出来。组织性不够,战斗力不够。粮饷不够。朱全忠首先在汴州城西击败秦贤部,随后趁大雾天气击溃卢瑭部,两战杀敌四万,形势对兵力优势的秦宗权越来越不利。
    就在这天下大乱的同时,陈墨和刘恒的春耕工作已经完成,希望中的灌溉系统也有了一个新的模样。
    混天黑地的一段日子终于结束,陈墨终于有了时间休息一下。可有一点他不明白,为什么皇帝一直不回来,自己的借口好像并不是主要问题,战争好像距离有些远,光启皇帝竟然还在凤翔没有动身回京。
    。。。。。。
    。。。。。。
    “大将军,这是陛下的意思?”
    凤翔府城东的军营中,神策军天威都头杨守立恭谨的站在中军大帐中,只有两个人,他的面前坐着面相威严的李茂贞。
    “李昌符留不得,陛下虽然没有明说,但绝对是这个意思,两位相公也是默许的。一次叛也是叛,李昌符这个叛贼留着将来也是祸患。陛下迟迟不回京不仅是因为天下有些乱,也是因这凤翔府,兴元有杨太尉在可以无忧,这凤翔不能留着这样的祸患,杨将军以为呢?”
    李茂贞两眼冒着精光,他说的头头是道。
    杨守立是一员猛将,向来勇冠三军,不畏惧作战。可这一次有些无法理解,没有皇帝手谕,也没有两位相公的相关文书就和一地节度使叫板,李茂贞说的事情事关重大,让他有些为难。
    “就这样挑起事端,大将军若是没有谕令,将来怎么办?”
    李茂贞安安稳稳的坐在大帐中,他给出了肯定:“没什么怎么办,必须除了李昌符,否则将来就是麻烦,朱玫被左大将军除了,静难军节度使已经平定,这凤翔节度使必须有一个新的人选。陛下是这个意思,诸位臣公也是这个意思,杨将军必须去做,有什么事情自有我来担待。”
    “末将明白。。。请大将军给出具体日期。”李茂贞毕竟是顶头上司,杨守立无法违背他的命令。
    “此事不准透露给任何人,到时我自会让人通知杨将军,记得依计行事即可。”李茂贞说完,他站起了身。
    杨守立拱手:“末将知道轻重,告退。”
    “去吧,记得我叮嘱的事情,此事做成之后自然缺不了你的好处。”李茂贞威严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
    “末将告退。”
    杨守立倒退几步,随后离开了大帐。
    李茂贞这次真的笑了,笑的有些满足的意味。
    杨守立回营房了,一回到营房他就皱起了眉头。
    李茂贞的命令无法违抗,这件事没有回避的可能,但出了事情呢?打仗杨守立不怕,他怕李茂贞冒用谕令,然后。。。一旦出事,让自己做替罪羊怎么办?
    “守立回来了。”
    正在发愁的杨守立抬起头,却是杨家这些大将中年龄最长的杨晟。
    杨晟年龄最大,还曾经做过山南西道节度使,虽然现在不复当年之勇,但贵在经验老道,对很多事有他的一套方法。杨守立向杨晟用了一个眼色,随后打声招呼,两人直接进入营帐。
    牙兵守在外面,两人凑到一起。
    原原本本,杨守立把李茂贞说的事情给杨晟说了一遍。不透露给别人可以,但杨晟没关系,两个人是铁杆,杨守立绝对信得过杨晟。事关重大,这位老大哥成了杨守立的主心骨。
    仔细想了一段时间,杨晟突然问道:“真的假的有区别吗?”(未完待续。。)

218 终于还是开始了
    光启三年五月初二,秦宗权亲自率领部众来接应战败的秦贤。
    五月初九日,郓州、兖州、汴州三镇的军队在边孝村把蔡州贼军打得大败,秦宗权败退逃走。孙儒听说秦贤打了败仗,驱赶所有的河阳人,把他们杀死,尸体投进黄河,烧毁了市井民宅而离去。这样,在朱全忠的统筹下迅速收复了孟州、洛州、许州、汝州、怀州、郑州、陕州、虢州等地。
    消息到达凤翔,光启皇帝下诏,任命扈驾都头领杨守宗暂时掌管许州事务,汴州将领孟从益暂时掌管郑州事务。诸葛爽的旧部李罕之从泽州出兵收复河阳,怀州刺史张全义收复洛阳。
    河南道的烽烟表面上对朝廷非常有利,秦宗权被严重削弱,对河南道的稳定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而实际上,谁都明白,弱下去一个秦宗权却强大起一个朱全忠,以后的形势还是无法预料。
    朱全忠毕竟是叛贼出身,他的逐步强大会威胁到朝廷的统治。皇帝下旨让官员和将领进入河南道未尝不是为了牵制朱全忠,但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了。
    历史的迷雾总是随着历史的轨迹暴露出来,皇帝一直驻跸在凤翔不肯离开,朱全忠掌控河南道的迷雾很多人无法预料。但万事皆有因果,陈墨知道了为什么皇帝不肯离开凤翔,也知道朱全忠随后要做什么。
    廖建文来信了,他同意了陈墨对清儿的定义。陈墨可以做主。
    廖建文的同意是有条件的,尽管青儿的身份不高,可作为左睿军中的重要吏员。青儿必定要恢复他的身份。相对于展青,他的身份太低,没有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