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医行大唐 >

第130部分

医行大唐-第130部分

小说: 医行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又不是官迷,等等也行,实在不愿意了就去邠州或者鄜州,去了还不是你说了算!”姚氏知道陈墨的性子,喜欢实干,当然也想跳出医生的局限干一番大事。
    “没升官就没升官,官职大小无关紧要,我家小汐不会嫌弃你。”没等陈墨回应姚氏,左盱背着手慢慢镀步而来。
    “我就是感觉。。。”没等陈墨把话说完,左家老二的一只手一把捂在他的脸上。
    陈墨也不躲,这个小小的内侄很可爱:“你是高兴了,你和老大将来都有封邑,我呢?我将来怎么办?我的儿子将来怎么办?怎么和你们比?”
    左盱也笑了:“你的儿子将来可以去河东或者河中,这两个地方还不错!”
    “左叔的建议是不错,不过我希望这两个小子将来去河东,去更远的北方大地称王称霸!”
    “北方太冷,有那么好?大郎不要误导孩子,将来我还指望他们孝敬我呢?”左盱一伸手,孩子果然是认人的,亲后立显,小家伙立刻向自己的祖父扑了过去。
    陈墨嘿嘿一笑:“北方虽然寒冷,可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虽属于我大唐,好处是不会受到太大约束。左叔如果不愿意让他们去,我就赶紧生个儿子,将来让我的儿子去折腾也行!”
    。(未完待续。。)

238 有好事
    有心理准备,可毕竟还是没有完全的把握,两位宰辅也没有什么消息传来,陈墨只能继续这样等待。
    自然不会和家里人提起自己的烦恼,陈墨就这样太医署、翰林院和家中来回忐忑着。第三天了,仍旧没有丝毫消息,皇帝也没什么动静,看来身体还能支撑。
    在太医署上过一节课,来到翰林院,与两个同僚打了声招呼,陈墨开始了自己的记录工作。
    也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牙兵的声音:“待诏,寿王殿下在东宫崇文馆,让待诏过去。”
    简单收拾一下文稿,陈墨起身。
    出了门,寿王李杰给陈墨带来的是阳光明媚。
    穿过长长的横街,与沿途的禁卫打着招呼,陈墨来到东宫的广远门前。东宫是太子居所,崇文馆是太子读书之处,寿王李杰很有心计,选的地方不错。
    东宫不能随便进入,一名有些面熟的宦官已经等在门前。
    这是太子的地方,东宫院落深深,深宫大院古朴幽深,寿王李杰和董怀玉正坐在一间书舍中,两人与太子面对面拿着书本在装模作样。
    陈墨进屋,施礼,董怀玉站起身和太子与屋内的其他人离开了屋子。
    “大郎最近要小心,内官们好像要对你不利。”屋内只有两人,寿王李杰也不避讳什么,直接告诉了陈墨。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几天时间内官没动静除了忙碌也是在酝酿。陈墨微微一笑:“殿下放心,不会有什么大的把柄被抓住,微臣不能说没有一点私心。可都是为了我大唐的稳定,心中无愧,哪来的死罪?”
    “死罪当然不会有,但大郎的功劳有可能会被抹杀,终究不美。”
    “美不美也无所谓,陛下会理解微臣。”陈墨很放松,保持和寿王李杰的友谊很重要。政治有时候就是抱大腿。眼前这个大腿很粗,陈墨要让他保持住粗大,不能像原来历史一样在将来瘦成麻杆。
    提到皇帝。寿王李杰的眼神稍稍黯淡了一下,他知道皇帝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好:“陛下当然不会把大郎怎么样,收复京师斩朱玫,恢复两镇之地的功劳总要体现。只是。。。陛下给不了大郎太好位置。”
    做的足够。寿王李杰显然也和皇帝有过沟通,这位殿下对自己相当不错。
    “殿下知道微臣想要做些事情,无论怎样,年轻就是机会,我等得起,何况还有两位宰辅在帮忙。另外两位宰辅也和微臣探讨过一些问题,官职无所谓大小,都是为了我大唐。能做些事情就好,两位宰辅对殿下也是很看好。”
    陈墨给出的讯息让寿王李杰稍稍有些吃惊。朝廷的风吹草动当然瞒不过他的耳目。皇帝身体越来越不好,虽然没有人表面上说什么,可总有背后的动作,两位宰辅看好自己让寿王李杰有些无所适从。
    书舍中寂静无声,陈墨与两位宰辅过从甚密不是什么秘密,这是很震惊的消息。
    “五郎。。。会如何?”许久,寿王李杰终于问了出来,尽管遂宁公主李嫣屡次给他说皇帝的身体没有问题,可谁都看得出来,皇帝是一天不如一天。
    “陛下之疾就是维持,至于维持多长时间谁也无法确定。。。。。”
    寿王李杰都明白了,内官们和文官们都在进行政治投资,自己幸运也不幸运。幸运的是两位宰辅在暗示,内官屡屡向自己示好;不幸的是,他将在不久后失去自己的兄长。
    悲哀的情绪蔓延在书舍中,寿王李杰无力的坐在榻上久久不语。
    “人生就是这样,珍惜自己身边的人,给国家多做些事情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
    。。。。。。
    出了东宫的广远门,陈墨的心情依旧没有恢复。
    人生无常,作为一个医者看到的最多,谁都有他的无奈,哪怕是贵为皇帝,贵为亲王都一样。
    在翰林院吃过午饭,一名小宦官过来告诉陈墨,右军中尉王仲先将在未时准时去太医署。
    拔牙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手术,关键问题是这个手术的过程。拔除残存的牙根看似简单,可在这个时代属于高难度。陈墨不但要履行自己的医者责任,也要给学生们做出示范,把这项技术留下来。
    王仲先当然不知道陈墨把他当做了小白鼠,千恩万谢服下传说中的麻沸散,王仲先被送进了手术室。
    在王仲先的迷迷糊糊中,陈墨开始授课:“人的牙齿不是一个固定数目,会因为各种原因残差不齐,会得各种牙病。王中尉这种牙病就是俗称的蛀牙、虫啮,在医学术语中称为龋齿。这种牙病普遍存在,得病后首先是龋洞,随后会因为病情加重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龋齿残存的牙根如果不进行处理,可以继发很多并发症,比如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等等。。。。。。”
    言传身教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解剖学只是基础理论,再也没有用实体做现场更能体现效果。陈墨做的解剖学课题起到了作用,围观的学生们无疑受益匪浅。
    破开牙床,露出残存的牙根,拿手的工具就是一个钳子。陈墨的动作熟练而快捷,在王仲先感觉有些疼痛的同时,这颗坏牙的牙根已经被陈墨拔了出来。
    小白鼠的事情解决,送走捂着腮帮子的王仲先,陈墨在太医署上了一节课,随后出门回家。
    出了含光门,护卫们刚刚跟上,身后就传来魏越的声音:“大郎别跑那么快,我有事情找你。”
    “不就是你要娶亲了吗?我自会有厚礼奉上,追这么紧干什么?”
    “别拿我开心了,不是这事,是别的事情,回你家去说,还能混沌饭吃!”魏越嘿嘿傻笑着,显然对自己那门亲事很满意。
    “想混酒喝就直说,别说吃饭的事!”
    继续傻笑,魏越凑到近前:“我是真的有事告诉大郎,真的!骗你就不允许我喝酒怎么样?”
    玩笑开够了,陈墨烦着呢:“回家再说,我最近摊上事了!”
    一众人进了家门,魏越拜见过左盱老两口,和李三斤几人打闹一番,两人终于清静下来。
    “听说神策左军要重新招募,陛下也同意了,内官们正在为这件事忙碌,孙德昭好像要被调过来担任指挥。”
    陈墨知道内官们的意图,右军大将军张造看似忠厚,实际上内官根本无法完全控制。至于龙武军更是想都不要想,绝对是皇家直属力量,只是名义上属内官统辖,关键时刻魏玉霆绝对会站在朝廷的立场。再加上天成军的强大压力,内官想建立自己可靠的军事力量,这很正常。
    陈墨没有听说过孙德昭这个人,他扭头问道:“孙德昭是哪一个?”
    魏越立刻回答:“东都人,他的老爹名叫孙惟最,世代镇守许州,后来因为战事不利跑到京师投奔了杨家,现在还挂着东都防御团练使的职衔。”
    “不会是朱全忠的人吧?”陈墨有些担心,朱全忠的渗透力太强了。
    “绝对不是,若是朱全忠的人也不会跑回来,大郎想不想让他成为我们的人?我今天就是为这事来的!”
    看着再也不傻笑的魏越,陈墨他人发现这个鲁莽的小伙子成熟的越来越快:“是什么关系?是不是老将门的关联?”
    “姻亲,我未过门的妻子是孙德昭最小的妹妹。”
    “我x!”陈墨吐了一句脏字:“当然要成为我们的人!”
    将门联姻无处不在,这事情有的搞,陈墨继续问道:“孙德昭为人如何?千万不要是一个左右逢源滚刀肉!”
    “很聪明的一个人,也能战,算得上一个人物,曾经参加过剿灭黄贼。”
    讯息不算太详细,陈墨沉吟片刻:“孙德昭和杨家的关系怎么样?”
    “以前关系不错,近年来杨家不太得势,孙德昭没得过太大好处,估计是这次没人可用或者走了关系才启用了孙德昭。”
    看来可行,陈墨看向魏越:“你也算是孙德昭的亲戚,这件事你来做,记得要谨慎,偷偷进行。重要的是要让孙德昭知道,龙武军和天成军可以做他的后盾,将来不至于反目成仇即可。”
    “这没问题,我知道如何做。”魏越回答的很肯定。
    陈墨微微一笑:“拉住他,反正将来是你的大舅哥,给我多走动,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京师库府中没有多少钱粮,距离夏收还早,没有了李茂贞的军队,杨复恭想重新建立一个强大的神策左军短期内不可能。能够和孙德昭联系上,对以后非常有利,这等于一步暗棋。不需要孙德昭在将来和内官反目成仇,一旦出现大的状况,他只要静止不动两不相帮就是最大的胜利。
    “现在去还是静观其变?“魏越立即问道。
    “现在不用去,免得别人看出什么,将来成了你大舅再去名言正顺,也不会耽搁事情。内官们现在正在想办法对付我,你也要小心,为了以后,最近一段时间少与我接触。”
    “明白,这些没把的玩意,将来有机会就把他们平了,省的总是担心。”
    “也许会!”陈墨想起了以后的一段历史:“无能却总想掌握权柄,作死也就是这样了。。。。。。”
    。(未完待续。。)

239 不敢受
    终究无法逃避,二月二十七日的朝会,对陈墨的审判终于来临,刚刚要给学生上课的陈墨突然被皇帝传唤。
    这是陈墨第一次被传上朝堂,唐代是一个恢宏的时代,哪怕是阻隔在宫殿之间的深色墙壁都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何况是皇帝为首,百官林立的朝堂。
    做了再好的准备也不可能心平气和,一身朝服的陈墨远远地朝拜皇帝,随后侍立在一旁。
    “陈爱卿不远千里回到京师,让京师重新回归;斩杀逆贼朱玫,还协助左爱卿收复两镇之地;保护了朕的爱妃;协助郑爱卿巩固京师,这些功劳加在一起足以显示出爱卿的忠君爱国。”光启皇帝的声音远远传来,除了感觉底气稍稍有些不足,并没有其他异常。
    “陛下过誉了!这是微臣的本分。”唐代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时代,同时也是不太受到束缚的时代,陈墨不用像后世的某些时代那样跪着回话,他只需要恭恭敬敬就可以了。有一点很欣慰,功劳皇帝都数出来了,陈墨有资本。
    “以爱卿之功本来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封赏,但有些事情还需要爱卿进行解释和召对,因此朕一直没有给你晋职,也没有给你音讯,还请陈爱卿担待。”
    皇帝很客气,陈墨赶紧躬身:“陛下言重了,微臣也一直想把京师的事情给陛下交代一下,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侍中。。。临终前已经叮嘱过,让微臣向陛下回报这段时间来京师的所有事情。”
    先入为主。不能等待,陈墨把郑从谠这第一个杀手锏抛了出来,他预料到攻击会很猛烈。
    说起故去的郑从谠。朝堂上立刻变得寂静无声。
    一生都奉献给这个国家,这位老人值得所有人尊重,哪怕是政见不同者,此刻也不敢有任何异言。
    该来的总要来,给了郑从谠足够的尊重,对陈墨的是非功过总要有一个评判。
    “陈爱卿的功劳朕已经说过,这是弹劾爱卿的奏章。请陈爱卿当庭作答。”皇帝发话了,陈墨官阶太小,也不用做什么铺垫的把戏。不用政事堂、三司议政了,直接在朝堂论一论。
    皇帝显然是听从了宦官的意见,以至于朝廷重臣都没有什么准备,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这好像不符合规矩。
    “陛下,微臣认为,臣子被劾,应该由御史大夫处理,有司查证,在朝堂论事恐于理不合,也不符合朝廷典章。”没等弹劾陈墨的奏章传下来,杜让能首先站了出来。敢措手不及,我不同意。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开此先例,以后朝堂如何议政,还请陛下收回成命!”萧遘也不同意,他立刻挺身而出。
    “万万不可,陛下请三思!”不但是萧遘和杜让能,就是新任侍中韦昭度也不同意,皇帝的举动完全破坏了三司六部的议政权力,这绝对不行。
    “请陛下收回成命!”
    “此例万万不可!”
    。。。。。。
    。。。。。。
    三位宰辅一起上阵,文官们没有其他选择,就是和宦官有来往的人也不敢同意。一时间,一个不剩,所有文官蜂拥而上,不同意的声音响彻朝堂,只剩下武官们瞪着眼睛看热闹。
    魏玉霆和张造本来也想帮陈墨,但看到这种状况,干脆不动声色起来。
    朝堂乱轰轰的如同闹市,吵得皇帝想起身就跑。
    “诸位臣公,诸位臣公噤声!陛下自有公论,不能咆哮朝堂!”杨复恭看不下去了,他想到朝臣会反对,可想不到会这样激烈。
    朝堂上以事论事不违法,拉着皇帝的胳膊狂喷吐沫说明自己是直臣。文官们才不理会杨复恭,继续喊,据理力争才是本分,才是忠臣,一通喊叫,就差把皇帝陛下拉下龙榻了。
    “有什么事情可以商量吗!诸位爱卿。。。。。。”皇帝终于受不了了,他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