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医行大唐 >

第94部分

医行大唐-第94部分

小说: 医行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躲避的同时,扭头,壮年人赫然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兜头而下。。。。。。
    汉代的刺史本来是御史台派到地方对一郡的行政进行检查的官职,后来逐渐演变,到唐时已经成为州一级行政区的政府主官。时代不同,官制随时代也是不断变化,到了现在,由于连年战乱,刺史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逐渐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之后,一些道开始设置节度使,不带节度使者则带都团练使或都防御使。它们虽仍是“使”职,实际上已经成为统领一道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大权的行政长官。
    商州刺史穆同就是这样一个统领一道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大权的行政长官,陈墨不惧怕穆同掌握的这些,在强大的力量面前,那些东西不堪一击,陈墨不在乎打草惊蛇。
    掌握盯梢者的信息只是第一步,穆同不会无缘无故的派人盯梢,心中无鬼,穆同完全可以坦荡面对陈墨的调查,他的疑点已经非常重。现在陈墨需要的是证据,穆同指使人杀害孟家人的直接或间接证据。
    不到午时的时候,陈墨就拜访了刚刚给孟淑妃问过好,回到自己借宿之地的穆同。
    “淑妃给下官一个谕旨,下官将负责调查淑妃家人遇害的事,淑妃交代的这件事,一定要水落石出,还请穆刺史配合。”
    开门见山,两千多军队在手,陈墨才不怕什么穆同,商州不是节度州,穆同手中最多有一些团练兵。这些团练兵在陈墨带来的这些士兵眼里,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士兵,即使和穆同翻脸,陈墨也有信心秒杀穆同。
    穆同面不改色,很沉稳:“陈书记说的也是下官一直想解决的问题,这次请淑妃来给家人重建陵园是下官考虑很久的事。当年之事下官也是经过了详细调查和处理。杀害淑妃家人的那些人是一股趁机作乱的山贼,证据确凿,有据可查。府衙中就有文档记载,人证物证都在,陈书记可以明察。”当时的情况陈墨不了解,乱匪抢劫邸舍也算正常。可山贼的的最佳目标应该是当地士绅和富户,还有那些途经的商旅。杀这么多人根本不正常,即使是贼人,一般情况都是为了图材,不杀人情节就轻得多,官府如果没有力量,也就不会穷追猛打,但杀这么多人无疑会招致官府的剿杀,根本无法解释。
    “既然如此,那鄙人就在淑妃办完事情后去商州一行,总要给淑妃交代,就麻烦穆刺史。”
    陈墨要的就是穆同这些话,他不怕打草惊蛇,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没有纰漏出现,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事实总会水落石出。尽管穆同的疑点很大,但陈墨还是不希望他参加了此事,因为处理他会很麻烦。
    “那就辛苦陈书记了,下官定会全力配合陈书记的调查。”
    穆同依旧面不改色,想来在他邀请孟淑妃来商州的时候就想到过会有这样的事情,也做了充分准备,派人盯梢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不过,他可能没有想到陈墨这个突然出现的实权人物会直接参与进来。

177 最好的突破口
    事情说定了,陈墨告辞。
    穆同彬彬有礼的送出陈墨,回屋,一名文士早已等待在屋内。
    “东翁,这个陈墨可不简单,听说围困京师之策就是出自他之手,还深得的陛下和诸位相公赏识。据耳闻,昔日门下裴侍郎之死就与他有关,如今领有重兵,此人心机敏锐,不可轻忽啊!”穆同刚刚回屋,文士立刻走了上来。
    穆同皱了一下眉,随后道:“事到如今,观军倒台,也无它法,总不能眼睁睁等陛下回来被解职。昔日的实情谁又能理清楚?那些当事者已经不在,他陈墨就是查能查到什么?没有真凭实据,怕他何来?”
    “怕就怕团练副使周弘,他想上位可是已久,就怕他。。。。。。”
    “周弘能够知道当时的事情吗?我记得当时并没有他的事情,平日我可对他不错!”穆同看向眼前的文士。
    “周弘没有参与,但东翁调动人他岂能不知道,就怕他现在暗中搞鬼。。。这商州刺史的位置可是。。。”
    周弘是商州本地豪族,也正是因为这点才得到了一个团练副使的职司,穆同任用他是想利用他好好控制商州。本地豪族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本地豪强是一个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周弘曾担任浔阳令,后来因为判错案子被免职。但豪强就是豪强,周弘在商州名声显赫,人脉不是一般人可比,就是闲赋在家的时候也是门庭若市,他的交往极广,在整个商州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就是刺史穆同对他都很忌惮。
    “那就盯紧些,防着周弘背后搞鬼。”万事皆有风险,穆同叹了口气,他也知道周弘这种读过书,担任过地方官的豪强不是什么善类,一旦抓住机会就会谋求上位。
    穆同请孟淑妃过来也是无奈的选择,他想保住自己的官职,但孟淑妃一家人都死在商州,对这件事调查也在意料之中。周弘如果真的借这件事向孟淑妃和陈墨卖好,穆同将很危险,因为正是他配合田令孜干的这件事。
    周弘今年四十五岁,乾符年进士,后来任浔阳令因判案出错被革职,当然这种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活动一下就会无事。只是很可惜,周弘有一点很吃亏,因为他是郑从谠的门生,也正是因郑从谠当时正被宦官压制,周弘才被罢免。
    周弘是郑从谠的门生很多人知道,但还有一个身份谁也没注意到,周弘和杜怀山曾是同年,而且关系不错。
    “世叔请坐,晚辈久仰大名!”
    医术超凡,也因为战胜朱玫拿下京师,现在的陈墨名声极其响亮。不过,这是一个讲究上下尊卑,尊师重道的年代,对于这样一个仅仅八品的团练副使者,名声远播,手握重兵的陈墨仍旧要持晚辈礼,尽管他从来没有听杜怀山说起过周弘。
    大名不大名的不重要,这就是基本的礼节。
    “已经几年未见文翰兄了,文翰兄与家中人可好?”周弘也不客气,坐下就问起了杜怀山的情况。
    “家师一家身体一向康健,有劳世叔挂念。”
    周弘点头,随后改变话题:“时势运也,文翰兄仕途不畅,但有如此高徒,此生何憾!”
    “世叔谬赞小侄了,小侄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掌书记和御医。”
    周弘一脸的笑意:“子涵大才老夫早有耳闻,这次战胜朱玫豪取京师,有大将军在身后,前途自不可限量,老夫恭贺子涵了!”
    “多谢世叔吉言,小侄也就是取巧而已,还不是依仗左大将军雄师之厉,哪里有什么大才!”陈墨躬身一礼。
    “足智多谋,运筹帷幄,难得子涵如此谦逊,文翰兄收的好弟子啊!”周弘忍不住感叹起来。
    周弘不停的夸奖,陈墨能够理解周弘现在贴上来的那种心情。陈墨继续谦虚,不过这些恭维和场面话不是他需要的,他还是最期待后面的对话。作为商州团练副使,周弘说不定知道些什么,他一定要了解一下。
    “这两日听说子涵在查问淑妃家人被杀的事情,不知可得到什么有用的讯息?”
    还没等陈墨往上面说,周弘竟然主动提起了这件事,陈墨一阵惊喜:“世叔,正是淑妃让我详查此事,淑妃的家人之事总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听穆刺史和一些人说,当时是因为匪乱造成的意外,但无论如何,还是要查一查,总要给淑妃一个交代。”
    周弘面不改色:“官面上是这样,不过,总是淑妃交代的事情,子涵还是应该详细问询一下。我记得那件残事后我的一个手下说,在淑妃家人遇害的前两日,与我同样职司的另一名团练副使宋崇义曾经带一些士兵出了商州城,具体干什么却不得而知。这也许对子涵有用,暗中查一查未尝不可。”
    这可不是也许!
    周弘等于给陈墨指明了道路,让他有了目标。
    陈墨不知道周弘为什么敢这样做?一州的刺史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团练副使惹得起,这位老师的同年不应该是因为交情冒然做这样的事,一定是有什么依仗或者目的,很耐人寻味!
    “多谢世叔指点,小侄本来想去商州一行,看来暂时还是不要去为好。”
    感谢的话简单,这说明陈墨没有拿自己当外人,周弘微微一笑:“子涵的士兵很强,但还是要注意。几天来镇中和周围到处有人在走动,宋崇义就在军中,这次商州来了两千多团练,其中我带领千人,子涵有什么事情尽管开口。”
    “小侄承世叔之情,这件事还要等淑妃把家人的骸骨移走之后再行办理。”
    陈墨的意思已经表露出来,暗中调查出结果的可能性很小,他已经做好了万一没结果就动武的准备。而动手的时机必须是在孟淑妃离开三里河镇之后,否则孟淑妃出了问题他根本无法承担。
    事情办完了,周弘也不再耽搁,他起身告辞。
    送走周弘,陈墨立刻吩咐手下去想办法了解一下周弘这个人。穆同参与的可能性很大,但空口无凭,陈墨可不敢百分百信任周弘,如果这是一个有心人借机施展的圈套,他可就溴大了。作为当地名人,周弘的讯息很好打听。当打探消息的士兵回来,陈墨明白了周弘的意图。
    几乎可以肯定这件事和商州刺史穆同有关了,周弘没有明说,但陈墨相信他应该知道更多的内幕,只是因为初次见面,对自己也不了解,不敢全盘托出。
    这件事最好的突破口还是在周弘身上,陈墨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让他充分相信自己。老师远在兴元,事情有些难办了,为了避免引起穆同的怀疑,陈墨又不能频频和周弘接触。
    想了又想,陈墨认为还是让淑妃出面比较稳妥,他立即起身。
    孟淑妃的身体状况再一次变的不太好,完全是由于悲伤过度加剧她的病情。
    “请淑妃不要过于悲伤,下官给淑妃诊诊脉,用上几副汤剂。”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这是情绪剧烈波动所造成,陈墨也只能依照以前的方剂调整用药。
    孟淑妃的身体变得很弱,卧床的她点点头:“那就辛苦大郎,若不是大郎,我这病。。。还有京师。。。。。。”
    “这都是下官分内之事。”陈墨走上前,搭上孟淑妃的脉搏:“请淑妃平心静气,幸亏这次出行带着药,淑妃服用几副汤剂就会无碍。”
    “我也知道这种病的缘由,可惜。。。总是无法释怀,大仇未报,现在又来到这里。。。。。。”
    陈墨没有回应,他理解孟淑妃,换做谁也无法释怀,不要说大仇未报,哪怕是报了仇,终生的遗憾也无法弥补。
    不紧不慢的诊脉完毕,陈墨起身:“请淑妃稍后,下官给淑妃开上几服汤剂。”
    孟淑妃点点头,她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陈墨。这位年轻的太医给了她太多的感动,大部分事情到了陈墨手里总有办法解决,他的忠心、稳重、严谨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不得不说陈墨是一个绝对的栋梁之才。
    感同身受,孟淑妃曾经想过,让孟盈嫁给这个优秀的年轻人多好,那注定是孟盈一生的幸福。但孟盈嫁给陈墨显然不合适,孟盈有皇亲国戚的身份,会影响陈墨的仕途,这是孟淑妃不愿看到的。另外,陈墨有他爱的人,小汐外加一个冰儿。随然孟盈和几人关系都不错,可孟淑妃也看出来,以陈墨的为人,孟盈根本不可能插的进去,何况陈墨对孟盈也并没有那种意思。
    很可惜,这个在孟淑妃眼中最优秀的年轻人注定和孟家产生不了那种交集。
    药方写完,陈墨递给一旁的耿秀,随后道:“耿尚宫和田内侍留下,其它人去外面伺候吧!”
    这种情况下人们碰到过很多次了,陈墨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与孟淑妃探讨,所以赶紧回避。
    屋内是剩下四个人,田焕和耿秀平静的低头,留下他们是一种信任,同时陈墨也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一个人曾是一县父母,若是能够帮助下官完成一件事,下官准备许他一个州刺史。这件事下官在陛下回京后会禀之陛下和政事堂诸公,若是淑妃有意,下官就带他来拜见一下淑妃。”
    许下一个州刺史可是大事,孟淑妃和陈墨根本做不了主。不过,非常之时就要用非常手段,陈墨现在就等于孟淑妃的一个支柱,既然这样做定有深意。孟淑妃相信以陈墨的稳重不会做无用的事,他一定有他的考虑。
    “那就让他来见见本宫,大郎去安排吧!”孟淑妃很痛快。

178 准备好了原来就是。。。
    周弘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武人,身材高大,自有他的一种风度。
    孟淑妃的传见是一种恩宠,同时也是一个暗示。陈墨知道周弘想要什么,在孟淑妃嘴里说出,比自己一个人说出来要有力量的多。聪明人之间这些事不用说的太过透彻,周弘明白了陈墨和孟淑妃的意思。孟淑妃需要给家人报仇,一个刺史如果去了,地方总要有人执掌,换上一个临时的代理刺史名言正顺。至于以后,以陈墨和朝中大佬的关系,加上皇帝的看重,再加上孟淑妃,这个刺史很容易转正。
    对权力的追求有时候是一个恶魔,但有时候却是时来运转,周弘焉能放过这样时来运转的机会。
    周弘知道是谁做的,都有谁参与了那次屠杀瞒不过他这个有心人。这也是他当初找陈墨的动机,周弘试探了陈墨一下,而事实证明陈墨象传说中一样聪明和敏锐,他一伸手就把周弘拉进了自己的圈子,而且做得非常漂亮。
    猜测对应了事实,正是田令孜派人给商州刺史穆同下令,让他派人截杀了孟淑妃的家人。被田令孜提拔上来的穆同面对权势滔天的田令孜,他根本没有拒绝的胆量。当然,杀孟家人也要承担一定风险,没有田令孜再给穆同几个胆子他也不敢杀这些皇亲国戚。
    权衡利弊,穆同没有别的选择,杀人成为必然。
    “周弘昨天去了陈墨那里,今天去了淑妃那里。”
    穆同的脸色很不好看,阴沉的可怕。
    “以周弘的心机和人脉,这件事瞒不过他,东翁。。。可要小心了,一旦周弘。。。。。。”文士一脸的惊恐之色,陈墨太强大了,穆同哪里是对手,再加上一个周弘,穆同几无还手之力。
    “妄我对周弘那么好,竟敢如此不义。”
    穆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