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贞观攻略 >

第511部分

贞观攻略-第511部分

小说: 贞观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财交税,购买粮食,而且出于被逼迫,土地一般都是贱卖,获得土地的就是当地豪强或者是世家大族,这样一来,朝廷土地就被这些豪强和世家大族巧取豪夺,趁着乱世,大发国难财,此等奸佞殊为可恨!”
李二陛下说着说着就来气了,一拍桌子骂了一句,搞得大家心有戚戚,聪明人都意识到皇帝这是在指桑骂槐,意在告诫在场所有官员洁身自好,不要犯错,否则绝不手软……事关李唐皇朝,李二陛下绝对不会手软。
骂完之后,李二陛下接着说苏宁的解决对策,和江南豪强士族协商,朝廷以高产作物和钱货购买那些地主无力开发的土地和多余的佃户部曲,然后将这些佃户和部曲化为民籍,在江南正式推行高产作物和均田制,并且兴修水利,尝试以高产作物使得农民可以吃饱肚子,也有足够钱货交纳赋税。
而遇到灾荒之年,就可以使用水利工程保证收成不减,只要百姓有收入,可以吃饱可以交税,就不会贩卖土地,朝廷严格监控私人土地买卖,对于非法买卖事件给予严厉打击,或许可以缓解问题也说不定。(未完待续。。)

七百一十八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从皇宫里面走出来之后,房玄龄叫上了杜如晦一起去他家里面喝酒,他们两人被李二陛下倚为左膀右臂多年,私下中的交情也是不错的,房谋杜断,正乃是相依相生的技能,缺一不可,常年以来李二陛下的诸多国策都是出于此二人之手,哪怕是那些苏宁首先提出的改革措施,也是被此二人研究研究再研究之后下达到尚书省各部门进行实行。
房玄龄的家杜如晦不是第一次来了,自然杜如晦的家房玄龄也不是第一次去,杜如晦进到房府里面也是轻车熟路般,下人们见到了杜如晦也都很熟悉的行礼,房玄龄一脸笑容,感到自己的持家有道,治家成绩斐然,相比之杜如晦闹出的那些事情,他还稍微有一点儿老朋友之间的得意,不过下一刻,他就郁闷了。
“啊!呀呀呀呀呀!汝这厮哪里走!吃我一枪先!”很嚣张的声音响起,一个下人慌慌张张的跑了出来,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端着一杆长枪不知道从哪儿窜了出来,紧追在后,这一幕叫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极其的震惊,房玄龄甚至都不能思考了,眼前的一幕叫他非常的震惊。
“俊儿!”房玄龄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老朋友面前丢人丢大发了:“混帐!逆子!”
听到了暴怒的老爹的声音,虎头虎脑的小房俊顿时停了下来,看到了处于狂暴状态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小房俊立刻明白自己今天把篓子捅大了,浑身一哆嗦,手里的长枪掉了下来,愣在那里,那被追着跑的下人早就瘫倒在地不知所措了。杜如晦意识到这是人家家里面的私事,被自己看到了似乎有些不太好……
房玄龄快步走到小房俊面前,伸手就要打:“你这逆子!为父一日不看着你你就如此放肆!”杜如晦急忙上前抓住了房玄龄的手:“玄龄。不要动怒,不要动怒!俊儿。还不快向父亲认错!”
杜如晦也不是第一次来了,小房俊认得杜如晦,意见杜如晦在这里给自己说情,立刻意识到这是自己唯一一个机会,杜如晦走了以后暂且不说,要是不趁机道歉的话,立刻就要玩完,丰富的被打经验催生了小房俊敏锐的嗅觉和强悍的反击能力。立刻跪倒在房玄龄面前,头一低,颤声说道:“父亲,孩儿错了,孩儿错了……”
杜如晦看着火候到了,立刻厉声道:“马上回自己的房内,把《三字经》誊抄十遍!一日之内交给父亲!听到没有?!”
小房俊面色一苦,最讨厌抄书了,最讨厌那些咬文嚼字的东西了,不过抄书好歹不用挨打。还是认了吧!于是他立刻顺坡下驴,站起身来行了一礼,一溜烟的跑没影儿了。至于那下人也被杜如晦用眼神赶走了。
房玄龄举着的手被杜如晦牢牢抓住,打又打不到,追也追不上,不由得一甩手大叹:“哎呀!克明!你为何阻拦我收拾那逆子!小小年纪就敢打打杀杀,将来还得了!我房乔一世名望都要毁在那逆子手上!哎呀!”
房玄龄别提多难受了!
杜如晦一脸纠结的叹息道:“哎呀,玄龄,你都多大岁数了,怎么性子还是那么暴躁?俊儿喜欢打打杀杀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和我那逆子一样。可俊儿好歹也比我那逆子要好一些吧?把我气得在床上躺了一年,现在五六年没有回过家。你说俊儿是逆子还是我那逆子是逆子?”
房玄龄想要说些什么,终究化为喟然长叹:“唉!克明啊。青莲那孩子现在可是浪子回头的典范啊,在西域打下偌大名望,都被陛下封了子爵的爵位了,现在还在西域驻守,满长安城的功勋子弟里面,青莲可是排名第一的悍将啊,可,可我那逆子算什么?就知道打打杀杀,文不成武不就,让他读书他不愿意,让他习武他也坚持不了,我,唉!”
杜如晦默然良久,苦笑一声:“子爵?呵呵,悍将?唉……玄龄啊,就别提了,你我二人眼看着都要后继无人了,我一文人,孩子居然成了杀人不眨眼的猛将,五六年不回家,几乎与我断绝父子关系,唉,这说出去,真是笑话啊……杜如晦现在应该是教子无方之典范了,众人耻笑啊!”
房玄龄想了想杜如晦和杜荷之间的关系,也不由得叹息了一声,世人皆道房谋杜断,但是,二人子嗣不是不成器就是另辟蹊径,房玄龄四子,杜如晦二子,竟无一人可以继承二人的治国之术,房谋杜断遂为绝响,再也没了踪影,这却叫二人好生尴尬啊!
冷场了很久,场面非常安静,更是尴尬,好一会儿,老管家看着情况不对,上前小心翼翼的询问道:“主人,是否要上茶?”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才反应过来,顺坡下驴,房玄龄点了点头:“上茶!克明,去屋里聊吧!”
杜如晦也点了点头,心情沉重的和他一起进入了书房,两人没有用椅子,还是以跪坐姿态面对面的坐着,中间放一张小几,上面放着茶水,房玄龄亲自给杜如晦沏茶,倒茶:“克明,尝尝这茶吧,碧螺春,苏宁那小子也当真会取名字,风雅至极,此茶色泽淡雅,香味浓醇,当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茶啊!”
杜如晦捧起茶杯,慢慢啜了一口,而后露出淡淡的笑容:“好茶,好茶!”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心情沉重,什么东西都是味同嚼蜡,房玄龄喝了一小口,也喝不下去了,把茶杯放下,深深的叹息道:“上天垂怜,让我得了四子二女,但是,却无一人成器,二女也便算了,嫁个好人家,相夫教子,一生安稳,可四子,男儿汉,难不成我房玄龄一世名望就要毁在这些逆子手上?唉!”
杜如晦也随之叹息:“倒也不能这样说,我观遗直颇有几分玄龄的风度。平日里也颇为沉稳,勤学好问,将来可以继承玄龄家业。遗直也是长子,这样一来。玄龄有何担心的?”
房玄龄苦笑道:“那我观构儿颇有几分克明的风度,也是沉稳冷静,勤学好问,比起青莲,安分了不知多少,将来也可继承克明的家业不是吗?”
杜如晦和房玄龄对视一眼,双双摇头苦笑,杜如晦摆摆手道:“不说了不说了。越说越来气,这些逆子啊!唉,若是他们有苏宁一分的本领,我就能含笑九泉了,大唐年轻一代人中,唯有苏宁乃是文武双全可堪大用之人,眼光深远,看待问题独到,更有大智慧,年纪轻轻。处理起政务来有条不紊,深得陛下信任和重用,这些年来的改革措施。几乎都是出自他之手,他一人,就占尽了天下灵气啊!”
房玄龄无奈的附和道:“当真是如此啊,那些措施,我等从未想过,但是却被他提了出来,我等也只能做些修改补充,但是,若要我等主导那般革新。却是断然无法做到的,痴活四十余年。却在这时被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比了下去,何其不甘啊!”
杜如晦倒是看得开一些:“有何不甘的?正如苏宁所说。若是年轻人里面没有一个可以比得上我们这些老一辈的,那才叫灾难,那大唐还有未来吗?天下安定不过十余年,百姓尚未安居乐业,改革尚未完成,把这些事情交给无能之人,玄龄能放心否?只有看到有才华的年轻人继承我等事业,我等才能放心闭眼啊!有了苏宁,就算我等都已入土,二十年之内是不用担心了。”
房玄龄苦笑道:“克明所言极是啊,劳动改造,废除徭役,公然对抗儒门,复兴纵横家、墨家,以军事大学整合兵家,抬高法家,联手对抗儒家,而后一击击溃山东士族,将之连根拔起,接着又弄出个什么土地改革,引贱从良,增加民户,还有那些新的作物,大量养殖牲畜,制糖,制茶,造纸,普及教化,创立纵横部,以商代兵,如今又在对江南动心思……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任何一个人办了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名留青史,可他一人就办了那么多事情,我等几乎都是在围着他转,陛下对他的信任也是无以复加了,他当真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不成?早些年大力推行商队计划,赚取大量钱财,如今国库充盈,正好用来购买江南土地,推行均田之法,一环扣着一环,究竟怎样的老师才能教导出这样的学生?”
杜如晦笑道:“西突厥那里差不多了,血滴子已经把消息传回来了,十大部落有七个已经出现了动乱,西突厥军队**横行,首领腐化,军队将领久不习战术,军队久未训练,几乎无法打仗,底层牧民几乎没有牛羊马可以放牧,纷纷聚合起来闹事,现在闹得还不大,不过,很快就要出大事。
薛延陀也差不多,北方民间商户一点儿都不含糊,做得比我们好多了,去年,阿史那泥孰和那部落首领斗富之后,薛延陀也和西突厥斗富,结果惨败,夷男大为恼怒,立刻从大唐这儿购进无数奢侈物品,金银珠宝不一而足,陛下敞开府库给他们购买,你都无法想象那成群的牛羊马啊,全给送到咱们的牧场上去了,民间肉价一降再降,哈哈哈哈哈哈!”
房玄龄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好啊,好啊,好一招以商代兵的手段啊,把西突厥和薛延陀玩的团团转,毫无还手之力,看来不需一两年,薛延陀和西突厥就要消失了,大唐又要多出一大片牧场啊,看来今后大唐百姓们都可以吃到肉食了,这一大片牧场掌握住了,肉类供应源源不断啊!”
杜如晦笑道:“那么,对于那江南政策,玄龄如何看待?苏宁此计策,究竟可不可行?若可行,如何行?”
房玄龄笑道:“房谋杜断,这断,当是克明来决定。”
杜如晦笑道:“可行,非常可行!”
房玄龄继而道:“苏宁的策划非常完善,以种子诱导江南豪强士族卖出土地和佃户部曲,增加朝廷土地数量,增加江南民户数量,从北至南逐步推进,削减赋税数量,授予更多永业良田,免去民户之徭役,要求豪强士族之部曲佃户服徭役,迫使部曲佃户萌生加入民籍之心,逐步瓦解豪强士族之根本,待其失去反抗能力之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这计策端的狠辣,和对付薛延陀和西突厥一样狠辣,不过,苏宁尚有一颗仁心,坚决反对武力从事,不到万不得已不使用武力平叛,江南之地除州县二府确立以外,一切如旧,最大程度避免江南那尸横遍野,这就说明他有仁心,顾全大局,对于大唐而言,实乃大唐之万幸。”(未完待续)

七百一十九 最好的时机
苏宁南下的消息并不是秘密,大唐朝廷和民间也都知道,钦差大臣出行不是新闻了,不过一个高级官员南下,还是需要准备一下的,江南各地官府官员都想表现一下自己,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否则的话江南这些鬼地方,尤其是岭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又闷热又潮湿,走出城池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影,闷都能闷死。
可是苏宁就是不走寻常路,就是任性,就是不走城池,就要走野路,就要宿营,就要吃野味,这些官员实在是郁闷的很,表现的机会没有了!某些人也郁闷得很,弹劾的机会没有了!还有些人也郁闷得很,刺杀的机会没有了!
刺杀!
对的,就是刺杀!
大唐天下想要苏宁的命的人很多,一点儿都不少,级别高的人有,荒郊野岭的农夫也有,都是想要苏宁的命的人,一个个的都恨苏宁恨的牙痒痒,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本来好不容易得到了消息可以顺着苏宁的沿途路线设下埋伏把苏宁干掉,可是苏宁偏偏不从这些地方走,似乎知道了有人要刺杀他一样。
其实苏宁只是任性而已……
几年前从苏宁手上捡回一条命的史皓辰一直都还记得苏宁,一直都还记得自己所遭受的耻辱,即使主人没有惩罚自己,依旧给自己很大的权力发展势力,但是史皓辰还是觉得相当的不爽,这几年暗地里面活动,听到了不少消息,原本相互利用的山东士族全军覆没,被连根拔起,在北方的最后一个据点也被拔除,地下反抗组织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躲在江南。
好景不长,李唐皇朝又开始对江南下手,搞了一个江南崛起计划,正大光明的在襄阳和金陵两个地区展开江南崛起计划,各驻一卫兵马,增强朝廷对江南的实际管辖权力,增强朝廷在江南的威严,虽然成效不大,但是暗中活动的人们早就发现了暗中活动空间的日渐萎缩,史皓辰那么聪明的人,自然也发现了。
朝廷的力量不断增强,先灭了东突厥,悠然西突厥和薛延陀称臣纳贡,唯一一个劲敌吐蕃灰飞烟灭,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整个大唐北方和西方已经没有可以威胁大唐的力量存在了,最后一个东北方向的高句丽实在是无法联络,根本派不上用场,他们如今只能依托江南,苟延残喘了。
在他们看来,尤其是在史皓辰看来,苏宁才是罪魁祸首,如果没有苏宁,凭着他们当初在长安城的布置,李世民早就死了!天下早就光复了!可是就是因为苏宁的存在,使得他们的计划一直都没有成功,苏宁才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势杀苏宁!
从长安城得到的消息,苏宁的行军路线,他会从哪里走会从哪里出发等等,一路安排下来,结果没有一个行动小组得到了苏宁的行踪,人都找不到,谈何刺杀?为此,史皓辰相当的挫败,组织内部对于自己也相当不满意,不少人提出了要罢黜自己的职位……
“二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