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贞观攻略 >

第622部分

贞观攻略-第622部分

小说: 贞观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用复杂的态度看待着大唐,不过百济人就没有那么好的态度了,百济人虽然也有不少被救治的,可是百济本来人就少,要么就跟着一起跑到了海上,要么就死了,留在本地的很少,大唐的关爱散播的不够,百济国土也小,王族的速度也相对较快,所以百济人的抵抗比较猛烈,没关系,大唐海军主力就在百济沿海行动,百济的反抗很快就被扑灭了。
在两路唐军高歌猛进的进攻之下,新罗和百济刚刚在瘟疫的创伤中恢复的国家秩序就这样被打破了,大唐建立了更新的战时管制体系,把这些国土直接就置于大唐的管制之下,新罗和百济几乎都没有反应的时间,也不会想到,大唐居然这么快就变脸了,尤其是新罗,善德女王接到了大唐的宣战布告并且得知大半国土被大唐占领的时候,一下子跌倒在了地上,把身边人给吓得不轻。
百济的反抗很微弱,没多少时候就被*掉了,王族主要还在船上滞留,担心上岸会被传染,所以要推迟延后,于是就给了大唐海军绝好的良机,张亮用最快的速度包抄了百济王族船只的后路,把百济王族一网打尽,很轻松的就灭掉了百济国。
至于新罗稍微有些抵抗,就是那个金庾信,虽然之前被削去一切职位回家反省,不过到底还是地位崇高血统高贵,没多久就被释放了,虽然没有官复原职,但也差不多了,善德女王带着他一起逃命,在大唐的宣战布告下达之后,金庾信最冷静,准确的分析了大唐这分明就是卸磨杀驴之计,只是给一个理由,其实到底有没有发生过这个事情根本就不重要!
对,就是这样,本来就不重要,如果诚心诚意要个说法,应该在宣战布告发来之后等待一个说法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发动进攻,而大唐直接就是一边发布告一边打,很明显这就是个借口,他要出战,带着最后的力量和大唐决一死战,这个时候无论说什么都是无用的,大唐根本就不会谈,都已经这样儿了还谈,除非唐皇亲自下令,并且唐皇疯了。
这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只有死战到底这一条路,金庾信临危受命为大将军,统帅新罗仅剩的五万多兵马北上和大唐决一死战,结果被苏宁的炮队给摧毁了,根本就没有近身接战,攻打城池那么迅速也是要么就投降要么就用炮轰的做法,投降的自然可以享受大唐国民待遇,被用大炮轰下来的,那只能自求多福了。
金庾信的军队被火炮和大唐的远程打击武器给摧毁了,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当铁骑冲锋而来的时候,金庾信还沉浸在震惊之中,新罗的最后一支军事力量就这样崩溃了,金庾信死于乱军之中,被一支箭射中了喉咙,穿喉而死,没有一点儿抵抗的余地。
新罗的抵抗被终结了,新罗王室退守最后一座山头,被大唐军队逼到了死角,而消灭了百济的海军已经把海路封锁了,缴获了新罗水师的全部船只,将新罗王室彻底困死在了那里,于是乎,在寒冷的海风的吹拂之下,以善德女王为首的新罗王室哭哭啼啼的集体出降,向大唐主帅秦琼奉上了新罗民众名册和降表,奉上国玺,正式投降。
新罗灭亡!
从贞观十一年二月到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底,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半岛三国接连灭亡,在这个过程中,瘟疫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尽管这种功劳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并且每个人都在诅咒它希望它不要再一次的出现,但是这种特殊的时期,只有大唐是最后的胜利者。
从贞观十年的三月份到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底,从秦琼和苏宁率军北上一直到新罗灭亡,半岛正式为大唐所占据,整整一年的时间,辽东方面军以极其严重的劣势开始,一步一步的扭转局势,得到了海军的支援后如虎添翼,将高句丽打残,虽然爆发瘟疫是始料未及的,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谁还会去追究瘟疫这个事情呢?
秦琼笑得非常开心,作为唐军主帅,他先后主持了灭两个部落、拓辽东之地千里、消灭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的大型会战,前前后后俘获有效俘虏三十余万,获得的物资、钱财、土地、人口等战利品不计其数,尤其是辽东营州以北以东的一大块原来属于靺鞨人的领土被苏定方攻占,加上半岛和辽东半岛,原来全部都不属于大唐的辽东土地也被大唐占据。
辽东全境正式归属于大唐,天下八荒的最后一荒终于被拿下了!r1152

   

八百七十四 灭倭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往来关系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汉代的时候双方就有所联系,到了东汉时期汉明帝还曾经赐给过当时的倭国一枚金印,而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史可以追溯到大唐高宗时代的白江口之役,百济倭国联军被刘仁轨所率领的唐军彻底击溃,倭国和百济的水师也被全部消灭,时为第一次中日战争,自此之后,日本老实了很久。
而在后来,到了南宋灭亡的时代,也就是部分史学者所认定的中华文明一蹶不振的时代,崖山之役过后,日本举国为宋庭披麻戴孝,哀悼宋庭的亡国,并对之后蒙元的入侵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到了蒙元被大明王朝推翻之后,日本对于中国的态度就大不如前了,他们中有很多人固执地认为明庭已经不是那个天朝上国,天朝上国在宋之后就灭亡了。
也有些人秉持自己的观念认为明庭就是中原正统,而有些野心勃勃的人已经把自己视为了中原正统,遂有后来的万历朝鲜之役,所谓倭寇之祸和日本与中国之间的问题并没有直接联系,倭寇之祸的直接导火索是日本的战国时代所造就的大量无主破产武士和大明王朝的海禁命令。
可以说经济因素才是导致倭寇之祸的根本原因,倭寇是在日本内战中战败的那一方的流浪武士所组成的,而流浪武士是有限的,被明军差不多消灭之后,就基本上没有了,随着日本的逐渐统一,这种武士会越来越少,所以到了最后,倭寇已经基本上是中国人自己组成的海上走私集团。
因为对朝廷的海禁政策非常不满意。东南沿海的靠海生活的居民的极端困难,遂有中国人借日本人之名义进行走私活动,所以了解内情的当地明朝官员就上书给皇帝。指出倭寇之祸在于海禁,海禁若开。倭患自解。
海禁政策解除之后,倭寇的祸患便消弭于无形,那些扮成日本人的中国海民终于恢复了自己的身份,“倭寇”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倭寇之祸,其实到了中后期,就可以看作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民众对朝廷海禁政策的武装反抗,外地调来的平叛军不知道内情。那些沿海当地居民可是知道的,所以冠军屡次想要剿灭倭寇就是不成功,其实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威力。
明庭妥协之后,倭患消失了,日本政府对此并没有直接的责任,而真正的第二次中日战争,是由丰臣秀吉所发动的万历朝鲜之役,也称作朝鲜壬辰卫国战争,这才是中日的第二次交战,和第一次游刃有余不同。中国在持续衰弱,而日本在持续增强自己的力量,数百年的时间里面。原本巨大的差距基数也会被渐渐地缩短。
万历之役中国获胜了,可是战争的过程却并不顺利,以至于这场战争打了两次,第一次打完之后还有第二次的丁酉再乱,两次战争。
第二次中日战争也是中国获胜,日本战败,而到了满清时期,第三次中日战争,也就是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由此坠入了日本五十年的压迫和欺凌。抗日战争是第四次中日战争,中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一种惊人的坚韧坚持到了最后,拖垮了日本,日本战败,中国战胜。
纵观千年以来的四次中日战争,中国获胜三次,日本获胜一次,但是中国三次获胜所带来的影响和利益似乎还还比不上日本一次获胜从中国身上拿走的利益。
所以苏宁很不爽,他早就发誓要教训一下倭国,尤其是得知了倭国居然窜连大唐的叛徒而试图获取大唐的核心技术并且差一点点就成功的时候,苏宁几乎就想立刻的出动海军教训一下倭国了,不过终究苏宁还是比较理智的,被煽动出来的怒火和不合理的仇恨是不应该的,对付一个国家,完全不需要如此超乎常理的失去理智。
更别说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像它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但凡是有反常的地方,一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你所奉为真理的都会有欺骗你的可能,而这种欺骗往往是造成反常的最根本的原因,毫不理智的思维和毫无人性的戾气,总是让人觉得一旦提起日本如果不是喊着要击沉日本岛就是不爱国。
日本有广岛和长崎,可是那些人可不会成天想着要消灭美国,挣脱美国的束缚,他们所想的是如何争取到自己的权益,争取自己作为人的权利,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他们生活在现代,不是近代,更不是古代,更不会在意在一个有国会或者议会的国家里面,发动战争不是一两个人说起来就可以决定的,正常的人会想着如何阻止战争,而不是发动战争。
不过现在是古代,苏宁就等于是手握着十万兵马的兵权,七万陆军,四万海军,陈兵于倭国的海对面,虽然苏宁不会失去理智,但是此时恰恰就是因为有理智,才必须要去做这样的事情,这个天下是大唐的天下,不管我们自身是如何的缪误,倭国带给华夏的痛苦还是实打实的,苏宁没有受虐癖,更不允许子孙后代被欺负,也不会想着几百年后再来一次原来的历史轮回,那不可能。
现在解决不了的,后代就能解决了?那么相信后代?还是推卸责任?
苏宁抽出自己的战刀,隔海指着倭国的方向,对秦琼说道:“这是我大唐东征军的最后一战,消灭掉倭国,使之成为我大唐的州县,便可以将此处打造成北方航路的中转站,等这里的航路成熟之后,倭岛将会是北方航路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国于民皆有大利,且不言倭国窃取华夏技艺,便是其横阻于此,若万一两国有所冲突,倭国随时可以攻击我大唐商船,将我北方航线生生截断。
与其等到那个时候我等再出兵收拾倭国。不如趁着十万兵马都在这里的时候一鼓作气拿下倭国,占据倭岛,建立州县。大帅,此次出兵。灭二部三国是否还觉得有所不足?是否应该再添上一笔,二部四国,既如此,大帅便可安心颐养天年了。”
秦琼苦笑道:“你便是到了如今也不愿意放弃劝老夫颐养天年的想法?老夫还是喜欢这金戈铁马,即使自己已经无法杀敌,可是只要可以在军营里面,和将士们呆在一起,老夫就觉得足够了。硬是要老夫颐养天年,一两年尚可,若是时间久了,老夫还不死,那老夫可就要闷死了啊!”
苏宁收回自己的战刀,摇头道:“大帅啊,人不服老不信的啊,该服老就要服老,一个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那都是有定数的,您这样不愿意离开军营。不说后面的年轻人无法升职,大帅自己就真的撑得住?不会贻误军情?岁月不饶人啊大帅!”
秦琼郁闷的看了看苏宁,接着又郁闷的看了看一望无际的大海。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你说的是对的,老夫真的老了,老了,不行了,撑不住了,这连日来的奔波老夫都有些受不了了,要不是孙先生给老夫弄了些汤药,老夫还就真的撑不住了,也罢。也罢,灭二部四国。拓土千里,这史书上无论如何也少不了我秦琼一笔!”
苏宁看着秦琼。看出了他眼中的不甘,他生来就注定要做一个英雄,一个英雄最好的归宿是马革裹尸,而不是躺在病床上,可是对于秦琼而言,没有人会允许他马革裹尸还,谁都不希望,到了如今,秦琼就是一个活招牌,一面活生生的旗帜,号召大唐青年踊跃参军报效大唐的免费广告。
搞不好这次回去秦琼正式致仕以后李二陛下会鉴于秦琼一辈子奋战而破例封个王爵给他,这也是搞不好的,秦琼劳苦功高,临危受命,不顾自己的身体衰弱,强自硬撑着打败了高句丽,挽回了败局,甚至还立下了如此大的共来,灭二部四国,直接刷新了历史记录,他已经是一等翼国公了,再往上还有什么呢?不给异姓封王是刘邦那家伙遗留下来的规矩,李二陛下那么任性的人,万一一高兴,那可就有好戏看了。
满朝武将都间接的承了秦琼的情,人家致仕了,最后一点面子不给人家?
难说啊!
苏宁自己是有些怀疑李二陛下会不会给自己晋升为三等公爵,的确,要是这个时候做了公爵,那可真是小母牛坐飞机了,那可真是依靠着功劳成为贵族的一个千古传奇了,贞观四年,苏宁十四岁,来到了大唐,贞观十一年,七年过去了,苏宁二十一岁,七年里面,从子爵到伯爵到侯爵到公爵,这是别人一辈子的路,可是苏宁只用了七年。
从子爵到侯爵只用了一年。
剩下的六年里面不断的立功不断的立功,这一回更是帮助秦琼立下这样大的功劳,就算李二陛下刻意想让秦琼吃肉,也不至于不给自己一口汤喝,再者说了,三等公爵后面还有二等公爵和一等公爵,那就是县公郡公和国公之分,这其中的差距,可不是从一等侯到三等公之间的差距可以表明的。
苏宁有理由相信灭掉倭国之后,他可以休息很长一段时间,来好好儿的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陪陪家人,陪陪老婆儿子和女儿,儿子女儿出生那么久了,苏宁都没有好好儿的陪着他们,上一次回去儿子和女儿都会喊爹爹了,一声爹爹把苏宁的眼泪给喊出来了,女儿很温婉,儿子却很调皮,感觉就是女儿继承了自己的性格,而儿子继承了李芮涵的性格。
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要等等自己的同龄人,比如最优秀的杜荷,还有剩下的军校四杰军校四霸,还有当初的七匹狼和四大金刚组合的其他人,那些优秀的学子们大多数都已经走上了军中中层军官职位,想要往上并不困难,比如目前似乎正在进行大唐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战争。
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东罗马帝国,和大唐并存于世的四大帝国,现在最强大的四大帝国,所以,世界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这根本就不是一代人可以走完的,也不是两代人三代人那么肯定的事儿。
秦琼转身离开了海边,下令道:“迅速检查各军人数、军械、物资、粮草是否齐备,着海军自行检查船只数量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