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城管大队 >

第157部分

大唐城管大队-第157部分

小说: 大唐城管大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兰州城,城主府邸。
“几位将军请用茶。”兰州刺史永世毕恭毕敬的给大厅内五位面色毫无表情的将军敬茶。
但似乎那几人都同时无视了他一般,只见面色最凶胡子最大的那位对众人说道:”年前,老李征突厥时,用到了这城管部队,感觉战力如何?”
一个身穿将袍,但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捋了捋胡子笑道:”若是给靖三百城管,靖有自信独力灭那吐谷浑。”
这句话一说出来,众人皆是有些色变,只有同征突厥的李绩仍是露出一副笑脸。
“难道这支部队,真有徐阳那小子当初说的那么强?”尉迟恭唏嘘道,他仍是有些不相信,三百人可以将一万人打的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一旁的李绩点了点头道:”这支部队大家接触的确实较少,可以说,以之前咱们征天下事的作战方式,这支部队可以轻松屠戮十八路反王中的任何一路。”
一旁的程咬金是个粗神经,大手一挥,嚷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现如今咱们已经身处兰州边境,下一步改如何做,老李,给个准信吧。”
李靖双眼慧光闪烁,嘴角轻笑道:”这一次陛下居然派出朝中如此多的大将来进攻这小小的吐谷浑,恐怕意不在出兵,而是在练兵。”说罢,将手摊开,掌中,五枚城管令牌静静躺在他的手中
。。
大旺夫是吐谷浑国的一名百夫长。
吐谷浑很穷,虽然大旺夫不想承认这一点,可是吐谷浑人民的生活总是那么糟糕,吐谷浑的孩子永远都是那么瘦弱,吐谷浑的牛羊每年都是那么稀少,大旺夫少年的时候,薛延陀部落的人曾经到吐谷浑劫掠,抢走了他们仅存的牛羊,大旺夫一家五口人,父母和哥哥都被薛延陀部落的人杀掉了,最后只有妹妹与自己活了下来。
从那之后,大旺夫的心中就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他发誓,总有一天,自己要杀入薛延陀,用他们部落的人头来祭奠自己死去的亲人。
大旺夫从此开始努力打熬自己的身体,攀山越岭,春夏秋冬,转眼间就过去了十几年,大旺夫由一名瘦弱的少年长成了一个壮实的汉子。
大旺夫如愿以偿的加入了吐谷浑的军队,并且以精湛的格斗技巧闻名军中,荣幸成为了吐谷浑军中的一名百夫长。
原本十分期待吐谷浑的王能下令进攻薛延陀,可是却收到了掠夺大唐的命令。大旺夫有些不明所以,他不知道为何要无缘无故的攻打大唐,可是看到同胞们欢呼雀跃的时候,大旺夫渐渐明白了,因为大唐是最为富有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掳掠到许许多多的粮食和物资,而薛延陀,显然不具备这些资源。
掠夺大唐很是顺利,唐人是一种非常软弱的人,大旺夫只要骑在马上,将手中的砍刀横在唐人的面前,唐人就会乖乖的将粮食和钱财奉上,不过大旺夫从没杀过手无寸铁的唐人,因为他每一次都会想起,那些薛延陀人无缘无故的杀掉自己父母的场景。
不过和大旺夫成鲜明对比的是军中其他的那些同伴,他们总是喜欢欺骗唐人,在他们奉上全部的珠宝之后杀掉他们,对此,大旺夫很是厌恶,他很厌倦同伴们发出像当初薛延陀人一样的大笑,那种病态的笑容,每一次都会让大旺夫失去理智,以至于大打出手。
不过掠夺唐人的成果是丰硕的,当大旺夫带着掠夺来的粮食和各种生活用品回到家乡时,受到了王的赞扬还有族人的欢迎,大旺夫有些恍惚,他似乎觉得,这样要比慢慢的养育牛羊要快的多。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游牧民族语农耕文明的矛盾,正是由于游牧民族毫无人性的掠夺而上升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次,大唐将会奋力反击
。。
“前面三十里就是馒头山了,根据情报来看,山上有一个吐谷浑巨大的村寨,寨中有两千余人,这一个村寨时吐谷浑的先头寨,是一个边境村寨的地方,将军,我们要不要进攻?”一名军师模样的中年人抱拳问道。
李绩骑在马上,看了看一旁的尉迟恭,问道:”尉迟将军以为如何?”
满脸横肉的尉迟恭当然不会不同意进攻,只见他哈哈一笑,道:”哈哈,许久不摸枪,现如今终于又能一展身手了,真是爽快,终于又有仗可打了!进攻,为何不进攻?”
李绩听闻,也是点点头道:”好,那就先炮击一炷香,然后出兵拿下这座村寨,早日与北路的李靖将军和程将军会和!”(未完待续。。)
ps:  求打赏,求月票~


第五十二章 大火烧山

当李绩说出炮击一炷香的时候,尉迟恭有些微微愣神,在他的思维中,进攻的方式主要还是体现在大军压境,主帅单挑,兵刃混战的概念上,至于那种火炮,在他的简单思维中,还真没有想过该怎么用。
“末将领命!”倒是那名军师中年人对这种事较为熟稔,快马退下去,就开始宣布主帅的命令。
“世绩,这炮击一炷香是谓何意?难道是秦岭深处的那种杀人利器?”尉迟恭在李绩耳旁小声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李绩先是一愣,随即哈哈笑道:”正是,至于其威力,尉迟兄稍后便知。”
李绩如此神神秘秘倒是激起了尉迟恭的好奇,他现在想看看这号称无敌的城管部队究竟有何特异之处。
大军压境,显然馒头山上的吐谷浑人早已经发现了大唐的军队,在一片焦急的准备之后,已经开始布好了防御工事。
尉迟恭看到山上那么多的滚石,火箭之后,顿时连声叹着可惜,若是打个措手不及的话,完全可以避免敌人的这种防御工事,士兵的伤亡也会缩小很多,而现在,一切都晚了,战场上机会稍纵即逝,一个没抓住就要吃大亏,尉迟恭想到这里,开始微微失望起来,这样一耽误,强行攻打村寨的话,士兵的折损率恐怕要超过三成。
看到一旁自信满满的李绩,尉迟恭面色忧虑道:”世绩,你看看那山上,早已经有不少防御工事。现在强攻。实为不智啊。”
李绩倒是什么话都没说。拍了拍手,对左右道:”把本将军的望远镜拿来给尉迟将军看看。”旁边的传令兵急忙策马朝后面的物资箱赶去,没一会就拿来了一个铁皮制作的望远镜回来。
“这是什么东西?”尉迟恭好奇的问道。
“哈哈。”李绩笑了一声,十分宝贝的炫耀道:”这是当初我与李靖将军出征时,那鬼谷徐阳亲子送我们的,目视能及十里之处,听说整个大唐只有三个,这里有一个。李靖那有一个,另一个在陛下那里,尉迟兄可以看一看。”说罢,还指导了一下使用方法。
当尉迟恭戴上望远镜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百米之外的东西如在眼前,而且清晰无比,这种东西要是放在军事上,价值简直就是无法想象,毕竟早一步看到对手。就早一步先机,在电光火石之间的对决。往往就是这么一点先机才决定的胜败。
“这似乎是千里眼?”尉迟恭虽然没读过书,可是评述却是听过不少,少年时代在朔州城打铁,铁匠铺旁边就是个茶馆,尉迟恭经常去那听说书,久而久之,也是知道了不少神话故事。
听闻尉迟恭评级为千里眼,李绩顿时哈哈大笑,边笑边说:”尉迟兄还真是风趣,这东西叫望远镜,乃是南山书院发明的,能目及远物,是当世一等一的发明。”
尉迟恭连声称奇,心中暗暗瘙痒不已,他现在十分想回去,也朝那鬼谷子讨要一个这东西,大不了以后欠他个人情。
正当尉迟恭对于望远镜爱不释手的时候,旁边传令兵报告道,火炮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发射,尉迟恭这才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抬头看去,只见自己面前几百步的地方早已经架好了一排一排的钢铁巨兽,那些就是城管大队的利器:火炮。
这东西尉迟恭在秦岭见过,当时只是觉得这东西可以毁天灭地,炮打数里,但是从没想过,这东西居然这么快就运用到了战争之中。
看着朝向山寨方向的炮口,即使是傻子也知道了李绩想要做什么,尉迟恭结结巴巴的说道:”这这难道。。就是要炮击吗?”
李绩骄傲的点了点头,朗声道:”还请尉迟兄戴上望远镜,好好看一看我大唐城管部队的威力。”说吧,李绩转头朝一名传令兵道:”传本将命令,装填炮弹,准备炮击!”
“诺!”传令兵跑到炮兵阵地前,大喊道:”主帅有令,装填炮弹!”
这些炮兵都是李二在秦岭深处秘密安排训练的猛士,经过半年多的训练,无论是熟练度还是准确度,都远超普通炮兵,只见他们熟练的装填着弹药,装填完毕之后,副炮手皆是举起了手中的小旗子,示意准备完毕。
尉迟恭拿起望远镜朝山上望去,显然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这个吐谷浑的山寨已经稳住了阵脚,一排排防御工事,地沟,石球,火箭,凭借巨大的地理优势,这个馒头山真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天险之处。
尉迟恭伸直能看到许多吐谷浑人在山上露出了好奇的表情,不知道唐军在做些什么,甚至尉迟恭还看到不少吐谷浑人还做着一些挑衅的动作,这让他有些怒不可遏。
“世绩,为何还不下令炮击?”尉迟恭带着望远镜,他现在十分想惩诫惩诫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们,让他们知道唐人的厉害。
李绩观望了一圈,确认时机成熟,拔剑一指,大声道:”传我命令,第一轮炮击:发射!”
一声令下,火炮阵地顿时齐齐怒吼,像是天雷在打一般,巨大的响声也是吓了山上的吐谷浑人一跳,不过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他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尉迟恭从望远镜中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他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这个东西究竟会有多么强大的威力。
果然,随即尖细凄厉的炮弹破空声就划过了长长的天际,做了一个完美的抛物线,落到了寨子中,引发了一次剧烈的爆炸。
“砰!”一个寨子中高耸的寨楼如同纸糊的一般,一下子就垮塌了,山上顿时响起了一片凄惨的尖叫。
火焰开始燃烧,如今正值冬季,寨子中全都是木质建筑,这样一次大范围的失火,寨中原本准备救火的水可谓是杯水车薪,火苗从一点点的火星,逐渐扩大到控制不住的地步,整个寨子似乎都开始陷入一片火海。
李绩似乎没想到第一轮的炮击居然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还没有下令第二轮,这个寨子看起来就已经完了,冬季的大火烧的肆无忌惮,这一处高山成了引燃它的最佳地点,吐谷浑人原本建造用来防范和抵御唐人的村寨,最终成了他们自己的坟墓。
熊熊的火焰在燃烧,山上不时传来被烧死的人凄厉的呼喊,他们口中喊得都是些吐谷浑语,唐人听不懂,可是这并不影响唐军的心情,徐阳当初所说的将敌人消灭在前进的道路上,已经变成了现实,唐军开始面无表情的准备下一个进攻的地点,这些阻碍大唐发展的民族,曾经用他们的铁蹄碾压中原,而现在,是时候用中原的火炮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天下的霸主。
大火已经将整个山头吞噬,那些冬季的枯死的树木成了最好的燃料,火光满天,冲起高高的浓烟,李绩拔除自己的佩剑,指着那座山头朗声道:”曾经掠夺大唐的仇,如今我们十倍奉还!”
“十倍奉还!十倍奉还!”数千人的大军气势如虹的吼着这句话,似乎在讲述着一个崛起的大唐

大旺夫站在土城楼上焦急的眺望着远处飘起的浓烟,从方向上来看,那里是他的家乡:馒头上的馒头村,他很担心,馒头村会遇到山火。
身旁的人,都没有注意到大旺夫担忧的表情,但是从远处的山窝中快速的奔出了一骑,由远及近,很快便到了土城下,只听那骑兵高声用吐谷浑语呼喊道:”大事不好了!唐军前来攻城了!”(未完待续。。)
ps:  二更奉上~求打赏~求月票~


第五十三章 内部发行纸币

大唐的商业活动不断的在扩大,可是陈旧的制度是繁荣商业活动身上的一道枷锁,限制着更为广阔的大宗货物交易。
徐家庄的产业遍布各个行业,不但有炒茶,玻璃,五金,现在还在经营粮食和鸭绒生意,长安商务会所的股份徐阳已经全部送给了程处默和尉迟宝林他们,原因是股份太散,分钱不好分,索性全都给他们,自己也不在乎那一些钱。现如今仅仅是一个长安连锁超市就够徐家庄的账房先生们头疼了,每日都有数以万计的商品买卖流通,不但要计算获利,还需要计算税收。
大唐的钱财交易越发的庞大,以前买东西都是几文钱,而现在连最低的米价都涨到了几十文一斤。大街上随处可见提着一篮子银钱购买商品的百姓和商户。
通货膨胀在渐渐出现,大唐从海外掠夺来的金银不但提升着金银的总体储备,而户部却不能呢个及时的了解情况,仍是发行李二登基时所发售的货币来进行贸易。
这个时候纸币已经不可避免的登上了历史舞台,比宋朝时的交子早了约有两百年,这种纸币一开始也是从徐家庄流出去的。
说来也巧,徐阳当初看到家中的帐房门屁股撅的老高在储物间数那些铜钱,便调笑道为何不用一张大面额的纸币代替这些繁琐的银钱,反正这种纸币只在徐家庄内部流通,由自己作保,想必也没有人会担心一个郡侯会赖账。
那些帐房听到这个启发之后。大感可行。又专门去了一趟南山书院找了几位算学先生。仔细的探讨了一番可行性,居然真的把发行纸币的计划书呈给了徐阳。
徐阳看到那厚厚的一份计划书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他也没想到这些人居然真的会花时间去准备这个。
徐阳不知道的是,每日大规模的交易,最为繁琐的就是这数钱的环节,一文一文的铜钱极大的阻碍了工作效率,帐房们更是深受其苦,每日数钱数到手抽筋。可惜那些钱都不是自己的,现在听到一个可以极大的方便自己工作的提议,自然是十分上心。
对于发行纸币,徐阳没有丝毫的犹豫,后世的社会经验已经证明,当社会物资开始极大丰富的时候,纸币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从而代替贵重金属成为主流货币,而且似乎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货币的进化形式越发的虚拟化。网络银行越来越普及,可能再过个几百上千年。人类也会将纸质货币给淘汰掉,留下的只有网络虚拟货币上的那一串数字。
“这纸质货币的计划书写的很不错。”徐阳将那份计划书翻阅了一遍,点头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