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城管大队 >

第176部分

大唐城管大队-第176部分

小说: 大唐城管大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躺在浴室的大池子中,外面的寒凉似乎全都不见了,满屋子的水汽在烛光下显得很是飘渺,狠狠的在水中憋了一口气,直到重新回到水面深呼了一口气,徐阳这才觉得自己又重新活了过来,今天一天发生的事情仿佛就像是一场梦一般,在酒楼五个人喝了整整喝了八瓶口子窖,真是喝的昏天黑地,再想到在妓院中哪些女子的娇喘,徐阳就有些微微火大,热血也开始有些上涌。
从浴室出来,天色已经微微暗了,冬天的天就是黑的快,才五点多,月亮就已经爬上了天际。
“郡爷,膳房已经准备好了晚膳,小的现在是否就要去叫娘娘和两位少奶奶用膳?”刘七跟在徐阳身后说道。
他一提这茬,徐阳才想起来,长孙皇后现在也在庄上。
“嗯,速速去叫。”徐阳挥了挥手道。
“郡爷,既然皇后娘娘来了,那还要不要叫老太爷和家主他们?”刘七试探性的问道。
“不用了,别把长孙当成什么皇后娘娘,一切按照老样子来。”徐阳很是怕和刘栋良和老太爷一起吃饭,桌上只要有一位身份高的人,那顿饭绝对吃的是特别别扭,处处都要想着他们的那个礼仪,所以徐阳也没打算叫他们来。
长孙皇后这一次是低调入庄,要不然徐阳也不会在庄门前受到她的责斥,她这一次来的身份是一个母亲,而不是一位皇后,所以徐阳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就连庄里,也只有寥寥十几人知道,上午来到庄主府的那位夫人是大唐的国母长孙皇后。
当徐阳赶到膳房时,金圣曼、刘梦璃和长孙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三个人,围着两个孩子,兴奋的叽叽喳喳的在说些什么,果然身为母亲,共同语言就是多。
长孙皇后的年纪虽然要比刘梦璃大上十来岁,可是从外表上,却丝毫看不出年长十岁的风霜,甚至不仔细看长孙眼角的皱纹,还会以为她就是刘梦璃的姐姐一样。
看到徐阳进来,金圣曼急忙喊了一声夫君,这才把刘梦璃盒长孙从话题中吸引出来。
“夫君,你回来了,下午你去哪了?妾身可是一直都没找到你。”刘梦璃好奇的问道,而长孙则是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徐阳。
刘梦璃这么一问,竟是把徐阳一噎,他可不敢说自己是去青楼了,咽了一大口唾沫,才讪讪道:”夫君下午去商务会所打麻将去了,倒是皇后娘娘,今日在徐家庄过的怎样?”
长孙慵懒的抱起怀中的小李治,淡淡道:”今日在鬼谷庄上参观了整整一日,倒是看到不少海外奇珍,那些珍贵植物,皇宫的禁苑养植的死了十之七八,倒是你庄上的海外植物,长势茂盛,丝毫不见病态,改日本宫也要让陛下前来看看,这鬼谷子是怎么养育这些植物的。”
徐阳耸肩一笑道:”陛下不需要知道这些植物怎么养活,只需要知道土豆是怎样养活就行了。”
。(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 盛世春耕

第十一章 春耕开始
“据《大唐史记》中所着,贞观元年时的唐朝人口是三百三十万,而在贞观四年,这个数字就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人口总量扩大到了一千一百万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人口数量极快增长的时期,虽然这个时期还是有许多境外之人入境,深山野民归田这种事,不过人口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粮食产量的极大丰富。”————摘自《中国人口粮食报告》
又到了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时节,万物复苏,中原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伫立在春意盎然的三月里,绿色的律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春的阳光破解着三月的鲜活明媚和它的秘密,就像是一个美丽的诱惑。娇柳媚花青山溪水薰风细雨,无需渲染的意境在鸟语花香中蕴满了丽词佳句,款款深情,和谐悦耳。
长安又度过了一个寒冬,迎来了春意盎然的春天,不过持续到上元节热闹的假期仍让士子和官员们有些难以集中精力,毕竟心如平原放马;易放难收。
长孙悄悄的离开了徐家庄,整整一个冬天,她在徐家庄都享受了女王一般的待遇,若不是春耕即将开始,她也是不愿离去的。
春耕,是百姓们在万物萌发的春季播种之前,第一次开始下地耕耘,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刀耕火种的时代仪式绵延已久,这春耕的习俗自然也是自古有之。
农业讲究时令气节,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概以时令为转移。春耕自然是重中之重。毕竟它是一切农业活动的开端。也是一年新的开始。
李二对于今年的春耕是格外的重视,原因无它,只是因为今年长安周边所有土地都会种植上 一种全新的作物:土豆。
说到这土豆,不得不说徐阳当初的策略,一年两季的种植,迅速的用一年时间积攒足够的土豆种子,于明年,开始大规模的种植。
而现在。就是这个计划最后施行的时刻。

长安城现在成了商贾的海洋,一张一张的纸钞渐渐替代了金银,商人们一旦尝到了甜味,那么他们会发了疯似的去寻找方法去拓宽利益,徐阳当初派周段上演了一场利用纸钞和火车便捷的交易方式,给了唐人们极大的启发,现在长安洛阳的铁道上,都是成群结对的商人。
有时候徐阳觉得,唐人真的不是蠢,他们只是缺少一个启发者而已。

和长安城商贾们的热闹相比。春耕时节的长安周边各县的农民也都丝毫丝不示弱,大有奋起直追的意思。春耕定于今日午时开始,万年县、蓝田县、长安县、南山县这长安四县的农民百姓全都是扛着锄头,赶着耕牛,走到了自己的田地。
去年蓝田县试种的土豆给了周边各县的农民们极大的震撼,当那一块块巨大的土豆从土地中被拔出来的时候,给人的视觉震撼也是相当巨大,对于今年他们在自家的土地上种植这种神奇的植物,他们也都是充满了自信。
李二今天穿的很正式,头上戴着镶满金子的珍珠冠,绢丝系着的金龙秀裹在了后背上,手上拿着一个锄头,和朝中的诸多大臣一起站在蓝田县的黑土上,他们的身后是许多的皇室家眷,还有数不尽的礼仪司南,目视天上的太阳,李二淡淡询问道:”诸位爱卿看这时间如何?”
身后同样是一身汉服,紫云金鱼的房玄龄拱手道:”午时已到,陛下可以宣布春耕了。”
“嗯。”李二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锄头,走到了田地前摆好的香炉和铜鼎前,从太监手中接过三根冒着徐徐青烟的巨大的香,朝桌案上的神农氏雕像拜了三拜。
“感天地之恩,祈风调雨顺,大唐皇帝拜见皇天后土,以保佑天恩在上,赐我百姓五谷丰登!”李二口中念念叨叨的说着祈词,毕恭毕敬的朝天地拜了三拜,这才将香插入铜鼎中。
“春耕,起!”白眉扯着嗓子就喊了这么一句,一声令下,似乎整个田地上的人都接到什么命令一般,都低下头,弯着腰,开始了耕地。
长孙皇后有些怜惜的看着李二在她的旁边气喘吁吁的耕作着土地,可是还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不时的走到李二身边帮他擦一擦额头渗出的汗水。
“陛下勿需这么卖力的,小心别累坏了身子。”长孙皇后上来劝慰道。
“不不不。”李二摇了摇头,一本正经的说道:”观音婢莫要劝朕,这春耕是我大唐收获的开始,断然不能偷懒耍滑,这土地向来诚实,你若是不欺骗它,它定不会欺骗你,所谓付之多少、收之多少,正是此意,观音婢莫要再说了。”
看到李二态度坚决,长孙皇后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是更加勤快的给李二端茶擦汗。
。。
今天是春耕,不过徐阳却没去,对于古人的这种仪式,自己没有多少兴趣,李二亲耕没叫上自己,那更是乐得清闲,在家陪着孩子才是现在他最感兴趣的事。
时间一晃,上元节的假期就结束了,早朝也已经去了四回,每一次去都是困的哈欠连天,根本不适应这”打卡上班”的节奏。
和徐阳的易困相比,小天物这孩子倒是越来越活泼了,睡眠的时间越来越短,现在已经快六个月大了,冬天还是有些消耗脂肪的,以前肥嘟嘟的身躯变的有些瘦了,不过婴儿肥还是很多。
六个月大,已经能够爬了,可是地上凉,徐阳怕他冻着身子,便命下人裁剪羊毛,制成了羊毛毯,整整在后室和宝宝在的厢房铺了三层,在上面打滚都伤不着。
小天物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很好奇,水汪汪的大眼睛,东瞅西眨的,怎么看这个世界都不嫌厌倦,有时候,徐阳盯着他的眼睛,会被那纯净如水,精致如同水晶般的眼眸所感动,他就像是一张白纸,一切都需要徐阳来在上面作图。
徐阳给他准备了许多的玩具,倒是成了他打发时间的好东西,往往他坐在在厢房的地上,一个小锁扣就能让他玩个一下午,徐阳也是暗暗感叹,这孩子长大了一定又是个温文的人,毕竟他跟其他那些爱哭闹的孩子有着太多的不同。
徐阳在庄子里照看孩子的同时,同样不会忘了打听长安的新闻,身为一个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生活过的年轻人,徐阳深刻的知道信息对于时代以为着什么,更清楚的认识信息在这个交流方式不发达的时代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无数的商机与机遇。
上元节一过,李二就下令修缮岭南道和蜀剑道,毕竟这两处是路上岭南的必经之路,现如今的岭南在大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三季稻的产量对于李二来说依旧是个巨大的吸引力,对于这种极具战略价值的地方,李二可不会管它以前是不是蛮荒之地,只要现在对大唐有利,那就要不计一切代价的完完全全的掌控它。
那边是修路,这边是军队,从秦岭深处每过半月都会有几天轰隆隆的震天响声传来,普通的民众不知道,徐阳心里却是无比清楚,那里肯定又是城管部队在做炮击训练了。
对于兵权,徐阳一直在这一块若即若离,李二没有严厉的表示夺取他的兵权,但也没有**到任命徐阳为那支军队的长官,仿佛对于那只军队,徐阳是不存在的一般。
可是,只有徐阳知道那支部队中,有多少人是自己的亲信。
。。(未完待续。。)
ps:  感谢三人的家大大打赏的一千,拜谢!


第十二章 形式主义

红袖添香,只为一抹梳妆,伊人相伴,纵横策马疆场。人这种动物,总是很奇妙,特别易受情感的支配,若是春季来临,荷尔蒙萌发的季节,那就更容易受到感性的影响,从而做出一些不理性的事情。
阳光从屋外的窗子照了进来,粉红的帘帐似乎都披上了一抹嫣红,从帘子中露出的一只修长的细腿,不禁让人想入非非。
徐阳其实早醒了,不过他不想起,要是在后世,他的这种想法也仅仅是个想法罢了,每天早上经理严肃的面孔还是会依旧出现在他的面前,可是现在,他却躺在这散发着香草清香的大床上,怀中搂着伊人,好好享受着无上美妙的懒觉。
屋外的鸟叫传进了屋子,怀中人似乎也动了动,最后才彻底醒了过来。
“夫夫君。”虽然已经完房许久,可是每一次刘梦璃在醒来之后都会不自觉的脸红,这也让徐阳依旧有着昨日在结婚的新鲜感。
“嗯,醒了。”徐阳点点头,指尖缠绕在刘梦璃的青丝上,气氛说不上来的柔美与**,望着窗外,桃树枝上,竟然有水滴滴落,看起来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亮眼。
“昨夜下雨了?”徐阳自然自语的说道。
“嗯,是下雨了,正巧赶上第一场春雨,妾身昨夜还起来把门窗给关紧了。”
徐阳听到刘梦璃这样说,顿时露出一股笑意,”丫头真是不错。夫君就做首诗表扬表扬你吧”
“好啊~”刘梦璃有些小鸟依人般崇拜的说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晌午的阳光很好,一望无际的田地,不时有身穿麻衣,头戴草帽的农汉在弯腰种些什么。薛老汉坐在自家菜地的地头,不时的喝上几口水杯中水,盯着不远处的一块黑土地,微微有些愣神。
直到现在他还有些没有缓过劲来,他真没想到。这辈子还真有机会见到皇帝。
昨天是春耕,薛老汉起了个大早,本打算早早的就把自己的田地给耕作完,好回家歇息,没想到刚一到田地,就有一大堆县衙的衙役已经在菜地里守着了,此时的天还刚蒙蒙亮,蔡老汉吓个不轻,蓝田县最近也没出什么大事啊?怎么会有这么多衙役官爷?
不过走也不行啊,今天是春耕。可不能耽误了,蔡老汉这才硬着头皮走上去。怯懦的朝几名守在菜地上的衙役问道:”几位官爷,今天是春耕,官爷怎么会来农汉家的田地看看?”
一名瘦高的衙役嗤笑道:”老汉,你可要有福了,今年陛下选了蓝田县举办亲耕仪式,很有可能就选着你家这块地旁边的黑土地,到时候你也是有福气能一窥圣颜,乃是你祖上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薛老汉这么一听倒是大惊失色,他的性子一直比较软弱,要不然当年被抓去修运河也不会差点泡死在水里都不敢反抗,所以听到能看到陛下,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躲起来。
“几位官爷,您们可别吓小老儿,小老儿活了四十九,还真没见过皇帝。”
瘦高衙役旁边是一名胖胖的衙役,哼哼一声就说道:”面圣这可是天大的福气,你可不能跑了,现在不要耕作了,赶快回家准备准备,把最好的衣裳给穿上,今天午时,必须要看到你在这里耕作,那样陛下也会开心,搞不好和你说上两句就赏你个黄金百十两。”
衙役们说完,就去其它菜地值守去了,只留薛老汉一个人呆呆的愣在菜地里,两只腿哆嗦的像是在打摆子。
最终薛老汉还是回家换了一身新衣裳来了菜地,毕竟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虽然害怕,可是一想到能亲眼看到皇帝,蔡老汉就激动的不能自拔,就算是死了也值了。
等到了菜地的时候,就发现到处都是人,戒严的金吾、端幡抬架的仆人、穿着各种等级服饰的官员,看的蔡老汉是眼花缭乱,连个大气都不敢出。
此时离午时还有一个半时辰,蓝田县的各级官员都来了,万户县的县令、各级主薄、衙役,原本空旷的菜地居然有些不够站的。
薛老汉也是第一次直观的见识到皇家的排场,在风中鼓动的旗帜,在日光下四射着光芒,一看就是上等的丝绸布料,薛老汉虽然没有穿过丝绸,可是在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