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城管大队 >

第186部分

大唐城管大队-第186部分

小说: 大唐城管大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擦。”徐阳这才咒骂一声,来到大唐,总是有一些政治家不断的在刷新自己的底线,其中李二同志就一直在坚持贯彻落实刷新底线的记录,直到现在,徐阳才发现,这人他妈的是没有底线的,连臣子的便宜都占的这么想当然、这么理所当然、这么顺其自然。他娘的不愧是李二,这天下有谁不知道烧砖场和水泥厂的股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徐家庄的,我擦(未完待续。。)
ps:  听从了天吓兄弟的建议,不知道这种风格的文风大家看着可还习惯?


第三十章 其人之道

人类进化的方向总是出奇的一致,就如同汉莫拉比法典中写下的‘以眼还眼,以命还命’一般,中国人自古也讲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血债血偿的等价报复之理,而且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李二不给钱这事做的太不厚道,让徐阳都有些瞧不起他,没钱不给和有钱不给完全是两码事,身为帝王,国之大灾面前还想占臣子的便宜,连一向好脾气的徐阳都感到气愤不已。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一个穿越而来的人,所以徐阳打算乘此机会好好干一票大的,敲山震虎,反正是李二理亏在先,自己做的事只要合乎礼法,谁在乎对错。
想到这里,徐阳又高兴起来,看到滕建虎胖胖的大脸也不觉的恶心了,反而觉得一股亲切,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还好,还有的是时间,一把拍在滕建虎的肩膀上道:“快去把青龙,敦化两坊的居民召集起来,本郡侯有话要说。”

“陛下,这一次修缮青龙敦化两坊,原有三十万贯的拨款真的不用给那徐阳了吗?臣妾总觉得有些对不起他呢。”长孙皇后端着一碗银耳羹缓步走到批阅奏折的李二身后,轻声说道。
停下手中的朱笔,李二缓缓抬起头,看着御书房上明亮的玻璃窗户,摇了摇头:“这小子现如今赚的钱太多了,朕秘密让影卫调查的幽州的炒茶行和酒水行,其中有八成都是刘家在经营。年获利百万贯。堪比以往国库半年的税收。再加上长安的玻璃厂、水泥厂,朕现在真的已经估算不出这小子究竟有多少钱财了,朕讨厌这种一切不在掌握的感觉,对于这个大唐地下的第一商贾,朕总是要试一试的,人心易变,若是这一次他有什么激烈的反应,那就说明他还是原来那个徐阳。若是他隐而不发”李二的话到这里停了下来。
屋外的阳光似乎都被冻结,屋子里,一双冷冷的丹凤眼看着桌案前的朱砂,“那么朕不介意动一动他。”
长孙皇后此时的脸色有些不好,对于徐阳,虽然她也经常责难他,可是总骨子里,她还是把这名鬼谷弟子当成一个亲切的晚辈,从没有想过,哪一天会做出什么伤害他的事情。“陛下,这地震刚刚过去。若不是这徐阳及时到宫中禀告疏散百姓,不要在屋中宿夜,想必长安这一次一定不会出现无一人伤亡的大幸事,妾身跟随陛下多年,看人还是相当之准,对于这个徐阳,妾身觉得他是我大唐难得一见的人才,并且一心为我大唐繁昌所躬行,还请陛下三思。”
李二听闻也是微微一笑,“观音婢多虑了,你放心,这小子对我大唐所做的功劳,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只要他没有反心,朕绝对保他一个万世永昌、与国同休。”
听到李二这么说,长孙皇后才露出笑容,端起放在桌上的那碗银耳羹,亲手喂给李二

刘梦璃的心在滴血,按理来说,每月的这一天,都是她十分沮丧的一天,原因是又有一大车的铜钱,从庄主府拉到南山书院,这种行为,被自己的夫君成为赞助。
徐阳对于书院很是重视,唯有经历过科技时代的人才知道科技的进步对于时代意味着什么,所以对书院研究所需要的经费是尽可能的供给,可以说,大唐如今最顶尖的科技前沿的研究全都是徐阳一人赞助的。
其实投资科学研究就像是买彩票一般,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中奖了,科技没有其余的岔路,一旦开始,就会顺其自然的按照历史上的演变开始进化,书院的体系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科被划分出来,精通机关术的墨家先生们在这种稳定舒适的环境中,已经迈出了远超历史上的进步。
“大少奶奶,您就不用跟出来看了,小的等会定会安然把这些钱送到书院去。”钱管家看到刘梦璃依着门探望,便劝慰道。
“老钱,这个月夫君又给书院赞助了多少钱?”刘梦璃有些沮丧的问道。
“回大少奶奶的话,这个月幽州运来了一车半铜钱,酒水赚了十万贯,茶叶赚了七万贯,这一车就是酒水赚的十万贯钱。”老钱眯着眼睛说道。
“唉。”刘梦璃轻叹一声,也不多说话,就那么直勾勾的看着正在搬运铜钱的仆人,竟有些不舍。
老钱来庄上也有一年多了,看到大少奶奶这样,怎么能看不出来刘梦璃是心疼那些铜钱,急忙劝慰道:“大少奶奶有所不知,当初小的们对郡爷要无偿把银钱交给书院这事简直都伤破了脑袋,毕竟这事搁我们这些下人来看,就是败家,这些钱送给那些穷酸腐儒,让他们整天躲在屋子里折腾来折腾去的,简直就像是把银子白白浪费一般,以至于到了最后,一直受郡爷宠幸的刘七替我们这些下人问了问为何要白送这些钱财给书院,您猜郡爷是怎么说的?”
老钱的这番话也是勾起了刘梦璃额兴趣,她也对于夫君把银钱一车一车的朝书院拉很是好奇,可是却不好意思问出口,男人家总是要有些自己的事业,现在听到老钱提起,立马来了兴趣,问道:“哦?夫君他是怎么说的?”
老钱像是在回忆,又像是在重复,一副崇拜的样子说道:“郡爷当时义正言辞的告诉我们这些下人,在大唐,不论是开办炒茶厂还是玻璃厂,都不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让他骄傲的,也让徐家能够在长安安身立命的,只有南山书院这一个地方,所以叫我们以后谨记,拉的这些钱不是白白浪费,而是在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买的保命钱。”
“给子孙后代买的保命钱”刘梦璃口中默念,又想到了还在厢房中熟睡的徐兴唐,脸上露出一抹幸福神色,自家的男人就是这么强大,长安其他的贵族商贾们还想着怎样挣更多的银子时,自家男人就开始为子孙后代着想了,这就是鬼谷子的远见吗?刘梦璃不知道,不过一想夫君,自己就有着无比踏实的安全感。
点了点头,脸上的沮丧也一扫而光,看到那一大车的铜钱时,刘梦璃竟然觉得这些钱还有些少,挥了挥手催促道:“既然夫君这么说,那就一定有夫君的道理,咱们庄在长安,顶多算是个二流贵族,没有从龙之功,就要多想想保命之法,夫君要求的,你们就要按时遵守。”
老钱看到刘梦璃脸上的阴霾已经散去,也是十分欢喜,作了一揖道:“小的遵命,这就出发。”
刘梦璃从门旁走了出来,在两名侍婢的服侍下,亲自给马车又检验了一番,才朝坐在车辕上的钱管家道:“这些铜钱好生看管,路上小心一些。”
“大少奶奶您就放心吧。”不知何时,一名光头大汉就骑着马超在了马车前面,朝刘梦璃挥了挥手,见背着枪的彪大广,刘梦璃也是放心的点点头,这才目送车队离去

“青龙敦化两个坊的百姓要合到一个坊?”滕建虎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对啊。”徐阳啃了一口桃子,眯着眼睛看着一大片湿地。心里还在思考怎样把这些水给排出去。
“那还多出了一个坊怎么办?”滕建虎发呆似的问道。
“留着卖钱啊。”徐阳咬了一大口桃子,露出里面鲜红的桃核,笑容很是甜蜜。
。。(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yang3,书友wangsiyu333(晓晓偲雨)投的月票,还感谢老爸的打赏,书友熊多多的评价票,拜谢!


第三十一章 二坊合一

关中的一场大雨,让曲江池发了一场水灾,也让长安周边各县的百姓糟了一场涝灾,土豆这玩意虽然经活,可是也耐不住泡在水里太久,连续三天的大雨,让不少涝洼地全都是积水,土豆泡在其中久了,很快就从根茎开始发黄枯死,让那些种植土豆的百姓大惊失色,急忙下地排水。
还好此时已经步入六月,天气炎热,阳光也很是猛烈,只要不是积成水汪的涝地,太阳炙烤一天基本上就全都干了。
敦化坊的排水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负责帮那些百姓重建房屋的,是在大唐载誉颇高的鬼谷子徐阳。
徐阳对于这些百姓的顺从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原本以为他要求这两个坊的百姓住到一个坊会受到极大的反对,这是当站在高台上向那些难民们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居然在低声欢呼。
徐阳不知道的是,敦化坊和青龙坊是长安最为偏僻的东南角的两个坊,这种地理位置和其它的坊根本没法比,城东北地区,因靠近皇宫大内,所以官僚第宅密集。城东北的入苑坊和胜业坊更是王府云集,入苑坊后来有玄宗的十六位王子居住,号称十六王宅;而胜业坊有薛王业宅,宁王宪山池院等。公主第宅集中在崇仁坊,如东阳公主宅,中宗女长宁公主宅等。而安仁坊则多云集的是亲王外家,如薛王业舅父王昕宅,宁王宪外祖父刘延景宅等,至于像这东南角原理皇宫的偏僻角落。都是些普通的平头老百姓居住。
这个时代。普通百姓要是遭遇了天灾。房屋什么的官府是绝对不会帮你重建的,顶多是给你一些粮食,帮你度过今年,明年等土地再能种植就任你自生自灭了,所以徐阳这个跑来给这些灾民们建造房屋的愣头青,竟是迎来了‘首善’这一称谓。
徐阳有些哭笑不得,原本以为让他们挤在一个坊会遭到流言蜚语,不过现在看来。似乎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既然灾民没问题,李二那边又没消息,徐阳自然乐的其成,将以前徐家庄庄主府建造的二层小楼图纸拿了出来,稍微精简了一番,就变成了敦化坊小区的建筑图纸。
两个坊的人,挤在了一个坊,其实丝毫不显拥挤,原来以前各个坊间的规划极其没有规律,横山错节的小道。突出来的树木,导致了敦化坊的土地利用率极低。最为主要的一点,那就是原来他们这些人住的大多都是四合院式的房屋,占地面积极大,一个大四合院,居然要比三个二层小楼面积还要大,由此可以看出,徐阳实行的压缩计划,是绝对的切实可行。
拿来了刻度尺,大白纸,徐阳亲自给敦化坊画起了图纸,青龙坊有一百一十户人口,敦化坊有七十九户人口,加在一起有一百八十九户,所以需要建造一百八十九栋二层小楼供他们居住,横二十条街,竖十条干道,正好将一个敦化坊分成了两百块,还多出来的十多户面积就用来建成小区休闲处和超市。
这个数字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动工两月基本差不多就可以全面完工,向那些灾民宣布了这个消息之后,众人全都是雀跃,徐善人、徐善人叫个不停。
。。
“陛下,这是百骑司的探子呈上来的折子,还请陛下过目。”
此时的李二正闭着眼睛享受着一名女婢给自己的捏脚,耳旁突然出现白眉的声音,倒是让他有些不爽。
“百骑司?什么折子?”李二的语气透着一股子闲情被人打扰的不满。
“回禀陛下,是关于那鬼谷徐阳重修敦化青龙坊的折子。”听到李二的语气不善,白眉的声音越发的恭敬。
“哦?”这么一说,李二倒是来了兴趣,招了招手道:“呈上来。”
“诺。”白眉小心翼翼的把一张黑色外壳,装裱精致的小信封递到了李二手中。
撕下火漆,翻开奏折,百骑司的报告就出现在了李二的面前,越朝下看,李二的表情就越是精彩,以至于到了最后,竟然是笑了出声。
“想给朕一点教训吗?我可很是期待啊!”李二自言自语小声的说着,没有人听到,自他登基之后还第一次用我这个自称

“钱管家辛苦了。”李纲在一位弟子的搀扶下,捋着胡须对一名管家模样的中年人说道。
南山书院的大门前,停着一辆拿黑色油布包起来的马车,从隐约露出来的地方可以看到,马车中装了满满一车的铜钱。
“哎呀,李纲先生就不要和小的这种下人客气了,您清点清点,这一车一共是十万三千一百五十贯,庄主说了,十万贯留着书院建屋招生,投资科研,剩下的三千贯就当是孝敬几位老先生的了。”钱管家的神色特别的恭谦,对于这种大唐数一数二的当世大儒,自己对他们只有无比崇高的尊敬。
“钱管家莫要这样说,如今我们几个老家伙在朝堂上都领着俸禄,儿女也大多都已成家立业,不需要这些身外之物,回去告诉你家主人,说这些钱老夫全部捐给新建的地震台,听说李淳风正在大力研究这东西,现在资金短缺,正好用这些钱财以解燃眉之急。”李纲抬了抬手,“你家主人每月这么朝书院送钱,老夫无以为报,也只有在这书院中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才能不愧当初我对徐公许下的诺言。”
“哎呀,岂敢岂敢,我家主人这次还托我告诉您老,让您几位注意休息,身体才是一切的本钱,在世上多活一日,就能多看到一些大唐的改变。”钱管家像是想起了什么,急忙说道。
等他说完,李纲倒是有些沉默了,缓了一会,他才开口道:“听说徐小子被陛下安排去修建遭了大水的青龙坊和敦化坊?”
钱管家听了,一拍手附和道:“是啊,可怜我家郡爷,家中二少奶奶即将临盆了还要在外面为我大唐百姓奔波劳苦,小的一想到这都恨不得替郡爷排忧解难。”
李纲的身躯晃了晃,满是皱纹的脸上有些担忧之色,竟是奇异的朝钱管家招了招手,待到钱管家有些受宠若惊的凑到李纲身旁的时候,年迈的李纲这才悄悄用细语在他耳边道:“依老夫之见,恐怕这次又是陛下在考验徐阳这小子了,你回去告诉他,若是此番修坊,陛下若是不肯拨款与他,就让他闹上一场,无需闹的太大,只要让长安满城皆知便可,若是陛下拨款与他,就让他忘记老夫前面所说的话。”
钱管家听了,嘴巴张的老大,一副惊愕的模样,顿了一会才大呼一声,朝李纲作了一揖,道了声:“多谢,告辞。”就策马朝敦化坊飞奔而去。
望着马匹狂奔掀起的一阵尘土,钱管家的背影已经隐约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