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城管大队 >

第190部分

大唐城管大队-第190部分

小说: 大唐城管大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先生,朕一直很好奇,为何书院的学子们都如此谦逊,朕感觉他们都已经学富五车,远超国子监的那些学子,可是他们在朕的面前,却丝毫不侃侃而谈治国之论,仅仅是道哪里需要修一座桥,哪里的赋税需要增加,而朕在国子监遇到那些学生,他们张口闭口就是圣人言语,抬手之间就是治国大论,一副心有热血,江山易治的样子?”李二在书院,朝一旁面色温润的李纲问道,他很是好奇,上午去了国子监,下午来到南山书院,两个地方的学子,截然不同的风格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回禀陛下,书院的学子以前也都和国子监的学子一样,后来徐鬼谷曾经亲自给他们演讲过了两次,他们就变的如此了。”李纲笑着捻着胡子,”书院讲究的是’躬行’二字,徐公曾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是被旨为书院理念之一,在南山书院,读圣人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做出什么实事,只会口上长篇大论的人在书院是得不到尊敬与佩服,只有亲手为我大唐做出贡献,才是书院教授学子们的目标,所以书院经常排遣那些学子们下乡接触百姓,去县衙跟一些小吏学习”
。(未完待续。。)


第三十八章 书院与国子监

这世上总有一群年轻狂妄的家伙,他们虽然置身于事中,可是总喜欢做出一副跳出世外的模样,然后大肆品头论足,指点江山,侃侃而谈似乎世上皆无难事一般。
国子监培养出的士子们,大多都是这样的家伙。
徐阳曾经说过’无知者无畏’。在回答李二的问题时,李纲也重复了这句话。
中国千年的科举文化,演变到后世,已经愈发的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培养出的是拥有自己独立见解的自由人,而古代,国子监培养出的仅仅是会背四书五经的大道理先生,这让徐阳能极为透彻的看出唐朝时期的科举有多么的落后。
国子监教出来的学子,人品没的说,一个个学习的都是上古先贤,对个人品德修养极为重视,张口闭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在经过数年的国子监学习之后,最终会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是一些县衙的官员,有些关系的可能会进一步到更高级的国家工作机关工作。
但是他们数年学的东西,全都是些先贤著作,和他们工作的职位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往往他们这些人,在书院中会大肆评判朝廷的决议,但是一到自己当官任职,就把治下管理的乱七八糟,最后只能是顺其自热。
他们治下若是出现了贼寇,不召集百姓逃命,反而穿着官服在县衙府邸等着贼寇前来,’仁义在身,贼来我死便是。’这就是他们的人生观。不能说他们是错的。可是大唐耗费这么多心血培养出的一个士子。就这么轻易的倒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往往太让人心寒。
他们的治下若是出现了涝灾旱灾,他们不懂得及时组织百姓补救,反而不停的朝中央写折子,申请各种降税、免税之策。这也不能说他们是错的,可是有良径不走,反而南辕北辙,会让政府机构陷入各种过剩的泥沼之中。
他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却有着铮铮傲骨,经常将自己比作孤寒中的一朵梅花,对朝中的政策大肆批判,认为该如何如何,这些都是徐阳在国子监呆了几天的真实感受。
这里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畸形的,一个帝国的良好运转,需要的是更为高端的知识分子,虽然国子监培养出的士子们已经够大唐这个时代使用了,可是对于徐阳心中的理想。他宁愿不用人,也不想启用这些士子。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个段子在后世众人皆知、耳熟能详。相比之下,去过国子监的徐阳更加坚定了决心要创办一个能真正培养出人才的学府,而不是培养出那些只读四书五经的无知者。
所以,徐阳创办了南山书院。
南山书院设立之初,就请来了李纲、颜之推、陆德明这样的当世大儒,一时间吸引了不少长安附近的士子前来报名,那时的南山书院连考试选拔的地方都没有,第一次录取大考就是在书院的一处平草地上举行的,当时正值寒风料峭,士子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考完了笔试。
时间一晃而过,如今的南山书院,学子已经超过了八百人,学科的分目多达十六科,小学部的人数也已经超过了一百人。
初夏的时节是美好的,今日无事,奏折也都已经批完,所以李二今天才突发奇想的去大唐如今的两大教育机构逛上一逛。
便服出行,这是李二最近出行最喜欢的行头,腰间系着一块拇指粗的玉佩,身着一身素服,按照徐阳那小子说的,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李二最近经常微服私访时身着这样一身。
果然国子监的学子和书院的学子有着天差万别的模样,李二不知道,短短两年时间,书院居然能把人塑造成这种模样。
李二这次给自己安排的身份是一名走南闯北的商人,他很喜欢这种换位的人生体验,一方面是有趣,另一方面,他也能摆脱帝王的视角,用一名普通人的目光去打量自己治理的这个帝国,自从跟着徐阳微服私访之后,自己就热爱上了这种另类的体验。
国子监的学子们对商人依旧抱有极大的歧视,从他们对自己爱理不理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们和传统的勋贵一样,对商人这一新进的阶级抱有敌意。
商人在国子监是没有地位的,士子们和勋贵们有着统一的战线,李二在国子监碰了一鼻子的灰,不过他丝毫不觉的意外,商人就应该是这样的待遇才是。
而到了南山书院,李二站在日头下,看着那些在足球场上争抢的少年人,到处都是年轻的气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李二不禁也有些唏嘘,这里和温文尔雅的国子监不同,到处都有一股子破而后立的新意。
上前和那些学子搭讪,听闻李二是名商人,书院的学子似乎丝毫不觉的什么,纷纷的好奇向李二询问他从事的是什么买卖,生意好不好做等等这些问题,要不是李二年轻时走南闯北有些见识,还真回答不上来这些士子们的问题。
体验完了两座大唐最高的教育机构之后,李二的心中感慨万千,这才到了李纲的副院长办公室,来和他聊聊今日的见闻。。
。。
“夫君,咱家这一次真要把水泥厂、玻璃厂的那些股份让出去?妾身还是有些不舍得。”晚饭的时候,刘梦璃有些欲言又止,最后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这番话。
金圣曼也是抬起头,盯着徐阳看个不停,显然她也不想将这些工厂的股份卖出去。她们还不知道李二派人调查这些工厂的事情。
正朝嘴里扒着米饭的徐阳听了,整个人都顿了一下,随即朝站在帘帐旁的下人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推下,直到厢房中没有了其他人之后,徐阳这才缓缓道:”现在咱们家赚钱的营生太多,有些招人惹眼,夫君这一次把那些工厂的股份全都分出去一个是为了避嫌,而来也是为了团结长安的商贾,他们现在需要一个组织。”
半知半解的点这头,刘梦璃虽然听不懂徐阳仔说些什么,可是相信夫君已经成了她骨子里的信仰。
“夫君,妾身前些阵子一直听说高丽又要攻打新罗,这是怎么回事?”金圣曼突然像想起来什么似的,忧心忡忡的问道。
徐阳被噎了一下,都吩咐下人千万别把这事告诉金圣曼,她现在怀孕八个多月了,可以说是庄上最金贵的一位,怎么千防万防还是让她从哪里听到这个消息了。
“怎么会呢,你忘了夫君率军大破那高丽了?如今有我大唐撑腰,高丽怎么可能还敢对新罗做小动作。”徐阳满脸堆笑的解释道。
“嗯。”金圣曼也是送了一口气,又名想起了徐阳身披戎装、帮助新罗夺回城池的场面,眼神也变的有几分炽热,马上自己就会为新罗的恩人诞下一个子嗣,这件事一想起来就让她激动不已。
“夫君,既然咱家现在要把那几个工厂的股份全都卖出去,那么南山书院每月赞助的例银还要继续发吗?”刘梦璃似乎已经开始考虑庄上收入减少的日子该如何过了。
“发,当然要继续发,青龙坊现在全都是新建的别墅,你夫君我这一次是大唐最大的地产商人,到时候,你就知道嫁给一个地产商人是件多么幸福的事了。”徐阳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兴奋的笑容,被万恶的地产商坑了这么多年,终于轮到自己来卖房了
(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青龙坊宅子

在封建社会,帝王往往被神化,被宣传为上天派来掌管黎民百姓的有神奇力量的化身。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帝王和官员就是最高级的地主阶级。他们通过政治权利剥削百姓,从而维持自身。搜刮来的钱财和土地使得帝王和高级别官员得以控制住黎民百姓。
但是有一种人,他们通过敏锐的嗅觉,倒卖商品,互通有无,把百姓的钱财迅速聚积起来,从而也同样能够过上像帝王和官员般奢侈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威胁到了一直以来宣传的传统思想,威胁到了帝王和官员的身份和地位,也使百姓质疑到所谓神权的真实性。这种人就是商人。
所以,自古以来,统治阶级就在不断的推出重农抑商的政策,可以说,商人的地位低下都是统治阶级刻意贬低的。
李二如今对于商人的态度很模糊,现如今商贾满天下,他没有表现出像以往统治阶级那般仇视商人阶级,但也却从不颁布支持百姓从商的政策。
相比商人们的事,李二现在似乎更热衷于征战,如果商人们缴纳的商税足以为他的军队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他也不介意商人们在大唐和平发展下去。
现如今大唐的军队发展神速,徐阳有一次在和老程的谈话中隐约听出了,大唐现如今已经囤积了上万只手榴弹和火药炮弹,李二这一次自信满满的药出兵攻打高丽不是没有他的道理,囤积的军火没有一丝作用,反而会发生爆炸。虽然已经竭力的将那些火药藏于深山之中。可是爆炸依旧不可避免。与其藏于深山中,还不如这一次用这些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火器炸一炸那号称无坚不摧的高丽城墙。
李二在积极备战,兵部已经在召集人手、准备物资,而李绩也是千里迢迢的从太原赶回来,任职国防部部长。
李二很是得意的从深山中拉出了一批队伍,就是当年徐阳带着去支援新罗的城管戊队,现在的这支精锐之师更是鸟枪换炮,不但人数从三千增长到了一万五百人。而且人手一杆遂发火枪,三楞军刺,腰间配着手榴弹,这种装备,在大唐似乎已经是未来战士的装备。
徐阳可不管李二究竟如何处理出兵之事,大唐这个战争机器一旦遇转起来,什么都东西都抵挡不住,超越了数百年的火炮科技不是砖后城坚就可以拒之门外的。
七月流火,虽然没有幽州的燥热,可是长安也是如同巨大的蒸笼。几乎要将正片大地炙烤正干。
夏蝉在树上不住的鸣叫,茂盛浓密的绿荫布满长安的街道。敦化坊人声鼎沸,原来今日是敦化坊全部建筑修建完毕的日子。
原青龙坊、敦化坊的百姓如愿以偿的住进了新房,从外面看,这新式的建筑物就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撼,乳白色的围栏,一个精致的院子,里面种着一颗树苗,地上全是绿草,而一栋灰色的二层阁楼就耸立在绿草之上。
这完全颠覆了大唐以往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显得更加温馨舒适,而且最重要的,这种屋子一看就是造价不菲,鬼谷子能私人掏钱给他们盖这种房子,对他们来说真是天大的幸事。
人群中不时的有人称赞着徐善人,刘七也是笑眯着眼,他最喜欢听人夸赞郡爷,这比别人夸他还自己另他高兴。
今日的早朝才刚刚结束,众人从两仪殿内鱼贯而出,李二在大朝会上最重确定了攻打高丽的时间,八月初二,解释任命李绩从蓬莱入海,从海路直击平壤;陆路上,任命李道宗纬行军道总管,目标是直奔辽东,分两路先率兵三万,以两路进攻,先让他们两个去探探路,一旦形势大好,自己届时也会立马起身,御驾亲征。
李二的疯狂想法倒是有不少人阻止,但关键是没人能提出一条合理的理由。
是粮食不够吗?是军队没装备吗?是百姓生活贫困吗?都不是,大唐现在剥削海外,已经变成了一个浑身上下毫无弱点的巨人,百姓富足,商业繁荣,军队更是史无前例的强大,大臣们无话可柬,唯一能拿出来说事的就是路途遥远,物资运输可能会跟不上,恐怕生变,不过李二的倔脾气上来了,这点路算什么,想当年从关中起家,行军打仗绕过的路比这十倍还多。物资运输?徐阳发明的蒸汽机车,不动用畜力就能日行百里。
李二更是大手一挥,宣布本次出征的军士一人要配上一辆自行车,届时人人都是晓勇骑兵。
朝会上,徐阳听到他的这个决议也是差点吐血,人人配上一辆,这就是三万辆,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冲压机床,但是一日最多也只能制造上百条车链,更别说车身车架的组装了,李二要人人配一辆自行车也是活在梦里。
都不用自己站出来说,即刻就有户部的官员说出此举不可能,一看就是个经常和自行车厂经常打交道的,连自行车厂三条生产线一日最大的生产额都知道。
李二一听自行车的产量居然还是这么低,当时就很是不悦,还好那名户部的官员又说了,只需要一千辆自行车,赐予不骑马的士兵,届时可以当作一直奇兵。
李二这才满意,下旨让那名户部官员监工,定要在八月初二之前,准备好一千辆质量过硬的自行车。
大朝会没什么营养,基本和李二和宰相们开的小会讨论的东西差不多,最多就是热闹一些,徐阳听的是昏昏欲睡,直到白眉那声散朝响起,自己才如蒙大赦,精神一振,急忙从袖袍中掏出十几张请帖,看着两仪殿外的大门,跃跃欲试。
等到众人从过朝堂出来,徐阳就仔细的打量着人群,看到自己等的人,就急忙凑上去,将手中的请帖递上。
“这是何物?”房玄龄有些好奇的看着手中的请帖,大红色的外皮,似乎上面也有鎏金的大字。”不会又是拍卖会的请柬吧?看报纸说你小子要把那些工厂的股份卖出去,难道现在缺钱了?”房玄龄的话有些戏谑。
“哎呀呀,房相说什么笑话呢,拍卖会不能多,物以稀为贵嘛,这一次小子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