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城管大队 >

第40部分

大唐城管大队-第40部分

小说: 大唐城管大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那他推演的结果是什么呢?”说话的竟然是一直坐在李二身边给李二喂饭的长孙皇后,她的声音轻灵悦耳,娇柔抚媚,不愧是大唐第一国母。
徐阳整了整衣衫,道:“师傅他老人家将推演的结果都写进了《三字经》里。”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千秋功,万世业,李唐王,家天下。”李二默念了一句,然后抚掌大笑。
。。。。。。。。。。。。。。。。。。。。。
八月底秋高气爽,当天下午,牛进达跟徐阳坐着马车出了皇宫。
皇城外的朱雀大街依旧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挑着担子的农夫,骑着马的公子,熙熙攘攘,构成了繁华的长安街道。
马车吱呀吱呀的行驶在压实的黄土路面上。
“小子,老夫若是去海外,多久能够回来。”牛进达望着窗外神往的道。
“牛叔叔,您要是环球探险的的话,那估计得花个两三年才能绕地球一圈,要是只是单纯的寻找作物,我建议您走沿海朝南走,然后回抵达东南亚,在哪里建立一个根据地,补充好粮食跟食物,然后朝东走,顺着赤道洋流,抵达澳大利亚,然后继续顺着赤道洋流,就能到达南美洲了,在那里取得植物种子,然后回国,全程也至少要一年多吧。”徐阳也是唏嘘不已,依靠人力的海船速度还是太慢了。
“咦!”徐阳突然灵光一闪的叫了一声。
牛进达努了努嘴,道:“小子,你怎么了?”
“牛叔叔,我知道一个可以半年之内抵达长安的方法。”
“什么方法?”
“工业革命的蒸汽机船。”
。。。。。。。。。。。。。。。。。。。。
马车缓缓行到了靖康坊,徐阳踩着小太监下了马车,牛劲达也是蹦了下来,没办法,徐阳可以踩人梯下来,老牛如果也是踩人梯,那真是能把人活活踩死。
靖康坊也是长安城中比较大的一个坊,刘家花了四万贯在靖康坊买了三间大铺子,一间买玻璃制品,一间卖茶叶酒水,剩下的一栋小阁楼用来安排刘家的人员周转。
此时的刘七和张二在阁楼的院子里正剥着青豆,慌不择跌的朝嘴里送。
“老七,你说爵爷不会是把咱们忘了吧,爵爷这都进宫有三天了,连个消息都没有,刘方佺那老头再不走,刘家人就要把他强带走了。”张二忧心忡忡的道。
刘七倒是一脸轻松,道:“爵爷忘了谁都不会忘了咱们的,爵爷的话可是金口玉言,叫你老实待着就老实待着,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呢。”说罢,又是朝嘴里丢了两个青豆。
“哈哈。”徐阳刚进了刘家院子就听见刘七学自己以前的歪理,不禁感到亲切不已,朝堂上人心太过复杂,还是这些率性的仆役让自己感觉到轻松。
“爵爷!”见到徐阳来了,刘七一蹦三尺高,青豆盘子都被碰掉在地上。
“爵爷您总算是回来了,小的都想死您了。”刘七跑上来点头哈腰的道。
牛劲达还有些没反应过来,这没大没小的家伙是哪里来的?
“这是你亲属?”老牛瓮声瓮气的问道。
“不是,他不是我亲属。”
牛劲达一听不是亲属刚想责怪两句没规矩,就听徐阳接着道“不过他比亲属还亲。”顿时就糊涂了。
刘七听了,笑逐颜开的带徐阳参观刘家在长安的产业,其实刘家在长安的产业一直不大,天子脚下,虽然繁华,但是刘家的那一套垄断营销法是很拉仇恨值的,长安世家大族太多,地位高到刘家老太爷也只能仰望,所以刘家很是明哲保身的选择在长安只留一个小据点,也就是在靖康坊买的这几间独立的宅院,说是小据点,其实也是很贵了,四万贯,这些钱都够那些普通百姓一家子活一辈子了。
“见过爵爷,楼上休息的地方都打理好了。”相比刘七,张二这名卖自行车招来的伙计更稳重保守,徐阳点点头,示意张二做的不错。
“大广他们人呢?”进了阁楼,没有发现彪大广和李虎,陈晓生他们几个城管队的。
“回爵爷的话,他们几个都去跑步了,彪哥说城管要强壮体魄,武装头脑,然后带着他们几个围着长安城跑圈去了。”
“嗯,做的不错,你现在跑去喊他们赶快滚回来,老子接到陛下的圣旨,叫我们把幽州的那些个产业全都搬过来。”徐阳摇了摇手中的金黄的圣旨傲慢道。


第十五章 侯爵封地终南山

长安城东十里,灞桥之上。
告别了一众马车的刘家商队,彪大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徐阳望着他策马而去的背影就不由自主的想到李二和自己讨论城管队的场景。
“告诉朕,这三百人的私军所谓城管究竟是有何目的?”
“为我大唐冲锋陷阵,攻城略地之用。”
“你以为朕相信?”
“鬼谷一脉,习文弟子都要有三百护卫。”
“习武的呢?”
“以一当千。”
“朕看你这三百护卫也是歪瓜裂枣,为何不用武林高手,朕觉得这样你的安全更有保障些。”
“陛下能把白眉和白发两位公公借给我当护卫?”
“滚。”
。。。。。。。。。。。。。。。。。。。。
在两仪殿的谈话很是愉快,李二对徐阳私自带有三百人的城管不予追究,只是告诉他不能继续扩大所招人数。
李二给了徐阳工部特赦权,不用通报便可以随意进出工部,曲辕犁工部已经开始制作了,第一批制作好的五十架曲辕犁已经发往长安县附近的农田以试效果。
结果很让人满意,改装过后的曲辕犁不愧是犁类中的巅峰之作,长辕改为短曲辕,辕头又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以前耕作一亩地就能让农民累得气喘吁吁,现在用了曲辕犁连续耕作三亩地才让人感觉会有些疲劳。
长安县的农民们都打算呈‘万民书’谢陛下天恩了,这也让李二笑的合不拢嘴,工部的马蹄铁和曲辕犁这两件东西现在要抓紧打造出来。
正当工部热火朝天的打造时,徐阳已经去了自己的封地。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徐阳没带过兵,没打过仗,甚至他都不太清楚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现在就稀里糊涂的成为了一位侯爷。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徐阳没参加过科举,甚至他来到大唐都到现在都没听说过科举,似乎每年二月份才是科举开考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好心情,从长安靖康坊出来,和刘七一起坐着马车朝封地驶去。
徐阳的封地在长安城以南的终南山。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
如今大唐道教兴起,终南山中也是道观繁多,其中鼎鼎大名的大唐第一道家大能袁天罡也是在此山中隐居。
持着鱼符,一路畅通无阻,明德门的守门将士一看是金鱼符,连马车里的人都没看就直接放行,这些个大人物不是他们这些大头兵能接触的。
出了明德门,马车沿着清明渠一直朝南山跑去,行了大约有半个多时辰,马车的速度开始减慢,渐渐的开始行到了上山的路,山路磕磕碰碰,徐阳心里寻思这么偏僻的山道,这里有人住吗?怎么还有自己的封地?
结果心里正想着,马车就突然停了下来,拉车的小厮恭敬道:“侯爷,南山到了。”
徐阳心里有些忐忑,踩着一仆役下了马车,引入眼帘的是两道翠绿的山峰,鸟语花香,清风拂面,山间清新的空气让徐阳的精神也为之一振。
两道山峰之间,竟是一广阔的山间平原,其中茂林修竹,田舍人家,催烟袅袅,鸡鸣狗吠,竟是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这山谷中的一千户人家就是徐阳的私人财产了,沿着一条土道,到了村庄的门口,只见一略有些破旧的牌坊上面一块掉漆了的黑色牌匾,上书:长安县村四个字。
这次刘七学乖了,从徐阳手中接过圣旨,一路小跑,到了村口,果然也是有一颗大树,不过不是榕树,似乎是一颗大松树,一锣鼓摆在上面,刘七用力的敲个不停。
此时正是耕作的时间,村里的青壮都去田间耕作去了,出来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见徐阳大敲村口的戒锣,都是议论纷纷。
徐阳仔细看了看这些村民,生活状态要比幽州的毛庄村的村民们要好多了,至少从穿着上就比幽州毛庄的村民们强了不止一星半点,那些个茅屋房子也要比幽州的土坯房子好很多,至少一大半都是木制的,天子脚下,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不差的,毕竟衣衫褴褛的进长安城那不是赤果果的打李二脸不是。
刘七站在榕树下的土坡上道:“你们这谁是管事?”
一位年纪似乎特别大的老者拄着拐杖从人群中慢慢走了出来,缓缓道:“敢问是不是长安县侯徐阳侯爵到了?”
徐阳有些发呆,上前道:“老先生,在下正是徐阳。”此言刚说出口,老者就收起拐杖,跪在地上,道:“长安县终南山庄蔡毅拜见侯爵。”
他身后站着的一众人都都倒头便拜。
刘七也是愣住了,这圣旨还没宣布,怎么就认徐阳为侯爵了?
老者似乎看出了徐阳的疑惑,咳嗽道:“前日长安的刘公公就来了,每家每户赏一贯钱,听闻是我们终南山庄子被封给了一位侯爵,乃是长安县侯徐阳,原籍幽州,听公公道侯爷您还是鬼谷弟子,仙家传人,庄子里的人都等着侯爷的莅临呢。”
徐阳觉得这一幕很是似曾相识,老者的身影就和幽州封地的欧阳一宫重合了起来,村子里的那些小孩子们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还好,彪大广,张二他们已经奉命去幽州带人回来了,自己过不了多久就能和他们再一次重聚了。
等到把所有人都安顿好,自己就以这终南山位自己的根据地,工业革命,机械化,海外探险,这一切都将会拉开新的序幕,这是自己在长安新的旅途。
(感谢书友书友140822085357720的打赏,拜谢!)


第十六章 道家袁天罡

徐阳在终南山村子里逛了大半天,发现这些个村民都是靠山吃山,家里的青壮三分之二去山中打猎,三分之一去地里种田。
不过偌大的村子只有一小块平原可以栽种农作物,阴山北面是个斜坡,没有多少树,杂草丛生。
“这北面山坡上的良田为什么没人种植?”徐阳不解的问道。
庄主蔡毅道:“侯爷说笑了,山坡上的地自古不能种田,何有良田一称?”
徐阳这才想起来,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还没有梯田这个概念。
。。。。。。。。。。。。。。。。。。。。
从南山庄子里出来,徐阳神清气爽,在众人震惊的眼光中,徐阳告诉他们把这山坡挖成一块一块的平地,然后种上小米,山坡自然就会变成良田。
众人手忙脚乱的整理出来一块,种上小米,都是难以置信,大家空守着宝山,挨饿了这么多年,流着泪,磕着头,徐阳在村民们感恩戴德的哭号中走出了南山庄子。
“爵爷,呸,不对,侯爷就是神人,随手一直点便能给这千数村民指条明路。”刘七一脸崇拜的道。
徐阳走到马车边上,很是骚包的撩拨了一下已经蓄的有些长的刘海,道:“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以后这个村庄的改变会惊掉你的下巴。”
刘七的身子弯的越发的虔诚,徐阳在他的眼中俨然是一尊神佛。
“侯爷,咱们在庄子里走了一遭,现在去哪?”拉车的小厮问道。
“这个。。。”徐阳摸了摸下巴,长安城大是大,好玩的东西其实不多,皇宫给自己的感觉太压抑了,东西市自己没去看过,不过现在自己已经在南山,离长安城还有些远,回去也不方便,就转头对小厮道:“咱们转转终南山。”说罢也不理小厮,踩着一名仆役便一头钻进了马车。
“好嘞。”驾车的小厮一听逛逛南山,立马挥鞭驱马,开始了登山之旅。
山道很难走,更别提一千三百年前的山道。
碎石遍地,宽窄不一,马车颠簸的不成样子,比幽州的土路还颠。
没开发的秦岭还散发着一股远古洪荒的气息,参天的古树,林间掠过的走兽,到处是昆虫,其中的终南山地形更是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
人都说,秦岭乃天下之阻,堪比黄河长江的天堑。
但是往往只有这样人力所不可达的地方的景物才是最美的,正如徐阳初中所学的那篇《游褒蝉山记》一般,“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此时未被后世的开发商们开发的终南山也正有着奇伟瑰丽的非常之观。
千峰碧屏,深谷幽雅,令人陶醉,充满着自然气息的终南山让人深陷其中,难怪数十年后来此游览李白会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这种心旷神怡的诗句。
徐阳呼吸着山中清新的空气也是醉了。
正当徐阳沉醉于这山水之间的美景时,前面拉车的小厮突然道:“爵爷,到了宗圣宫了。”
徐阳有些好奇,这宗圣宫又是什么地方?
掏出手机,百度了一下,这才明白,原来到了李二家的祖宗祠堂了。
唐朝时期,开国皇帝李渊认为李家的老祖宗就是著有《道德经》的老子李耳,便对道教大家崇奉,以至于唐朝皇室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
武德年初,李渊就在秦岭的入口终南山处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已然成了一处道家讲座之圣地,为天下道家之首。
徐阳下来马车,就看到前面五百米处一间十分高大的牌坊,红蓝雕刻,琉璃新瓦,牌坊上架着一块做工精湛的石牌,刻有‘天地道玄’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跟自己刚刚进入南山村子时所见到的破败牌坊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侯爷,要不咱们进去看看?”刘七建议道。
“当然要去看,不收门票的景点我最喜欢了。”徐阳说着刘七听不懂的话朝远处的那亭台楼阁走去。
皇室真的很有钱,从牌坊到远处的宗圣宫看起来不远,不过望山跑死马,着走了快有半个时辰才到了那宗圣宫的山脚下。
一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