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城管大队 >

第76部分

大唐城管大队-第76部分

小说: 大唐城管大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阳现在甲板上,都能看的清那些小船上渔夫们惊恐的表情,这种大型的舰队他们可是平生未见。看到一次都惊恐不已。
看着那些被太阳晒的黝黑的渔夫,他们的皮肤经历了风吹雨打。显得又干又瘪,徐阳有些于心不忍,下令道:“传我命令,升唐龙旗!”
。。。。。。。。。。。。。。。。。。。。。
孟小七是泉州柳简乡人士,今年十六岁,三月风和日丽,是个捕鱼的好时节,爷爷很早就把自己叫醒,爷俩在屋子里吃了一顿叶麦饼就准备出海打渔。
柳简乡是泉州比较大的一个乡,治下百姓数量比一般的县还多,乡民大多都是捕鱼为业,很多人家都是捕鱼世家,祖上三代都是打渔的。
孟家就是这样一个家族,捕鱼一业,说到底就是个靠海吃海的行当,运气好了,一天几十斤,运气不好往往一天都没什么收获。
三年前,孟小七十三岁的时候,那天父亲出海打渔,就是因为运气不好,一天都没什么收获,所以下午便行船到更远的海域去碰碰运气,结果传来噩耗,海上突然起了暴风雨,父亲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母亲在两年前感染了肺痨,花光了家中积蓄也不见好转,最后于前年也是和奶奶一同撒手人寰。偌大的一个家族凋蔽的就剩下苦命的一老一少。
从那以后,孟小七就和爷爷相依为命,少年便经历人间苦难的他成长的很快,也很懂事,爷爷身体也不好,多年捕鱼落下了一身的病,这个时候,孟小七就会扛起家里的担子,他瘦小的身躯每天都要扛着比自己体重还要重一倍的捕鱼工具随爷爷去出海捕鱼。
今天早上,孟小七刚刚出门就遇到了熟人,是很久不见的王大叔,他家有一艘中等大小的海船,每次全乡征招海鱼队的时候他们家都会去,海鱼队就回去更远的海域结伴捕鱼,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都会去琉球岛上面待一段时间,和那里的人交易商品,每次归来都能收获颇丰。
“七伢子啊,这是要出海摸鱼去?”王大叔看到扛着渔具的孟小七,在远处就关切地问道。
“是啊,王大叔,今天我要跟爷爷一起出海打渔。”王大叔人很好,经常关照自己,所以孟小七也很热情的回答。
“那真是巧哩,今天大叔也出海捕鱼,大叔带你家的船一起吧”
捕鱼的时候如果有一艘大一些的船协助,捕到的鱼就能增加很多,但是一般大船都不愿意带一个小船拖累自己。
孟小七知道这是王大叔关照自己,有些不好意思道:“王叔,算了吧,带上小船拖累你捕鱼的。”
“这伢子,什么拖累不拖累的,跟叔还见外,走,一起去开船。”王大叔已经走了过来,一把接过孟小七身上的渔具,扛起来就往海边走。
。。。。。。。
今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蓝天倒影在如同镜子一般的海面上,阳光在东天之上,估摸着再过两个时辰才能到午时,现在正是捕鱼的好时间。
孟小七今天很开心,因为跟着王大叔家的渔船一起,今天遇到了罕见的丰收,一路向北,似乎南边的鱼群受到了什么惊吓,没头脑的朝渔网上撞,现在不仅自家的渔船发现了这件事,很多捕鱼船都知道了,渔船全都调转船头朝北边捕鱼。
“哗啦”又是熟练的拉网,卡绳,熟练的撒网,甲板上又是多了一大堆蹦蹦跳跳的海鱼,孟小七满脸都是笑容,这种丰收的事情多久没遇到了,熟练的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孟小七自己心里开始盘算这么多鱼卖到鱼市能赚几百文钱了。
正当孟小七心中欢喜,盘算着还有多少钱就能攒起来娶个媳妇,为孟家延续香火的时候,就听到王大叔家的船上一个布衣大汉指着北方大喊“快看那!”
孟小七顺着那大汉手指的方向看去,就看到这辈子都难以想象的情景,只见北面的海平线上,一队队遮天蔽日的大船迎面驶了过来,那些船舰高过数米,远远的如同一座座移动的城堡。
“伢子,咋不捕鱼了?”一旁的爷爷耳朵有些问题,没听到大汉的喊声,看到孟小七发呆还问了一句。
孟小七颤颤巍巍的指了指北方,爷爷看到那么庞大的一艘舰队也是目瞪口呆。
一瞬间,渔船们仿佛和受惊的鱼儿一样,立马调转船头,想驶回港口,但是渔船的速度怎么能和张满风帆还备有蒸汽机的海船相比。
很快,舰队就驶到了这些小渔船附近,孟小七隐约听到王大叔家的穿上有人哭喊着海盗。。。。完了之类的一类话,心在狂跳,以前总是听闻海上的海盗很是凶残与恐怖,特别是从遥远的倭国来的海盗,那些都是生啖人肉的野蛮人,没想到今天竟然被自己撞到,握紧手中的鱼叉,孟小七决定一旦海盗登船杀人,自己就要反抗到底。
舰队缓缓的从这些小渔船身旁驶过,那些渔船上的渔民都瑟瑟发抖的看着这些高约五六丈,城墙一般高大的海上巨兽。
孟小七握着钢叉的手也在发抖,在这种从未见过的大型海川面前,人力总是有一种无力的渺小感,他抬起头,映着阳光,隐约看到一艘独特的布满钢钉的大船上,一个青年身穿锦衣玉袍,满脸和煦的远远看着自己,仿佛如同天国来的使者。
孟小七这时候竟然有一种下跪的冲动,这时他突然看到一面巨大的金黄色旗帜在众多战舰上升起,一条奔腾的金龙印着一个血红的唐字。
“唐龙旗!”远处海船上一位大汉撕心裂肺的喊了一声,仿佛在庆祝节后余生一般。
随后,这股股风潮更是在所有的渔船间蔓延,人群都在欢呼,为那一面旗帜欢呼。
‘原来是我们大唐的船。“孟小七此时也瞪大了双眼,心中默默的想到,一副神往的模样‘什么时候,我也能登上这样的大船啊!’
金黄的旗帜依旧在海面上飘扬,血红的唐字如同泼血般鲜艳,绣金的真龙在风中飘卷,如同要奔腾而出,巡航四海。(未完待续。。)
ps:  (感谢linzcc的打赏,您们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动力,感谢!)


第二十四章 泉州夜宴

舰队浩浩荡荡的驶向泉州的港口,一下子惊动了泉州的刺史方闻书,带着折冲府将军和一队兵卒就急忙赶往码头。
离着老远,直到方闻书看到远处船队风帆上高高挂着的金黄唐龙旗,一颗提到嗓子眼的心才被放了回去,要是海盗入侵的话,整个泉州都要遭受大灾难。
跟着一队小厮,驱散开围观的小民,方闻书整了整身上的官服,迈着小碎步就走了上去,前面已经站着几位衣着铠甲的大将。
徐阳顶着厚重的铠甲朝这片海港四下打量着,只见青蓝的海水拍打在岸边,泛起一圈圈的白色泡沫,丝毫没有化工污染的海滩,简直堪比三亚的天涯海角,这是一座美丽的小渔村,港口虽然很大,但是对于放下整个庞大的舰队也是远远不够的,怕船只搁浅,所以只是放下数十艘小船,带着几位将军上岸宣旨。
下了船,站在高台上徐阳就看到人群分开,有一个留着山羊胡的绯袍官员端着个玉牌牌走了上来,身后跟着一群穿着略有些破旧的大唐军甲的士兵。
“下官泉州刺史方闻书,拜见几位将军,不知诸位将军从何而来?”众人从海上出发,竟然比陆地上传令的军士还要更快一些,足以看出岭南道的难行和信息传输速度过慢的缺点了。
“本将牛进达,乃是陛下亲封远航先锋将,这里是印信虎符和圣旨。”牛进达打了个眼色,旁边一名校尉就恭恭敬敬的捧着个玉盘,盘子上放着金黄色的卷轴。一块将玺和一块虎符。
方闻书结果玉盘。仔细的端详了一下。就恭恭敬敬的还给了那名小厮,鞠躬行了一大礼道:“不知将军远航至此,下官多有招待不周之处,请将军海涵。”
“无妨。”牛进达一副粗犷的模样,“给本将组织人手,补充货物和燃料,本将只在泉州休整五日便要出发琉球岛。”
“诺。”
。。。。。。。。。。。。
下了船徐阳就感觉浑身不自在,主要是这军甲穿着太过难受。自己身为左卫将,军甲是一定要穿的,但是大唐的军甲设置的毫无人性化,腋窝部分经常会夹着,还有铠甲的重量也是很重,顶着这一身军礼服就已经有些受不了,真是难以想象那些穿着明光铠的将士是怎么杀敌的。
泉州刺史招待的很周到,为每一位将军都准备了间澡堂,徐阳泡在温热的淡水中,感觉整个人都舒服的想沉在水中。果然还是靠海的人懂得远航之后的人最需要什么。
洗完澡,众人便被告知晚饭已经准备完毕。这是第一次众多军官一起坐下来吃一顿饭,所以牛进达也是下令,所有校尉以上的军士都要到场。
天色渐渐暗淡,两名小厮带着徐阳和韩彦轩就去了主院,那里是今晚上用餐的地点。
主院里已经是明火执仗,墙壁上挂着火盆,把整个院子都照的异常明亮,桌子上已经摆着很多的美食,整头猪,整头羊,看的徐阳是一阵阵口水下咽,这些日子在船上经常吃鱼,吃的见到鱼就想吐,现在只想大口的啃一啃猪蹄。
众多的军士也是同样如此,一时间整个院子都是众人吞咽口水的声音。
牛进达有些姗姗来迟,他是安排海船的安顿事宜了,还好泉州有不只一个港口,将舰队分为三个部分,最后都停靠到了泉州的各个码头上。
见主将来了,众人也都是纷纷落座,历时三个多月的航行又能好好休息几日了,想想明天便可在陆地上睡一天懒觉,徐阳就觉得开心不已,在船上睡觉总有一种不安全感,徐阳知道这是航海灾难片看多了的后遗症。
牛进达入座以后,泉州刺史方闻书就坐在他身旁,先是他来发言。
只见他朝在场的众多军士拱了拱手道:“诸位将军莅临泉州,乃是泉州天大的荣耀,下官先代表泉州百姓感谢诸位将军。”说罢端起桌上的一碗酒,仰头干了。
众多军士也都端起酒碗,口中喊着‘胜饮。’之类的话便仰头喝下,徐阳一时间有点发呆,喝的都这么豪爽?闭着眼准备一口干下碗中的酒,结果酒刚一入口,一股淡淡的酒味有点糯米的味道就浸入味蕾。
“我擦。。。。。原来是大唐原生态糯米酒。”徐阳差点没一口吐出来,自己原本以为都喝的是白酒呢,结果喝的是度数不及啤酒的米酒,简直是在搞笑。
酒过三巡,宴会的气氛顿时高了起来,一部分军士开始划起了酒拳,还有一部分开始大吃特吃,程处默就属于大吃特吃的一类,只见这小子不停地朝自己嘴巴里塞着猪手,鸡腿,满口流油,形若痴呆。
“怎么吃成这副模样了?”徐阳有点不可思议的走过来问道“处默,你怎么不跟宝林、崇义他们一起去划酒?”
只见程处默有些不好意思的小声道:“大哥。。。。。。悄悄给你说,我。。。。我晕船。。。。”
徐阳很是无所谓的道:“我知道啊,你上次不是说你不喜欢坐船嘛,我就知道你有点晕船。”
“不是。。。。”程处默有些急了,只好贴近徐阳耳旁道:“不是那种晕船,是很晕很晕,刚刚上船航海的时候我每天都吐得七荤八素,什么都吃不下去,怕宝林他们几个笑话我才没有说出去。。。。。我从小就怕船,小时候被水淹过,所以一碰水就害怕。。。。。”
“啊?”徐阳简直不敢相信这件事,又仔细看了看程处默,发现他的脸蛋果然瘦了一圈,这都航行三个多月了,居然队伍里一直混个晕船怕水的家伙,关键这家伙还是自己兄弟,自己这个大哥当的也太不称职了。
“那当时登船之时你怎么不说一声。”
“当时我老爹也在那,大哥你是知道的,我最怕的就是我老爹。。。。更不想让他失望。。。。”程处默第一次展现出了自己脆弱的一面,也只有在大哥面前,他才能这样敞露心扉。
“嗯。。。。那后面的航行你还要继续吗?要不然在泉州待着,固守后方怎么样?”徐阳第一次感觉的出来,那副沉重的盔甲下面,不是能征善战的骁勇将军,而只是个十八岁的少年。
“不用,这航行三个月,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好了,晕船的次数越来越少,现在在船上就只是特别怀念陆地上的食物,吃鱼是一点都吃不下。”
“嗯。”徐阳点了点头道:“那就狠狠的吃,吃到再也不想,以后到了澳大利亚,你就随我在哪里开发新大陆,再也不去海上了。”
“嗯。”程处默郑重的点了点头,眼睛里冒出一阵憧憬的光。(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 远征后勤补给招人

泉州虽然号称是东方第一大港,但其实还是有些名不副实,毕竟地处岭南,大唐最偏僻的南方。
此时的岭南可不像后世的那种福建广州人口密集,遍布商机。现在的岭南还是个人烟稀少,茂林丛生的原始雨林。
对于这种野兽遍地,毒蛇毒虫,潮湿荒芜,人迹罕见的岭南,是所有人眼中的苦熬之地,统治者也经常是把一些犯了错的官员发配岭南,足以看出这里条件的艰苦。
唯一能算的上第一大港的就是因为这里有太多靠海吃海的渔民,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捕鱼的渔民都形成了自己的航线,最远的甚至都有抵达新加坡的渔民。
方闻书很是恭敬的把那些渔民这么多年总结出的海图交给牛进达,徐阳当时也是仔细看了一下,对照后世的世界地图,几乎没有什么误差,这也让徐阳大吃一惊,这些渔民总结的海图已经这么精确了。
其实徐阳也算是误解了这些渔民,在海上这样庞大广阔的地方,地图算是重中之重,所以从很早人类祖先就开始了总结和制作海图,方便自己定位,到了现在,精确性自然很高了。
就在众多将军在刺史府邸商量下一步行军路线时,舰队的登陆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昨夜舰队分成三个部分,在泉州的几个码头停歇,航行三个月,现在在这大唐的最后一站进行最后的大修。
。。。。。。。。。
孟小七今天没去捕鱼,像这种大型战舰登陆的事情百年不遇,所以今天他就跟着王大叔一同去码头看这些将士登陆。
码头上已经围了不少人。孟小七看了一圈。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大多都是同一个乡的乡亲。
看到孟小七,大家伙也都是关爱的笑了笑,对于这个苦命孩子,乡里的人对他都是照顾有加,很快孟小七就被关照到了最前面,那里的视野最开阔,能看到整个大型舰队。
孟小七站到人群的前面,望着停靠在岸边的那些巨大的船只。虽然昨天已经见过,可是现在看到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巨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