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42部分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42部分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孙权如此说,周瑜轻咳一声,接着道:“如此一来,将军不就知道众将的真实想法了吗?”他其实很不想点破这一层的,但不知为何下意识的便说了出来。也许是因为受到孙权的猜忌,才会如此想证明自己的忠诚?可自己到底是忠诚于死去的孙伯符,还是眼前的孙仲谋呢?
    孙权听了眼前一亮,颔首道:“既如此,就依公瑾所言。”他现在越来越担心控制不住军队,最忠心的精锐部曲死伤殆尽,从各郡县抽调而来的郡兵县兵且不说战力如何,忠诚度首先就是个大问题,若是再交给不忠于自己的将领统帅,那后果令孙权想想都不寒而栗。
    如果真的能借这次假意投降观察出诸将的真实想法,也能让自己识人更明,不至于错用了那些起了异心的将校。
    至于这么做是否能稳定住军心,在孙权想来,若是能让全军上下不再每天担心被荆州军大举进攻,或者真的有可能使得大伙儿都放松下来。至少不要人心惶惶,每天都有逃兵出现,那样话不用荆州军来进攻,全军就有可能一夜之间崩溃了。
    “只是此计瞒不过刘琮,能拖延的时间也有限。”见孙权微眯着双眼,若有所思,周瑜又说道:“所以同时还要向曹公求援,若是曹军真的能抽调出人马南下,则刘琮定然首尾难顾,而荆州乃是其根基之地,到那时他只怕也只能选择退守荆州了。”
    孙权虽然听了这话心里有些别扭,但还是点头道:“权即可便给曹公写封书信。然而曹公那边怕是要宗族子弟入许昌为质。”说到这里,孙权猛然想起来,若是孙翊没死的话,打发他去许昌却不是正好?可惜……
    “这个却不用担忧,关中诸将在许昌也多有子弟为质,只要能换的曹公出兵南下,则将军仍然可以保有江东。待荆州退兵后休养生息,整军备战,三五年之内,便可出兵西进,攻取荆州!”周瑜说着这些违心的话,心中颇感悲凉。若是伯符尚在,何至于要屈膝向曹操求援呢?
    不过孙权却不觉得向曹操求援有何不妥,毕竟曹操开始代表天子,这么想着,孙权便觉得此事大有可为。说到底,现在孙权已无实力自保,除了向曹操求援,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可想吗?
    然而据说曹操现在的处境也比自己好不到哪儿去,进入九月以来,曹操与袁绍数度交锋,并没有取得什么战绩,相反却被袁绍压制在官渡,进退不得。
    对于孙权的这个担忧,周瑜却有自己的看法:“曹公用兵智计百出,变化莫测,现在能以少敌多,拒敌于官渡,袁绍拿他毫无办法,就说明曹公还能继续坚持下去,所欠缺的,只是一个破敌良机罢了!而袁绍十万大军渡河南下,已经快一年时间,如此大军孤悬于外,粮秣补给损耗何止万千?疲惫之师,断难持久也。以瑜观之,或在年前,或在年后,两军必然会分出胜负。”
    “哦?以公瑾之见,曹公获胜的希望很大?”孙权连忙追问道。
    周瑜沉吟道:“应该如此。”
    “那么我们只要拖延到年后,便有机会!”孙权闻言精神一振,脱口说道:“如今已是初冬时分,再有两个月时间,总够了吧?”
    
   

第222章 死中求活取敌城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一匹快马在山间小道上奔驰如飞,枯枝斜逸于路,马背上的骑士却只微微低头避开,头盔上猩红的帽缨被这细枝挂住,扯下数根缠在枝头。这枯枝带着那几根红缨犹在剧烈摇曳,还未止住晃动,那马上的骑士已绝尘而去,只留下一串沉闷的马蹄声。
    江东素来不是产马之地,因而战马尤其珍贵,不过此时那名骑士却不断挥鞭抽打,似乎毫不吝惜。这战马原本体型极为健壮,肌肉很是饱满,优美的脖颈上马鬃修剪的非常整齐,奔跑时肌肉在乌黑油亮的皮肤下滚动着,然而现在它的模样却极其狼狈,马腹下、马腿上满是泥浆,浑身热气腾腾,优质牛皮制成的马辔也显得松垮许多。
    骑士也比战马好不了多少,虽然在这样阴冷的深秋山中,却早已汗流浃背,若非此行事关重大,他又怎会如此不惜马力,拼命赶路?
    “唏律律!”眼看前方道路上忽然闪出几骑,这骑士猛地勒住战马,因冲势太急,那战马人立而起,嘶鸣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对面的几名荆州斥候见状,策马迎面而来,尚未到这名骑士身前,当先一人便大声喝问:“来者何人?”
    那骑士到底还是爱惜战马的,扯着缰绳在原地兜了几圈,这才翻身落马,手抚战马脖颈,对那几名荆州斥候说道:“某乃江东信使!有讨虏将军亲笔书信奉上镇南将军!”
    斥候什长使个眼色,一名部下越众而出,到那骑士前下马打量了一番,伸手道:“刀来!”
    信使毫不犹豫的解下佩刀,递给那名斥候。什长见了颔首道:“随我来。”说罢,兜转马头,在前面带路。那骑士暗自松了口气,上马之后按辔徐行。斥候什长将他引过数里之后交给另一拨斥候,又行了数十里之地,这信使才被送到春谷。
    刘琮揽信阅后,心中冷笑,打发信使先行退下,转头对贾诩说道:“孙权来信请降,先生怎么看?”
    “此缓兵之计尔!看来孙权还是不甘于失败,试图调集人马负隅顽抗啊。”贾诩捋着稀疏胡须道:“如今江左之江东军放弃襄安,退至九江郡历阳,孙权退守牛渚,庐江郡已大部落入我军掌握之下。江右丹阳郡只剩下宛陵、芜湖、石城等地,分兵攻占的话,则可从陆路直取会稽郡,到那时孙权何以当之?所以他现在一方面要稳住将军,另一方面则要稳住江东内部。”
    刘琮凝神思忖片刻,觉得孙权不可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这缓兵之计上,若是换了自己,能怎么做呢?眼下这种情况,除了用缓兵之计外,就只能向外部求援了。
    如果说现在谁最有可能成为孙权求援的对象,那一定非曹操莫属了。
    不过曹操会插手江东吗?若是袁绍没有举十万大军南下,那肯定是会的。现在嘛,却是无需顾忌他的。
    然而孙权假意投降,难道就不怕影响军中士气?本来就已经遭受一场大败,孙权再这么做的话,只能让军心更加动摇。即便他将内情告知军中将校,可是那些普通士卒自然是要瞒着的,如此一来,他们会怎么想?要知道既然用假投降来拖延时间,双方必然会往来使者,这消息定然会传的尽人皆知……
    思及此处,刘琮便对贾诩说道:“孙权此举,似有动摇军心之患,难道他就不怕吗?”
    贾诩想了想摇头道:“他现在不如此,就连一点时间都争取不到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对孙权而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可惜,我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刘琮起身自案几后走到帐中,贾诩见状也站起身,两人一同望向屏风旁边悬挂的地图。荆州军自进占春谷之后,便开始分兵袭扰宛陵等地,兵分数路向江东腹心长驱直入。
    虎林之战荆州水步两军损失很小,战后又收降了数千江东兵和近万山越兵,现在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所以孙权请降无论真假,对于刘琮来说区别并不大。
    底定江东,就在此时!
    不过为了打击孙权,刘琮还是亲自执笔写了封回信,信中揭穿了孙权假意投降,实则拖延时间的缓兵之计,并正告孙权“当此时,除自缚来降之外,别无他路!”
    此信一挥而就,刘琮待墨迹稍干,唤来那江东信使交给他。信使见刘琮面沉如水,窥不出此行结果如何,自张迅手里接过书信之后便匆匆踏上归途。
    就在此时,江北群山之中,太史慈正率领部下在崎岖坎坷的山中艰难前行。
    原本在孙权的计划之中,太史慈及其所部要在他进攻虎林之时,一举攻克皖口,然后与前来接应的江东水军一起,截断虎林荆州军的后路,以形成全面包围之势。然而虎林一场大火,将孙权的五万人马烧的灰飞烟灭,两万水军也只剩下数千人,战船不过数百,仓皇自虎林撤走之时,哪儿还有余力去接应太史慈?
    太史慈在约定的时间顺利进入皖口,然后左等右等偏生没有江东战船前来,第三天头上,才陆续接到消息,江东军已在虎林大败……
    这下可把太史慈和这一万人闪在此处,好在太史慈当机立断,确认消息无误之后,便马上下令全军沿江东进。因为在此之前,根据各方面搜集到的情报来看,江东的荆州军并不多,只要自己避开县城大道,走山路的话应该能将部下安全带回去。
    于是艰难的行军,便随着太史慈一声令下而开始了。最初两天还好,大伙儿虽然忧心忡忡但体力还保持的不错,可随着深入山中,又遭逢一场秋雨之后,全军上下顿时有不少人因此病倒。紧接着粮食日渐告罄,因为此次出兵江左本就没有携带多少粮食。
    山中虽然有些飞禽走兽,却哪儿能满足近万人每日所需?太史慈眼见全军断粮,不得不从山中杀出,自山外的数十个村庄中强征了一部分粮草,又攻破了两家豪强的坞堡,总算凑足了回程所需的粮食。在荆州军合围之前,太史慈便再度领兵入山,虽然山中道路崎岖难行,但总算没有被刘琮调派而来的各部围困。
    只是如此一来,每天行军的里程便大大减少,伤亡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病而死,令太史慈颇为无奈。
    “将军,再这么在山里转下去,只怕一个月都走不出去啊!”趁着暂时歇息的空当,一名校尉挨近太史慈,低声说道,眉宇间满是忧虑。他所率领的两千余人数次战斗伤亡不大,但一路上坠落山崖、得病而死的,却有近三百余人。眼看部下个个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的,这名校尉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来向太史慈建言。
    太史慈如何不清楚眼下的困境?只是山外荆州军布置了数道重围,若是贸然出山,只怕全军就要被围歼于江北。
    “山中道路难行,大军连绵数十里,首尾难顾。”那校尉擦了擦额头的虚汗,对太史慈说道:“不若化整为零,分兵出山……”
    他的话音随着太史慈瞪视过来的眼神,而越来越低,最后虽然强撑着说完,却几乎低不可闻了。
    “所谓化整为零,不过是各寻出路罢了。”太史慈并没有大动肝火,这名校尉说的是实情,但他的建议,却不能让太史慈接受。因为太史慈很清楚,只要各部分开之后,很快就会被各个击破,甚至有的还会主动向荆州军投降。
    这些天那些普通士卒可没少说过投降的话,虽然不敢当着太史慈的面,但太史慈总是会通过近卫有所耳闻。
    军心,就要维系不住了!
    太史慈看着漫山遍野枯黄的山林,心中如这初冬的寒风一般冰凉彻骨。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以升天子阶!奈何天意弄人,如今竟然窘迫如此!
    校尉见状,不敢多言,躬身行了一礼之后就要退下,却被太史慈唤住:“且慢!”
    “将军?”校尉愣怔一下,疑惑问道。
    太史慈拍着他的肩膀,语气虽然低沉,声音却格外坚毅:“回去告诉部下,只要再坚持几天,咱们便可以出山了!”
    那校尉不可置信的看了眼太史慈,见他神色郑重,不似欺骗自己,心中喜悦,可还是下意识地睁大双眼问道:“真的?”这话问出口之后他才反应过来太过无礼,涨红了脸连忙又说道:“属下不敢怀疑将军,只是部下问起来,属下该如何回答?”
    “你且来看。”太史慈弯下腰捡起一截枯枝,在地面上随手画出简易地图,指点着说道:“现在我军的位置应该是在这里,离临湖不过五十余里……”
    校尉听了大惊失色,愕然抬头望着太史慈说道:“将军有意攻打临湖?”
    太史慈肃然说道:“这是咱们唯一的机会。岂能放过?”
    “可,可是临湖之内必然有荆州军驻防,加上围追堵截的荆州步骑,我们这疲惫之师,如何能攻得下临湖?”校尉语气惶然地问道,说实话他被太史慈这个冒险的大胆想法给吓得不轻。
    太史慈并非临时起意,突然想到要去攻打临湖,这个计划是他在被迫转入山中之后不久,便逐渐萌生出来的。
    置之死地而后生,有时候必须出人意料,才能死中求活。
    
   

第223章 山中夜袭知是谁
    “我军虽然深入山中,但行军的方向却很容易被敌军判断。”太史慈干脆将麾下诸将都召集起来,先向他们说出了打算进攻临湖的想法之后,紧接着便对他们说道:“根据斥候探报,咱们身后便有荆州军紧追不舍,至于前方,定然也会有荆州军阻拦去路。咱们在山里不好过,他们又好过了?荆州军不入山则已,入山之后,也一样会疲惫不堪。”
    有人疑惑道:“可临湖守军却是以逸待劳,我军能顺利攻下吗?”
    太史慈昂然说道:“只要出其不意,必能一举而克!”
    “攻下临湖之后呢?敌军蜂拥而至的话,我军也无法据城死守啊!”也有人考虑的稍远一些,但也是同样的忧心忡忡。
    对于这个问题,太史慈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对众将问道:“若是荆州军得知临湖被我军攻占之后,会如何动作?”
    “当然是四面围攻而来啊!”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太史慈略显消瘦的脸庞上,浮现出一抹微笑:“那我军又为何要据城死守?”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仔细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啊。我军先攻下临湖,如此一来襄安、舒县都会被震动,待荆州军调集重兵合围而来时,再如同前次一样抢先跳出来,而自临湖到九江郡就是一片坦途,再也不用这样每天在山沟里钻来钻去了。
    想通之后,大伙儿兴致高昂,纷纷议论着该从何处出山,怎么攻打临湖,太史慈此时反倒不再多言,静静的听着麾下诸将校的言语。
    其实临湖并非自己所言,能轻易的一举而克。可以想见,为了攻克临湖将要损失许多人的性命,但若非如此,大伙儿哪儿来的信心?一支没有信心的军队,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之下,随时都有可能瓦解崩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