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66部分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66部分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阻拦。
    眼看闪着寒光的长矛就要刺中刘琮,吕蒙怒喝一声:“贼子敢尔!”冲上前去不及拔刀,便向那行刺者狠狠去,那人本全神贯注的举矛挺刺,不防吕蒙这么一撞,顿时手臂歪斜,那长矛擦着刘琮肋下落了个空。紧接着吕蒙和那人便摔倒在地,刘琮的护卫这才拔刀赶至,有数人跃下马背,将吕蒙和那人都以刀制住。
    “周泰?”吕蒙被近卫放开之后,抬眼看清楚那行刺者的样貌,不由惊呼道。
    周泰虽被近卫按住双臂,却昂然挺胸,只是瞪着刘琮,脸上一道伤疤自额头之颧骨,很是触目。他那天夜里护着孙权一路冲杀,却被乱兵围住难以走脱,徐坤、蒋钦先后战死,周泰再如何勇猛,也架不住乱兵人多势众。头上被刀砍伤昏迷之后,侥幸未死,待第二天清醒后得知孙权死讯,他便化名混入芮良所部,一心要杀了刘琮为孙权报仇。
    刘琮扳鞍下马,护在身前的两名近卫闪开,反手扣刀警惕的盯着周泰。没想到刘琮却只看了一眼周泰,转过身拱手对吕蒙说道:“幸得子明援手,否则真是危险之至,多谢!”
    认出行刺的是周泰之后,吕蒙这会儿的心情颇为复杂,见刘琮说的郑重,连忙回礼道:“此蒙之本分,何敢当将军言谢?”
    “哼,好一个本分!”周泰被吕蒙坏了好事,又被刘琮无视,心中早就将他们二人恨的要死,闻言冷笑一声,出言讥讽道。
    刘琮侧过身淡淡地看了眼周泰,说道:“足下为主报仇,轻生死尽忠节,固然是你的本分。但子明知大义、弃虚名,也是他的本分。在吾眼里,子明的本分却比足下的本分要有意义的多!”
    周泰没想到刘琮会肯定他的行为,又拿吕蒙来比较,一时愣怔当场,不知该如何反驳。
    倒是吕蒙听了这话心中一热,隐隐有些激动。原来将军并不因我是降将而有所看轻,那么之前将军所表现出的冷淡,或许是某种考验?想到这里,吕蒙望向刘琮的眼神,便愈发炽热了。
    “今日你欲杀我,我不怪你。”刘琮对周泰正色说道:“可是你想过与否,若是成功之后,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周泰哪儿会考虑这么多?他连自己的生死都不在乎了,脑袋里就只有一个念头:杀死刘琮为孙权报仇!
    严格说起来,周泰既非江右人士,也不是世家大族子弟,他本是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来被孙权相中,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可以说孙权才是他的恩主。所以孙权虽然死于无锡乱军之中,但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是刘琮。不找刘琮报仇,又能去找谁呢?
    见周泰沉默不语,刘琮的声音便多了几分冷肃:“若今日我遇刺身死,麾下数万大军会放过孙氏宗族?再说的严重一些,会不会发生战乱?彼时江东百姓,又将饱受战乱之苦!为一人报仇而置百万人于何地?江东百姓会因为你而生灵涂炭!这就是你想要的本分?这就是你的忠义?”
    “某……某只知为讨逆将军报仇!”周泰脸色苍白,心中虽然仍旧有恨,但也知道刘琮所言非虚。真若如此,那自己岂不是成了害死讨逆将军全家的罪魁祸首?成了祸乱江东的大罪人?
    刘琮见他仿佛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离,冷冷了瞥了一眼,说道:“放他去吧。”
    按着周泰的近卫一时不明白刘琮的话,疑惑的对视一眼,直到张迅向他们二人示意,这才放开手。周泰一个趔趄,差点没站稳。他惊讶的抬起头,对刘琮问道:“你不杀我?”
    “匹夫,杀之无益!”刘琮下巴一抬,说道:“留你性命,就是要让你看到孙权活着也所做不到的事!”
    周泰神色犹豫,显然内心颇为挣扎。他从决定要刺杀刘琮的那一刻,便什么都不想了,费尽心机混入降卒,隐姓埋名藏在营中,就是为了亲手杀死刘琮。在他想来,无论成功与否,至少自己问心无愧,即便当场身死也无所畏惧。
    然而刘琮的话却如同一根粗大的棒子狠狠砸在了他的天灵盖上。让他很懵,很茫然。尤其是刘琮竟然不杀自己,让周泰简直无所适从了。
    “还不赶快谢将军不杀之恩!”吕蒙这会儿回过味来,忙上前低声对周泰说道。
    周泰如避蛇蝎般的向旁边退了一步,冷眼看看吕蒙,咬牙对刘琮拱了拱手,一言不发的转身向辕门而去。
    原本围成一团的近卫士卒纷纷让开,周泰行了数步忽然放声大哭,头却始终高高昂着……
    “将军!”张迅靠近刘琮低声唤了一声,刘琮知道他这是询问自己是否真就这么放过周泰,稍一思忖,为不可察的摇了摇头。一个周泰能闹出什么花样?除了这种毫无益处的刺杀之外,他还能做什么呢?
    不知怎地,刘琮忽然想起张羡之子张怿,当初也曾在襄阳街头试图刺杀自己。只是后来便没了那人的消息,可见刺杀这种事,到底是最微末的下流手段。好在方才没被周泰得手,否则即便不死,也要受伤,最重要的是影响太坏。
    想到方才舍身扑出的吕蒙,刘琮便含笑道:“子明,随我来!”
    
   

第264章 遣军攻伐子欲乎
    “将军有何吩咐?”吕蒙并不因方才自己救了刘琮一命而自鸣得意。实际上他现在表现的更为谨慎,听到刘琮的招呼之后,立即躬身回道。
    刘琮也不上马,一边向中军营帐行去,一边说道:“吾设江东三营,收各将校部曲之事,想来在营中已传遍了吧?不知子明对此,有什么看法?”
    “将军设立三营,盖为收精锐、裁老弱而成新军之故,对此蒙认为很有必要。然而……”吕蒙看了眼刘琮,欲言又止。这倒不是他故意做作,而是之前刘琮对他们的冷淡,实在让吕蒙有些隐隐惧怕,有些话也就不敢轻易说了。
    刘琮鼓励的看了他一眼:“但说无妨!”
    吕蒙也知道这是个能让自己受到重视的机会,当下一狠心,对刘琮说道:“然各将校领部曲成军,早已习以为常,上下相知,同心同德,故能如臂使指,若按三营之设,则自此后将士分离,恐不利于三营战力。”
    他今年到底才二十三岁,少时家贫无力读书,这些年又久在军伍,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自然眼界受限。所以才会从战力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对此,刘琮倒也不觉得意外。吕蒙能考虑到这些,就说明他对此事有过思考,虽然并未表露出不满的情绪,但这种担忧,也多少反映出吕蒙对此事不满的态度。
    “说到战力,那便说说这次荆扬之战吧。”刘琮微微一笑,对吕蒙说道:“孙伯符在时,尝与琮在彭泽一战,彼时我水军实力占优,加之出其不意,才得以战胜。然而江东军虽败,实力却并未受到太大损失。那之后琮领兵二围许都,孙伯符引军东归,试图北上,说实话荆扬两军实力在那时,还相差不大。但是自孙伯符死后,为何江东军却屡战屡败?是将士不肯用命,还是斗具铠甲不如荆州军?”
    这些问题,吕蒙最近也经常反复思考,闻言感慨道:“蒙对此也深有疑虑,说起来前讨逆将军在时,东征西讨荡平江东,何其快哉!怎么与将军对上,就总感觉束手束脚,全没了之前的气势?蒙愚钝,思之不解。”
    刘琮笑道:“孙权用兵乏善可陈,又不肯信任周都督,虽然能以奇兵突袭皖城,在这种两军对阵的交锋之中,却刚愎自用,最终才会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
    吕蒙有些纳闷的看了眼刘琮,不明白说三营之事,怎么又说到孙权失败的原因上来。
    “其实,江东世兵之制未尝不是败因之一。”刘琮见吕蒙不解其意,便只能摊开了说道:“自二战虎林之后,水军已基本不听孙权调度,牛渚营中各部呢?及至到了无锡,发生哗变也就毫不意外了。”
    这便是刘琮设三大营的真实用意了。兵权收在手中,一切军令调度,皆出自于将军幕府,拥兵自重的事情不用想,就是想要临阵逃脱,也得掂量掂量部下会不会跟你走。
    吕蒙虽然性格冲动但绝对不是愚笨之人,脑瓜子灵活着呢,更何况刘琮已经说的这么明白?这想通以后,他便立即盘算起来,兵可以不是自己的,但战功却是谁都抢不走,夺不去的。只要还有战争,那就有他用武之地,还怕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吗?
    见吕蒙虽然沉默,但眼神颇为明亮,刘琮笑道:“子明现在才是别部司马吧?以吾看来,以汝之才,便是做个校尉都足可当得,只是听说你以前不读书?”
    听到刘琮说起现在自己的官职,吕蒙有些惭愧的点了点头,紧接着刘琮说他足可以当个校尉,心下一喜,然而再听到不读书的话,他就更有些不好意思了:“少时家贫,无力读书,故随母南渡,投奔姐夫,之后便在军伍中厮混,更没有时间读书了。”
    刘琮深深的看了眼吕蒙,对他说道:“以后还是要进学读书,总是会有受益的。琮少年时也不喜读书,专好舞枪弄棒,及长才知谬误。再说也不是让你学那等儒生,钻研学问,但凡开卷,粗略阅读以明事理而已!琮自受任南阳以来,始读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意性朗悟,学必得之,怎能轻言放弃呢?以琮看来,现在就应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更何况你我?”
    这番推心置腹,以己为例的话令吕蒙心中感佩莫名,眼圈有些发红,他深吸了一口气,对刘琮躬身道:“将军不以蒙粗率愚钝,淳淳教诲,蒙岂敢辜负将军好意?”
    刘琮心中也有些小得意,只怕大伙以后说你非吴下阿蒙之时,就得想到我咯。
    无意中见吕蒙身后的亲卫提着大包小包的,刘琮好奇的看了一眼。不过他并没有多问,这或许是吕蒙私事,问起来只怕吕蒙面上不好看。不过吕蒙也看到了刘琮的眼神,当下赫然说道:“好教将军得知,蒙为养兵之故,借贷四方,如今债主催逼,无奈之下,唯有向军中好友求援。这些,都是成当等人借给蒙的钱帛,好先行还债。”
    “哈哈!你啊,别人做官是越做越富裕,你却是越当越穷。”刘琮拍了拍吕蒙的肩膀:“不过这借贷之事,以后可以不用再做了。凡是收入三大营之精锐,斗具甲仗都会折现返还给各军,总不能连吃带拿,那也太穷形恶相了。”
    吕蒙听了惊喜的抬头说道:“将军此言当真?”说完之后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他这个孩子气的动作,让刘琮有些忍俊不禁,不过到底没有笑出声,而是郑重说道:“自然是当真的。眼下还有一件事,既然遇到子明,那便正好问上一问。”
    “将军请讲!”得知自己很快就能还债甚至还会有所富余,吕蒙的心情大好,眼角眉梢都是喜悦。
    刘琮沉吟了一下,对他说道:“吾欲遣军攻交州,子明有意乎?”
    
    
   

第265章 统帅大军镇方面
    欲攻交州?吕蒙脚下一滞,心中却顿时激动起来。他现在最渴望的便是打仗,唯有打仗才可能有军功,只有累积军功才能脱颖而出,最终出人头地!
    “蒙自当效力!”稍稍落后在刘琮身侧的吕蒙,立即沉声说道。
    刘琮点头道:“子明既有此意,便与我一同去见文将军。不过精选士卒之事,也就要抓紧进行了。”
    吕蒙此时再无抵触之心,当下应了,心中暗道,只怕征讨交州的事情文聘尚未知道,看来刘将军这是要重用自己了……
    方才周泰行刺,因被吕蒙等人迅速制服,并没有弄出多大动静。及至文聘得知刘琮入营前来迎接时,刘琮等人已到了中军营内。
    文聘大步迎到刘琮等人面前,躬身对刘琮道:“末将治军不严,以至周泰混入营中行刺将军……”
    “诸军杂处,一时不查也在所难免。”刘琮扶起文聘,看了眼吕蒙说道:“好在吕司马见机得快,不然还真是很危险。”
    文聘听了深深的望了眼跟在刘琮身后的吕蒙,肃手请刘琮入帐。
    “将军有事相召即可,何须亲自来营中?”文聘等刘琮在榻上跪坐下来之后,抬眼望向刘琮问道。
    刘琮笑道:“出城便至,又不费功夫,整日忙于案牍,正好可借此松活下筋骨。不过今日来此,其实是有一事相商。”
    文聘见刘琮说的郑重,心中一动,如今江东业已平定,除了极少数地方有叛乱之外,哪儿还用得着出兵?莫非是要调本部随刘琮回返荆州?又或者是因封赏之事?可按说这些事情只需将军定夺,也不用与自己商议啊。
    “交州张津自前年便屡次进犯桂阳、零陵两郡。自去年我军主力东进,他便以为有机可乘,集结近万人马围攻曲江,好在曲江守将吴巨坚守之下,交州兵无功而返。然交州不平,南方始终无有宁日。军师为此,特举荐文将军统领三军,讨伐交州。不知文将军可愿担此重任?”刘琮说完之后,目视文聘,想从他的表情看出其内心的想法。
    文聘倒是没有表现出太多惊讶。交州出兵进攻桂阳郡之事,他也曾有所耳闻,但没想到贾诩会推荐自己作为统帅领兵讨伐。对于文聘来说,这可是求之不得的机会。看样子刘琮也是同意之后,才会来和自己商议此事。
    “末将岂敢不用心竭力,以报将军信重?”文聘心中虽然激动,但语气颇为沉稳。统帅三军,坐镇方面,攻伐一州之地,对为将者实在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刘琮颔首道:“交州虽兵微将寡,然其地多山,士民狡黠,不服王化,殊难剿除。文将军切不可大意!”
    “末将明白!”文聘今年已四十出头,加之本来性格就很沉稳,自然不会急躁冒进,但该说的还是要说。而文聘这会儿也已经从最初的惊讶中回过神,心中暗自盘算着讨伐交州需要多少人马,从何处出兵,走哪条道路等事。
    思忖有顷,文聘抬头望向刘琮,郑重问道:“不知将军打算何时遣军出发?”
    “此番回荆州之后,除了文将军所部之外,还要另行征调人马,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