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晚唐 >

第737部分

晚唐-第737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他们回川中的后路都被堵了。

“高帅,田公来信,让我等勿必坚守长安,他老人家已经率神策军奉驾赶来长安!”田敬忠一路小跑着过来,大冷天的,额头上却全是汗珠。

高仁厚闻听,却没有丝毫的动容。都这个时候了,田令孜还想着重回长安,再执朝政,真是白日做梦。若是他清醒点,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立即让他们西撤岐州,从散关撤回剑南。最好是把长安的天子和百官以及财帛等物一起带走。这样一来,蜀中天险,凭地利,再加上朝廷名义,也许还能撑个几年。

但若是坚守关中,那纯粹是找死,而带着皇帝赶来关中,更是找死。

关中四塞,潼关和武关都丢了,振武、天德、保大、定难、同华,五个藩镇都已经被秦藩吞并,他们还如何抗拒李璟?

陈敬忠在高仁厚这里磨蹭了大半天,高仁厚也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可陈敬忠还不敢有半点满,今时不同往日了。

等陈敬忠走后,高仁厚坐在案前又沉思了许久,最终,还是无可奈何的长叹一声。他也是有心杀贼,可却无力回天啊。若是田令孜不鼠目寸光,也许事情还能有些补救,可事到如今,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晚了。大局明了,谁也挡不住李璟的脚步了。

“大帅,校尉李茂贞求见!”侍卫在帐外报道。

高仁厚听到这个名字微微皱眉,做为统兵大将,他对于自己手下的每个士兵的名字也许不能都记得,但对于手下的军官,却差不多全都记得的。李茂贞,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头,他突然来求见,是何意思。若是以往,他是不太可能见他的。但此时,他拧了拧眉头,最后还是道:“让他进来。”

李茂贞在侍卫的带领下进入厅中,心中有些忐忑。不过功名富贵,在此一博,也就壮了几分胆气。

“何事求见?”高仁厚打量了李茂贞几眼,语气中带着股威严。

李茂咽了咽喉咙,壮着胆气道:“卑职向来敬佩大帅威武,今日斗胆前来,乃是为大帅指明一条明路。”

这话一出,高仁厚的脸色陡然一变,双眼一瞪,手掌就重重的在案上一拍,啪的一声巨响:“好胆!”

李茂贞几乎被这一声巨响吓的跪倒,好不容易才稳住心神,把牙一咬,脖子一梗,继续道:“秦王让某告诉大帅,天下纷乱即将结束,朝廷正需大帅这等有才文武之士。况且,当今天下大势已分,又何必再造杀孽,徒增伤害。还请大帅看在天下无辜百姓,看在那些将士们的份上,弃暗投明,也为天下多保留一分元气!”

李茂贞见高仁厚似有所松动,越发的滔滔不绝。而坐在上首的高仁厚,虽然脸色依然阴沉,但却并没有阻止他的游说劝说,只是紧急着眉头,似在做着什么挣扎。

等李茂贞说的喉咙冒烟,嘴巴起泡,终于说不下去了的时候,高仁厚终于开口了。

“本帅要亲自面见秦王殿下一面,你能安排吗?”

李茂贞喜出望外,高仁厚愿意见秦王,那这事就有劝了。当下连忙点头,“可以,可以,某马上向秦王禀报此事。”

“嗯,此事越快越好,记得先不要宣扬!”高仁厚道。

“明白,明白。”李茂贞几乎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自己几句话就说动了高仁厚?可事实如此,他不及多虑,连连点头退出。

第1027章 登极

十二月初一,占据长安的东川节度使高仁厚开城献降,李璟率二十万秦军进入长安。

五万三川兵马齐解甲,四十万长安百姓皆相迎,秦军城外受降过后,举行了最大规模的秦军入城仪式。林威落后李璟半个马头,策马行走在朱雀大街上,看着宽阔的御街两边无数欢呼的百姓,心中豪气万丈,当年被陷害,被迫从长安离开时,是何等的痛心。可谁又能想到,时隔十余年,再回首,他已经以新王朝的从龙元佐的身份重新踏上长安的御街。

“殿下,我们赢了!”

兴庆宫中,昭仪李渐容坐在与李晔所生的两个幼小的皇子卧室门前,一把明亮的秋水宝剑已经出鞘横在膝上。李晔脚步踉跄,脸色苍白的来到。一向好文的年青天子,今天却全副金盔装束在身,手握一把宝剑,他看着跪坐在门前的李昭仪,声音嘶哑着道:“李璟已经带兵入长安城了!”李渐容整个人软了下来,脸色苍白惊惧,她强颜欢笑,两个刚被惊醒跑出来的皇子,迷惑的看着他们的父母。

张承业带领一大群秦军近卫闯入兴庆宫,迅速接替了原来的川军守卫。他直趋南内后殿来到了正率领着一群太监宫女手披甲执锐,如临大敌,惶惶不安的李晔面前,递上一本奏折,说:“秦王殿下令某代为躬请圣安!”

李晔见张承业挥手让人送上诸多供品,礼貌有加,并没有放肆之举,脸色松驰下来,手中剑铛鎯一声掉在地上,所有被紧急武装真情为的宦官和宫女们,也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入城的李璟没有马上进入被封锁的兴庆宫,而是直接把行辕设在了已经大部份被烧毁掉的大明宫内。

“高仁厚、李全忠、赫连铎、拓跋思恭等藩帅如何处置,南内那边如何处置?”安国公林威提问。

曾元裕道:“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斩草除根不错,但也要避免扩大化。虽然如今拿下长安,但天下还有近半之地未平定,诸多藩镇犹拥有不小势力。此时扩大化,只会结怨太深。殿下当施行仁政,和光同尘,有容乃大。”郑从谠出言道。

李璟闻言郑重点头。秦军已经占据绝对优势,这个时候,并不需要用严厉的手段来震慑天下。所需要的恰恰是大气,是仁,以将那些未平定的势力吸纳同并,而非将对方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去。

“首相说的不错。天下大势已定,我们如今只砍树,不斩草。敢于拦路的毫不留情的击碎,但若并不直接挡路的,我们可以留下。李全忠、高仁厚、赫连铎、白义诚、拓跋思恭、东方逵等弃暗投明,当以嘉奖。此六部将士,赐以酒肉衣食。让军中的教导们好好给大家上上课,待到明年开春之后,天气转好之时给予路费、遣散费,让他们返乡归家。”

六部的兵马肯定是不能留的,但也不能马上就遣散,李璟的意思是先留下来进行一番思想改造,等渡过这段关键时期,再放他们回去。藩镇将帅们。没有了兵,也就没有了反抗他的资本。

“陈敬忠等当除之否?”

“暂时关押起来就好。”李璟沉思片刻后答道,高仁厚投降,川军损失极大,但田令孜毕竟还占据着三川,李璟得考虑下后果。他打算再给田令孜一个机会,先不急着太过激烈的处置他们。心里想的。还是能威慑田令孜,迫其投降。

最关键的是对于长安天子和百官的处置,李璟下令让长安所有的旧属官员和李室皇族成员,还有宫廷人员。都暂时安排在兴庆宫中,只要他们不做出太过出格的事情,秦军就不必先处置。

李璟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准备一下,三天之后,迎天子回燕京!”

李晔表情复杂的站在李璟面前,李璟一身入城式时的耀眼黄金战甲,还没有换下。他略带些疲惫的坐在大明宫的大殿中,看着面前这个脸色苍白,显得孤立而无助的年青天子。

“长安几经战乱,宫城残破,民生凋敝,物资稀缺。臣请陛下与朝廷移驾河北,都城燕京。”

李晔嘴唇颤抖着,“都城燕京,是大唐的都城,还是你李璟的都城!”

“当然是大唐的都城,崭新的大唐,崭新的都城!”李璟回道。

“还有崭新的皇帝!”李晔在心中道。沉默良久,李璟却是丝毫不着急的静待他的回复。如果可以,李晔当然不愿意离开长安去河北,留在长安,好歹关中现在还有几镇地盘未依附李璟。可河北,那是李璟的大本营,到了河北,那就真的再无翻身的可能了。但他清楚,自己别无选择。他这个天子,早在高仁厚攻破长安的时候,已经做到头了。李璟到现在还称他一句陛下,不过是为了表面上好看而已。

他什么也无法改变,这个天下,他已经失去了。

“朕还要感谢勤王救驾勤王之功。”后面还有一句只有自己能听到的,“也要感谢你的不杀之恩!”后面那句话中,究竟是何种感情,却再无人知道。

李璟沉默,事到如今,一切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说的太过明白也没意思。李璟对于李室皇族,没有下手,那是他不愿意。也是因为李室早就失去天下威望,李璟料他们也翻不起浪花了,因此留着他们,也算是留个好吃相。但这得要李室自己清楚,如果他们不领情,那李璟也不介意脏下手。

李璟让张承业送李晔回兴庆宫,自己退入后殿解甲,更衣,洗脸洗手沐浴。

侧殿,李德昭等十八名已经在训练营中受训的嫡庶兄弟们一起跪坐在殿中,等候着李璟。李璟沐浴更衣出来,这群在训练营中已经摔打的有些模样的儿子,都打起精神,一起抬头望着李璟,目光中充满着崇拜。

“孩儿等拜见父王!”李德昭领头行礼。

李璟一挥手,“有些模样了,不错。这半年,把你们从训练营调到前线来。让他们亲眼见识战争,看来是一项正确的决定。今日,我秦军兵入长安,想必你们也多有感触。你们记住一件事情,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江山并不永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真龙元年十二月初四,李晔下诏,给予李璟人臣之最大的权力,假黄钺,加九锡。平章军国重事,摄政监军国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九锡,兴于皇权最盛的汉武帝朝,本是皇帝赏赐给大臣的九种荣誉物品。一般大臣都拒不敢受。

但自汉起,王莽。曹操,司马昭都接受过;后来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帝都曾受过“九锡”,于是乎“九锡”成了取而代之的一道标准程序。加九锡,也就是大唐皇帝向天下宣示,江山易主。

宣诏的同日。十万秦军精锐铁甲,护送着李璟及一众文武重臣返回燕京,李晔等李室皇帝成员,以及长安朝廷百官,还有新降的天德、振武、定难、保大、长安、洛阳、同化、金商、陕虢,河中、河阳、河东、昭义等诸镇归队的将帅一起随同返回。

正月初一日。

李晔公布退位禅让诏书。

紫禁宫最大的宫殿,太和殿内。

“皇帝若曰:咨尔天下兵马元帅相国总百揆秦王。朕每观上古之书,以尧舜为始者,盖以禅让之典,垂於无穷。故封泰山。禅梁父,略可道者七十二君,则知天下至公,非一姓独有。自古明王圣帝,焦思劳神,惴若纳隍,坐以待旦,莫不居之则兢畏,去之则逸安。且轩辕非不明,放勋非不圣,尚欲游於姑射,休彼太庭。矧乎历数寻终,期运久谢,属於孤藐,统御万方者哉!况自懿祖之後,嬖幸乱朝,祸起有阶,政渐无象。天纲幅裂,海水横流,四纪於兹,群生无庇。洎乎丧乱,谁其底绥。洎於小子,粤以幼年,继兹衰绪。岂兹冲昧,能守洪基?惟王明圣在躬,体於上哲。奋扬神武,戡定区夏,大功二十,光著册书。北越阴山,南逾瘴海,东至碣石,西暨流沙,怀生之伦,罔不悦附。矧予寡昧,危而获存。今则上察天文,下观人愿,是土德终极之际,乃金行兆应之辰。况十载之间,彗星三见,布新除旧,厥有明徵。讴歌所归,属在睿德。今遣持节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从谠等贲皇帝宝绶,敬逊於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王其祗显大礼,享兹万国,以肃膺天命。”

大殿之上,郑从谠手捧着李晔的退位诏书,高声朗读。大殿之中,文武汇聚,一起见证这个神圣的时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汉禅位于曹魏,这是第十一份禅位诏书。东汉禅曹魏,曹魏禅位西晋,东晋禅位与宋,宋禅位南齐,南齐禅位梁,梁禅位陈,东魏禅位北齐,西魏禅位于北周,北周禅位隋,隋禅位唐。

如今,唐禅位于李璟。

这,就是在皇权时代,无数人都在追逐的皇权正统。

李晔自责罪状,宣布退位禅让拟定了禅让宝山,这是一份祷告祭文,史称奉册、宝书,是整个禅让仪式必须的一个程序。

最后,新皇李璟下诏即位登基。

宣旨官于午门外宣读新皇即位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新皇即位,大赦天下。山东、河北、北平诸省免除一年田赋,关外诸外免除两年田赋,河东、河南、关中诸地免除两年田赋,并各色杂役两年。其余山南、淮南、两浙、岭南、三川、鄂岳、荆南、江西、湖南诸地,免除三年田赋并杂役。”

新朝新气象,连朝廷诏书的制式都改变,诏书开头,改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开头,而非以前的皇帝令或者门下这些格式,处处显露着大气。明黄的诏书上,按平抬的书写习惯,“天”和“皇帝”须换行顶头书写,以示尊敬。

新皇即位诏书,大赦天下,减免天下税赋杂役,同时还封赏百官。

太和殿内百官和承天门广场上的百姓们激动高兴之余,也有些惊讶的发现,新朝国号竟然不是秦王原来的封号秦,也非起家之地的齐,更非燕或辽。

新朝国号,竟然依然沿用唐。

正月初一,新皇即位,南郊祭天,改元龙纪,降李晔为顺安侯!

第1028章 皇后、太子

神京皇城紫禁城乾清门内乾清宫,这是后三宫之首,是新皇李璟的寝宫,也是他日常办公之所在。

白天刚刚被加封为三师的太师的于琄、太傅崔芸卿,太保郑从谠,三公的太尉林威,司徒郑畋,司空李振六位新朝官居一品的顶级大佬在内侍省总监张承业的亲自引领下进入乾清门。

三师三公,周代起制,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权力颇大,负责辅助年少的皇帝执行政务。不过到后来,三师三公渐为荣衔。唐起,三师是唐朝授以元老重臣之最高荣衔、地位极尊,所施极严,无人则阙。三公,则作为亲王、大臣的加官荣衔,位次三师。唐末,三师三公皆加授藩镇,所施其滥。新朝建立,官职制度虽然有所改革,但大致还是沿用了唐朝的制度。不过,三师三公,新朝之中,原来过滥的加衔制度得以改变。昨日封赏百官,三师三公,只授予了这六人。足以显示其位之尊贵,三师三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