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252部分

大唐虎贲-第252部分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  第二更到了!


第三十九章 故人到来

  一个国家的冶炼技术是否强大,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兵甲够不够锋利,关系到机械设备是否耐用。
  冶炼技术往往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冶炼技术也因社会进步社会需要,不断的得到优秀人物的改良。从最初的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再由铁器时代过渡到钢制时代。
  冶炼技术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到了南北朝已经演变成更加高明的灌钢法,令钢铁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以满足当时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
  发展到了唐朝,钢铁已经普遍普及了。大多数的铁匠都能掌握灌钢法这门技术,使得钢铁的产量得意提高,但是全新的冶炼方法却一直没有得到革新,用的依然是北齐綦毋怀文改良的灌钢法。
  因为初唐经过隋末大乱,人口锐减,镔铁的产量大不如前,冶钢技术在得不到提升的情况下,钢材有些供不应求。尤其是李世民野心勃勃,有秦皇汉武之志,缺少钢铁锻造的精良兵器铠甲可不行。大唐绝大多数的钢材都用于唐刀上,以增强唐军的战斗力,真正普及惠民的却是不多。
  若能够再次改良冶炼技术,便能在有限的镔铁产量下令钢铁产量大幅度提升,将能为大唐制造出很多很好的钢制兵器,同时也能惠及百姓,让钢铁给百姓带来生活的便利,提高个个方面的质量。
  这技术的改革。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面对长孙无忌带来的消息,李世民动容的站了起来:“太好了,辅机。这位匠师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谁?我迫切的想与他一晤,此人到了长安,立刻将他引来见我。我要亲自接见……”
  “是!”长孙无忌先应了一声,随后道:“匠师是荆南鄂州人氏,姓杨名彦,是当地的铁匠。祖传手艺,代代相传,已有好几百年了。他集合先人的经验。改良了冶炼技术。鄂州刺史知道此事,上表吏部举荐他入朝。这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礼部尚书觉得对方粗鄙大字不识几个,否决了提议。臣也是在整理旧时公文时发现的。特地派人去鄂州查探。确定事情属实,这才向陛下回禀。”
  “该死!杨恭仁顽固腐儒无知小儿,当真该杀!”李世民气急之下,破口大骂,好不容易平下心气,说道:“也亏得辅机心细,不然我大唐必将错失一大人才。你多派些人手去护卫,免得出差池。顺便让沿途驿馆好好招待,以三品官员的待遇对待。”
  对于人才。李世民向来不计较任何身外之物。
  长孙无忌颔首表示明白。
  “还有近来周边他国使者入我大唐朝见的不少,礼部外交方面人手可会会有些不足。可以适当的进行职位方面的调换,免去无必要的招募。这个就交由你负责了,交给裴寂我不放心,萧瑀过于刻板,没你处事圆滑。”李世民细心吩咐着,大唐自从灭了突厥之后,在亚洲一带的国际地位今非昔比。已经无人胆敢小觑冉冉升起的大唐王朝了,得知大唐新皇即位前来恭贺的异族可谓接连而至。尤其是草原各个部落,更是再次联名上表推荐信任的大唐皇帝为天可汗,以天可汗的名义干涉草原族部内政。
  长孙无忌再次欣然领命。
  **********
  罗士信对刑部之事抓的很紧,他讨厌贪官污吏,对于贪官污吏绝不容情,尤其是那种仗势欺民的贪官污吏更不手软。
  他以裁员之事,挑动了刑部上下官员的干实事的作风,让长安的风气都为之一变。
  在刑部犹如恶狗似地盯促下,犯罪率大为降低。
  手中能干的事情,一天比一天的少。
  罗士信的性格怕麻烦,面对重大的事件他提得起精神,可面对杂事琐事却缺乏那个耐心一件件的处理,转手就丢给了马周、刘燕客,让他们处理好后给他过目就行。
  无聊的在刑部睡了一个下午,这才有气无力的返回府邸:这觉睡足了,反而有一种不清醒的感觉,头昏沉沉的。
  这回到府邸,敲开了大门,见是罗士信门房管事立刻禀报道:“大人,一个叫李云聪的故友来找你,福伯正陪着他在会客室说话。”
  一般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们把自家看的很紧。不轻易让人进去,有事情找,先呈拜帖,若主人同意方才通知门房,让客人入内。罗士信却很反感这种规矩,特别下了命令。但凡有找他的人,不论贵贱不论身份,一律迎入会客厅用茶。又不是缺这点茶水钱,何必将人拒之千里?
  找不到来访的是多年的老友,或者是什么英雄人物,将他们拒之门外,岂不寒了人家的心了?
  就算有浑水摸鱼的,但有胆子在他罗士信的府上浑这个水摸这个鱼,也是有一定的胆气,招呼他一顿又有何妨?
  也因如此,罗士信好客之名,在长安也是出名的。
  所以就算罗士信、平阳都不在府上,有客人来,罗府的管事还是很热情的将之引入会客室款待。
  罗士信一听是李云聪,登时笑了起来,大步的走向了会客厅。
  走进会客厅,李云聪正拘谨的坐着,在他对面与上方分别是裴青衣与郑丽琬。
  这罗士信与平阳外出公干,府中也就剩下郑丽琬与裴青衣作伴。他们一人抚琴,一人舞剑,琴音上等,剑舞更是天下无对,亦是乐此不疲。
  这听说有客人来,郑丽琬原本只是想稍微打个招呼,裴青衣当年与罗士信一同为救平阳而去长白山找孙思邈,与李云聪有过接触,算得上是老朋友。江湖人在交友上特别豁达,也一并去了,相互东拉西扯,郑丽琬这里也不好离开。
  这可苦了李云聪了,与两个明艳秀丽的俏佳人说话,拘束的动都不敢妄动一下,眼皮子都不敢抬的,见罗士信到来,这才松了口气。
  “云聪兄,好久不见了!”罗士信亲切的上前给了他一个虎抱。
  近年来高句丽内乱,权臣渊盖苏文与高句丽荣留王内斗的厉害,已经无心在理会长白山上的左天成一伙隋朝“余孽”了。这靠山吃山,长白山的天材地宝遍地都是,作为长白山的半个主人,他们手中的人参、貂皮、鹿茸、灵芝什么的珍惜药材皮革都是中原的抢手货。
  这类牟利巨大的财富,就算高句丽规定不许与左天成他们交易,敢于涉险的商人依旧数不胜数。
  李云聪在长白山上常年与往来南北的参客皮客药材商打交道,不时得也会问一问中原得气象。整个大唐他们熟悉得也只有罗士信一人,自当是以他的消息为主。罗士信现在威名暴于南北,只要稍加打听,便能知道他的近况。
  李云聪见罗士信如此身份地位,依旧如以往一样,没有半点做派,大是叹服,热情的抱了抱道:“这些年我在山中狩猎,遇到了一头巨大的白熊。比你上去打的那头壮硕的多的多,我特地给你留着。”
  “那太好了!”罗士信招呼他坐下,兴高采烈地道:“有机会一定再去长白山,听到这个消息,这手就痒痒。”
  郑丽琬、裴青衣见罗士信到了,也不再相陪,将空间让给了他们这对大男人。
  目送两人离去,罗士信笑道:“你难得来这长安,也别急着走了。我带你好好转转,介绍几个朋友与你认识认识。这难得见一面,得喝个痛快才是。”说着又叫来下人,让他送上好酒美食。
  见罗士信如此热情,李云聪忙道:“此来长安,我肩负重担。酒我陪你喝,但不能过量,回到我还要肩负保护新罗王女的重担。”
  罗士信惊愕的瞧着李云聪。
  李云聪道:“当年营救左叔父,新罗两位王女也算帮了我们的忙,双方有了往来。当时士信兄斩杀高句丽军神乙支文德,激怒了高句丽上下。高句丽的荣留王怒极之下封锁了长白山,意图煽动高句丽的百姓为他们的军神报仇。当时高句丽百姓涌动,我们在山上的日子不好过。是新罗支助了我们,帮我们度过了难关。叔父知道,他们这是施恩是求回报了。但那时候的我们却别无选择。这些年彼此相处的还算愉快,现在他们有求于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帮她们安全的护送出高句丽,送他们来长安朝见,我们自然也不好拒绝。”
  罗士信远在中原,不清楚东北三国的情况,不免好奇道:“新罗作为东北第二大强国,这来我大唐朝见,竟然需要你们护送?”
  李云聪摇头道:“这就是士信兄的不知了,新罗这些年并不好过。大唐在中原崛起,威势更甚昔年隋朝。高句丽已经做出死守辽东的意图,改变战略不再向西扩张而是与新罗争夺汉江。而一直安分守己的百济也不甘寂寞,与高句丽组成了联盟一起对付新罗,就算在百济东南风的大和岛国也出兵帮着百济攻打新罗,新罗可谓多处受敌,通往大唐的道路几乎都给封锁住了。”(未完待续。。)
  ps:  今天元宵出去了只有一更,明天补上!


第四十章 阴影背后的刀

  这东北三国的形势局面有点类似于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情况,他们彼此都吞噬了周边的小诸侯,形成了三个较大的势力。其中高句丽立国最早,势力最为强盛,犹如三国中的强魏。新罗百济唯有联合一气,方能抵御高句丽的强势。
  面对新罗百济的联军,高句丽抵抗不住让新罗占领了占领汉江上游地区。高句丽也改变了战术,不在执着于一统朝鲜半岛,将目光看向了西方,辽东一地。而新罗百济失去了高句丽这个强敌,也开始内斗起来,双方围着汉江下游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当初罗士信深入高句丽找寻孙思邈的时候,特地了解了朝鲜三国的情况。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攻伐,这点可以理解,在罗士信的预料之中,但是小日本也插上一脚就在他的意料之外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一个后世人就没有不讨厌日本的。
  “日本,也就是大和国,他们那群鸟人也参与了战事?”罗士信叫着大和国还真有些不习惯,日本的叫法很多,扶桑、倭国什么的,直到近年来他们才改了一个正统的叫法,自称日出之国。不过大多人都不买他们的帐,以大和国称之,日本这个叫法也是根据日出之国演变而来的。
  李云聪颔首道:“大和百济相隔不远,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近年来,隋唐二朝摆脱了南北朝的乱战之苦,发展迅速。经济文化大幅度上升。他们似乎从百济那里吸取隋唐的制度,转为国内使用。”
  “窃取他国长处,正是他们强盗性子的本能。”罗士信心中固然不屑。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日本做的确实是极好的。他们能够毫不廉耻的学习他国的长处,将长处转变成自己的,从而使自己更加富强。他们能够从一奴隶社会的弹丸小国吸取到隋唐的先机制度政策转为封建社会,能够吸取欧洲的科技,从而发展明治维新将国力提升,成为当时的科技大国,便是最好的例证。
  李云聪不知罗士信为何对大和国如此厌恶。不过他也有着同样是感受接着道:“说强盗还是太客气了,骂他们禽兽,还玷污禽兽呢。他们出兵帮助百济攻打新罗。凭借强悍的战斗力连续攻取了新罗十余座城池,然而他们在攻占这些城池之后,将一切都烧杀光了,只留给了百济一个空壳。若不是新罗的金萸信果断的放弃汉江下游。经过周密部署。沿积汉江一线,修筑了二十个的防御工事,将汉江下游的防御被连成了一线,方才抵御住了大和百济的联军。新罗现在受高句丽、百济的压迫,异常的艰难。叔父觉得新罗与我们唇齿相依,新罗若是灭了与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有灭顶之灾,也有了此次的长安之行。来到唐朝。一路上果然如传言的一样。有了全新的气象,与记忆中的隋朝犹若天渊之别。”他从军征伐高句丽的时候。正直隋朝落败期。天下因可怖的徭役而陷入危局之中,天下各处都有造反的声音。而现在大唐百废待兴,天下思定,各种安定民心的政策也很是到位,比起那个时候的隋朝确实好上数倍。
  罗士信与李云聪边吃边聊,听他详细的说着东北三国朝鲜半岛的局面,脑中却在思量着怎么样才能为大唐夺取最大的利益。
  朝鲜半岛地理位置并不算是绝佳,地处偏僻,除了长白山也没有真正的价值意义,但是他却位于大唐的大后方,有着特殊的战略价值。否则的话,隋唐二朝也不会为之劳师动众不顾路途的险恶万里远征了。
  现在大唐还有没有远征东北三国的心思,但只要辽东一日在高句丽手上,唐朝与高句丽就必然会有一战。以唐朝的战斗风格,要打就以灭国为第一目的,不去小打小闹。不过高句丽环境恶劣,亦确实不好打。杨广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李世民在后来也曾大举进攻,固然取得了不菲的战果,夺回了辽东,攻取了高句丽十成,破敌数万,最终因为气候转冷,草枯水冻,粮草不继的原因选择退兵。此役李世民也意识到高句丽环境恶劣,不可力取,改变战术依仗夺来的辽东,以偷袭袭扰疲敌为主,消耗高句丽的实力。最终他的儿子高宗李治凭借李世民弄出的大好局面,依仗苏定方、李世绩的征伐,再借助新罗的力量将高句丽覆灭。
  新罗越是需要得到大唐的支持,越是受大唐的摆布,他们的情况越是恶劣,越只能得依赖大唐为大唐所用。
  想必左天成也是如此想的,他想为葬送在高句丽给堆砌成京官的那四五十万的袍泽战友报仇。这要报仇,小小的新罗是明显指望不上的,大唐是他唯一的依仗。让李云聪亲自护送新罗使者来唐,远没有单纯的保护那么简单,想必也存着让他进一步了解东北三国的情况,好根据明确的三国形势来做出合理的判断。
  “你们现在住在哪儿?有时间我去找你,顺便见见新罗王女。”罗士信略作思考,也有了定计。这敌人的敌人就是敌人,高句丽是大唐的敌人,百济与小日本坑壑一气,那就是他罗士信的敌人,这于情于理都不能坐视不管,该帮忙的还是要出点气力的。
  李云聪见罗士信已经看破他的用意,颇为不好意思道:“就住在长安驿馆里,我们在驿馆还遇上了百济的使者,彼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