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286部分

大唐虎贲-第286部分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万春年在四十许间,身形高瘦,脸容古挫,貌不惊人有着一股土里土气的感觉,但一对眼神深邃莫测,又予人一种极不简单的感觉。
  “毁了白岩城?”杨万春低声自语。
  “父亲的判断果然没错。唐军的破绽已经展现出来了。”说话的是一个白净英气的少年,叫杨卓。正是杨万春的儿子,容貌生的像娘家人。有着几分俊朗。他语气轻快,有着对自己父亲的崇拜。在唐朝入侵高句丽的那一刻起,杨万春便说了此次唐军征伐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兵力的不足,李唐吸取了隋朝的败亡经验,走精兵路线,行事不免更为的小心谨慎,可是就是因为这样,免不了有些方面就会矫枉过正。
  果然一切都如他父亲预料的一样,唐军步步为营。步步取胜,虽士气如虹,却弊端显现。只要有人在这种情况下给予唐朝迎头一击,唐军必败。
  杨万春角逸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淡淡道:“好胆气,再世项籍今世霍骠骑之名,果然名不虚传。你去告诉高延寿、高惠贞他们,让他们撤退三十里,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进兵。”
  “父亲。这是为何?”杨卓惊呼出声,唐军兵马不过五万,虽连战连胜,士气高昂。但久经战阵兼之水土不服,实力必然比之最初有所减弱。而他们安市城中有兵一万八千之众,高延寿、高惠贞又奉渊盖苏文的命令领兵是十万配合安市城抵御唐军。他们有将近十二万的兵马,在数量上远胜唐军。面对这种优势。不打却退,实在难以理解。
  杨万春摇头道:“你还太嫩。不明白个中缘由。罗士信此人好勇斗狠,却非一介蛮夫,有着大智慧。从他攻取辽东便可以看出,战术战略运用的如火纯情,堪称一代名将。如此人物,每一个举动都有他特别的意义。在你看来,他们焚毁白岩城是因为兵力不足,不足以分兵固守。在为父看来,却是自曝其短,让我们知道我们兵力不够了,诱惑我们出城而战。”
  “这怎么可能?”杨卓一脸的不可置信,道:“我们五万疲乏的远征军,竟敢挑衅我们一战?”
  杨万春慎重道:“为何不敢?我高句丽白海东第一强国,带甲兵士二十余万。昔年隋帝杨坚三十万,杨广百万方才出征我高句丽,唐朝十万便来我国攻城略地,一口气吞取辽东。又什么不敢的?永远不要小看中原人,我高句丽有今日繁华,所靠的也是中原文化。你没去过中原,不了解中原的情况。西楚霸王项羽八千项家子弟兵过江东,纵横天下,巨鹿一役,以数万百姓组成的军队打败了王离茂守长城的秦朝雄军,逼降了二十万章邯秦军。彭城一役,三万骑兵破五十六万刘邦的诸侯联兵。此外还有汉朝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以五万兵深入草原追寻匈奴主力,纵横千里,歼敌七万余众。罗士信与此二人齐名,岂是等闲惧战之辈。正面与他们作战,我军虽众,却不齐心,高延寿、高惠贞并不诚心服我,联兵反而束手束脚,几无胜算。罗士信想必早已看穿这点,与其顺着对方的战略用兵,不如让他们退离,让唐军进不得退不得,只能选择强攻我安市城。”
  杨卓向来信服自己的父亲,也不多说,“父亲既然让他出决定,那孩儿愿意陪着父亲一同守护安市,与安市城共存亡。”
  “哈哈!”杨万春大笑道:“勇气可嘉,不过没有那么严重。安市城并非永不落的坚城,但是罗士信想要从我手上将之攻取,却也不是轻易的事情。唐军真正的弱点不是兵少,而是耗不起。尤其是当前这个局面,百济、大和正在围攻新罗。新罗一但给百济大和攻破,他面对的将是三国联兵,大唐想要攻取我高句丽是痴心妄想。罗士信能胜是因为他打的稳,只要我们将他逼急了,他就胜不了了。”


第三十七章 勾心斗角

  杨卓将他父亲杨万春的意图告诉了高延寿、高惠贞,直把两人气得怒火中烧。
  高句丽的门阀情况较之中原的南北朝更加严重,各大世家掌控着绝大部分的兵权,在各自的封地便如地方王侯,对于中央的政治治理阳奉阴违。也因如此,高建武才有“削藩”的心思,也是如此为门阀重臣反戈一击,先一步丢了性命。
  高句丽最初的贵族分为五部,有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根据地域的分布又简称内部、东部、南部、北部、西部五大世家。五个最大部落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王室所在的桂娄部,第二等级为涓奴部和绝奴部,第三等级则是顺奴部与灌奴部。
  渊氏家族属于第三等级的顺奴部,一直以来论地位只是世家之末,但是因为渊氏家族冒出了一个惊才绝艳的渊子游,一个沉稳如山的渊斌之,这兄弟借着杨广东征的契机掌控了高句丽的实权侵吞了高句丽王族桂娄部的势力,使得桂娄部只有政权没有军权,也为桂娄部的灭亡奠定了因果。
  现在高句丽称为内部桂娄部几乎消散,只余下东南西北涓奴、绝奴、顺奴、灌奴四大部。此次奉命率十万兵来支援安市城的正是北部绝奴部褥萨高延寿以及南部灌奴部褥萨高惠贞。所谓褥萨也就是世族之首,相当于世家族长,族中的顶梁支柱。
  世家出生的高延寿、高惠贞对于农民百姓出生的杨万春有着本能的排斥,这奉命接受他调度已经视为莫大的耻辱。
  只是渊氏家族在高句丽现在如日中天。渊盖苏文这位年青的新褥萨族长手段又异常狠辣,让人心悸。他们也是不得从。这一到安市城,高延寿、高惠贞便积了满肚子的火气。
  他们朝鲜半岛环境气候恶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现在正值夏末秋初,气候格外不稳定,昼夜温差极大,白天闷热夜里又偏向寒冷。
  当时唐军还未攻打下白岩城,高延寿、高惠贞要求杨万春让他们大军入城休整。入城提议让杨万春一口拒绝,反而任命他们在驻跸山驻扎,与安市城相互驰援依仗。结果天空不作美。在大军赶往驻跸山的途中下了阵雨,将他们一行十万大军淋成了落汤鸡,挨了一整夜的冻,受了不小的罪。
  其实杨万春如此安排很是高明理智的,安市城并不是辽东那样的巨城,他的特点是小而坚。冒然的将十万大军挤进一座小城,反而会拥挤坏事,将十万大军安置在有利地形地势方才能够发挥大军的妙用。高延寿、高惠贞本就对杨万春充满了成见,气恼下的他们本能的将此举视为杨万春在为难作弄他们。
  这方刚在驻跸山站住脚跟。等着唐朝兵马的抵达,又得到了放弃驻跸山,撤退三十里的命令。
  这种戏弄戏耍的感觉在两人心上更加肯定,高延寿愤怒的粗声道:“忘恩负义的贱民。凭借渊子游大人的提携才晋升为贵族。非但知恩不图报,反而与渊子游大人作对。现在又将我们当做猴子耍,岂有此理。”
  高惠贞亦是气恼道:“真不知莫离支大人是怎么想的。让一个贱民来指挥我们?让我们褥萨听一个小小的城主?传回部中,还有什么颜面领导部众。娘的。老子就在这驻跸山,不走了。看那个贱民能够将我们怎么样……”
  高延寿的花花肠子比高惠贞要多那么一点点,眼珠子转了转道:“不,我们就应该听他的。”他说着拿出了安市附近的地图,比划着道:“这里是安市城,这里是我们现在驻扎的驻跸山。我们在驻跸山上,唐军为防受到我们驻跸山的袭击,必然不敢大张旗鼓的攻打安市城。但是他们若后退三十里就推倒这里……”他手指在地图上划了一道弧线,指着地图上的一点道:“他将我们的十万大军都安排在了后面,将自己顶了上去。他要逞英雄,他要逞能,是死是活都是他一意孤行,与我们没有半点关系,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大发慈悲的成全他?”
  高惠贞眼中一亮,笑道:“有道理,我们有十万大军,他看不上眼,就让他两万大军去打好了。他若守不下来,唐军也与他消耗的差不多了。我们有十万大军,趁着他们久战疲乏,一举攻克,我们就是高句丽的英雄。若他真守住了,我们也可以从左右杀出围堵唐军退路,捡个现成的便宜。”
  两人相视一笑,也不再气恼,很爽快的将他们统领的十万大军调离了驻跸山。
  **********
  高延寿、高惠贞十万大军撤退三十里的消息在第一时间传到了罗士信的面前,听着斥候的来讯,罗士信笑着对左右道:“你们说这是谁的意见?”
  “不管是谁,现在我们都可以肯定左将军给我们的情况没有任何问题,高延寿、高惠贞与杨万春确实存有极大的矛盾,他们彼此勾心斗角,正好便宜了我们。”李道宗笑着说道。
  苏定方道:“我猜应该是杨万春,他料定高延寿、高惠贞不会诚心诚意的出兵相助,与其让他们在驻跸山受到我们的攻击,考虑如何的营救,不如将他们丢在后方,独自无所顾忌的面对我们。”他说话的时候充满了自信,对于他们以次于敌军两倍不到的兵力战胜对方,毫不怀疑。
  不只是他,军中上下兵卒将校都是一样的态度,他们并不担心自己兵少而敌方兵多,对于即将到来的战役充满了信心。这并非是因常胜而引发的骄傲,而是百战百胜的精锐之师理所当然的形成了必胜无敌的信念。
  刘仁轨颔首道:“我也赞同苏总管的看法,另外也可以想象高延寿、高惠贞这退的容易,想要他们进攻,那就千难万难了。我们的敌人就如想象中的一样只有一个安市城……”
  罗士信想着不远之处便是让李世民止步的安市城,肯定的道:“历史不会重演,踏平安市,便能直指高句丽国都,胜负就在眼前,诸将随我取城。”
  他兵锋直指安市,于当天夜里抵达安市城外……(未完待续。。)


第三十八章 杨万春的底气

  万余火把染红了天地!
  罗士信借着万余火把的光芒将安市城的一切看在眼底:当年罗士信入高句丽并未经过安市城,今日也是首次瞧见这历史上抵挡住李世民攻势的坚城是什么模样。
  瞧着安市城,罗士信露出恍然的表情:身旁诸将亦一个个都露出了严峻的神态,身经百战的他们一眼便能看出这安市城不好对付,论之难缠之处,未必就逊色辽东巨城。
  如其他坚城一般,安市城是一座山城,依山而建,东、北、南三面地势较高,西面较低,中间是一条低洼小谷,将山城分为南北两部分。整座山城呈不规则椭圆形,主要由城墙、城门、了望台、马道、外围城墙等部分组成。西部城墙地势较低,大部分为人工夯筑而成,有水门和西门,水门城墙底部几乎全部为自然山脊,岩石为东西向断裂层,由北向南逐渐减低。北部城墙长长达两百三十余丈,东部城墙也有一百余丈,两段城墙外侧山石陡峭,坡度都很大。
  摆在唐军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固城池。
  罗士信将军营移于安市城南,就地休整,等待攻城器械的运达:用时也安排兵卒将士砍伐周边的树木,一副大张旗鼓攻城的架势。
  当天夜里,罗士信理所当然的召开了军事会议,将军中各大总管齐聚一堂。
  “诸位连夜叫你们来是想跟你们说说这攻取安市城的一些仅为少数人知的情况。”罗士信单刀直入的说着此次会议的关键:这个开头让诸将有些诧异,免不了相互对望一眼。以往罗士信召开军事会议都是让大家各抒己见,各出主意。形成一个彼此讨论的欢快气氛,集合众人之长。探讨出一个合理的作战方法。虽然随后的选择权,决定权依旧在罗士信身上。但是这样公开的商议,给了所有将领以表现交流的机会,让所有的将官找到各自的存在感。
  这一次却是意外,直接跳过了商议的瞬间,诸将还有些不适应。
  不过也没有别的念头,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尤其是李世民这样深知兵法韬略的皇帝,他比谁都明白一个在外征战的大将最受不得大后方干涉,从来不会限制主帅的决策权。
  诸将也干涉不了主帅握有的权力。
  “我曾来过高句丽。对于高句丽有着一定的了解。偌大高句丽真正值得我们忌惮的人现在只有廖廖数人,其中他们号称救世主的渊子游已经病逝,军神乙支文德也因意外死在我的手上。我们以为长城的辽东之壁渊斌之为我们所败,自尽而亡。现在整个高句丽能够称之为对手的唯有两个人,一个是现在总揽高句丽军政大权的渊盖苏文,另一个就是我们面前这座安市城的城主杨万春。在我看来,这杨万春虽然名声不显,但论及军事能力只怕还要在渊盖苏文、渊斌之之上。从一开始,我便认定这个安市城将会成为我们东征最大的考验。比辽东城更加严峻的考验。所以在当初与左将军他们接触的时候,我便让他安排他们的部下潜入安市城中。现在安市城中有一千我军的内应,能够配合我们攻取安市城。”
  “那太好了!大总管真是料事如神……”张士贵大喜过望,兴奋道:“还犹豫什么。安市城确实坚固不假,终究是座小城,只要我们联合城中暗藏的兵卒。里应外合,足以将此城取下。”
  诸将也是一片喜色。想不到头疼的事情就这样轻易解决了。
  罗士信却摇头道:“事情并没有如此乐观,杨万春不是易于之辈。我们里应外合能够撼动安市城倒也罢了。若是悍不动,那又该如何?”
  李道宗此时亦道:“不至于吧,我大唐劲旅纵横天下,还未遇到对手呢。这安市城固然坚固,但给我两个月时间,末将一样能够将安市拿下,何况我们还要千余内应相助?”
  罗士信皱了皱眉头,一意孤行的道:“对于这杨万春,我始终觉得不能大意。就算有内应在,也不见的胜券在握。此事无需再议了,待攻城器械运达。我们试试这城中将士深浅,再来决定如何行动。”
  李道宗、张士贵等将均觉得罗士信小题大做,但帅令不可为,相继退了下去。
  刘仁轨、苏定方、莫虎儿几将依旧留在帐中。
  “你们也觉得我小题大做了?”罗士信笑着对众人说道。
  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